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清朝最後一天的早朝,滅亡後宮內的服侍人員去哪了

2020-08-28 史說天下古今

不平常的一天

公元1912年2月12日的清晨,像往常早朝一樣,很多大臣都早早在乾清宮門前聚齊。但這次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早朝,這次的早朝只是等隆裕皇太后和小皇帝溥儀頒布清室退位詔書。大臣們分列兩列,不一會隆裕太后和溥儀皇帝出來了。按照以往早朝慣例是等這兩人都在龍椅上坐好之後,由太監呼喊上朝,之後眾大臣下跪磕頭,給皇帝和太后分別請安並得到同意後平身。不過這次卻不同,大家也都知道皇權今日就會崩塌,眾大臣並沒有下跪,而只是鞠躬以示尊敬。

在朝拜這一禮節完畢之後,外務大臣胡惟德便說道,「因為袁世凱總理身體欠安,無法親自前來見駕,故委託我帶領各國務大臣來給太后和皇上請安。」隆裕太后當然知道,袁世凱此時也不會再把自己和皇帝放在心上,這胡惟德的話也僅是恭維之話,而且也知道今天這些大臣們過來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等待自己代皇帝宣布退位詔書。

雖然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寒暄的話該說還是要說的。隆裕太后對胡惟德說:清朝走到今天,袁世凱確實也出了不少力氣,而且也為退位後的皇室爭取到優待,真的很感謝他。為了老百姓的安居樂業,為了國家的早日和平統一,今天就按照之前定下的議和條件,交出大權,你回去後也請袁世凱早點出來主持大局吧。話畢,隆裕太后起身,把早已擬好的退位詔書親手交給胡惟德。胡惟德連忙走到隆裕太后跟前,鞠躬並雙手接過詔書。

此時的隆裕太后,面容憔悴,想到祖宗二百多年的江山社稷,竟然葬送在自己手裡,忍不住放聲大哭。同時還哭著對大臣們說:「你們這些親貴大臣,到今天,也不出謀劃策,只知道關乎自己的性命和財產,置我寡婦孤兒於不顧」。說完之後,隆裕太后帶著小皇帝溥儀退朝。

退朝後的胡惟德等人帶著詔書直奔和之前袁世凱約好的地方,袁世凱開心的接過詔書,開始籌備他的民國大業,就這樣清朝在今天滅亡了。

清朝滅亡後,太監及宮女這些服侍人員去哪了

在滅亡初期,皇室貴族受到優待,原有太監宮女仍保留在宮內,繼續服侍皇帝和太后。但畢竟不像之前,舉全國之力來供應皇宮內的這些人,由於習慣了大手大腳的揮霍,很快就入不敷出。無奈,溥儀趕走了一部分太監宮女,只留有很少一部分人繼續留在紫禁城內。

