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讀紅樓」,可究竟為什麼,年輕人就要少讀《紅樓夢》呢?

2020-12-11 如道居士

「少不讀紅樓,老不讀三國」,似乎早已經是在民間流傳多年的話。很多年輕人在剛開始去讀《紅樓夢》的時候,都會有著讀不下去的感覺,《紅樓夢》也和《百年孤獨》《瓦爾登湖》等等世界名著一起排在「死活讀不下去」的書單前列,自然也有很多年輕人把自己讀不下去《紅樓夢》的原因歸結到「少不讀紅樓」這句話上來。其實這也不過是這麼多年以來人人口中流傳下來話,至於真實性和科學性,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可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句話流傳出來呢?自然還是要歸功於《紅樓夢》作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本身所蘊含的豐富內核與價值觀念。

《紅樓夢》在開篇沒有多久,筆墨也沒有過多描寫賈府盛景的時候,就曾有過一曲《好了歌》,甄士隱將真事隱去的同時,也將人生的百般無奈嘆息做出了註解。「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從功名,到金銀,再到兒女子孫,到頭來不過都是野草荒冢,是離愁別恨意難平,是不肖子孫惹人傷。若是年少時分將《紅樓夢》一書徹徹底底讀了進去,明白這一切都是一場空的到底,那人生還有什麼奢望可以讓人來不顧一切的去追逐?

尚且是年少輕狂的人,在紅塵中走過這一遭,未曾輾轉過幾番世間坎坷波折,未曾經歷過人生千萬般滋味,意氣風發之時,所追逐的東西幾乎所有在世俗中起伏的人都差不多,名利,財富,家庭,子女,古往今來皆是如此,最多是有些東西的形式會稍微變化一下,單左右不過是我們所能切膚感受到快樂與幸福,少年人,有幾個人能夠達到所謂的超凡脫俗,去追逐那些精神追求呢。「少不讀紅樓」,其實也是在勸勉年輕人,不要太早看透了人生的一切,總有人十幾歲的年紀心性就仿佛進入中年,一切都全然不在乎的樣子,那到了暮年回首時,又該去想些什麼。

《紅樓夢》之名,亦有其含義。再多的繁華喧鬧,再多的興旺歡笑,到頭來不過都是一場夢罷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爭了一生,搏了一生,眼看他高樓起,卻不見其背地裡的悲傷與空虛。曹公厲害之處就在於,他在描寫每一處熱鬧的繁華盛景後,無一不會讓人感受到其落幕後的頹唐與荒涼。每個年輕人,在朝氣蓬勃的時候,就意會到了這一切不過是一場空的時候,那又談何進步呢。

另一方面,《紅樓夢》本身是以寶黛二人的感情線為主,貫穿整本書的不僅有賈府一大家子的興衰榮辱,更有這兩人的相識相知再到無可奈何的離散,前世今生的緣分終究不了了之。如果說《紅樓夢》讀不下去是很多被快餐文化充斥著生活的年輕人的通病,那能夠靜下心來閱讀《紅樓夢》就一發不可自拔,也是許多年輕人的樣子了。少年的心智還沒有成熟,一旦深陷書中,三觀與性格都很有可能會模仿自己所喜歡的人物。畢竟《紅樓夢》中每一個人物,無論大小,都有著足夠豐滿的形象。

舉例來說,林黛玉自持才高,和自己心靈相通的唯有寶玉,那可能就會有部分年輕人也覺得無人能夠真正懂得自己,進而變得心高氣傲,卻未能習得林黛玉本人的古靈精怪與萬般才情;可能也有人覺得自己為人處世要學習王熙鳳,雷厲風行,卻未能將她的手段與圓滑盡善盡美地學到。再加上,寶黛二人漠視功名,自由戀愛,放在封建時代,自然是不符合「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和一向的父母之約媒妁之言,放在當代,也和應試教育的內核不相符,自然也不會提倡早戀。如此看來,「少不讀紅樓」其實是時代大背景下對人的一種要求。

