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貝605丨張謇,用一生踐行了自己的「南通夢」

2021-01-13 正翔語

文:茵草芳菲|圖 張謇雕塑

最近,由於習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期間,專程前往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介紹展陳,了解了張謇興辦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事跡。讓沉寂多年,早已淡出人們視野的近代實業家張謇先生,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作為一名張謇先生的家鄉人,一名張謇先生的崇拜者,我倍感振奮與鼓舞。儘管在海門有「張謇研究會",有「張謇紀念館」,有像陳錦石、張華等一批追隨者、傳承者,但畢竟影響有限。從全國而言,知曉張謇的不多,更很少有人去走近張謇,了解張謇。他不是一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公眾人物,多數國人很可能沒聽說過張謇,只知道中國有張騫而不知道有張謇。但是張謇確實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具有份量的人物,一個甚至當得起巨人、偉人這樣稱號的人物。

他在家鄉南通所創造的驕人奇蹟,當時影響了整個中國。他以一己之力,建造了一座城,把一個農業社會的小城,變成了一個工商業社會的文明城市,深受西方人的親睞與敬佩。張謇先生過七十歲生日,各國駐上海領事全部到南通為他慶賀。隔著一條長江,交通極不方便,那時需要坐輪船6∽7小時才能過江。這充分表明,張謇在外國人心目中的影響和地位。在當時的中國而言,就只有張謇一人能夠做到。

雖然張謇一生只去過日本,又不懂日文和英文,但他眼光獨到,看到了南通以外的世界,甚至看到了中國以外的世界。他不僅有狀元的學識與身份,還浸潤著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他這種骨子裡的文化精髓,也體現在他所創辦企業的命名上。「大生紗廠"、「大生碼頭"、「頤生酒廠」等。張謇是一介文人,辦企業對他來講,是一件完全陌生的事,尤其是受資金的困擾,一共做了近五年的準備,才把工廠給辦起來。

南通原來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落後小城,張謇慢慢把它擴大,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憑他個人的能力和他在朋友圈中的影響力與號召力,憑大生企業一家的力量,在南通創造了令人驚嘆的奇蹟,開創了耳目一新,成為經典的「南通模式」。

他辦起了各類工廠、各種學校、輪船公司、旅館、公園、劇場、博物苑、出版社、氣象臺、通海農墾等諸多產業。在家鄉海門他辦起了大生三廠,這裡因廠而成鎮,稱為三廠鎮。這個大生三廠甚至有一條鐵路直通海邊,煤炭通過北方黃海碼頭運過來,再通過鐵路運到大生三廠。在海門,距今一百多年前就通上了鐵路,不得不說這是一項創舉。張謇興辦了許多企業,而大生集團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一個企業集團。

「父教育,母實業」。教育在張謇的心目中是父,辦實業是他建設南通的經濟支撐點,更重要的是他興辦各類學校。他一生中,在南通直接創辦和間接創辦的學校有三百多所,從幼兒園到師範專業學校,幾乎把所有的教育門類都辦全了,連聾啞學校和盲人學校都有。這在全中國範圍內都是數第一的。當時南通的教育,成為中國的風向標,引領全國興起辦學風氣,這正是張謇先生對國家、對人民的最大貢獻。他還親自為各個學校制定校訓,共通的一條是「艱苦自立,忠實不欺。"。他還辦起了慈善事業,如殘廢院、濟良所、貧民工場、養老院、育嬰堂等。把社會上該辦的事業都辦了,這在那個時代實屬不易,令人仰慕。

一個人締造了一座城。張謇以一己之力,幾乎做了一個大政府幹的事。胡適先生稱他為失敗的英雄,因為他背負的重擔太重了,不是一個人可以背的,他卻背了,自己把自己壓垮了。自始自終張謇是個勇敢的行動者,而不是一個空喊口號的人,他更是個有超強能力的一介書生。他在南通三十年,身體力行,親歷親為,兢兢業業,無怨無悔,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描繪的「南通夢」。他也用一生的努力,實現了一個人在世上所能完成的極限。

張謇無法複製,但張謇的道路可以複製。三十年的開路先鋒,造福於當時三十萬南通人,卻影響著整個中國,乃至亞洲,有許多人敬仰張謇,膜拜南通。梁啓超當時稱南通為「中國最進步的城市」,吳良鏞評價南通為「近代中國第一城」。

有位高人曾這樣說過 ,張謇是英雄,是偉人,這一點不可撼動。他的事業可以失敗,這個人不會失敗。今天,他所開創這條道路和「南通模式",就是世世代代可以複製的路。因為這條路成本最低,代價最小,收益最大,造福人類最好。」 張謇從來都沒有幻想一個完美的明天,他只願意為一個不完美的今天而努力,他不僅做到了,也初步實現了。

張謇在南通三十年的事業,如今有的已化為灰燼,有的已蕩然無存。但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遺產,卻留存在了這個世界上,依然是那樣的璀璨明亮,熠熠生輝,並將流芳百世,世代傳承!他一手開創、締造的「南通夢」,如今,正在他的家鄉升華、延展……

