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劉沐軒
親身體會了新冠肺炎的可怕,經歷了三天重症監護渡過「鬼門關」的英國首相詹森在當地時間4月27日正式回到唐寧街10號「復工」。
在接受了同事和下屬的祝賀後,詹森就被辦公桌上醒目的公開信拉回殘酷的現實。反對黨工黨領袖史塔默敦促他儘快放鬆社會限制措施以緩解經濟壓力,同時也要兼顧抑制新冠疫情的傳播。
詹森剛出院時在電視上感謝醫護人員。(圖源:美聯社)
而這正是詹森在「復工」後馬上就要面對的難題——一個疫情死亡率居高不下,經濟幾乎被「壓垮」的英國。
但對此,詹森在27日上午的電視講話中強硬表示:「沒有公共健康安全的保障,就沒有經濟可言。」他指出,英國抗擊疫情勝利在望,並再次請求民眾保持耐心待在家中,保護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拯救生命。
作為一個親歷了新冠肺炎的首相,這樣的發言似乎顯得擲地有聲。但不可否認的是,英國經濟已經為抗疫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4月27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疫情對英國的旅遊、消費、餐飲以及工業生產等各個方面都造成了很大衝擊,同時在脫歐的不利背景之下,疫情更是對英國經濟造成了雙重衝擊。「今年二季度英國經濟下滑可能至少下滑10%以上,衰退可能至少要持續到明年,而且嚴重程度也將超過過去歷次重大的經濟危機。」
疫情死亡率高居不下
自3月23日英國宣布隔離措施以來,目前英國疫情雖然增長趨緩,但死亡人數卻持續增長。
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實時統計,截至北京時間4月28日6時,英國境內累計確診158348例新冠肺炎感染病例,死亡21157例。
按照此刻的數據計算,英國新冠疫情死亡率約為13.36%。相比之下,作為歐洲疫情的另一個「重災區」,義大利的死亡率為13.53%,與英國的數據極為相近。
值得注意的是,若要將高死亡率原因歸咎於人口老齡化的話,英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在歐洲是較低的,遠不及義大利。
根據世界銀行2018年統計數據,英國60歲以上人口佔英國總人口比例約為18.4%。而這一比例在義大利高達約23%,在德國約為21.5%,在法國約為20%。
但疫情的嚴峻形勢似乎遠不止於此,英國疫情的實際死亡率還可能更高。
據《福布斯雜誌》4月21日報導,在英國國家統計局(ONS)4月21日公布的統計數據中,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13121人)比同期英國政府統計數據(9288人)高出約40%。
據悉,英國政府僅對醫院中的死亡人數進行了統計,而ONS的統計數據則基於死亡證明書計算與新冠肺炎相關的死亡人數,包括醫院、療養院、收容所和家庭中死亡的患者。顯然,雖然ONS的統計更慢,但更為全面。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成玉在4月27日對時代財經分析稱,「英國疫情的高死亡率也可能是由於英國病毒檢測能力的不足,導致許多病例沒有被確診。」
2020年4月24日,一名軍人在英國倫敦切辛頓的直通測試站點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圖源:路透社)
據悉,雖然英國已經動用陸軍數十個移動式新冠病毒檢測小隊部署在英國各地,但根據英國衛生部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4月24日,英國每日僅能做28760次病毒檢測,距離衛生部長漢考克承諾在4月30日前每日可進行10萬次病毒檢測的水平還相差甚遠。
即便如此,許多英國人還是選擇將英國疫情的爆發歸咎於政府的失職。
據路透社報導,史塔默公開信中批評詹森內閣沒有儘早採取行動遏制病毒傳播。
在提出「群體免疫」消極防疫後,詹森直到3月23日才宣布隔離措施。而在那時,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和美國等疫情嚴重的地區已經實施了一個多星期的隔離措施。
因此,「貽誤戰機」的英國只能用更長的時間來「拉平」疫情曲線——英國政府在4月16日將全國封鎖措施延長了三周至5月7日。
與此同時,英國天空新聞網4月27日的一項調查發現,隔離措施雖然使得人們變得焦慮和恐慌,但大多數人還是支持短期內繼續隔離。
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不支持在未來幾周內放鬆限制措施。受訪者中有51%的人希望小學保持關閉,有67%的人希望在家工作,有72%的人希望老年人呆在室內。
許多人預測,英國政府可能還會在5月7日再次延長隔離期。
經濟陷入歷史性衰退
雖然曾在詹森住院期間擔任其代理人的外交大臣拉布在4月27日表示,目前英國疫情仍處於「脆弱而危險的階段」,因此在他看來,揣測政府會不會放鬆隔離措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可能會削弱人們待在家中的意願。
