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大臣們不再行跪拜禮,皇帝和太后大哭

2020-12-04 多邊形的歷史

1912年2月12日,這一天對我國非常重要。這一天清朝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正式滅亡。這不僅是一個王朝的終結,也是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終結。在這一天清朝進行了最後一次早朝,這一次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次早朝。在這次早朝上出現了很多特殊的狀況。

這一天文武百官和之前一樣正常上朝,不過他們行的禮節和之前完全不同。之前文武百官上朝的時候都要行三跪九叩大禮,這是規定。在朝堂上不行這個禮的話是要被處死的,因為這是對皇帝的藐視。最早來清朝的洋人就因為這個禮節問題出現了很多矛盾。不過這一天由於辛亥革命的時候,新的禮節取代了舊的三拜九叩大禮。大臣們直接對著皇帝和隆裕皇太后鞠躬,就這樣完成了大禮。這也是我國歷史上唯一一次早朝的時候行鞠躬禮。

這天其實並沒有什麼重要的事,因為所有的事情在上朝之前都已經談妥了,上朝只是走一下程序而已。這天上朝主要是讓皇帝在遜位詔書上蓋章,袁世凱因為這個和革命黨人還有隆裕皇太后進行了多次交涉,最終達成了這個協議。革命黨因為勢力薄弱不得不答應袁世凱的條件。而隆裕皇太后因為對袁世凱的恐嚇也不得答應清帝遜位。就這樣,袁世凱在這次革命中成為了最大贏家。

當隆裕皇太后蓋完章後,宣讀完聖旨,隆裕皇太后就失聲痛哭。而年幼的宣統帝溥儀也開始哭了起來。這時朝中有很多忠於清朝的大臣也開始痛苦。畢竟這在當時是亡國的標誌,溥儀成為了亡國之君。而這一切都是由於隆裕皇太后以及朝中大臣造成的。

清朝雖然滅亡了,不過皇室的待遇還是不錯。畢竟隆裕皇太后和袁世凱談好了條件,有待皇室。清朝滅亡後的第二年隆裕去世,袁世凱以國葬的理解埋葬隆裕皇太后。之後溥儀一直在紫禁城住到1924年。

