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餘桂元作為我國編寫教科書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主任,公然提出要將嶽飛文天祥等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民族英雄的人物剔除掉,不再出現在課本之中。這個消息一出來後就引起了轟動,原本我們所認為應該名垂青史,精忠報國的英雄卻要從教科書中抹去,社會上瞬間有許多人站出來發聲來反對餘桂元的決定。
一、帶領族人精忠報國,赴死也要留名青史。
在本次的報導中,主要涉及的是嶽飛跟文天祥兩個關鍵人物。嶽飛出生在南宋末期,是漢族人,在那個時候,南宋末期被金國侵略,基本上已經失去了大半壁的江山。
敵人的入侵導致漢族人民流離失所,朝廷的不作為,國家已無生存希望,許許多多的漢族人最終只能屈服於金人的統治。
嶽飛是身負有民族主義,一心想要報效國家,所以在這國家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候,毅然決然讓嶽母刺下「精忠報國」四字,組織軍隊起兵反抗金朝的入侵,帶領著大批的嶽家軍在戰場上瘋狂廝殺,大挫金人的士氣,最終嶽飛卻因為奸臣秦檜的污衊,被下令囚禁牢裡,冤死於牢獄之內。
文天祥是也是宋朝人,參加了反抗元軍的軍隊。文天祥本身在政治上是有抱負的,而且有作為的人,在被擒之後,元軍一直在勸說文天祥歸降,並且還說會重用他,但是即使元軍好言相勸,文天祥依然是無動於衷,最終一代英雄在獄中慘死,留下歷史,以供後人銘記。
二、餘桂元所認的「民族英雄」是否正確
在餘桂元提出要將文天祥嶽飛等民族英雄在課本上抹去之後,許多人的聲音是反對的。民族英雄指的是在國家遭受外敵入侵的時候,毅然決然不惜以性命為代價去反抗外敵入侵的愛國人士,這些為國家赴湯蹈火的人都稱得上是民族英雄。
就歷史而言,在元軍起義開始的時候,忽必烈是統一了草原之後直接建立起了蒙古國,屬於獨立的國家,並不屬於宋朝所管理的範疇。只是在之後國家發展的歷程之中,一直都有民族的融合,所以蒙古族也是有漢族血統的,並且這些少數民族在古代一般都是作為附屬國家,歸順於當時統治的宗主國。
在這種條件之下,嶽飛文天祥等起來反抗,侵入宋朝的元朝大軍,自然而然也可以算是民族英雄,而餘桂元的看法是要與時俱進,用現代的目光去看待歷史。
蒙古族在今天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應該算是中國人,蒙古族入侵宋朝可以看作是民族的內亂,不能算是外國入侵,自然而然文天祥、嶽飛等人就不能算是民族英雄。
在這背後,實際上也反映了兩種思想觀念的不同,結合當時歷史,並且從當時的歷史出發,會認為嶽飛文天祥等英雄不應該在課本上被抹去,而餘桂元的觀點則是站在現代民族大融合的角度來看待事物的。
不過餘桂元的看法雖然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更應該正確地去辨別歷史,歷史是那個年代的事,而不是發生在我們現代,既然在宋朝,嶽飛和文天祥是抵禦外敵,那麼他們就應該是民族英雄,民族的大融合是發生在宋朝之後的,所以針對當時,嶽飛和文天祥是民族英雄是無可厚非的。
這樣的民族英雄有激勵後人的作用,應該讓後代的炎黃子孫銘記,而將歷史放在現代,用新的眼光去看嶽飛,文天祥等是不屬於民族英雄的範疇,有些嚴重偏頗。
中華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下來,一個個激勵人心的故事,造就我們自強不息的堅韌品性,不論是民族內亂,還是外國入侵,嶽飛、文天祥的英雄身上有著一顆守護民族的決心,出生入死一直保衛自己的國家,這種高尚的節操應該被後人所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