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貪婪,最終自食苦果。」最近,河南省範縣紀委監委組織當地黨員幹部,觀看了以顏村鋪鄉教場村原黨支部書記劉培紅騙取低保、套取工資的典型案例拍攝的專題片《案鑑》。劉培紅是如何套取低保金和工資的?又是怎麼被查處的?事情還得從一封匿名舉報信說起。
新華社資料圖 程碩 作
2019年4月,河南省範縣紀委監委信訪室收到來自顏村鋪鄉教場村的一封匿名信:
「俺村支書劉培紅違規辦理低保,用『公家錢』孝敬父母。」
2019年8月,範縣紀委監委第八紀檢監察室到顏村鋪鄉教場村村室向村民代表反饋:
「鄉親們,經過調查,決定給予劉培紅開除黨籍處分,其涉嫌職務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處理。」
調查細節
「舉報內容是違規辦理低保,那就從低保金名單查起。」收到舉報後,範縣紀委監委立即成立核查組進行初核。核查組第一時間奔赴顏村鋪鄉民政所,在近年來享受國家低保金的名單中,發現了蛛絲馬跡。
劉培紅父母的名字赫然出現在名單之列,但翻閱附在後面的戶籍信息,家庭成員中卻沒有劉培紅。「難道是為申請低保,提前辦理了分戶?」核查組隨即趕往鄉派出所了解情況。
果不其然,核查組通過戶籍查詢系統發現,劉培紅在申請低保之前,就已經把父母戶口與自己分開。為進一步固定證據,核查組又來到銀行調取詳細流水,發現最初的低保金是直接打到劉培紅卡上,後來又變更為他母親榮某雲的銀行卡。
「看來群眾舉報屬實,有必要把同批次辦理低保人員逐個排查一遍,看還有沒有其它優親厚友情況。」核查組組長顧洪峰說。
排查中,核查組竟然發現了「意外收穫」:教場村村委會主任劉紀華、村黨支部委員劉金柱分別以父親、弟弟和哥哥、嫂子的名義違規辦理低保的問題浮出水面。正當準備對三人同時啟動談話程序時,核查組又在村「兩委」幹部名單裡意外地發現了劉培紅妻子石某霞的名字。
「這事兒蹊蹺啊,一般情況下很少有夫妻二人都是村幹部的情況,會不會是吃空餉?」為避免打造驚蛇,核查組決定繼續從外圍開展調查,深入村裡部分群眾家中走訪。
「大爺,您是老黨員了,石某霞是村幹部嗎?在村裡負責啥工作?」
「她咋會是村幹部,沒公示過她的名字,也沒見她幹過啥……」
經過多方走訪,核查組摸清了實底,正式啟動談話程序。面對低保名單、銀行流水、工資花名冊等證據,劉培紅低下了頭,案件真相也水落石出。
這齣「低保孝親」的戲碼還要從2012年2月說起。
當時,顏村鋪鄉教場村正在開展低保評定覆審工作,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劉培紅整日忙於審核、報送資料,時常加班加點。「天天熬夜幫別人整理材料,自家地裡活兒都顧不上,得想個法子找補回來,不如給父母也辦個低保……」劉培紅心裡打起了「小算盤」。
在一次酒席上,劉培紅接到鄉民政所負責低保工作人員的電話,當即與同席的劉紀華、劉金柱商量。三人一拍即合(此二人已另案處理),決定各自以家人名義申請,騙取低保金。
劉培紅偽造村「兩委」民主評議籤字,把不符合低保評定條件的父母劉某振、榮某雲申報為低保戶,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共虛報冒領國家低保資金10796.8元。
嘗到甜頭後,劉培紅又打起了虛設工資的主意。在村「兩委」幹部均不知情的情況下,他以妻子石某霞的名義向顏村鋪鄉政府申請村幹部工資。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共套取工資16600元,其中用於村內招待費13370元,打掃衛生費等2230元,個人紅白事隨禮1000元。
2019年7月25日,劉培紅受到開除黨籍處分,違紀違法資金27396.8元予以收繳。2019年10月30日,劉培紅因犯貪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個月,並處罰金10萬元。
紀法小課
村級組織是黨和國家惠民政策落實落地的「最後一公裡」。村幹部發生蛻變,啃食的是群眾獲得感,破壞的是基層政治生態。劉培紅身為村支書,利用職務之便對低保金、村幹部工資下黑手,必須狠抓嚴懲。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黨組織在紀律審查中發現黨員有貪汙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浪費國家資財等違反法律涉嫌犯罪行為的,應當給予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或者開除黨籍處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是貪汙罪。」
劉培紅貪慾作祟,以權謀私,終落得鋃鐺入獄的下場,自食苦果。基層黨員幹部要以案為鑑,強化紀法意識,牢記公權姓公,廉潔用權,切莫讓劉培紅的悲劇在自己身上上演。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流程編輯:U01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