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臺腔:美豬美牛還沒到,臺灣十縣市已宣布「自治」

2021-01-20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臺民眾抗議放開美豬美牛。圖源:臺媒

8月30日,為應對民進黨當局開放(含瘦肉精)美豬、美牛進口,全臺約10個縣市修訂「食品安全自治條例」,規定嚴禁瘦肉精肉品進入當地市場,否則最高罰款2億(新臺幣,下同;約合人民幣4676萬)。

據臺媒報導,按照民進黨當局規劃,該政策將於2021年1月正式上路。但在蔡英文宣布該消息後,島內各縣市如臨大敵,隨即採取抵制措施,先於民進黨當局,強化「食品安全自治條例」中的相關規定。

目前,包括臺北、臺中、桃園、彰化、宜蘭、竹縣、嘉市、雲林縣等縣市均規定豬肉中瘦肉精零檢出,違者將被重罰。其中,臺中市規定最高可罰2億元,且可連續處罰;嘉義市罰款區間則定為6萬到2億。

為什麼這些縣市長要與民進黨當局針鋒相對?除了政黨色彩外,更重要的是,關於禁止(含瘦肉精)美豬美牛問題,這些縣市長背後有著深厚的民意基礎。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民調顯示,超90%島內網友表示「堅決不買不吃」美豬美牛。泛綠陣營的《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則顯示,就算能用開放美豬美牛換來臺灣與美國方面籤訂所謂貿易協定(FTA),也有高達73.7%的臺灣民眾反對;值得關注的是,泛綠民眾的反對比例也高達64.1%。也就是說,反對美豬美牛開放,不僅是「藍綠共識」,更是「臺灣共識」。

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批評,過去民進黨反對開放進口美豬美牛,不但堅持「零檢出」,甚至連10ppb容許量都不允許。現在民進黨完全執政,改口配合國際食品法典(CODEX)訂定的10ppb容許量,這10ppb又與國民黨執政時的10ppb有何不同?

民進黨當年在野時,一眾政客反對美豬美牛的表態猶然在耳。比如蔡英文曾經為拒絕瘦肉精,要求馬當局與美國方面重啟談判,並表示「做不來就下臺」;而如今通過一系列「神操作」奪回高雄市長寶座的陳其邁,當時更撂下狠話,聲稱「讓瘦肉精豬肉進口那天,絕對是領導人(指馬英九)下臺的時候。」

另外包括現任臺灣地區副領導人的賴清德、臺灣「駐美代表」蕭美琴、臺當局「交通部長」林佳龍、臺南市長黃偉哲、屏東縣長潘孟安等人都在多個場合,從多個角度,反覆重申反對進口(含瘦肉精)美豬美牛的立場。

當年,這些民進黨政客不僅將開放美豬美牛視為傷害臺灣民眾身體健康的食品安全問題,更將之上升為損害島內農民權益及臺灣「糧食主權」的重大經濟問題和國際政治問題。

2012年6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甚至佔據議場主席臺五天四夜,打出「反毒牛、反出賣、反欺騙」「反對開放瘦肉精、力挺臺灣豬&牛」等口號。

不過轉眼到了如今,民進黨當家執政,之前的所有問題均一鍵清空,變成沒有問題。

但民進黨前後矛盾的雙標做法,真的能換來FTA嗎?事實上,連蔡英文心裡都沒底。據了解,蔡英文在餐敘時表示,這次開放美豬、美牛後,並不一定就能讓臺灣與美國籤成自貿協定(FTA)。但她表示,這是雙邊貿易談判啟動的第一步。

說到底,民進黨當局貿然開放有問題的美豬美牛,不僅違背島內民意,更未獲得美國方面任何承諾。不少島內學者表示,在這種關鍵談判議題上直接棄守的方式,有違常理。對臺灣來說,臺美FTA或BTA(雙邊貿易協定)仍是遙不可及的天邊彩虹。

民進黨當局不顧民意反對,賭上島內民眾的健康福祉,作出的政治決策,很可能只是在為「幻想」買單。(文/深海大魚)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關注「港臺腔」微信公號,瀏覽更多臺港澳快訊與深度解讀。

