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次早朝:隆裕和溥儀同坐龍椅上,重要人物袁世凱並未露面

2021-01-07 騰訊網

由愛新覺羅家族創立的清王朝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許多事說來也奇。大清朝自孤兒寡母興;從孤兒寡母沒,二百七十六年的風雨飄搖歲月,從攝政王多爾袞入關定都北京開始,也從攝政王載灃結束。

宣統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公元1912年2月12日,這一天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那天眾朝臣在養心殿裡進行了了清王朝的最後一次早朝儀式。

清朝本無早朝

實際上"清朝最後一次早朝"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清朝本無早朝可談。

早朝,本是明朝時設立的一種儀式。據大明會典記載:參加早朝的大臣們通常在午夜起床,一般凌晨三點左右,大臣們已經在午門外列隊站好位置,等待午門城樓的鼓聲敲響,鼓聲響宮門開。

文武百官按照品階大小順序進入,皇帝會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在那裡聽取大臣的意見或者對一些問題做出答覆。

在影視劇當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清朝皇帝與臣子之間也實行這樣的儀式,但是在歷史上清王朝並沒有早朝的習慣,大多是內閣成員將緊要的政務上報給皇上,皇上只需要對天下大師有一個概況性的了解而已。

歷史上,只有康熙成年獨掌政權之後,才短暫的恢復了一段時期的"早朝"制度,康乾盛世之後的帝王逐漸懈怠懶政,鹹豐之後"早朝"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所以說,正確的說法是清王朝最後的一次朝見儀式。

清帝遜位:舊王朝的覆滅

1911年,全國範圍內爆發了辛亥革命,這次革命"革"的就是清王朝的命,它意在推翻封建統治,建立全新的共和政體。

自1911年12月28日起,全國要求清帝遜位的呼聲越來越響,清王室面對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小皇帝溥儀僅僅只有六歲,慈禧太后已駕鶴西去,朝中如今正式主事的是光緒帝後宮的隆裕太后,決定清王朝命運何去何從的重擔落在了這個女人身上。

1912年的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正式就任了民國臨時大總統,清帝遜位看上來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朝廷舉行了御前會議,會上通過了決定退位事宜,如此主動的態度是為了儘量在革命黨面前爭取儘可能多的優待條件,隆裕太后將商定優待條件一事全權交予袁世凱處理。

1912年2月2日,清廷舉行御前會議,會上決定退位,以取得革命黨人的優待條件。2月3日,隆裕授予袁世凱全權,與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

