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愛新覺羅家族創立的清王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許多事說來也奇。大清朝自孤兒寡母興;從孤兒寡母沒,二百七十六年的風雨飄搖歲月,從攝政王多爾袞入關定都北京開始,也從攝政王載灃結束。
宣統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公元1912年2月12日,這一天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那天眾朝臣在養心殿裡進行了了清王朝的最後一次早朝儀式。
清朝本無早朝
實際上"清朝最後一次早朝"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清朝本無早朝可談。
早朝,本是明朝時設立的一種儀式。據大明會典記載:參加早朝的大臣們通常在午夜起床,一般凌晨三點左右,大臣們已經在午門外列隊站好位置,等待午門城樓的鼓聲敲響,鼓聲響宮門開。
文武百官按照品階大小順序進入,皇帝會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在那裡聽取大臣的意見或者對一些問題做出答覆。
在影視劇當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清朝皇帝與臣子之間也實行這樣的儀式,但是在歷史上清王朝並沒有早朝的習慣,大多是內閣成員將緊要的政務上報給皇上,皇上只需要對天下大師有一個概況性的了解而已。
歷史上,只有康熙成年獨掌政權之後,才短暫的恢復了一段時期的"早朝"制度,康乾盛世之後的帝王逐漸懈怠懶政,鹹豐之後"早朝"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所以說,正確的說法是清王朝最後的一次朝見儀式。
清帝遜位:舊王朝的覆滅
1911年,全國範圍內爆發了辛亥革命,這次革命"革"的就是清王朝的命,它意在推翻封建統治,建立全新的共和政體。
自1911年12月28日起,全國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響,清王室面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小皇帝溥儀僅僅只有六歲,慈禧太后已駕鶴西去,朝中如今正式主事的是光緒帝後宮的隆裕太后,決定清王朝命運何去何從的重擔落在了這個女人身上。
1912年的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正式就任了民國臨時大總統,清帝遜位看上來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朝廷舉行了御前會議,會上通過了決定退位事宜,如此主動的態度是為了儘量在革命黨面前爭取儘可能多的優待條件,隆裕太后將商定優待條件一事全權交予袁世凱處理。
1912年2月2日,清廷舉行御前會議,會上決定退位,以取得革命黨人的優待條件。2月3日,隆裕授予袁世凱全權,與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
終於在2月10日,一切塵埃落定,南京參議院最終通過了雙方協定下的《清室優待條件》,例如其中包括共和國不廢除皇帝尊號,王室依舊可以居住在紫禁城,政府每月會撥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