作者簡介:茵草芳菲,簡書創作者。一個喜歡在散文與詩歌中行走的女人,她用細膩的筆觸,記錄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她用樸實的文字,裝點美麗多彩的人生。

-End-

感謝你的支持,歡迎點讚和轉發

相關焦點

  • 「張謇夢」,就是一百年前的「中國夢」,南通網-中國南通主流新聞...
    「張謇夢」,就是一百年前的「中國夢」 2020-12-19 09:54:21 來源: 作為一名張謇研究的愛好者,作為一名張謇的崇拜者、追隨者,這麼多年來,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振奮過。
  • 張謇、張孝若與南通的新文化運動
    1918年1月,《新青年》實現自己的主張,全部改用白話文。5月,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狂人日記》,這是我國第一部白話文小說,標誌著白話文運動在文藝方面的突破。地處江海之隅的南通,對於新文化運動是敏感的、積極的。在張謇、張孝若父子力挺的《通海新報》(張謇題寫報頭)上,旗幟鮮明地開闢了《新文化》副刊,鼓吹文化改革,還從上海《民國日報》轉載了胡適的新詩《希望》,廣為宣揚示教。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張謇留給我們哪些啟示?
    張謇在日記中沉痛寫到:「幾罄中國之膏血,國體之得失無論矣!」  面對落後就要挨打的現實,張謇認為,只有發展民族工業,才能抵制帝國主義的侵略、抵制外國資本的侵入。中國士大夫一向恥於經商,「狀元辦廠」在當時更是新鮮事。但張謇毅然放棄功名仕途,回到家鄉創辦了大生紗廠。他這樣表明心志:「願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願居八命九命可恥之官。」
  • 張謇為梅蘭芳設南通「梅歐閣」
    原標題:張謇為梅蘭芳設南通「梅歐閣」   一百多年前,清末狀元
  • 時政現場說丨實業救國 實幹興邦——弘揚張謇精神
    2020年11月12日,南通。一個月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前往江蘇南通博物苑考察,參觀張謇生平介紹展陳,了解張謇「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的事跡。2020年12月12日,北京。2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界、企業界人士濟濟一堂,以「新發展格局與張謇精神」為主題,說實業、話創新、談愛國、論社會責任,具有很強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
  • 江蘇南通:踏尋先賢足跡 踐行張謇精神|新聞中心|中國常州網 常州第...
    「作為張謇先生家鄉的企業家,更要在學習和弘揚張謇精神上走在前列、爭當表率。」    「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大力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扛起時代使命,勇於擔當作為,為南通決戰『過萬億』、奪取『雙勝利』貢獻力量。」    初冬時節,南通博物苑滿地金黃的銀杏葉,格外耀眼。
  • 吳曉波南通談張謇 贊其為真正的"男神"
    江海明珠網訊(記者 繆瑜)今天上午,由張謇專項基金委員會、張謇會、南通博物苑主辦的《張謇的當代意義》主題演講在南通博物苑報告廳舉行。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擔任主講,零點調查董事長袁嶽客串主持。 中央集權的腐敗,讓張謇對清朝政府非常的失望,懷著救國思想的他在一年後放棄了仕途,轉身從商,對此,他還用「捐棄所持,捨身餵虎」來形容自己。這是自唐太宗李世民開科取士以來,破天荒的大事,因為「士農工商」的理念在中國橫行千年,「狀元」張謇棄「士」從商,也是中國的精英人群回流商業的一個起源。
  • 薪火相傳,張謇精神在新時代的意義
    在經濟上,他大力倡導並踐行「棉鐵主義」,依靠南通手工棉紡織業較為發達的基礎,創造性地使用股份制方法籌募社會資本發展棉花生產,躬身踐行,興辦大生紗廠,保護民生,抵抗外來經濟侵略。後期,張謇以大生紗廠為核心,還創辦了油廠、麵粉公司、肥皂廠、紙廠、電話公司等20多家企業,形成一個輕重工業並舉、工農業兼顧、功能互補的地方工業體系,一度成為全國最大的民族企業集團。
  • 強毅力行,先賢張謇踐行「實業救國」
    新華社南京11月21日電(記者朱旭東)張謇是我國從封建社會走向近現代的一位卓越企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一生創辦50多家企業、400多所學校,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張謇北上應試,高中狀元,在翰林院任修撰。正當張謇蟾宮折桂之際,前線傳來北洋水師迭遭敗績的噩耗。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與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張謇在日記中沉痛寫到:這個條約幾乎耗盡了國家的脂膏精血,中國的損失,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
  • 南通張謇主題旅遊漸熱
