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火鍋業總收入將超萬億元

2020-12-07 中國網·錦繡天府

  ●2018年,全國火鍋業總收入 8757 億元,預計將在2020年超萬億元
 

  ●隨著火鍋業總體趨熱,會逐漸出現全國分區消費的趨勢
 

  5月17日,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火鍋產業大會高峰論壇發布了《2018—2019中國火鍋行業發展白皮書》。根據白皮書,2018年全國餐飲總收入突破4萬億元,其中,火鍋餐飲成為餐飲細分中最大品類。據悉,從2014年起,火鍋業高速增長。2018年,全國火鍋業總收入8757億元,預計將在2020年超萬億元。
 

  聯合利華飲食策劃機構也發布了《火鍋食客消費行為調研報告》,刻畫了當前火鍋業發展的幾個特徵:80後成為火鍋消費的中堅力量,90後、00後亦具有成為火鍋粉絲的潛力;人均消費不斷增長。目前,全國火鍋人均消費額達到88元,只比中餐少2元。而在東部沿海地區,這一數據已經達到了120元,高於中餐人均消費。火鍋的附加值越來越高,具備衝擊餐飲主力的潛力。
 

  一些新型火鍋也開始走俏。中國國際火鍋協會副會長劍峰分析,隨著火鍋業總體趨熱,會逐漸出現全國分區消費的趨勢,如北方的牛羊肉火鍋、南方的養生火鍋等。同時,隨著90後、00後消費力不斷增強以及視頻傳播方式的改變,可能會帶來火鍋消費的新增長。(蒲南溪 記者 張紅霞)