相關焦點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殿內發生了什麼?大臣們乾脆不再三叩九拜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清朝最後一次早朝,殿內發生了什麼?大臣們乾脆不再三叩九拜!宣統三年末,即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清朝最後一次早朝,但是這一次大臣們早早地來了,卻沒有像過去那樣三叩九拜,殿內發生了什麼?在我國封建王朝中,大臣面對皇帝的禮節極其重要。如果他們在朝庭上禮節不當,就會被認為是對皇上的不敬,輕則影響仕途,嚴重甚至會掉腦袋。三叩九拜可以說是面見聖上的必行大禮,這是不可忽視的。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大臣們不再三叩九拜,當時發生了什麼
    說起古代的大臣上朝,我們知道的有很多的規矩。一旦弄錯的話輕則影響仕途,重則失去性命。從秦始皇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以來,都是三叩九拜的禮節。這個古人最高的禮節,都是見到天子的時候才用的。而且是正式的場合才用的,一般場合沒有這麼多禮節。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年幼的溥儀不太明白,大臣們為何不再三叩九拜
    尤其對於廟堂中的皇帝和大臣們來說,必須謹遵各種各樣的繁文禮節。 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尚禮之邦,儒家道義是封建社會存在的根本。大臣們在皇帝面前,必須時刻謹記自己和皇帝的尊卑關係,君臣相見要行跪拜禮,在重要的儀式中更是要"三叩九拜"。 清朝作為我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對君臣關係的要求同樣是非常嚴格。"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大臣們不再三叩九拜,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
    清朝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經歷了接近三百年的風雨飄搖之後,早已氣數已盡,有隨時崩塌之狀。特別是在辛亥革命之後,最後一任皇帝溥儀的權力更是被完全架空,清朝基本上只剩一個空架子。這個曾經給中國古代史帶來輝煌但也刻下過恥辱的王朝,在宣統三年的年末,即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啟了王朝的最後一次早朝。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到底發生了什麼?大臣們乾脆不再三叩九拜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那在清朝的最後一天都發生了哪些事情呢?本來就走衰敗道路的清王朝,在慈禧長達四十多年的專政下,籤訂了一系列喪國辱權的條約,慈禧去世後,溥儀繼位,那時候的清朝可以說是氣數將盡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群臣乾脆不跪拜,隆裕太后淚流滿臉大喊祖宗
    早在明朝開始,按照朝廷活動時間,就分為了早朝、午朝以及三朝三種,其中又以早朝最為隆重,根據大明會典記載,當早朝發生的時候,大臣還在午夜就必須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等到凌晨三點就要在此地等候。
  • 清朝最後一次朝會:大臣不再跪拜,隆裕太后大哭:無顏面對祖宗
    清朝滅亡的最直接負責人隆裕太后跟溥儀都不過是可憐的犧牲品,他們的人生早早被慈禧太后所操控,當慈禧太后撒手人寰後,獨留孤兒寡母面對這亂糟糟的世界。 光緒跟慈禧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光緒沒有留下子嗣,慈禧不能接受自己一手把控的江山最終被光緒左右,二人在最後那段年歲中成了單純的熬日子,看誰先熬過誰。
  • 清朝最後一次朝會:大臣不再跪拜,隆裕太后大哭道:無顏面對祖宗
    清朝滅亡的最直接負責人隆裕太后跟溥儀都不過是可憐的犧牲品,他們的人生早早被慈禧太后所操控,當慈禧太后撒手人寰後,獨留孤兒寡母面對這亂糟糟的世界。 光緒跟慈禧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光緒沒有留下子嗣,慈禧不能接受自己一手把控的江山最終被光緒左右,二人在最後那段年歲中成了單純的熬日子,看誰先熬過誰。
  • 歷史上最後一次早朝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早朝,這一天大臣們都早早地來到了乾清宮,隆裕太后沒有像以往一樣垂簾聽政,而是同溥儀一起坐下,等待蓋章退位,大臣們也沒有像以往一樣對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而是鞠了三個躬代替。這次早朝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在退位詔書上蓋章,隆裕太后在蓋章之前一直號啕大哭,難以控制,哭訴皇親國戚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管自己母子的死活,最後無奈之下外交大臣胡維德只能恐嚇太后說:若不早在退位詔書上蓋章,革命黨之前答應的皇室優待條件就會作廢。聽到這隆裕太后只能在詔書上蓋章,宣布退位,清朝滅亡。