而被遣散出去的那些太監和宮女,因常年在宮內生活,對外面的世界也不了解,出去後便面臨著如何生存的問題。有一些太監和宮女組合,找個地方一起生活。有一些有錢的太監和宮女們選擇回老家生活。沒錢的太監只能選擇有錢的人家繼續服侍別人,以此換得一個住所,及飯菜,或者流落街頭,乞討為生。而出宮的宮女可能會選擇面多一些。宮女們在宮裡期間培育了見識、氣質、禮儀等,出去後有些機遇好的被大戶人家或者大軍閥看上,成了他們的小妾;另外一些面容及氣質較差的宮女,出去後找大戶人家做僕人,繼續幹著服侍別人的工作以求得溫飽;最差的是去青樓賣身,以求得生存。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1912年,清朝最後一天的早朝,滅亡後宮內的服侍人員去哪了
    不平常的一天公元1912年2月12日的清晨,像往常早朝一樣,很多大臣都早早在乾清宮門前聚齊。但這次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早朝,這次的早朝只是等隆裕皇太后和小皇帝溥儀頒布清室退位詔書。大臣們分列兩列,不一會隆裕太后和溥儀皇帝出來了。
  • 中國最後一位太監!活到1996年,清宮滅亡見證者,曾服侍皇后洗澡
    之後隨著歷史的演變,太監成了宦官的稱謂,專門在皇宮服侍皇族成員到奴僕。太監是封建社會的畸形產物,他們沒有地位和尊嚴。他們服侍皇宮裡的那些貴人,每天都得看他們的臉色行事,觸犯到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很有可能會被拉下去砍頭。他們時常要遭受主子們的踢打辱罵,只有精通後宮之道的人才能活得長久,有地位。
  • 清朝滅亡後,紫禁城裡的後宮佳麗都去哪了?她們的結局如何?
    1912年2月12日,在曾經無數次上過朝的宮殿裡,溥儀被隆裕太后帶著宣布了退位,清朝的命數正式消耗殆盡。在清朝以前,不論哪一個朝代滅亡,都後宮的妃子們都逃脫不了幾個命運,一是死亡,二是被囚,三是被供奉。但是清朝各處都不同,滅亡後,紫禁城的三千佳麗又都去了哪裡呢?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大臣們不再三叩九拜,當時發生了什麼
    我們看一下是哪一天,那天發生了什麼。這一天是1912年2月12日,是清王朝存在的最後一天。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早朝了。當時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不再實行三叩九拜的大禮,而是直接對著溥儀和隆裕太后鞠躬三次。直接用鞠躬代替三叩九拜,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這樣做,也是唯一一次。不過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隆裕和溥儀同坐龍椅上,重要人物袁世凱並未露面
    宣統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公元1912年2月12日,這一天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那天眾朝臣在養心殿裡進行了了清王朝的最後一次早朝儀式。 清朝本無早朝 實際上"清朝最後一次早朝"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清朝本無早朝可談。 早朝,本是明朝時設立的一種儀式。據大明會典記載:參加早朝的大臣們通常在午夜起床,一般凌晨三點左右,大臣們已經在午門外列隊站好位置,等待午門城樓的鼓聲敲響,鼓聲響宮門開。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大臣們不再三叩九拜,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
    清朝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經歷了接近三百年的風雨飄搖之後,早已氣數已盡,有隨時崩塌之狀。特別是在辛亥革命之後,最後一任皇帝溥儀的權力更是被完全架空,清朝基本上只剩一個空架子。這個曾經給中國古代史帶來輝煌但也刻下過恥辱的王朝,在宣統三年的年末,即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啟了王朝的最後一次早朝。
  • 清朝滅亡後上千宮女去了哪
    清朝的後宮之中的宮女構成和前朝大不一樣,因為是關外異族出身,心存提防,因此清朝皇室在宮女的選擇上基本用的都是旗人,漢人一般除了包衣奴才很少能挨得上邊。這些宮女一般10歲左右就被選入後宮,可是由於後宮之中競爭激烈,大多數宮女可以說在宮中耗盡青春,得不到皇帝寵幸,也不能躋身高位。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大臣們不再行跪拜禮,皇帝和太后大哭
    1912年2月12日,這一天對我國非常重要。這一天清朝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正式滅亡。這不僅是一個王朝的終結,也是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終結。在這一天清朝進行了最後一次早朝,這一次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次早朝。在這次早朝上出現了很多特殊的狀況。
  • 大清最後一次早朝:6歲的溥儀不知遜位意義,也不明大家為何會哭
    大清朝自孤兒寡母興;從孤兒寡母沒,二百七十六年的風雨飄搖歲月,從攝政王多爾袞入關定都北京開始,也從攝政王載灃結束。 宣統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公元1912年2月12日,這一天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那天眾朝臣在養心殿裡進行了了清王朝的最後一次早朝儀式。
  • 清朝滅亡後,禁衛軍都去哪了?最後一支軍隊堅持戰鬥了15年