相關焦點

  • 註冊「盒馬火鍋」商標 盒馬入局萬億火鍋市場
    盒馬又盯上了一個萬億市場。10月12日,據天眼查APP顯示,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於9月11日申請了多個「盒馬火鍋」的商標,類別包括食品、方便食品、餐飲住宿、廣告銷售等。註冊火鍋品牌盒馬再次加碼火鍋市場。10月12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已於9月11日申請了多個「盒馬火鍋」的商標,其中包含30類方便食品、35類廣告銷售、43類餐飲住宿、31類飼料種籽等四大類別。這也意味著,盒馬鮮生盯上了萬億的火鍋市場。
  • 江西省為什麼唯獨季季紅火鍋榮登2019年全國十大火鍋品牌
    中國火鍋品牌眾多,哪些品牌是能進入全國十大火鍋排名的呢?11月20日,中國烹飪協會在深圳成功召開2019中國餐飲企業家大會。季季紅火鍋憑藉自身實力榮膺2019年度火鍋十大品牌稱號。同時,季季紅也是江西唯一入選的「全國火鍋十大品牌」。
  • 官宣:海底撈首批85家門店將恢復營業 2020年火鍋行業市場規模及...
    中商情報網訊:據海底撈官微宣布,3月12日起,海底撈火鍋在15個城市、首批85家門店將恢復營業、提供堂食。但因疫情仍在,海底撈稱,尚無法開放所有城市門店的復業。自1月26日起宣布全國門店暫停以來,海底撈堂食已暫停了一個半月。
  • 全國火鍋門店已近40萬家 一超多強格局初現
    2018年全國餐飲總收入突破4萬億元,其中火鍋業總收入達8757億元,預計將在2020年超萬億元。   巨大的市場吸引了無數入局者。截至2018年底,全國火鍋門店數量已經接近40萬家,一片紅海中,各大玩家盡情廝殺,你方唱罷我登場。   2019年火鍋行業市場現狀如何?十大火鍋品牌都有誰?接下來,火鍋行業將如何發展和迭代?
  • 2019年國民總收入超98萬億元 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
    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990865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089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0276美元,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
  • 盒馬鮮生入局火鍋市場,能否打起「火鍋大戰」?
    據了解,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旗下售賣生鮮食品子公司,主打高科技新零售概念,此次盒馬高調進軍火鍋業,並在火鍋業務上加大投入,這也意味著,盒馬鮮生盯上了萬億的火鍋市場,盒馬對火鍋市場的野心,讓本就競爭激烈的火鍋市場再次升溫,一場大戰再所難免。
  • 旅遊總收入將超5.3萬億 對國民經濟綜合貢獻率逾10%
    中國旅遊研究院、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近日在京發布了《2017年中國旅遊經濟運行分析和2018年發展預測》。報告指出,今年旅遊發展的國內外環境持續優化,旅遊經濟繼續保持良好運行態勢。預計,今年全年中國國內和入境旅遊人數超過51億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5.3萬億元,旅遊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就業的綜合貢獻率都將超過10%。 中國國內旅遊市場高速增長,入出境市場平穩發展。周末遊、自駕遊、都市遊、鄉村遊、周邊遊等細分市場延續高速增長態勢。出境旅遊市場增長穩定,入境市場增長近期雖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全面恢復增長通道,全年國際旅遊市場有望保持平穩發展。
  • 2020年武漢示範區企業總收入達3萬億元
    (楚天金報記者 王璐 通訊員 沈文)日前,《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規劃綱要(2011至2020年)》獲國務院批准。昨悉,省政府出臺一系列實施意見,落實批覆精神,加快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   意見指出,力爭到2015年,東湖示範區企業總收入達到10000億元,到2020年,東湖示範區企業總收入達到30000億元,成為享譽世界的「光谷」。
  • 全力推進旅遊強省建設 2017江蘇旅遊總收入超1.16萬億元
    此次會議是全面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省兩會精神的背景下召開的一次行業大會,回顧總結了2017年全省旅遊業發展情況並全面部署2018年工作。  記者從會上獲悉,2017年江蘇全省接待境內外遊客7.47億人次,五年來年均增長9.6%;旅遊業總收入超過1.16萬億元,年均增長12.2%;旅遊業增加值5195億元,年均增長12.2%,佔全省GDP的比重超過6%,對國民經濟的貢獻逐年提高。
  • 2020年南京市GDP預計為1.48萬億元,蘇州市突破2萬億
    今年上午,南京市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2020年南京市的地區生產總值預計為1.4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實際增長4.5%左右。已經過去的2020年很不尋常,新冠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給各地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考驗。
  • 中國火鍋十大品牌揭曉:一超多強格局形成 三四線城市待開發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2日訊 2018年全國餐飲總收入突破4萬億元,其中火鍋業總收入達8757億元,增速仍然高於餐飲大盤。巨大的市場吸引了無數入局者。截至2018年底,全國火鍋門店數量已經接近40萬家,一片紅海中,各大玩家盡情廝殺,你方唱罷我登場。
  • 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鍾蓉薩:基金業管理養老金資產超3萬億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基金業協會副會長鍾蓉薩:基金業管理養老金資產超3萬億,持續推進位度建設「截至2019年末,約有5.3萬億元的養老金已經開啟了投資運作,其中基金行業管理了2.4萬億元。我們看到最新的數據,目前基金業已經管理了超過3萬億的養老金資產。」
  • 國內十大火鍋品牌出爐,第一名實至名歸,但市場份額僅佔2.2%
    火鍋,這種餐飲類型越來越受全國人民的歡迎,曾經的火鍋只有冬天才會受大家青睞,現在基本已經不分淡季和旺季了,很多著名的火鍋店在夏天依舊門庭若市。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餐飲行業的總收入為4萬億,其中火鍋總收入就達到了將近9000億,預計在2020年將會突破萬億大關。
  • 《2020中國火鍋業趨勢洞察》2021上海火鍋節
    如果說,2019年是川渝火鍋的調整年,那2020年是川渝火鍋的見底年。疫情期間,我們看到很多企業遭遇巨大的危機,但也有不少的品牌,當下的營業額增速超過了去年同期的20%,甚至更高。這就叫見底,因為退潮的時候,就能看出誰在裸泳。
  • 旅遊總收入超過萬億元的省份有幾個?這些區域分布有兩個明顯特點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旅遊業已經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我國旅遊業在GDP中的佔比也已經超過10%,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各個省份也都非常重視這個無煙工業的發展,那麼,旅遊總收入超過萬億元的省份有幾個呢?其分布又有什麼特點?
  • 江蘇數字經濟規模超4萬億元
    來源標題:江蘇數字經濟規模超4萬億元 大數據相關業務收入達到5000億元「2019年,江蘇數字經濟規模超4萬億元,位居全國前列,佔GDP比重超40%。」
  • 福建省「泉州市」,有望成為我國第十八座GDP超一萬億元城市
    進入21世紀以來,2020年顯然是經濟最為困難的一年,從全球各國家來看,今年的經濟困難程度已遠超「次貸危機」爆發的2008年,今年世界絕大多數經濟體的GDP都將會呈現負增長。泉州GDP總量將超一萬億元從各個城市來看,主要城市的經濟發展也基本重回軌道,GDP總量相比去年同期都有所增加,如果不出意外,到2020年末,我國「超一萬億元GDP城市俱樂部」又將新添一座城市
  • 未來5-10年我國養老金缺口將達10萬億元;繼特斯拉之後,美國通用...
    銀保監會袁序成:險資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近16萬億元 11月20日,銀保監會資金部主任袁序成在「中國壽險業峰會2020暨人身險專委會年會」表示,我國保險資金運用與監管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體現在有效地支持了保險主業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保險業總資產達22.44萬億元,同比增長12.42%
  • 2019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首超1萬美元,列全球第71位
    2019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首超1萬美元,列全球第71位金羊網  作者:陳澤雲  2020-08-07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澤雲
  • 2020年中國物流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物流業經濟將逐漸擴張...
    2019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29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可以看出我國物流需求處於良好發展態勢。2020年1-5月,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96.9萬億元。註:圖中增長率為可比價格計算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