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熊英英
一說起烤鴨,相信很多人腦海中蹦出的第一個名字就是「全聚德」。
但如今一說全聚德,人們的印象卻是「價格貴、服務差、太難吃。」
8月19日晚,全聚德公布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淨利潤3227.83萬元,同比下滑58.51%。
曾幾何時,全聚德就是北京烤鴨的代名詞,也是遊客到北京必打卡美食。現在,全聚德烤鴨似乎真的賣不動了。
有著155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何以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上半年淨利下滑近58.51%
北京烤鴨「難走出」北京
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為7.58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13.4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3227.83萬元,比上年同期下滑58.51%。8月19日晚間,全聚德2019年半年報一出,讓不少人大跌眼鏡。
雖然半年報中並未說明利潤下滑的原因,但早在7月26日,全聚德就披露半年度業績快報,並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餐飲門店接待人次減少,營業收入出現下滑,同時帶動部分上遊食品工業收入減少,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同比有所下降。
事實上,顧客減少的情況也並非首次出現。
全聚德2018年年報中提到:受餐飲行業競爭加劇影響,公司年度接待人次同比減少,導致公司2018年度營業收入和利潤水平同比出現下滑。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收17.77億元,同比減少4.48%;淨利潤7304.22萬元,同比減少46.29%。
截止6月30日,全聚德共有門店共計116家,包括直營企業46家,加盟企業70家。 對比2018年年報,門店數縮減了5家。對此,全聚德在半年報中也提到,這5家加盟店是因為不合格被整頓關閉的。
雖然門店分布全國,但全聚德營收仍然主要依靠北京地區。2019年上半年,華北地區營業收入合計7.53億元,佔到總營收的99.31%,遠超及其它地區。但對比上年同期的8.76億元,也出現了明顯下滑。
網際網路轉型失利
連續6年業績平平
公開信息顯示,「全聚德」創建於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1993年,中國北京全聚德集團成立;1994年,由全聚德集團等6家企業發起設立了北京全聚德烤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全聚德」正式在深交所掛牌上市。
2008年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會召開,全聚德成為了奧運餐飲服務供應商。世界各地遊客湧入,也為全聚德帶來了全球客源。2008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接待賓客416萬人次。
隨後幾年全聚德一路高歌猛進。到2012年,公司實現營收19.44億元,距離20億元大關僅一步之遙。然而此後6年,業績不僅沒能突破20億元,反而出現了逐年下滑趨勢。
2013年至2018年,全聚德營業收入分別為19.02億元、18.46億元、18.53億元、18.47億元、18.61億元、17.11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10億元、1.26億元、1.31億元、1.40億元、1.36億元、0.73億元。
為扭轉頹勢,全聚德也曾多次嘗試轉型。
2014年,全聚德通過定增的方式引入IDG資本和華住集團,共募集資金3.5億元,用於全聚德三元金星熟食車間項目、仿膳食品生產基地、中央廚房建設、全聚德上海武寧路店及華東區域總部建設等項目。但募投項目並未達到預期效益,2018年全聚德兩次遭IDG清倉式減持。
2015年8月,全聚德與重慶狂草科技、北京那隻達客信息科技共同出資成立了鴨哥科技,推出「小鴨哥」外賣平臺,負責全聚德的網際網路化運營。
財報顯示,2016年鴨哥科技虧損1344萬元,2917年上半年又虧損243.7萬。2017年4月,鴨哥科技便已停業。全聚德解釋稱,停業系未能達到經營預期。
服務差、價格高成「吐槽」重點
全聚德半年報提到,截止6月底,公司100餘家門店大眾點評得分取得了大幅提升,4星以上門店佔比為 85%,比2017年的37%提升48個百分點,其中直營門店全部達到四星級以上(包括5家五星門店)。
但仔細翻看網友用餐點評,「絕對是坑遊客的店,烤鴨也別貴」,「就這樣的服務,還要收10%服務費」.....類似這樣的評價還有不少。
近年來,屢遭網友吐槽「中華老字號」不止全聚德一家。素有揚州名片之稱的百年老店富春茶社、天津名小吃狗不理包子也都被網友給出過「差評」。
今年5月,收藏家馬未都也在微博分享了自己在成都老字號餐館「龍抄手」並不愉快的用餐經歷。
總的來看,網友對這些所謂「老字號」的不滿,主要集中在服務差、收費高。
對此,有餐飲業內人士表示:新興餐廳把客人當大爺,沒落的老字號則不理自己上門的客人。長此以往,最後是否還可能留下一家都是未知數。
來源: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