    清朝滅亡後,禁衛軍都去哪了?最後一支軍隊堅持戰鬥了15年文/渝適看過這麼多古裝劇,大家都知道皇宮可是有很多侍衛的,最最有名的應該是禁衛軍了吧。那麼,清朝滅亡後這群武藝高強的人都去哪了呢?其實,清朝的禁衛軍是有分工的,一部分作為皇帝身邊的貼身侍衛,一部分是管理皇城的治安部隊,還有一部分分為八旗軍。八旗制就比較有意思了,它是兵民合一的社會制度,是清朝首創的。在此制度下的八旗軍平時沒事就農作,戰爭來臨就將鋤頭換成刀劍上戰場,總之初建時它同時發揮了生產和行政的功能。
  • 清朝滅亡後,愛新覺羅家族去哪了?
    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清朝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清朝滅亡後,原來作為滿清皇室的愛新覺羅家族去哪了呢?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1967年),清朝宣統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個皇帝,因此也稱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繼續住在紫禁城的皇宮中,直到1924年被新上任的京畿衛戍總司令鹿鍾麟帶兵趕出了紫禁城。
  • 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太監,剛進行完閹割手術,而清朝卻滅亡了
    35:17 來源: 歷史雲海 舉報   相信大家都知道太監這一產物,他們的職責主要是在皇帝後宮中完成各種複雜的體力活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殿內發生了什麼?大臣們乾脆不再三叩九拜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清朝最後一次早朝,殿內發生了什麼?大臣們乾脆不再三叩九拜!清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經過近三百年的狂風暴雨,它已經筋疲力盡,隨時可能倒塌。尤其是辛亥革命後,末代皇帝溥儀的權力被徹底掏空,清朝基本上只剩下一個空架子。這個朝代,曾經給中國歷史帶來輝煌的同時也刻有恥辱。
  • 1912年清朝滅亡後,殘留的軍隊去哪了?其中一支到1987年才顯蹤跡
    自1636年改國號為清朝開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歷經了276年,而這期間,作為清朝統治工具的軍隊也隨著王朝的興衰經歷了由盛極衰的過程。 清軍之所以能夠勢如破竹般地入主中原,其中的奧妙就在於努爾哈赤建立的八旗軍,分別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1644年,吳三桂的歸降,讓清軍如虎添翼,大敗李自成,入主北京。
  • 清朝滅亡以後,清軍殘部去哪了?時隔70年後才被人發現
    z011912年,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滅亡。雖然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還是有些人心裡有氣。因為晚清時期的清廷真的太腐敗了,多數官員不作為。當然了,更離不開慈禧這個人。自從她上位之後,整個清朝皇宮就算是變天了,且不說她幹政48年,皇室的香火都不旺了。鹹豐帝嬪妃那麼多,卻只剩下了一個同治。在鹹豐帝上一輩,道光帝有19個孩子。接著後面幾位皇帝更厲害,直接沒孩子。除此之外,慈禧掌權時,花費更是毫不節制,想一出是一出,最荒唐的是拿軍費過生日,有這樣的人在,清朝不滅亡還能昌盛嗎?
  • 清朝滅亡以後,100萬清軍殘部去哪了?直到1987年才被發現
    1912年清朝滅亡了,雖然她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但滅亡的過程卻讓我們的心情很沉重。
  • 清朝滅亡後,最後的太監和宮女都去了哪?
    清朝作為最後的王朝,伴隨著它的分崩瓦解,無疑會有很多「受害者」,他們即是清王朝的犧牲品,也是時代的淘汰者。那麼清朝沒落後,這些人又去了哪裡呢?最終又將以何種命運結束一生?溥儀作為最後一代君王而有的一些聰明的太監明白清朝早晚會滅亡,所以偷了故宮很多珍寶文物去販賣,置辦田地屋舍,為自己做打算,當時的故宮裡的文物流失,就是在這一時期流失的,還有的去了富貴人家繼續做奴才,更悽慘的則在北京城街頭流浪做了乞丐。
  • 清朝最後一位太監,活了94歲!服侍皇后洗澡,1996年才去世
    作為貼身服侍皇帝以及其妃子的男子,為了後宮的清淨也為了避免一些禍事,所以男子只有淨身才可以貼身服侍。一般去當宦官的男子家裡都是比較悲慘的。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作為清朝的第一個太監,或許不會被人記得,而清朝最後一位太監一定是會被人提及的。在歷史上,許多的太監進宮後,得到了權貴的青睞,雖然不曾錦衣玉食,但是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之後卻是可以光耀門楣的。
  • 清朝滅亡之後,分散在省城的八旗子弟,最終都去哪了?
    1911年,湖北省的省會武昌爆發了起義,起義的是一群新軍。這次起義的規模並不大,但當時全國的局勢如同星火燎原,南方十多個省份的先後獨立。到了第二年,經過一系列的談判之後,清朝宣統皇帝退位,清朝滅亡。隨著清朝的滅亡,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出現了。
  • 清朝滅亡後太監宮女都去了哪裡?他們的命運令人唏噓感慨!
    大清王朝的滅亡,代表著中國封建帝制的終結,也就是意味著以後將不會存在九五之尊的皇帝,不會存在美女如雲的後宮,以前在皇宮裡當差服侍皇帝妃子的人自然也沒有了存在的意義。就連溥儀都被趕出了皇宮,那些太監宮女的下場自然也不會好到哪去。那麼清朝滅亡後太監宮女去哪裡了呢?他們最後的命運令人唏噓感慨。清朝的滅亡,不僅僅代表著封建帝制自此徹底的終結,同時也意味著曾經在皇宮中謀生的千千萬萬的太監宮女也將無家可歸,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