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中的玄奘取經圖,有《西遊記》最初的雛形,你了解嗎?

2020-12-05 文藏書畫

說到《西遊記》,你腦海中浮現出的是什麼?孫悟空大鬧天空、降妖除魔時的英姿?成天好吃懶做、一看見美女就挪不動步的豬八戒?整天背著包袱,經常喊著「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的沙僧?還是讓孫悟空對妖怪寬容、還經常念緊箍咒的唐僧?不論你是否砍過這本小說的原著,你都會書中的這些角色有深刻的印象。今天小編跟你說的可不是這部名著,而是另一個佛教遺址——敦煌莫高窟中的《西遊記》故事。

86版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
86版西遊記中斬妖除魔的孫悟空

眾所周知,吳承恩寫出的這本《西遊記》,絕非他一人之功,而是在唐朝的玄奘法師去古印度取經的故事基礎之上,經過了自唐代以來的各種傳說故事與文學創作的改編,最後在吳承恩手中加工而成的。而作為玄奘當年取經的途徑之地,同時也是佛教的重要傳播地區,擁有以玄奘當年取經故事為藍本創作的繪畫也在情理之中。

玄奘取經路線圖
玄奘法師畫像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欣賞下這些敦煌壁畫:

敦煌壁畫中的玄奘西行圖

在這張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繪製的玄奘西行圖中已經有包括玄奘本人在內的四個人的身影,這與《西遊記》中敘述的師徒四人的相符。而在這四個人當中,騎馬前行想必就是玄奘本人,趕著大象向前行進的僕從和後面跟隨的僕從相對而言就沒有那麼清晰了。從這張壁畫中,還看不出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的身影。

敦煌榆林窟第二窟中的《玄奘取經圖》

這是一幅敦煌榆林窟第2窟中的壁畫臨摹,在這幅畫面上,玄奘法師身後跟著一位留著長發的侍從。玄奘法師正雙手合十,好像正在膜拜某種事物,而隨從則是牽著馬匹向遠方眺望。在玄奘法師所寫的《大唐西域記》中,他曾寫到有一位胡人出身的僧侶曾隨他一同前往印度,而畫面中的這位隨從披頭散髮,與當時中原漢族講究的「二十而冠」的傳統禮儀並不相符,而且相貌也異於常人,可能是以胡人為原型而繪製的隨從,這也是孫悟空最初的原型。

榆林窟第3窟《玄奘取經圖》
敦煌壁畫中的玄奘取經圖
玄奘取經圖

敦煌榆林窟第3窟的壁畫中,也有一幅以玄奘取經為藍本創作的壁畫。這幅壁畫中同樣也是兩個人,但這次是玄奘法師與一隻穿著僧衣的猴子隨從一同向東參拜,旁邊跟從的馬身上也多了具有佛教象徵意味的蓮花和隨行的包裹,旁邊也有祥雲等圖案相伴。相比於前一張繪畫中隨從異於常人的長相,這幅壁畫中的隨從更像是一隻猴子,也與《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形象更為接近。

東千佛洞第二窟《玄奘取經圖》

而在這幅東千佛洞第2窟的彩繪《玄奘取經圖》中,雖然畫面已經有些斑駁,但還是可以看出一隻身穿行者服裝的猴子正一手打著蓮蓬,一手撫在胸前,並努力向前張望。這就和我們印象中那個降妖除魔、威風八面的孫悟空更為接近了。

玄奘取經壁畫

關於敦煌壁畫中的玄奘取經圖形象,小編今天就說到這裡。歡迎到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哦!

