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1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冠狀病毒大流行,英國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創紀錄地萎縮了20.4%,正式進入歷史性衰退。據悉,這是英國近11年來首次,該國上一次陷入經濟衰退還是在2008—2009年世界發生金融危機之後。英國首相詹森表示,這對英國人民來說是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但未來幾個月,經濟將更加「坎坷」。
新冠影響力超越金融危機
據BBC報導,英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在4月至6月間經歷了自有記錄以來的最大跌幅。20.4%這一數字超過了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1980年代的去工業化以及1970年代的石油衝擊給英國經濟帶來的損傷。
據悉,這一衰退主要是由為防止疫情蔓延施行的封鎖政策造成的。商店關門、家庭支出驟降,以及工廠和建築業的產出下滑都對該國的GDP產生了直接影響。這也促使了英國自2009年以來,首次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經濟衰退——經濟學家將衰退定義為GDP連續兩個季度的下降。《衛報》指出,英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萎縮了2.2%。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Rishi Sunak)告訴BBC,政府正在「應對前所未有的事情」,這是「一個非常困難和不確定的時期」。英國國家統計局(ONS)表示,經濟最受打擊的部分包括商店、旅館、飯店、學校和汽車維修店。經濟下滑集中在4月份的封鎖高峰期。此外,英國11日公布的官方就業數據顯示,英國第二季度的失業人數約增加22萬。
反對派一直在批評政府在大流行期間對經濟的處理。影子大臣安妮麗絲·多德斯(Anneliese Dodds)認為首相鮑裡斯·詹森(Boris Johnson)應對英國經濟下滑的嚴重程度負責,她說:「封鎖後出現經濟下滑不可避免,但詹森的失職可以避免。」「我們已經有歐洲最嚴重的過高死亡率,現在我們也正處於最嚴重的衰退之中。這對英國人民來說是一場悲劇。」多德斯補充道。
世界銀行此前預計,英國在2020這一年可能將面臨9.5%的年度GDP下降。
英國在G7國家中經濟受挫最為慘重
專家估計,英國應是世界發達經濟體中經濟衰退最為嚴重的國家。統計結果表明,英國第二季度的GDP跌幅超過德國、法國和義大利,也是美國記錄的10.6%的兩倍。
據CNN報導,在其餘的七國集團經濟體中,它們的GDP下降預計也不會比英國嚴重。加拿大統計機構認為,第二季度該國國內生產總值將比上一季度萎縮12%,而路透社的調查則估計日本的季度環比收縮率為7.6%。與此同時,CNN稱,中國已經恢復經濟增長,這意味著在經歷了幾十年來最糟糕的開端之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躲過了經濟衰退。
分析認為,有兩點主要原因導致了英國在這些發達經濟體中表現最差,第一是英國實施封鎖的時間更晚。ONS說:「更大的縮幅反映了英國在這段時期的大部分時間內採取了封鎖措施。」據悉,儘管冠狀病毒病例激增,但英國比義大利晚封鎖兩周,比西班牙晚封鎖十天,比法國晚一周強加了嚴格的封鎖。這意味著控制病毒的傳播需要更長的時間,從而延長了限制的需要,許多企業因此不得不關閉。比如德國商店從5月6日開始復工,而英格蘭地區則是6月15日。
第二,經濟學家告訴BBC,英國經濟表現不如歐盟和美國,是因為過於依賴服務業收入和家庭支出,但兩個數字都在第二季度創紀錄地下降。而且,服務業與其他行業相比,也更依賴人際交流。「(服務業)經濟活動在我們的經濟中所佔的份額比在大多數歐洲國家所佔的份額大得多。」一位專業人士指出。
何時能恢復?
據ONS統計,隨著政府一步步解除封鎖,英國的經濟在6月份出現反彈。按月計算,6月份該國GDP增長了8.7%,5月份增長了1.8%。英國政府希望7月重新開放的酒吧和餐館將使經濟繼續恢復。
但是,負責經濟統計的國家統計局副局長喬納森·阿特豪(Jonathan Athow)表示:「儘管如此,6月份國內生產總值(GDP)仍比2月份病毒爆發前的水平低了六分之一。據《獨立報》報導,目前尚不清楚英國需要多長時間GDP才能達到疫情前水平。雷德本(Redburn)首席經濟學家梅利莎·戴維斯(Melissa Davies)指出:「英國經濟要挽回大流行的損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此同時,大量的閒置產能和失業將使通貨緊縮。」
一些預測認為,該國失業人數還將上升到300萬人以上。許多人都在敦促政府將其補貼計劃延長至10月以後。蘇納克12日說:「今天的數據證實了艱難時刻已經來臨。數十萬人已經失去工作,可悲的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將會有更多的人失業。」
除此之外,專家提醒,該國經濟還面對著第二波疫情和脫歐帶來的挑戰。英國工業聯合會首席經濟學家帕萊雅(Alpesh Paleja)表示:「第二波(疫情)和英國退歐談判進展緩慢的雙重威脅也特別令人擔憂,這突顯了政府在這兩個問題上需要最大程度的敏捷性,讓我們可以更專注於經濟的長期未來。」
據了解,迄今為止,英國政府仍未能和歐盟「複製」大多數貿易協定,這些協定到2020年底將不再使英國出口商受益。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