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9點,在杭州大華飯店大堂,吳先生站在那裡等待著代駕公司的師傅過來。晚上吃飯時他和朋友喝了幾杯,朋友幫他叫來了代駕胡師傅。
「你是我今晚接的第一個單子。唉,生意真不好!」坐上車,胡師傅便和吳先生聊開了,20年駕齡的他兼職做代駕4年了。前兩年,他每晚有七八單生意,忙都忙不過來,一個月代駕收入可以有4000多元,比單位的收入還要高;可現在每晚能接個3單就不錯了,月收入降了一半。
這半年來,隨著限制「三公消費」、「禁酒令」的深入,以及代駕APP平臺的衝擊,曾經風風火火的代駕公司生存艱難。
代駕公司老闆吐苦水:
一晚接單量驟降
「現在我們基本上都不做這個業務了,太難了。」明潤汽車服務公司是杭城較早開展代駕業務的公司之一,日前姚經理向錢江晚報記者大倒苦水。
姚經理介紹,公司從2009年7月開始涉足代駕,起步算早的,開始創業比較艱難,後來生意慢慢興旺起來。2011年醉駕入刑在全國實行之後,催生了代駕行業走出一波大牛行情,接下去的兩年是公司和行業發展最好的時期。當時,生意好的時候,他們公司有三四十個專職和兼職司機,每晚都有好幾百單生意可以做,特別是元旦春節前的各種年會和尾牙,對代駕的需求量特別多,有時候生意多得接不過來,只能推掉。由於門檻不是很高,短短兩年多,杭州毛估估湧入了300多家代駕公司。
「現在和當時不可同日而語了。我們儘量不設專職代駕司機,只有十幾個兼職司機,業務基本處於一個半歇業狀態。」姚經理說,自從中央限制「三公消費」和「禁酒令」規定出臺,公款吃喝的人少了,請代駕的更少,業務就呈現斷崖式下降,現在每晚能有40單生意就算好了。據他說,現在汽車服務公司的代駕業務基本上80%左右處在虧錢的狀態。
有5年歷史的淼淼代駕,擁有40多個專職代駕司機,屬於杭城規模較大的代駕公司。公司總經理楊勇華表示,2011年代駕最熱時,每天能接到200多單生意,晚上7點以後,司機全部都在代駕的路上;現在業務量下降了一半,每天只有100多單,降幅還是相當明顯。
久候汽車服務公司的吳小姐對行業冷暖有切身體會,她告訴錢江晚報記者,這幾年代駕行業的反差是巨大的。好的時候,每天公司可接到100~200單,平均每個師傅可以接到10單左右生意,收入在4000元左右。但現在,司機一天只能接到三四單左右,有的司機還出現白板,收入下滑三分之二。吳小姐說,現在大概有一半的代駕公司退出了這個行業,許多都轉戰陪駕行業,那邊相對比較穩定,能賺點錢。
50歲代駕司機張師傅洗手不幹:
私人代駕的價格戰有點兇
有人形容代駕行業是「四不像」的行業,與運輸、僱用、承攬、委託(服務)等合同都能沾得上邊,但又不歸於其類。因此,行業內沒有資質的私人代駕滋生,而這些私人代駕也分食走了代駕公司的不少客源。
「我們公司做代駕做了兩年,做不起來,就是因為市場太亂了。」50歲的張師傅從事代駕行業兩年多,既是老闆也是司機,看著這個行業從最高峰跌到低谷,不久前他金盆洗手、不再從事代駕了。「我曾經一晚上做十幾單代駕生意,但後來,一天能有一兩單已經很不錯了。我退出這個行業,不僅是『反四風』等原因,行業內部也存在不少的問題。私人代駕司機破壞了整個行業健康發展,他們低廉的價格讓我們正規公司很難應對。」
張師傅告訴記者,最近幾次代駕生意都泡了湯,就是因為價格貴,「一般酒後代駕都是60元到80元一次,但有很多私人代駕只要二三十元一次。」
「現在代駕行業生存的確不易。由於服務的是醉酒人群,在顧客在交流當中發生爭執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只能通過自己協調解決。」久候汽車服務公司的吳小姐很無奈。
36歲網絡代駕師傅小尤:
代駕APP分食蛋糕
陸師傅是一家中等規模代駕公司的全職司機,從事這個行業3年多了。他的收入是每月2000元左右的底薪,每一單可以拿30%的提成。一個月下來,陸師傅可以拿到3000多元。但在一年前,他收入在4000元以上。他覺得是代駕APP分走了他們的奶酪。