相關焦點

  • 敦煌壁畫現中國最早玄奘取經圖 揭秘西行艱苦歷程(圖)
    敦煌研究院供圖 攝圖為《玄奘取經圖》——榆林窟第3窟(西夏)。 敦煌研究院供圖 攝 圖為《玄奘取經圖》——東千佛洞第2窟(西夏)。 敦煌研究院供圖 攝  中新網蘭州2月10日電 (記者 馮志軍)身披袈裟的玄奘、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敦煌研究院近日首次披露了敦煌壁畫中現存的六幅《玄奘取經圖》,畫面均象徵性地表現了玄奘西行取經17年的艱苦歷程。這些壁畫都繪製在甘肅瓜州境內西夏時代的洞窟裡,是目前中國最早的玄奘取經圖。  據了解,敦煌壁畫中6幅取經圖都是以玄奘與悟空兩個關鍵人物刻畫。
  • 敦煌現迄今最早「玄奘取經圖」 比小說《西遊記》早三百多年
    原標題:敦煌壁畫裡的「西遊記」【守望家園】作者:張堃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是明代的吳承恩根據唐朝僧人玄奘取經的真實經歷創作的小說,小說裡的唐僧即是玄奘,那麼小說裡的孫悟空,是吳承恩創造的還是也有歷史依據
  • 央視紀錄片:敦煌莫高窟,藏有中國最早的玄奘取經圖
    01 唐僧取經圖 身披袈裟的玄奘、人相似猴的孫悟空手牽白馬……敦煌研究院近日首次披露了敦煌壁畫中現存的六幅《玄奘取經圖》,畫面均象徵性地表現了玄奘西行取經17年的艱苦歷程。
  • 敦煌壁畫中的猴子
    《西遊記》中,唐玄奘西去取經,孫悟空就是除妖降魔、護送唐僧取經的重要使者。絲綢之路是玄奘西行取經的必經之路,後世民間的藝術畫師和當地的一些佛教信徒,為了表達對唐僧西行取經偉大精神的敬仰,他們就以當時流傳的唐僧取經的神話故事為素材,在佛教石窟、寺院壁畫中,創作了多幅《西遊記》還沒有成書前的《玄奘取經圖》。
  • 最早的「西遊記」圖像在哪裡——關於玄奘取經圖的區域分布
    與相對完整的文獻記載不同,圖像的保存相對比較困難,我們雖然很難了解歷史上玄奘和取經圖像的真實樣貌和全部圖景,但可以根據目前遺留下來的珍貴歷史碎片來最大限度地接近歷史的真實面貌。 圖一 玄奘取經圖像區域分布圖(張利明制)延安地區的取經圖像目前所知紀年最早的玄奘取經圖像在陝西子長縣鐘山石窟第2窟西壁的水月觀音龕像中,時間為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圖二)比發現較早的安西榆林窟和東千佛洞西夏晚期的玄奘取經壁畫早近百年的時間。
  • 榆林窟唐僧取經圖 比《西遊記》早300多年的寫實壁畫
    榆林窟唐僧取經圖比《西遊記》早300多年的寫實壁畫榆林窟第三窟西壁南側《普賢變》中的唐僧取經圖 網絡圖片東千佛洞第二窟南壁西側壁畫中的行者 網絡圖片  1953年敦煌文物研究所考察榆林窟時,在第2、3窟中發現了唐僧取經圖,它們繪於西夏時期,是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唐僧取經壁畫,比吳承恩寫《西遊記》早了300
  • 看看這幅1000年前的敦煌壁畫,你就懂了
    被稱為美猴王的孫悟空真的很美嗎?另外,歷史上的唐玄奘,身邊真有孫悟空這個人嗎?孫悟空到底是人還是猴?這些問題其實都值得研究,畢竟《西遊記》是經過加工後的神話小說。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而且我們在敦煌的壁畫中,也確實能得出答案和證據。大家不妨參照下圖。
  • 敦煌壁畫破解《西遊記》,放大10倍後再看,原來孫悟空不是猴子
    《西遊記》的故事早就家喻戶曉。不過關於孫悟空的形象,大家記住的卻是影視劇中的樣子。尤其是六小齡童的孫悟空更是深入人心。不過,真正的孫悟空到底長什麼樣?被稱為美猴王的孫悟空真的很美嗎?另外,歷史上的唐玄奘,身邊真有孫悟空這個人嗎?孫悟空到底是人還是猴?這些問題其實都值得研究,畢竟《西遊記》是經過加工後的神話小說。
  • 【莫高寶藏】藏在敦煌壁畫裡的秘密
    敦煌壁畫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個。石窟的初建年代相傳為東晉時期。話說有一年,一位前秦的僧人領悟了佛法的真諦,開始雲遊四方。一天,他來到了敦煌,看見山上發出萬丈金光,覺得是佛祖在召喚他,於是他開始架梯子鑿巖,開鑿了一個佛窟,以示供養。
  • 中國最早的唐僧取經圖在哪裡?揭示了取經過程中的什麼秘密?
    (蝸牛看西遊第2688期)文/牽著蝸牛散步《西遊記》故事源於玄奘法師取經。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唐僧,有沒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徒弟?遇沒遇到紅孩兒、牛魔王等妖魔?敦煌的一幅壁畫,展現了早期西遊記故事中唐僧的真實面貌,這也是至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唐僧取經圖。2016年2月份,敦煌研究院近日首次披露了敦煌壁畫中現存的六幅《玄奘取經圖》,畫面象徵性地表現了玄奘西行取經17年的艱苦歷程。這些壁畫都繪製在甘肅瓜州境內西夏時代的洞窟裡,是目前中國最早的玄奘取經圖。
  • 敦煌再現最早唐僧取經圖 一起西行原來只有他倆
