寧波湯圓 寧波人心中的一抹甜

2020-12-04 瀟湘晨報

缸鴨狗百年老店的員工正在手工包湯圓

水磨糯米粉

搓芝麻豬油餡

包湯圓

手工搓圓成形

湯圓出鍋

給湯圓點上桂花

甜酸苦辣鹹,短短五個字,富含人生哲理。不僅僅是味覺,也是我們窮其一生也脫離不了的生命體驗和感悟。

對寧波人來說,若談及「甜」,那最出名的莫過於寧波湯圓了。寧波人喜吃湯圓,猶如北方人喜歡餃子。寧波人管湯圓叫湯糰,寓意團圓美滿。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每逢此時,「缸鴨狗」現任掌門人陳開河,回憶起傳承人的委託就心生感慨,「近百年的中華老字號承載了好幾代人記憶中的年味,一顆湯糰背後沉澱的是時光,肩上的擔子很重。」

寧波湯圓的品牌中以「缸鴨狗」名氣最大,目前是省級非遺項目——寧波湯糰製作技藝的傳承單位。

「缸鴨狗」起源於上世紀20年代寧波老城隍廟門口的一個甜食攤。攤主江定發,小名阿狗,他以「江阿狗」的寧波話諧音「缸鴨狗」為店名,開啟了一個百年品牌的傳奇。

從1926年做出第一碗溫暖、樸素的湯圓,「缸鴨狗」蘊含著幾代寧波人對甜蜜幸福生活的期許。三分味道七分手藝,從選材、浸泡、磨漿,到壓榨、制餡、包製,這傳統「阿狗六道」技藝在陳開河這一代仍在傳承。陳開河認為,只有用手搓出來的湯圓才真正有溫度。於是,每一顆湯圓都「烙」上了家的溫暖。

冬至、大年初一、日常逢生辰喜事,寧波人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因此有人笑話寧波人,一言不合就吃湯圓。其實,他們不懂,寧波人對湯圓的感情是特別的,因為湯圓已陪伴他們700多年。專家考證,寧波湯圓大概始於宋元時期,宋室南渡後,孝宗時的大臣周必大曾作一首《元宵煮浮圓子》,詩中的「浮圓子」指的就是湯糰,這也是湯糰入詩的最早記載。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有了袋裝糯米粉和豬油餡。時下,超市裡更是有著形形色色的速凍湯圓,任何時候饞湯圓了,去買就是,但很多老寧波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因為寧波湯糰的傳統製作工藝是很講究的。

在80後嚴君的記憶中,小時,通常是過年前一個月,嚴君的阿太便開始張羅。她看著阿太細細地把糯米和芝麻裡星星點點的雜質挑出來,然後耐心地撕開豬油。一絲絲如雪花般細膩的豬油看得人心都要化了。那時,嚴君的個子還沒有八仙桌高,但她分明到現在還記得阿太沙啞的嗓音:「要付出勞動才有湯圓吃。」於是,放一勺浸了水的糯米,她便開始推石磨,一圈又一圈,「咯吱咯吱」的。昏黃的燈光下,心中、舌尖充斥著對甜糯的嚮往。

後來,嚴君出國求學,有一年過年在朋友家中嘗到湯圓。咬開皮子的一瞬間,油香四溢,是幸福的甜,是滾燙的家常。那刻她才明白,「湯圓湯圓,裡面裹的不是餡,是寧波人有關家的傳承與思念。」

