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紀念屈原,那賽龍舟和他有什麼關係呢?

2020-12-12 飛魚說史

文|飛魚說史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又被稱為端陽節、龍舟節等,是中國的法定節假日,也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隨著時間的推移,風俗文化也開始慢慢被人們淡忘,但是很多人卻不會忘記這個節日,因為它能給我們三天小長假,對於很多上班族而言,法定節假日的魅力可遠遠要比吃個粽子要大。

但當我們在享受端午節小長假的時候,不能忘記這是屈原用生命換來的。

那麼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呢?

當然有吃粽子,賽龍舟,有些地方還會出現放風箏等等習俗。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我們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賽龍舟和他有什麼關係呢?

回答這個之前,我們還是要先了解一下屈原。

屈原的才能。

屈原,戰國時期楚國人,可以說他是戰國時期楚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能看清時局並且具有大才大能之人,很多人的印象中屈原只是創作了楚辭,但是很少人知道屈原還是出色的改革家和外交家。

公元前321年,秦國進犯楚國,這時只有19歲的屈原,組織當地的青年奮起反抗,給了秦國沉重的打擊,屈原在楚國初露鋒芒,隨後漸漸登上楚國政壇高層。

公元前320年-公元前315年,是屈原大放才華的時間段,這幾年裡,屈原在內政外交上都有所作為,外交上,屈原和韓、趙、魏、燕等四國,組成了五國伐秦的聯盟,雖然並未重創秦國,但也讓秦國看到了合縱的威脅。

在內政上,屈原主張效仿秦國一樣改革變法,為此屈原不惜以自己家族屈氏的利益開刀,以實現強楚的目的,但是改革卻遭到了大貴族們一致的發對,讒言不斷的楚國政壇,導致了屈原的改革中斷,他也被楚王漸漸疏遠。

屈原的政治遠見。

屈原的一生除了剛入政壇的那幾年裡,幾乎不是在流放就在去流放的路上,雖然中間斷斷續續被召回楚國,但都不是楚王真心實意要重用屈原,而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楚懷王可以說是楚國由盛轉衰的操刀者,從張儀欺楚這件事就能看出,張儀為了分解齊楚的聯盟,就用秦國六百裡土地為誘餌,讓楚懷王放棄聯盟,並且不惜得罪盟友齊國,這時候屈原看出了張儀的陰謀,但是並未楚王採納。

公元前299年,秦楚關係緩和,但是秦王卻用和盟會見的藉口把楚懷王騙到秦國,並且把他軟禁在了鹹陽,一直到死後,遺體才被送回楚國,這件事,屈原也看出了秦國的陰謀,但還是勸阻無效。

可以說屈原從一開始就看出了秦國才是楚國最大的威脅,所以屈原竭力主張和東方強齊做好聯盟,只有如此,才會讓秦國忌憚,但是臣子有心,君王昏庸,所以楚國雖有屈原這一大才,卻並不重用,所以強大的楚國終究抵擋不住要衰落的結局。

屈原的憤而投江。

屈原的一生起起伏伏,但起的時間太短,而跌的時間似乎又太長,屈原從青年時期,就做了很多對百姓有利的事情,所以在百姓心中,屈原是難得的好官,百姓也十分愛戴他。

在屈原被流放的路上,屈原內心的不滿都通過詩詞來表達,屈原開創的辭也是中華歷史上無價的瑰寶,雖然總被流放,但他也一直關心著楚國的時局,雖然不被重用,但他依然憂國憂民。

公元前278年,強秦進一步加大對楚國的進攻,白起率領不到十萬的秦軍,連克楚國大片疆土,直接攻破了楚國的重鎮鄢城和國都郢都,並且採用了大水漫灌,楚國死傷軍民幾十萬,史稱「鄢郢之戰」。

楚王和楚國貴族在白起的進犯下蒼茫東逃,但遠在汨羅江流域被流放的屈原,卻內心的憂鬱非常,他聽到了山河破碎,百姓遭難,決定以身殉國,這年,屈原已經62歲了,本該看淡世間滄桑的他,卻自沉汨羅江,這一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

屈原和端午節習俗。

汨羅江畔,總有一些漁民以打漁為生,遠離國都郢都,人們的生活雖然平常,卻也愜意,但是屈原的投江,好似平地裡一聲炸雷。

汨羅江畔的淳樸人們,看著屈原沉入江底,為了避免海底的魚兒啃咬屈原的身體,就用粽子葉子包裹著糯米投進江裡餵養魚兒,就這樣慢慢的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就慢慢形成了。

那麼賽龍舟的習俗又怎麼來的,其實還是和屈原投江有關,當屈原投江時,附近的漁夫看到了此情此景,紛紛划動小船,奔向屈原投江的地方,想要解救屈原,就這樣賽龍舟的習俗也慢慢形成了。

屈原沒能被救起,當地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在五月初五這一天都用同樣的方法紀念屈原,這也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的端午節。

飛魚說: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紀念屈原,那賽龍舟和他有什麼關係呢?可以說是汨羅江畔那些淳樸的人們為了救活屈原的無心之舉。