相關焦點

  • 港臺腔:郭臺銘退選,臺灣選情再生變
    郭臺銘(圖源:《中時電子報》)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16日晚,臺灣鴻海集團創辦人郭臺銘發布聲明稱,不參加2020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對此,國民黨方面立刻作出回應:「我們一直堅信郭董會在關鍵時刻做出一個最佳且有利臺灣的抉擇」。
  • 港臺腔:臺灣老百姓還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公司開張無望、員工飯碗不保,島內民眾的生計已嚴重受影響。然而,民進黨當局並未正視臺灣經濟環境相當嚴峻的情形,反而還誇誇其談,稱「臺灣經濟正處於有史以來最好水平」「臺灣已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臺商去年有7000億元(新臺幣,下同)資金回流」等。這些話都經不起推敲。
  • 港臺腔:「請香港人到臺灣當兵」?還有更絕的...
    「臺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臺灣新一屆立法機構民意代表上任還不足倆月,「三傻大鬧立法院」的奇葩戲就又更新不少。「立法院三傻」年年有,民進黨「三寶」已更迭數代,政壇新人換舊人,不變的是網紅問政套路——想要霸版霸屏,就要裝瘋賣傻鬧出動靜,出格言行此起彼伏,皆是過火癲狂。操弄意識形態,向來是制勝法寶。大批臺灣綠營政客食髓知味,哪怕沒半點真才實學和專業素養,哪怕頻繁露怯被人笑掉大牙,一朝「反中牌」在手,便有樣學樣,煽動民粹,挑唆對立,從中攫取政治利益。
  • 港臺腔:臺灣人如何「搶頭香」
    來源:港臺腔編者按: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佳節,也是海峽兩岸同胞共同歡慶的時刻。貼春聯、掃塵土、祭先祖......鼠年將至,臺灣的年味越來越濃。春節期間,港臺腔將帶你走近臺灣,感受海峽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臺灣人信佛崇道者眾,所以春節拜佛、敬神、祭祖都必不可缺。除夕一早,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清掃門面,生火爐,搬桌子,準備祭祖儀式。
  • 港臺腔:美豬未平核食又起,民進黨禍害臺灣「爛帳」太多
    來源:海外網臺灣民眾抗疫美豬進口(圖源:臺媒)民進黨當局此前「突襲式宣布」明年起將進口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就在民怨沸騰之際,日本核災區食品如今又迫不及待地叩關。民進黨當局冠冕堂皇地標榜「臺灣利益」,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開放美豬和核食進口,臺灣食品安全受到威脅,民眾生命健康面臨風險,顯然與廣大民眾利益福祉相悖。綠營人士拼命暗示,要以美豬進口換取「美臺貿易協定」,進口核食是為了叩關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島內網友群嘲道,這是右臉被美國打的紅腫還沒消褪,又急著把左臉送給日本打。
  • 港臺腔:「請香港人到臺灣當兵」?還有更絕的……
    來源:海外網「臺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臺灣新一屆立法機構民意代表上任還不足倆月,「三傻大鬧立法院」的奇葩戲就又更新不少。最搞怪的「臺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新語錄是:可邀請香港激進分子通過來臺當兵取得「公民權」,而大陸人要先通過「反滲透法」、臺灣「自由民主體制」考試以示「忠誠」,方可取得臺灣身份。
  • 《明成皇后》並未叫停 廣電總局重解港臺腔
    暫停播出屬正常  記者昨日採訪了央視國際部的工作人員,被告知:《明成皇后》是今年國際部重點引進的一部大戲,分三部,一共130集,現在第一部的48集已於上禮拜播完,由於當初買進的時候就是配好音的,所以觀眾會感覺到配音有港臺味,但這絕不是《明》劇暫停的原因。
  • 港臺腔:一說到釣魚島,蔡英文就啞巴了
    說到美日,她多次就某些議題用日語和英語發推,媚態可人,透著「地無分天南地北,人無分男女老幼」,一副大愛無疆的卡哇伊貌。只要聽聲辨音,不難發現,綠營維持的「執政水準」,倒有一多半是靠口水來幫襯成的。怎麼一談到釣魚島,就立馬成了縮頭烏龜?因為民進黨當局有不能明說的顧慮。
  • 港臺腔:蔡英文打算帶臺灣重回「戒嚴時代」?
    在蔡當局的極力主張之下,所謂「代理人法」草案已進入臺灣當局「立法院」新會期。如果缺乏必要的制衡,對於在「立法院」佔絕對優勢的民進黨來說,通過並無懸念。這無疑為「綠色恐怖」再添一筆「濃墨重彩」。翻看草案,大部分內容都在反覆強調「危害(影響)臺灣安全」這一外延無限開放的「硬性指標」。
  • 港臺腔:推「臺北法案」 美國又驅臺灣當馬前卒
    消息一出,民進黨當局感激涕零,稱疫情發生以來,大陸「一再伺機打壓並限縮臺灣國際空間」,將臺灣排除在世衛組織等之外,美國這是送溫暖來了。那邊廂,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稱此舉表明「美國與臺灣站在一起」,「臺北法案」始作俑者、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也叫囂,為支持臺灣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美國「應使用一切手段」。