【來源:寧波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吃過豬肉餡的湯圓嗎?來浙江寧波,領悟獨具特色的江浙風味
    在浙江一帶,有一個非常有特色的城市 就是寧波。寧波地處浙江沿海,又位於長江三角洲平原,因此環境優美,物產也無比豐富。豐富的物產資源為寧波帶來了很多特色美食,寧波的很多美食精品在節目《舌尖上的中國》裡都被介紹過,這些食物有哪些特點呢,一起來看看吧!
  • 缸鴨狗是個什麼湯圓?
    據說湯圓 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今浙江寧波)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白砂 糖為原料,將黑芝麻磨製成粉末狀,然後相繼放入豬油、白砂糖,揉成團做餡,然後用糯 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時浮時沉, 所以它最早叫「浮圓子」,之後有人把「浮圓子」改稱湯圓。時至今日,寧波湯圓仍然是 中國湯圓中最大的一個流派。
  • 霍金首任妻子寧波尋根,其曾祖父是寧波人
    本文圖片由李蓓提供昨天(6月11日),寧波人的朋友圈都在轉發一篇《瀟湘晨報》的報導——《霍金女兒竟有中國血統 中國行特地去寧波看故土》,裡面提到,正在上海參加活動的霍金的首任妻子簡·霍金透露,自己有中國血統,自己的曾祖父是寧波人。這個信息讓寧波市民感到很意外:霍金的女兒、英國兒童小說家露西·霍金竟然還和寧波有著這樣的淵源?
  • 鄉情· 故事 | 記住寧波人的中秋節
    >無論身在何地,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故鄉。無論走得多遠,每個遊子的心裡都有一個歸家的夢。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今天,寧波的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城市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但是,那一口只可意會的阿拉方言、那一道極其普通的臭冬瓜、那一張泛著淡淡光澤的黃古林草蓆……都還停留在這裡,未曾改變。希望我們新推出的「鄉情」欄目,能勾起您兒時的記憶,喚醒心中的那份鄉愁。10月26日至27日,第三屆世界「寧波幫·幫寧波」發展大會將在寧波舉行。無論您身在何處,故鄉等著您回來。
  • 快看看這10種寧波最好吃的糕點,吃過8種以上才叫正宗寧波人
    寧波,港通天下,書藏古今。而作為生活在依山傍海、富庶美麗的寧波的人們,在吃的方面向來是很有口福的。今天且不說東海裡孕育的生猛海鮮,也不提鮮鹹合一的寧波名菜,光是那品種繁多的寧波傳統糕點,就值得我們回味良久。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寧波的10種好吃的傳統糕點美食。
  • 八十一年前:寧波的衣食住行與上海的寧波人雜誌
    比如寧波是直到1941年4月20日,才被日軍攻陷。之前寧波和周圍七縣,仍然為本國控制,日軍已將沿海各港口封鎖的時候,寧波卻成為上海前往南方的唯一交通線。往來行旅和貨運相當繁忙。1939年4月,寧波遭日機轟炸,但到了年底,寧波又很快從瓦礫中重建,市容甚至比之前更加繁榮。
  • 元宵節即將到來,你是愛鹹湯圓還是甜湯圓!
    都說吃了湯圓才算把年過完,南、北方湯圓甜鹹黨們也即將抵達「戰場」!你是愛吃甜湯圓還是鹹湯圓?北方元宵多為甜餡,有白糖、豆沙、芝 麻、山楂等類,南方的則甜、鹹、葷、素皆有,尤以寧波湯圓,貴陽吳家湯圓著稱。
  • 寧波最著名的老字號,以做寧波湯圓出名,遊客卻說招牌太古怪?
    去過寧波旅行的朋友一定知道,寧波當地人的飲食口味是相當獨特的,強調一個「鹹」,突出一個「臭」,鹹齏鹹蟹,臭冬瓜臭芋艿蓊,很多寧波當地特色菜口味重到被外地遊客稱為「生化武器」。不過寧波這座城市最出名的美食卻是「甜」的,不僅好吃而且還享譽海內外,有時候甚至能成為寧波這座城市的代名詞。
  • 寧波舊憶 | 寧波人以前是怎麼過年的?
    這幾天,寧波這座城市少了好多人,唯獨寧波站周圍格外熱鬧。提著滿滿當當的行李,踏上了歸家的路途,回到熟悉的老家,去感受當地的年味,而拼搏在外的寧波也都重新回家,只為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在寧波,一進入臘月,寧波人都會開始陸陸續續地更加忙碌起來,準備每一道過年的工序醃臘肉、曬鰻鯗(新風鰻鯗味勝雞)、醃鹹蟹、做年糕等,還要開始折元寶等一些祭祀用品!過年在寧波人看來是非常具有儀式感的,一直以來都是如此。今天,穿越回過去的老寧波,看看他們的喜慶年......
  • 寧波地道美食餐館推薦,小夥伴們都不要錯過
    向陽漁港:向陽漁港(周宅),由舊宅院裝修而成,古色古香,生意紅火,漁港十八斬,野生的紅膏梭子蟹遇見十八種不同醬汁組合的調料,每一塊滋味不同,集合了鮮,鹹,甜,酸,辣,就如solo聽多了,被交響樂協奏氣勢所打動~野菜黃魚羹,黑松露手剝河蝦仁,東坡肉做法的上等牛小排,都給人不同程度的驚喜感