    張謇故居濠南別業。 鍾升 攝中新網南京12月20日電 (記者 鍾升)冬天的南通寒風陣陣。周末,在張謇創辦的南通博物苑裡,依然有大批遊客前來參觀。近來,在南通掀起了一股張謇主題旅遊的熱潮。1901年,張謇在《變法平議》中提到要在沿江沿海省會通商大埠建設博覽所,使人民「生巧思」「生競心」。這一思想的直接產物就是創辦於1905年的南通博物苑,這也是中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張謇故居「濠南別業」也緊鄰著博物苑。張謇故居濠南別業。 鍾升 攝「從11月中旬到現在為止,我們有近10萬的觀眾量。
  • 尋找「張謇」
    「愛國可以說是張謇精神的底色。」南通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黃正平研究張謇多年,還曾出過研究專著。他告訴記者,張謇考取狀元後沒幾年,就毅然離開官場,投身實業救國的大潮,「無論是考功名、辦實業、興教育、做慈善,愛國不僅是貫穿張謇一生的主線,也是其全部實踐活動的中心點和出發點,強烈的家國情懷、鮮明的愛國主義是張謇企業家精神的核心。」他說。
  • 從南通博物苑到實業救國,張謇為什麼被稱為「近代南通之父」
    張謇,字季直,是晚清江蘇南通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政治家,一生操勞南通的實業、教育和慈善事業,作為近代中國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他對實業和教育的投入可謂在南通地區家喻戶曉,但他的慈善事業了解的人卻不多。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一人一座城 近代南通的締造者——張謇
    毛澤東在談到中國民族工業時曾說:「輕工業不能忘記海門的張謇。」由於張謇在南通的特殊地位,他的名字與南通已經緊緊聯繫在一起。今天,我們和南通海門市副市長張華一起走近張謇。         統計顯示,他一生在南通教育上的投資為257萬兩白銀,到1924年,他在南通地區共創辦小學370多所、中等學校6所、高等學校3所,初步形成了以基礎教育和農、工、商、科技為中心,包括學前、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在內的較為完整的近代教育體系,其中尤以師範教育為首創。
  • 追尋張謇在南通的足跡:狀元身手創實業,創立首個公共博物館
    創業從來沒有一帆風順的,何況一百年前社會條件和自然條件都十分凋弊的華東一隅。現今的南通,當然是富庶之鄉了,但在一百年前張謇建廠的這個地方,並非膏腴之地,只能種植耐鹽鹼的棉花,而手工業只是傳統家庭作坊的藍印花布。大生紗廠帶來的不僅是工業革命的產物,更是看世界、趕新潮的風氣。雖然,隨著日寇侵華,大生一時停擺,但這裡的歷史趨勢還在向前行進。
  • 江蘇南通張謇:《家誡》傳世 警言流芳
    1894年,張謇高中狀元。1895年起,開創實業救國、教育救國道路。他一生創辦了大生一廠、二廠、三廠、八廠以及鐵廠、油廠、麵廠、酒廠、通海墾牧公司等30多個企業。1906年,他創辦了國內第一所師範學校通州師範後,大力推廣普及教育,在南通地方開辦中小學校350多所。
  • 企業家不能忘記張謇的典範作用
    我們弘揚企業家精神,就不能忘記張謇的奠基意義和典範作用,他是踐行「強毅力行、通達天下」通商精神的第一人,身上集中展現了近現代企業家擁有的情懷、風範和氣度,是我們全市上下特別是廣大企業家需要不斷學習的榜樣。(9月7日《南通日報》) 毛主席在提到近代民族工業時說:「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
  • 了解南通繞不過張謇,張謇企業家學院在通揭牌
    張謇,清末狀元,近代實業家、教育家。20世紀20年代初,張謇親手創辦的大生企業集團包括69家各類企業,形成輕重工業並舉、工農業兼顧、功能互補的工業體系。在興辦實業的同時,張謇更注重發展教育事業,他於1902年創辦的中國第一所師範學校——通州師範。僅在南通地區張謇就創辦小學370餘所、中等學校6所、高等學校3所,形成較為完整的近代教育體系。
  • 張謇一生創業無數,胡適為何卻說他是「失敗的英雄」?
    光緒二十年(1894年),張謇在經過連續多年的「會試」後,終於在這一年四月的殿試時,得中一甲第一名狀元,而此時的張謇已過不惑之年。這一年的七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張謇由於歷史淵源而與「帝師」翁同龢政見相同,皆為主戰派,是「翁門」弟子中的決策人物,以主戰著稱,曾單獨上書參劾主和派的代表李鴻章。
  • 人物丨張謇與贛榆的故事
    贛榆宣傳匯聚正能量,網聚微動力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調研時參觀了南通博物苑張謇生平展陳,並讚揚其為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那麼,張謇與贛榆的故事,你知道嗎?
  • 「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在京舉行,南通網-中國南通...
    12月12日,「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在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舉行。2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聚焦「新發展格局與張謇精神」這一主題,深入探討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本次論壇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職業教育社、江蘇省委統戰部和南通市委聯合主辦。該論壇自2017年以來已舉辦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