其實無論讀什麼書,都是沒有所謂的年齡性別等限制的。年輕人可以去讀《紅樓夢》來一覽人生百態,垂暮之人自然也可以去品味三國中萬般謀略。人生大夢一場空是紅樓所言非虛,可紅樓中的寶黛真摯的感情,每一處精妙的伏筆,每一點細節的勾勒,無疑不是將筆墨運用到了極致。人生幾度秋涼,誰也不是曹公筆下的人物,誰也能夠左右自己的人生。原應嘆息的,也不應該是自己。

相關焦點

  • 白先勇與眾學者談《紅樓夢》:年輕人要多讀
    一卷紅樓,一曲驚夢。將崑曲《牡丹亭》推向世界的白先勇,如今重新開始研究和推廣《紅樓夢》。日前,他攜手多位學者、作家來到上海,品紅樓,聽遊園,暢聊「《紅樓夢》與我們的文藝復興」。   北京曹雪芹學會副會長鄭鐵生說:「《紅樓夢》的各種版本都有其重要性,但其功用不同。有的版本用於學術研究屬於小眾學術,只適合少數學者研究應用。」   重視版本,重視文本中的任何一個細節,不管是文字、事件、情感,細細品讀,發現一字之差、一句之差、一個動作之差,都會讓整個故事有截然不同的意義,也有了不同的格調。
  • 人們常說少不看紅樓老不讀三國?意思指的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我們從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讀紅樓夢,讀三國演義等四大名著。其中發生的一些故事,我們都能娓娓道來。但是老一輩的常說年少不看紅樓年老不讀三國。但是具體意思是什麼呢?有什麼含義嗎?為什麼這麼說?但是我問長輩,長輩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知道是老一輩這樣傳的。
  •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何意?下半句十人九不知,
    尤其是《三國演義》、《水滸傳》在農村廣為流傳,裡面的人物故事,許多農村老人都能夠娓娓道來;並且農村也有這樣一句俗語「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下句十人九不知,讀書背後有何玄機?完整的一句話應該是:「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男不讀西遊女不讀紅樓」;為什麼農村老人會有這樣的說法呢?讀書的背後又有什麼玄機嗎?答案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 為什麼說「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男不讀西遊 女不看紅樓」
    俗話常說「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男不讀西遊 女不看紅樓」是指在老者不適合讀《三國演義》,少年不應該讀《水滸傳》,男性不提倡看《西遊記》,女兒家不宜讀《紅樓夢》,究其原因其中到底有何含義?「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話出自大才子金聖歎之口,同時他也闡釋了原因,水滸教人造反,三國教人謀略」,尤其三國裡比較多的用到權術與謀略,老年人歷練豐富,老於事故,看了三國之後,更加心領神會,如果把權謀用在生活中會增加不穩定困素,更加老奸巨猾,其中孔明壯志未酬身先死,讓人感慨萬千,大有雖欲再創事業卻有心而無力,容易想太多鬱抑消沉,對老人的健康心態也有影響。
  • 周汝昌:不好讀的《紅樓夢》應該怎麼讀
    周汝昌先生公認是紅學研究的集大成者,在他的考證之下,《紅樓夢》是一部自傳性質的小說得到許多研究者的承認。他的許多研究成果成為今日紅學研究的「標準答案」。周汝昌先生的研究成果令人信服,在於他嚴謹治學的態度和對《紅樓夢》的一片痴心。周汝昌先生的一生都在《紅樓夢》上了,對於《紅樓夢》,只有一個痴字可以形容。先生已去,紅樓猶存,卻少了一個好知己,今天我們聽聽先生講「紅樓不好讀」...
  • 為何說四大名著有「四不讀」?究竟是哪四類?