終於在2月10日,一切塵埃落定,南京參議院最終通過了雙方協定下的《清室優待條件》,例如其中包括共和國不廢除皇帝尊號,王室依舊可以居住在紫禁城,政府每月會撥款

相關焦點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群臣乾脆不跪拜,隆裕太后淚流滿臉大喊祖宗
    ,也誕生了一套複雜繁瑣的封建儀式,而對於生活在京城的皇帝大臣來說,早朝成為了一項最為重要的環節。  至於清朝的最後一次早朝,則發生在1912年的2月12日,具體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呢?不妨讓我們好好看下。
  • 大清最後一次早朝:6歲的溥儀不知遜位意義,也不明大家為何會哭
    大清朝自孤兒寡母興;從孤兒寡母沒,二百七十六年的風雨飄搖歲月,從攝政王多爾袞入關定都北京開始,也從攝政王載灃結束。 宣統三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公元1912年2月12日,這一天是個非同尋常的日子,那天眾朝臣在養心殿裡進行了了清王朝的最後一次早朝儀式。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大臣們不再行跪拜禮,皇帝和太后大哭
    1912年2月12日,這一天對我國非常重要。這一天清朝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正式滅亡。這不僅是一個王朝的終結,也是我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終結。在這一天清朝進行了最後一次早朝,這一次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次早朝。在這次早朝上出現了很多特殊的狀況。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殿內發生了什麼?大臣們乾脆不再三叩九拜
    宣統三年末,即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清朝最後一次早朝,但是這一次大臣們早早地來了,卻沒有像過去那樣三叩九拜,殿內發生了什麼?在我國封建王朝中,大臣面對皇帝的禮節極其重要。如果他們在朝庭上禮節不當,就會被認為是對皇上的不敬,輕則影響仕途,嚴重甚至會掉腦袋。三叩九拜可以說是面見聖上的必行大禮,這是不可忽視的。
  • 1912年,清朝最後一天的早朝,滅亡後宮內的服侍人員去哪了
    不平常的一天公元1912年2月12日的清晨,像往常早朝一樣,很多大臣都早早在乾清宮門前聚齊。但這次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早朝,這次的早朝只是等隆裕皇太后和小皇帝溥儀頒布清室退位詔書。大臣們分列兩列,不一會隆裕太后和溥儀皇帝出來了。
  • 1912年,清朝最後一天的早朝,滅亡後宮內的服侍人員去哪了
    不平常的一天公元1912年2月12日的清晨,像往常早朝一樣,很多大臣都早早在乾清宮門前聚齊。但這次可不是一次普通的早朝,這次的早朝只是等隆裕皇太后和小皇帝溥儀頒布清室退位詔書。大臣們分列兩列,不一會隆裕太后和溥儀皇帝出來了。按照以往早朝慣例是等這兩人都在龍椅上坐好之後,由太監呼喊上朝,之後眾大臣下跪磕頭,給皇帝和太后分別請安並得到同意後平身。不過這次卻不同,大家也都知道皇權今日就會崩塌,眾大臣並沒有下跪,而只是鞠躬以示尊敬。
  • 大清朝享國276年,你知道它是怎麼樣度過它的最後那一天的嗎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全國各地都炸了窩,紛紛宣布脫離清朝獨立。清朝主持朝政的隆裕太后和攝政王載灃不得不啟用在家抱孫子的袁世凱來對付革命黨。結果正是袁世凱給大清朝敲響了喪鐘。袁世凱到了南方前線,對革命黨又打又拉,很快就把那群革命黨人治理的服服帖帖。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大臣們不再三叩九拜,當時發生了什麼
    不過在中國歷史上就出現一次例外,大臣上朝的時候不再三叩九拜。我們看一下是哪一天,那天發生了什麼。這一天是1912年2月12日,是清王朝存在的最後一天。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早朝了。當時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不再實行三叩九拜的大禮,而是直接對著溥儀和隆裕太后鞠躬三次。直接用鞠躬代替三叩九拜,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這樣做,也是唯一一次。不過之所以這樣做是有原因的。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到底發生了什麼?大臣們乾脆不再三叩九拜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歷史上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那在清朝的最後一天都發生了哪些事情呢?本來就走衰敗道路的清王朝,在慈禧長達四十多年的專政下,籤訂了一系列喪國辱權的條約,慈禧去世後,溥儀繼位,那時候的清朝可以說是氣數將盡