「現在,我們傳統代駕行業受到網絡的衝擊不小,很多人選擇了一些代駕的APP,上面的價格都非常低;同時他們許多代駕司機就在附近,反應速度也比我們快一些,就拉走了不少的客源。」陸師傅表示,「過去,每晚大概我能接6單生意,現在一天接4單左右,少的這兩單生意基本上是網絡代駕分流的。」
據了解,傳統叫代駕服務有三種方式:讓酒店幫忙聯繫代駕,杭州不少酒店都有指定的代駕公司入駐;客人在網上搜尋代駕公司電話自行聯繫;在一些餐飲業發達的路段找個蹲點的司機。「e代駕」、「愛代駕」等代駕APP的出現打破了傳統模式,用戶通過它可搜索到附近的代駕司機,直接聯繫。39元/10公裡的價格也很有競爭力。
代駕APP掛靠的司機一般都是兼職的。36歲的小尤就是這樣一位網絡代駕師傅,他白天在公司上班,晚上就在網上做兼職代駕。
小尤家住勝利河美食一條街附近,晚上如果有單子,他就能很快趕到指定位置,接單子。「現在一天可以接到3單左右,每單上繳給網絡平臺5元左右的信息費,其餘都歸自己,每個月多賺2000多元外快,也不錯的。」小尤很滿足,「更重要的是很自由,想做就開軟體,不想做就關了。」
不過要引起注意的是,不少手機代駕公司與司機間是一種合作關係而並非僱傭關係,後者通過前者的一系列考核,前者為後者提供代駕信息。每位司機的水準和素質都不能完全掌握,一旦產生糾紛,處理起來也挺麻煩。
它山之石
韓國代駕管理嚴格規範
據中國酒店業協會的有關專家介紹,酒後代駕在國外非常普遍。在韓國,儘管汽車業發達,很多人都有下班後去酒館喝幾杯的喜好,但酒駕行為卻很少。這相當程度上得益於眾多「代駕業務」公司提供了便利的服務。
在汽車銷售點、停車場、加油站等場所,經常有「代駕公司」推銷員的身影出沒,「代駕公司」的名片幾乎每名駕車者人手一張。一旦駕車者因為喝酒、身體不適、精神狀態不佳而不能開車時,只要他們打電話到代駕公司,剩下的一切都可由代駕公司代勞。
據統計,韓國約有10多萬名代駕司機,每天約有近100萬客戶由他們送回家。一些公司為了方便為女性顧客服務,還特意聘請女性代駕司機。「嚴格的管理、規範的運作」是國外代駕市場紅紅火火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針對本國國情,代駕不應僅僅局限在酒後,司機累了困了傷了、長途運輸、旅遊外出等等都可以請代駕來幫忙,它可以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新聞大局觀
不妨設置「代駕師」
現在杭州的代駕公司遭遇寒流,很大原因上也凸顯了這個行業的「內亂」。
目前我國工商管理部門的行業分類中,還找不到汽車代駕服務項目,許多代駕業務被界定為「駕駛技術服務」。由於準入門檻低,又缺乏監管,代駕行業目前還處於無主管部門、無準入門檻、無收費標準,經營亂、收費亂、責任亂的「三無」 、「三亂」狀態。
目前,全國已經有一些省市在研究針對代駕行業的管理辦法及法律法規。2012年底,成都成立了國內首個代駕行業服務協會,並制定了相關章程,通過調查會員單位的運營情況和消費人群的經濟能力制定統一代駕價格,向物價部門申報,杜絕亂喊價行為,同時實行督促代駕公司購買保險等措施。
這個做法可為我省規範代駕行業提供借鑑。行家建議,儘快明確主管部門和單位,儘快出臺相關規定,釐清相關職責。有業內人士設想,不妨將「代駕師」設置為一種職業,並設立代駕師職業資格考試,技能和思想綜合考核合格後,持證才可上崗。
凡注有浙江汽車網或電頭為「浙江在線·浙江汽車網消息」的稿件,均為浙江汽車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浙江在線·浙江汽車網」,並保留「浙江在線·浙江汽車網消息:」電頭。 聯繫電話:0571-853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