    元末明初又有楊訥編寫的雜劇《西遊記》。明代吳承恩更是在上述傳說、平話、雜劇的基礎上,創造出一百回的章回體小說《西遊記》,突出玄奘及其假想弟子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一路降妖伏魔,排除萬難,最終取得真經回國的神話故事,情節驚險曲折,語言生動活潑,人物個性鮮明,風光壯美多姿,讓人愛不釋手,確實是引人入勝,達到完美的程度。 有關西遊記的繪畫作品,唐代也曾有過。
  • 原來敦煌壁畫藏著那麼多我們熟悉的故事
    看不懂也不要緊,你只消把眼前的巨幅作品當做一本動漫或者連環畫,說不定會有意外驚喜。你可知道1980年代風靡一時的動畫片《九色鹿》,就取材於敦煌壁畫《九色鹿本生故事》。榆林第3窟的《普賢變》中,不僅有峨眉山的迤邐風光,竟然還有唐僧、孫悟空、白龍馬的身影?你以為十二星座是西方文化的專屬,沒想到莫高窟第61窟的《熾盛光佛》中居然有黃道十二宮懸浮虛空……不可一語道盡。
  • 唐僧取經過隴上 絲綢之路上的西遊記傳說
    據記載,敦煌一個鄉就有粟特人約1500人。   興盛的絲綢之路,帶來了東西方交流,也留下了眾多傳說故事。你知道,唐僧曬經的曬經臺在哪裡?更有人還考證出了壓孫悟空的兩界山的具體位置。在絲綢之路沿線,有著無數神奇的傳說,這些傳說雖然未必真實,但卻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往來於絲綢之路沿線仁人志士的懷念。   今天,就讓我們聆聽絲綢之路上的古老故事。
  • "榆林石窟唐僧取經圖"是根據唐玄奘真實故事繪製
    6月24日消息 小說《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連古代石窟壁畫裡也有反映。蘭州大學敦煌學專家的最新考證表明,榆林石窟群壁畫裡的取經圖是根據唐玄奘途經瓜州時的真實故事繪製而成。榆林石窟群位於甘肅省瓜州縣境內,由榆林窟和東千佛洞構成,是古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石窟,也是敦煌石窟的組成部分。在榆林窟第2窟、第3窟、第29窟及東千佛洞第2窟內,都繪製了這樣一幅壁畫:一名出家人面對洶湧的河水雙手合十,身後長著猴相的弟子牽著一匹馱經老馬,遠處有一片樹林。
  • 【蘭州故事】唐僧取經過隴上絲綢之路上的西遊記傳說
    據記載,敦煌一個鄉就有粟特人約1500人。  興盛的絲綢之路,帶來了東西方交流,也留下了眾多傳說故事。你知道,唐僧曬經的曬經臺在哪裡?更有人還考證出了壓孫悟空的兩界山的具體位置。在絲綢之路沿線,有著無數神奇的傳說,這些傳說雖然未必真實,但卻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往來於絲綢之路沿線仁人志士的懷念。  今天,就讓我們聆聽絲綢之路上的古老故事。
  • 最強「繞路司機」唐僧,為何將五千裡的取經之路走出了十萬八千裡?
    —阿諾德 一次偶然的機會,筆者看到了一張《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的路徑圖,發現其路徑並非一條直線,而是繞了一個大彎後,才到的天竺。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個連小學生都懂道理,為何唐僧在取經之路上選擇了繞路而行?難道是迷路了?下面筆者將帶您一起分析。
  • 唐僧取經圖像始於何時?圖籍互鑑呈現中國僧人取經之路
    (圖三、四)直到本世紀,甘肅河西、山西、四川、陝西等地區寺院、石窟寺的西遊記壁畫和取經圖像才被漸次發現和重視,其中尤以於碩博士的研究較為系統和全面。申紹然和常青等的研究為我們提示出唐僧及其取經圖像的起源在玄奘之後即已出現。《歷代名畫記》卷三《東都寺觀壁畫》記洛陽昭成寺西廊有楊廷光繪「西域記圖」,很可能據《大唐西域記》為藍本創作。
  • 唐僧取經圖像始於何時?
    貞觀十七年(643年)玄奘正式東歸,經絲綢之路南道的于闐、樓蘭等地抵達敦煌,於貞觀十九年(645年)春正月回到長安。取經之行收穫頗豐,玄奘不僅帶回了大批經像舍利,還將印度、中亞地區的歷史、地理狀況;以及最新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重要信息帶回唐朝,為中西文化交流和唐朝中央政府對西域、中亞地區的了解、控制與管轄作出了重要貢獻。
  • 最強「繞路司機」唐僧,將五千裡的取經之路走出了十萬八千裡?
    一次偶然的機會,筆者看到了一張《西遊記》中唐僧取經的路徑圖,發現其路徑並非一條直線,而是繞了一個大彎後,才到的天竺。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個連小學生都懂道理,為何唐僧在取經之路上選擇了繞路而行?難道是迷路了?下面筆者將帶您一起分析。
  • 歷史課本那幅著名的「玄奘取經圖」裡,玄奘背的究竟是什麼
    在我們的中小學歷史、語文課本裡,關於唐代高僧玄奘西去天竺取經的介紹,都會配一副下面的圖片。這幅圖片其實叫《玄奘取經圖》。看了這幅圖後,其實很多人會很好奇,圖上面玄奘身上背的是什麼東西?手裡拿的又是什麼?還有玄奘頭頂上圓蓋樣的是什麼?圓蓋下面掉著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