  • 歷史上最後一次早朝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早朝,這一天大臣們都早早地來到了乾清宮,隆裕太后沒有像以往一樣垂簾聽政,而是同溥儀一起坐下,等待蓋章退位,大臣們也沒有像以往一樣對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而是鞠了三個躬代替。這次早朝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在退位詔書上蓋章,隆裕太后在蓋章之前一直號啕大哭,難以控制,哭訴皇親國戚只顧自己的利益,不管自己母子的死活,最後無奈之下外交大臣胡維德只能恐嚇太后說:若不早在退位詔書上蓋章,革命黨之前答應的皇室優待條件就會作廢。聽到這隆裕太后只能在詔書上蓋章,宣布退位,清朝滅亡。
  • 袁世凱提出清帝退位條件時,只有這一條件,隆裕太后死活不同意
    僅僅過了20天,清廷就讓袁世凱擔任了內閣總理大臣。第二年的1月25日,袁世凱和革命黨達成協議,只要袁世凱能夠迅速讓清朝皇帝走下龍椅,民國統治者就同意他擔任大總統。當時的清王朝已經日落西山,老大還小,攝政王載灃又沒有什麼作為,最為關鍵的是大清帝國沒有可用的兵馬了。隆裕太后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能答應清君走下龍椅,她說:我也是同意共和的。
  • 袁世凱提出清帝退位條件時,只有這一條件,隆裕太后死活不同意
    僅僅過了20天,清廷就讓袁世凱擔任了內閣總理大臣。第二年的1月25日,袁世凱和革命黨達成協議,只要袁世凱能夠迅速讓清朝皇帝走下龍椅,民國統治者就同意他擔任大總統。隆裕太后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能答應清君走下龍椅,她說:我也是同意共和的。然而要說到我們清廷走下龍椅,如今還有很大的阻力,袁丞相,你有什麼兩全其美的至善之策麼?
  • 中國最後一次上朝,首次沒有對皇帝叩拜,究竟發生了什麼
    宣統三年的臘月二十五,公元1912年2月12號,大清王朝最後的一天,也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次上朝在紫禁城中舉行。,二月份的北京依舊寒冷,有執事太監捧著蓋碗茶送與百官,但是這次上朝捧著茶的心情都各不相同,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最後一次上朝的意義是什麼,清朝貴族大臣一個個的垂頭喪氣猶如亡國之痛,而擁護大總統制度的卻是難掩的狂喜。
  • 袁世凱為什麼不敢坐故宮的龍椅?龍椅不是誰都能坐的!
    那麼,龍椅坐起來到底舒不服舒服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據說,唐代重臣魏徵曾經問過唐太宗李世民,「您知道您為什麼是皇帝嗎?」 李世民說了幾個答案,魏徵都不滿意,最後魏徵告訴李世民,是因為他坐在這把龍椅上,才是皇帝。
  • 袁世凱隆裕太后溥儀,三位主角上演的一場清末逼宮大戲
    ,那就是發生在養心殿冬暖閣,袁世凱和隆裕太后的哭戲,或者說,是一場逼宮戲。​冬暖閣地方不大,在養心殿的左側,1912年1月16日,這裡坐了三個人,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面前的墊子上坐著袁世凱隆裕太后是真的傷心,因為袁世凱在這次談話中,直接向她提出了退位的事情,她沒有慈禧的狠毒手段,生性軟弱,只能眼睜睜看著清朝的大樓一點點坍塌。而袁世凱的傷心是演出來的,在他善於流淚的臉上,是看不到一點狠相的,實際在這天的早朝上,他就已經跟革命黨達成了協議。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大臣們不再三叩九拜,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 ?
    清朝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經歷了接近三百年的風雨飄搖之後,早已氣數已盡,有隨時崩塌之狀。特別是在辛亥革命之後,最後一任皇帝溥儀的權力更是被完全架空,清朝基本上只剩一個空架子。這個曾經給中國古代史帶來輝煌但也刻下過恥辱的王朝,在宣統三年的年末,即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開啟了王朝的最後一次早朝。
  • 為何故宮龍椅沒人敢隨便坐?一個原因是敬畏
    龍椅,是中國古代皇帝所坐刻有龍圖案的椅子,一般擋在大臣早朝的朝堂的臺階上。自故宮開放以來,觀看過龍椅的人數不勝數,但是從來沒有人敢坐過過。這是因為什麼?不敢坐龍椅的第一個原因是敬畏俗話說:「德不配位,必有餘殃」。一個人的德行不夠,卻硬性要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遲早會有禍患的。
  • 為何故宮龍椅沒人敢隨便坐?一個原因是敬畏
    龍椅,是中國古代皇帝所坐刻有龍圖案的椅子,一般擋在大臣早朝的朝堂的臺階上。自故宮開放以來,觀看過龍椅的人數不勝數,但是從來沒有人敢坐過過。這是因為什麼?不敢坐龍椅的第一個原因是敬畏俗話說:「德不配位,必有餘殃」。
  • 皇帝的龍椅為何普通人不能坐?此人曾能坐上龍椅,卻怎麼也不敢
    了解過明清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清朝入關後沿用了明朝的皇宮紫禁城,包括城門和宮殿也都是改了個名字就住進去了。其實大到宮殿,小到一把椅子,清朝統治者都沒有換,包括皇帝的龍椅。不知道清朝的皇帝是怎麼想的,連龍椅都沒有換個新的。
  • 袁世凱生平最大的貢獻,清帝退位詔書上加了一句話真的是太重要了
    文/袁世凱生平最大的貢獻,清帝退位詔書上加了一句話,真的是太重要了 袁世凱在我們的心中就是一個復闢帝制,讓歷史倒退的歷史罪人,但是在歷史上他其實對中國的發展是著一些推動作用的。作為一個毀譽參半功過皆有的歷史人物,袁世凱對於中華民國的建立,和推翻兩千年的封建帝制上來說是大有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