  • 為什麼寧波街頭隨處可見豪車?寧波人真的很有錢嗎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漫步走在寧波的街頭,映入眼帘的除了一棟棟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川流不息的行人,一輛輛寶馬奔馳更是讓人驚訝為什麼寧波街頭隨處可見豪車?
  • 今天是元宵節,除了寧波湯圓,這4種寓意團圓的圓子也很好吃哦
    今天是傳統佳節——元宵節,寧波人當然少不了來上一碗地道的豬油白糖黑芝麻湯糰了。 寧波依山靠海,自古至今,飲食文化淵遠流長。既世代傳承,又與時俱進;既去次留精,又不斷更新。雖然寧波湯圓馳名中外,但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所創作與品嘗的味道和叫法自然不同,酸甜苦辣鹹,各有持色。
  • 回家過年,你會帶什麼特色美食回去呢,10大寧波特色美食供你選擇
    那麼,問題來了,在寧波的小夥伴們?你們會選擇帶什麼特色美食和家人分享呢?下面,為大家介紹10大寧波特色美食,看看你會選擇哪個吧!1、湯圓號稱魚米之鄉、吃貨天堂的寧波、大街小巷、街頭巷尾,年底到處都竄動著稻米的香氣,軟糯甜香的寧波湯圓當然是首先可以考慮和家人分享的美食了。
  • 夜上海·味道|明州府 記憶中的寧波味
    紅燒雷達網帶魚帶魚,是寧波人最愛吃的海洋魚類之一,但是知道舟山帶魚,那只是入門,知道雷達網帶魚好吃,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美食家。雷達網是當地特有的一種漁網,一端用重物固定,漁網隨著潮水旋轉酷似雷達,用這種漁網捕獲的帶魚就是雷達網帶魚。由於舟山內港的水質更好,捕獲的雷達網帶魚品質也最高。
  • 端午節快到了,寧波地道的鹼水粽,是寧波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味道!
    在浙江寧波,說起端午,除了龍舟,在老寧波人的眼中,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吃粽子了,寧波民謠《十二月節氣歌》中就有「五月白糖搵粽子,六月橋頭搖扇子」的說法。說起粽子,可能在全國人民的心中,嘉興粽子聲名遠播,影響力會比寧波鹼水粽要大一些,但在很多寧波人的心裡,惦記著的還是那隻清清爽爽、稜角分明、有人間煙火的鹼水粽。最常吃的方法就是蘸著白糖吃,用寧波話說就是白糖「搵」粽子。
  • 寧波人的海鮮月令,12道時令海鮮讓你成為正宗寧波海鮮吃貨
    今天,小編為各位食客整理了12種體現寧波人飲食智慧的當季海鮮。讓我們一起跟隨時間的腳步,品味寧波一年四季的不同海鮮美味,感受千姿百態的寧波味道。而且,臨近新年,寧波人家家戶戶都少不了的鰻鯗、鰻筒也特別適合在此時製作。
  • 寧波一碗 | 面結面:層層包裹下的經典美味
    什麼能代表寧波?有港口,有藏書樓,有「寧波幫」,也一定少不了寧波美食。冰糖甲魚、紅膏熗蟹、腐皮黃魚……還有馳名中外的寧波湯圓,一碗碗美食流轉人間,留香千年。講到一碗麵條,「韭葉、寬葉、二細、毛細……」寧波人不懂這些分類;「蝦爆鱔、腰花、炒什錦……」寧波人也不興這些現炒澆頭,遑論「過橋」、「幹挑」等雅食。早些年,寧波老城廂裡的麵食店,供應的是清一色「燙麵」。
  • 這15種讓人懷念的傳統寧波糕點,吃過10種以上就算你厲害
    4、手工麻餈打麻餈是個體力活,而做寧波麻餈的原料更是來之不易。手工麻餈中的綠色來自艾葉,需要人工把艾草中的雜草、老葉摘掉。然後經過反覆清洗後煮爛甩幹,這樣才能和糯米一起進入大石臼搗爛。手工麻餈軟糯清甜,帶著植物的清新香味,非常好吃。5、米饅頭做得好的米饅頭軟糯香甜,微酸解暑,是夏季非常不錯的小點心。
  • 湯圓最早出自宋代 南叫湯圓 北喚元宵
    對於湯圓的餡料,雖說甜的鹹的各人喜好不同,但據調查顯示,廣州人吃湯圓偏愛黑芝麻餡、豆沙餡,一口咬下去,絲絲甜入心! 湯圓最早出自宋代 「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是圓又圓。」湯圓是中國傳統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狀食品。作為南方元宵節特色食物,湯圓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的原始形態是宋代流行的一種小吃「元(圓)子」,這在《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
  • 冬至吃餃子還是吃湯圓 冬至節氣南北方各地的飲食習俗盤點
    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古而有之。  吃湯圓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