    不過,有說法卻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男不讀《西遊》,女不讀《紅樓》,這又是為何呢?少壯不讀《水滸傳》《水滸傳》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的英雄傳奇類章回長篇小說,書中歌頌了各位起義英雄偉大的反抗精神以及社會理想。
  • 依荷談紅 我這樣讀紅樓
    那時,不懂裝懂的我告訴表哥,紅樓夢可用一句話概括,作者寫的是四個大家庭發生的事及寶黛的愛情故事。還記得表哥聽後的大笑和我的滿臉通紅。後來,他告訴我,讀紅樓,沒讀十遍以上,不要說自己讀過《紅樓夢》。聽從表哥的吩咐,開始慢慢地讀紅樓,一遍又一遍地讀,漸漸地,越讀越喜歡。喜歡木石前盟的神話,把自己名字改了,取神瑛侍者的那個瑛字做自己的名字。
  • 怎麼讀紅樓?
    《紅樓夢》我讀過兩遍,至於怎麼讀《紅樓夢》,我談談個人的幾點心得,權當交流。一、至少通讀兩遍以上。《紅樓夢》做為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巔峰之作,「紅學」是如此的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僅僅讀一遍是遠遠不夠的。個人建議至少讀兩遍,當然你如果對《紅樓夢》確實非常喜歡的話,讀三遍四遍都是可以的,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穫。不過,我這裡指的是曹雪芹的前八十回,至於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我個人建議讀一遍就很足夠了。二、小說的第二回跟第五回是重中之重,一定要仔細讀透!小說的第二回,通過冷子興之口,對賈家的人物關係,基本概況做了一個初步介紹。
  • 兩天讀張愛玲《紅樓夢魘》不一樣的紅樓夢
    用了兩天時間翻完了《紅樓夢魘》。說翻,並不是說我讀此書的態度是吊兒郎當的。實在是自己的程度太低,全書讀完,都不敢說自己明了其中的十之一二。從這個意義來說,此書只能算是翻完,不敢妄稱讀完。4、看《紅樓夢魘》的過程中,一直在感嘆:自己也算是讀過《紅樓夢》,可是看過了和沒看過沒有分別,內行看門道,我連個熱鬧都看不出,門外漢都算不上。5、以為看一遍原著就可以來啃《紅樓夢魘》,我真是太天真了。
  • 多視角讀紅樓
    《馬瑞芳品讀紅樓夢》馬瑞芳 江西人民出版社  易中天曾問馬瑞芳:你是幾歲開始讀《紅樓夢》和《聊齋》的?所以,在品讀紅樓中,馬瑞芳也會講到這些紅學大師的研究成果與作品評價。馬瑞芳在山東大學除給文學院開課之外,還能負責外國留學生的《紅樓夢》課程,眾多不同文化背景下學生的閱讀反饋,讓馬瑞芳從全新的角度反觀、認識《紅樓夢》,累積了獨特的解讀心得,也累積了許多外國人閱讀紅樓夢的趣聞軼事,再加上她繪聲繪色的表達,非常有趣。
  • 《曉說紅樓夢》年少讀,如隙中看月;中年讀,如庭中望月
    在買了紅樓夢回家之後,小編才知道了,原來還有專門研究紅樓夢的機構,紅學派;小編當時還不屑一顧,不就是一本古代小說嗎?有什麼好研究的,待小編上網上查了一番之後,才知道紅學的影響力這麼大,甚至走到國際上,其熱度竟然不亞於莎士比亞學,這可著實把小編驚訝到了一番。
  • 淺談自身讀紅樓的歷程,紅樓要不要讀?什麼時候讀?怎麼讀懂?
    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聽著紅樓夢的故事,並且那個時候還有舊版的電視劇可以看,但是在那個時候我是對紅樓夢沒什麼感覺的,一則還小,二則紅樓夢對我們來說還太過高大,只適合仰望。等到大一點之後,不管是課本上面,還是課後閱讀,老師都對我們提出了要求,於是才開始認真的讀一讀《紅樓夢》。
  • 教育部王旭明:兒童少讀三字經,不提倡讀紅樓夢,家長們拍手叫好
    在一次閱讀研討會上,原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說道:我不提倡六年級以下孩子讀《紅樓夢》,甚至初中也未必都要讀。《三字經》、《百家姓》可以少讀一點。王旭明的這次發言,引來了很多家長和老師的共鳴,家長們拍手叫好,老師們也深感贊同。
  • 要讀懂《紅樓夢》,你一定要讀《金瓶梅》,還有這些書!