  • 大清最後一次早朝:6歲的溥儀不知遜位意義,也不明大家為何會哭
    清朝本無早朝 實際上"清朝最後一次早朝"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清朝本無早朝可談。 早朝,本是明朝時設立的一種儀式。據大明會典記載:參加早朝的大臣們通常在午夜起床,一般凌晨三點左右,大臣們已經在午門外列隊站好位置,等待午門城樓的鼓聲敲響,鼓聲響宮門開。 文武百官按照品階大小順序進入,皇帝會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在那裡聽取大臣的意見或者對一些問題做出答覆。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隆裕和溥儀同坐龍椅上,重要人物袁世凱並未露面
    宣統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公元1912年2月12日,這一天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那天眾朝臣在養心殿裡進行了了清王朝的最後一次早朝儀式。 清朝本無早朝 實際上"清朝最後一次早朝"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清朝本無早朝可談。 早朝,本是明朝時設立的一種儀式。據大明會典記載:參加早朝的大臣們通常在午夜起床,一般凌晨三點左右,大臣們已經在午門外列隊站好位置,等待午門城樓的鼓聲敲響,鼓聲響宮門開。
  • 清朝最後一次朝會:大臣不再跪拜,隆裕太后大哭道無顏面對祖宗
    清朝末年皇帝溥儀,一生三度登基,三次退位,在懵懂時被一女子推上王位,在懵懂時又被另一女子親手送上王位。他怨天尤人,不甘落後,已經不知道清末帝這一身份對他來說到底是一道枷鎖還是一種榮耀。但是他這輩子總算跟大清,跟封建王朝結下了不解之緣。
  • 1912年,清朝最後一天的早朝,滅亡後宮內的服侍人員去哪了
    不平常的一天公元1912年2月12日的清晨,像往常早朝一樣,很多大臣都早早在乾清宮門前聚齊。但這次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早朝,這次的早朝只是等隆裕皇太后和小皇帝溥儀頒布清室退位詔書。大臣們分列兩列,不一會隆裕太后和溥儀皇帝出來了。
  • 1912年,清朝最後一天的早朝,滅亡後宮內的服侍人員去哪了
    不平常的一天公元1912年2月12日的清晨,像往常早朝一樣,很多大臣都早早在乾清宮門前聚齊。但這次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早朝,這次的早朝只是等隆裕皇太后和小皇帝溥儀頒布清室退位詔書。大臣們分列兩列,不一會隆裕太后和溥儀皇帝出來了。按照以往早朝慣例是等這兩人都在龍椅上坐好之後,由太監呼喊上朝,之後眾大臣下跪磕頭,給皇帝和太后分別請安並得到同意後平身。不過這次卻不同,大家也都知道皇權今日就會崩塌,眾大臣並沒有下跪,而只是鞠躬以示尊敬。
  • 大清的最後一次上朝,朝臣們鞠躬後,清朝皇帝至此正式退位
    雙方約定,袁世凱負責勸清帝下臺,而革命黨推舉袁世凱做總統,並不再向北方進軍。想做總統的老袁立即哭喪著個臉,來宮中拜見隆裕太后(光緒的媳婦和慈禧老佛爺的親侄女)和娃娃皇帝溥儀。到了宮裡,老袁就一彎腿跪下,他滿臉是淚,哽咽地對隆裕說:「我的太后啊!南邊的人說了,如果皇上自動下臺,他們會給你們優待。如果堅決跟他們拼到底,等他們打到北京的時候,就把愛新覺羅家族的人全部殺光。」
  • 早朝這麼早,皇帝和大臣是怎麼解決早餐問題的
    古代社會,作為大臣每天天不亮都要起來上班,比起現在的人來說,也是只早不晚。一般情況下都是五點到七點多起來上班,而且他們上班和我們上班還不一樣,我們上班的話如果有急事什麼的遲到一會也沒什麼大事,最多是扣點工資再批評教育一番。可是古代大臣們上班面對的是皇帝,那可是萬萬不能出現遲到情況的,所以大臣們一般都是儘量更早點起來。
  • 清朝最後一次朝會是什麼情景?隆裕太后痛哭流涕:我無顏面對祖宗
    隆裕太后便是光緒皇帝的妻子,與此同時也是慈禧的親侄女,對於慈禧而言隆裕太后不過是她手中的工具,用來監視光緒皇帝的。而隆裕太后便夾在兩人的中間,艱難的度日。 慈禧去世後,隆裕太后以為自己能有翻身的時候了,可是很快辛亥革命的炮火打響,清朝的滅亡已經不可逆轉。
  • 上早朝:唐朝大臣可以坐著,宋朝要求站著,為何到了清朝要下跪?
    上早朝:唐朝大臣可以坐著,宋朝要求站著,為何到了清朝要下跪? 在我國古代的歷史上,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次的朝代更替,更是有不同的規章制度。
  • 中國最後一次上朝,首次沒有對皇帝叩拜,究竟發生了什麼
    ,二月份的北京依舊寒冷,有執事太監捧著蓋碗茶送與百官,但是這次上朝捧著茶的心情都各不相同,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最後一次上朝的意義是什麼,清朝貴族大臣一個個的垂頭喪氣猶如亡國之痛,而擁護大總統制度的卻是難掩的狂喜。
  • 清朝的官員在向皇帝行跪拜禮時,為什麼要拍拍衣袖,有什麼原因?
    在觀看有關清朝的影視作品中,你有沒有留意到,皇帝身邊的大臣向皇帝行跪拜禮時,會向左手拍右手的衣袖,再右手拍左手的衣袖,最後雙膝著地。  為什麼官員在皇帝面前要拍衣袖呢?難道不是體態嗎?其實這裡面的原因還挺講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