  • 港臺腔:追殺韓國瑜,民進黨醜態百出
    從司法到臺灣所謂的中立部門如「中選會」,對罷韓都表現出了明顯的傾向性。6月2日,臺「最高行政法院」駁回韓國瑜停止執行「中選會」罷免案的申請,這已是「最高行政法院」第二次駁回韓國瑜申請,宣告韓國瑜打「法律戰」自救無門。
  • 港臺腔:「臺北法案」,真仗義還是假慈悲?
    推動該法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挾制臺灣僅存的15個「友邦」。消息一出,島內綠媒high了。不過,幾乎同一時間,蔡英文辦公室卻對外公布了「國安會」提出的分析報告,稱年底前可能還要再斷一至兩個「邦交國」。看來,習慣「被斷交」的蔡同學,這次還學會了搶答。而此舉無疑給尚未生效的「臺北法案」,清脆地來了一巴掌。美國打了個噴嚏,世界並沒有感冒。
  • 港臺腔:「中華民國臺灣」意在「臺獨正名」
    熟悉民進黨歷史的人都知道,最早把「中華民國」和「臺灣」這兩個概念連接起來的是民進黨「臺灣前途決議文」。上世紀90年代後期,民進黨為奪取政權,消除島內各界對其「臺獨」理念的疑慮,在1999年提出「臺灣前途決議文」,宣稱「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臺灣,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 港臺腔:一旦臺海局勢有變,臺灣社會才是最大受害者
    來源:海外網海軍組織實兵實彈對抗演習 資料圖日前,美國務院副國務卿克拉奇一行竄訪臺灣,這之前美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阿扎到過臺灣。民進黨當局藉機極力渲染所謂的臺美實質關係「突破」,配合美國演出。在本已緊張對立的兩岸關係形勢下,民進黨當局一邊倒配合美國打「臺灣牌」,甚至企圖利用美國因素漁利,對此島內社會各界必須高度警惕。美國縱容和支持「臺獨」是為了自身利益,即控制美國遏華第一島鏈的重要節點,製造兩岸分割、對立,強化兩岸緊張關係和民意對峙,使臺灣綁定在美國的戰略棋盤上,喪失自身的自主性和選擇權。
  • 港臺腔:臺灣對陸出口創紀錄,「脫鉤論」成笑柄
    想當年,臺灣對大陸出口佔比39%之際,民進黨就對馬英九當局罵破了嗓子。時任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曾大加責難,稱馬英九不該「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照民進黨當局的邏輯,為何當家4年多時間,一向「反中」的他們反倒更「親中賣臺」?因為跟大陸搞「脫鉤」,原本像拽著頭髮讓自己離開地面,純屬不可能之事。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來源:海外網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圖源:臺媒)臺灣「主計總處」日前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度衝破3萬美元,突破「發達社會」門檻。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
  • 港臺腔:赴臺個人遊暫停 臺灣剛經歷旅遊業「30年最慘」
    此前開放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的城市共計47個——第一批臺灣個人遊城市:北京、上海、廈門;第二批臺灣個人遊城市:天津、南京、重慶、成都、廣州、杭州、深圳、福州、濟南、西安;第三批臺灣個人遊城市:蘇州、武漢、寧波、青島、鄭州、瀋陽、長春、石家莊、長沙、昆明、南寧、合肥、泉州;
  • 港臺腔:臺灣人來大陸唱首歌,竟「犯法」了?
    聽聞臺灣歌手大大方方地表達拳拳愛國情,民進黨當局急眼了。陸委會跳出來羅織罪名,妄稱大陸邀請臺灣歌手參加晚會,旨在「宣傳一國兩制臺灣方案」,「對臺進行施壓」,同時喝止臺灣民眾參與相關活動,以免「淪為對臺統戰樣板工具」。更有甚者,陸委會表示將「密切關注」,「倘有涉及違反兩岸條例相關規定,將依法查處」。
  • 《明成皇后》「港臺腔」遭反感 央視緊急叫停
    疑惑之餘,紛紛打電話到本報打探內情。昨日(21日),記者就此採訪了央視有關負責人。  「港臺腔」遭反感  央視文藝中心國際部一位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該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時,央視並未讓它「放任自流」,而是進行了深度加工,以契合觀眾的口味。
  • 港臺腔:一個「悶」字,多少無奈
    幾十年來,兩岸關係起起伏伏,但每逢自然災害,兩岸總能守望相助,從來沒有一屆臺灣當局無良到遇天災而見獵心喜、落井下石。民進當局當局將「抗疫」與「抗中」畫上等號,對內掀起民粹狂潮,瘋狂攻擊污衊大陸的防疫舉措,將歧視性的「武漢肺炎」掛在嘴邊,幾乎完全切斷兩岸正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