但事實上,英國經濟可能已經陷入「世紀衰退」。
據《金融時報》報導,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委員弗利葛曾在4月26日表示,英國可能陷入了「數個世紀來最嚴重的經濟滑坡。」
「最糟的是,經濟復甦看起來更像U型,而不是V型,」弗利葛表示,英國經濟只可能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結束後才開始恢復到新冠病毒爆發前的增長模式,但這也需要時間。
時間需要多久?經濟預測機構安永統計俱樂部的預測是:至少3年。
據《衛報》報導,安永首席經濟學家格裡戈裡指出,英國GDP將在2020年下降6.8%,然後在2021年恢復正增長4.5%。格裡戈裡認為,即使美國財政部和英格蘭銀行實施大量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英國經濟也可能需要3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到現在的水平。
安永統計俱樂部還在4月2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隨著就業和經濟增長不斷受到疫情和隔離措施的損害,英國2020年的消費者支出仍然可能減半。
不僅如此,英國2020年第二季度的GDP可能下滑13%,而失業率可能高達6.8%。
但值得注意的是,安永統計俱樂部是基於英國從5月份開始放寬部分社會限制措施,並在6月進一步放鬆的假設下才做出以上預測,而目前詹森表態健康安全優於經濟活動,加之英國政府或會再次延長隔離期,這都使得以上數據疑可能會變得更糟。
與此同時,數據分析機構IHS Markit的英國月度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顯示出英國經濟受損的程度。
該指數從3月的36急降至12.9的紀錄低位,而法國和德國的情況也類似。這引發了人們對封鎖成本和持續時間的質疑。
「與歐洲其他國家一樣,這些數字令人震驚。」荷蘭國際集團(ING)經濟學家史密斯預計,英國經濟最早也要到2022年才能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規模。
對此,楊德龍指出,英國政府肯定會想盡辦法應對經濟衰退,包括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發放補貼、消費券和減稅等應對措施。
除此之外,英國經濟的復甦還必須要考慮與歐盟的談判結果。
「由於英國經濟現狀不佳,同時歐洲各國在應對疫情方面已經焦頭爛額,因此肯定會在談判桌上儘量為本國爭取更多利益,這可能增加了談判難度。」楊德龍說。
但英國環境大臣戈夫在4月27日對此表示,英國與歐盟的談判仍可在時限內完成。
受災最嚴重的西方經濟體
雖然全球經濟普遍陷入衰退的背景難以改變,但一國的隔離措施可以改變。而對於一般人來說,隔離措施造成的失業和收入下降才是更為真實具體的困境。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4月21日公布的一份最新調查顯示,在4月3日至4月10日接受調查的樣本中,75.4%的英國人收入減少,27.4%需要動用儲蓄來補貼日常開銷,17.8%需要借錢或透支信用卡才能生活。
雖然有27%的醫療健康企業表示他們正在進行招聘,但這完全掩蓋不了英國全行業有40%的企業正在裁員的現實。
對此,詹森擔任倫敦市長時的經濟顧問裡昂在4月26日警告稱,如果不儘快放鬆限制措施,英國可能成為受災最嚴重的西方經濟體。
受新冠病毒的影響,英國赫默爾亨普斯特德一條的商業街十分空曠。(圖源:路透社)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醫療主任波伊斯教授在26日表示,目前英國因新冠肺炎住院人數減少的趨勢很明顯,但如果過快放鬆限制,情況可能會逆轉。
選擇疫情防控還是恢復生產?在這個全球各國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上,英國會如何抉擇?
對此,楊成玉指出,英國接下來將會分階段復工復產。「經濟承擔不起長期隔離,西班牙和德國已經開始啟動復工計劃了,而在隔離期截至5月11日的法國,也有很多行業開始做復工的準備。」
無獨有偶,楊德龍也認為,英國可能會效仿美國,放鬆一部分防疫措施,並採取分階段復工的策略,畢竟隔離措施對經濟的影響太大了。
事實上,在詹森「復工」之前,英國各行業就在做「復工」的準備了。
英國零售業聯合會在4月26日發布了一份復工指導方針,制訂了一些經濟重新開張的策略,包括限制購物人數、單向購物通道、塑料隔離屏風和「零接觸」購物。
但即便面對生活的困境,工人們也對復工充滿擔憂。
英國工會代表大會(TUC)秘書長奧格蘭蒂在4月26日指出,40%的工人擔心復工後無法與同事保持距離,超過25%的工人擔心無法與客戶保持距離。
「在這場大流行期間,已經有太多工人把自己的健康擺在一邊。我們需要政府採取強硬的措施,確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才是當務之急。」奧格蘭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