    作為紅迷來說,我不這麼以為,既然紅樓未完,那麼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紅樓結局,程高本之所以能被認定為最好的續本,一定有它的價值所在,至於是否符合我們心中的紅樓結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2、《金瓶梅》蘭陵笑笑生 南洋出版社你可能會奇怪,讀《紅樓夢》為什麼一定要看《金瓶梅》呢?但如果你讀過紅樓又看過足本的金瓶梅,就不會有此一問了。
  •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男不讀紅樓、女不讀西廂,這梗咋來的?
    民間一直流傳著「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的說法,還有很多演繹版本。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文學批評家、大才子金聖歎,遍讀名著後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認為,人年紀大了,要是還讀《三國演義》,照著樣子學,必然使人與人之間設防,彼此失去信任,為了利益勾心鬥角。這句話很著名,金聖歎之後,民間出現很多演繹版本,又增加了新內涵,比如男不讀紅樓、女不讀西廂。 《紅樓夢》一書儘是兒女之情,而且女子都特別美。
  •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這在「紅學」中是一個冷門的課題。李晶,中國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紅樓夢學會常務理事,卻對這門「冷知識」進行了多年研究。和大家想像的不同,最早翻譯《紅樓夢》的人並非來自近鄰日韓,而是來自西方。
  • 外國人怎麼讀《紅樓夢》
    也有的老外沒認真讀《紅樓夢》。1842年,德國傳教士卡爾·古茲拉夫在廣州出版的《中國叢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把寶玉黛玉混為一談,還說「寶玉是女人」。   那麼,如今英文世界中的「林妹妹」是什麼樣的呢?黛玉的名字有音譯和意譯兩種,音譯「Tai-yu」,意譯則是「Black Jade」(黑色的玉石)。
  • 讀紅樓憶白樓沒有歲月可回頭
    少女時代最美好的記憶,上面一張是跟著廠辦去山門旅遊,下面兩張攝於收割機廠區,那時我正在讀技工學校。因為心繫紅樓大觀園,為了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知天命之年的我創建了自己的星期六下午茶文化沙龍——與大家一起讀紅樓經典,品人生百味。
  • 讀《紅樓夢魘》有感
    這是張愛玲晚期的一部作品,並不是張愛玲最擅長的小說,反而是專業性很強的紅學研究作品,只能說張愛玲對紅樓夢的喜愛和熟悉並不是附會,是真的看了足夠多版本、足夠多遍數後才能養成的敏銳性和細膩度。一直有說法紅樓夢並非完本,尤其是最出名的一百二十回版本紅樓本,後四十回是續寫,並非曹公親筆。對於筆者而言,一直不能理解為何那麼寵愛林黛玉的賈母,在後面竟然會贊同寶玉和寶釵的婚事,而且結婚當天還喊來紫鵑作假。這個很明顯的不相符的情感,總是能特別明顯提示全文前後不一致。而對文字足夠敏銳的張愛玲曾說過,讀前八十回齒頰生香,後四十回讀不下去。
  • 不讀《紅樓夢》理由之:只談愛情格局太小——論讀書不能片面理解
    這部小說就是《紅樓夢》。既是四大名著,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不讀《紅樓夢》?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幾大理由之一:一部言情小說而已;只談愛情、格局太小。慶餘年裡被街頭小販兜售紅樓的範閒三人不管讀沒讀過《紅樓夢》的人,大多也都知道裡面的最主要的愛情故事: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