當我們在享受端午節小長假的時候,不能忘記這是屈原用生命換來的,當他自沉汨羅江的那一刻,已經對楚國喪失了信心,在屈原看來,國都被破,楚國的覆滅也已經不遠了。

屈原的一生起起落落,伴隨著他的不是被楚王懷疑,就是被小人讒言中傷,楚國自楚懷王開始,楚王的周圍已經聽不到什麼是忠言,看不清什麼是忠臣了,親小人,遠賢臣,這是無數朝代沒落的最根本原因。

有些人活著已經死了,有些人死了卻一直活著,屈原無疑就是後者,他的事跡讓我們想到感嘆,他留給我們的文學作品也至今不衰,我們就是屈原永遠活著的見證人。

端午節,您吃粽子了嗎?在您的家鄉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歡迎留言交流,讓我們一起度過這個溫馨的小長假吧!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端午節吃粽子:屈原投江,吃粽子是紀念屈原嗎?你一直都錯了
    事實上,端午節是在屈原投江很久很久之前就有的節日。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是五月初五,也是一年中天氣最為潮溼最為炎熱的時期,所以在這一天都有喝雄黃酒,清晨用河水洗臉的風俗習慣。所以說端午節這個節日本來就和屈原無關,又何談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呢?
  •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只是為了紀念屈原?其實在他去世之前就存在
    臨近端午,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由一些典故而來,當然端午節的由來最廣泛的一種說法就是為了紀念屈原,與端午有關的一些活動賽龍舟、吃粽子也都是因為這樣。但是我們一直以來的想法就是對的嗎,其實早在屈原投江去世之前就已經有了端午節的存在,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端午節甜鹹粽子之爭,當初紀念屈原的粽子是什麼味道?
    端午節將至,大麥身邊的同事們討論起了吃粽子的事情。於是那道經典的歷史辯題出現了:甜粽子還是鹹粽子?一觸即發的南北大戰又開始了……但是大麥很好奇,都說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那當初扔到江裡紀念屈原的粽子,究竟是甜的還是鹹的呢?
  • 一年一度端午節,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賽龍舟是怎麼來的?
    既然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那麼就會有相應的風俗,你們那裡端午節都有什麼風俗習慣呢,雖然各地都有差別,但有兩個習俗,是端午節的標誌。  吃粽子全國各地的人們大多數都會吃,但是賽龍舟在我國北方地區就比較少了,不過在南方依然是一項重要的賽事,看著龍舟上的健兒揮舞著堅實的臂膀,高喊著口號,端午節的氣氛也會被推到制高點。  那麼一年一度端午節的兩大習俗究竟是怎麼來的,吃粽子是因為屈原投江,那麼賽龍舟又是怎麼來的,和屈原有關係嗎?  說此之前,先說說現在的端午節。
  • 屈原並不姓「屈」,屈原也過端午節吃粽子!有個端午忌諱很多人在犯
    首先祝大家端午節安康,千萬不要對人說端午節快樂,這個是不禮貌的哦!【原因見下文】端午節與吃粽子、屈原、賽龍舟這些詞會聯繫到一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影響最大的幾個節日之一。今天古今中外奇談與大家聊一聊端午節代表性人物----屈原。問題1、屈原到底姓什麼?問到這個,估計會有很多人說,「屈原!屈原!肯定姓屈唄!」
  • 端午節吃粽子到底跟屈原有沒有關係?古人過節為什麼總得吃點啥?
    那麼粽子真是為了紀念屈原發明的嗎?端午節吃粽子到底和屈原什麼關係呢?我們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為什麼中國古人遇到節日總要吃點什麼呢?粽子的起源已經不可考,但是一定出現的非常早,甚至有學者認為炊具出現之前粽子這種形態就出現了。
  • 端午節吃粽子憶屈原
    那時應該沒有賽龍舟活動,農民們飯都吃不飽,哪有力氣去划龍舟。各地賽龍舟活動,都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我很小就知道端午節與屈原的故事,不是父母告訴的,也不是小學課本教的,而是當時我家保存了一本1963年出版的的「年曆書」。
  • 古代偉大詩人那麼多,為何僅紀念屈原端午節要吃「有內涵」粽子?
    中國是一個古代詩歌資源很豐富的國家,上古和古代偉大詩人很多,例如:周公旦、吉甫、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但是影響力最大的詩人是屈原,關於他的紀念館、廟宇、文化傳媒和紀念場所最多,知名度也最高。端午節吃粽子的民俗,傳說就是跟屈原的紀念日有關。
  • 一起過端午,紀念屈原,吃粽子,賽龍舟,讀讀詩歌,送祝福給你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有人說,管他什麼節日,反正放假就對了。可以玩一天,休息一天。端午節由來: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的傳統風俗:主要有賽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習俗。一般的家庭就只是吃粽子,有一些地方還舉辦賽龍舟,很多人還是很熱愛。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來歷,端午與屈原有啥關係?
    在中國,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都可以看到激烈的賽龍舟比賽、吃到美味可口的粽子。我想說到這大家應該都明白小編說的是什麼吧?沒錯就是——端午節,每年端午的時候我們都說,賽龍舟哇、吃粽子哇、喝雄黃啊、插艾篙。但是大家真的了解嗎?了解為何每年的五月初五我們都要這樣嗎?不知道的話沒關係在接下來小編會一點一點告訴大家,知道了也沒關係,就當大家跟小編一起來溫習一下。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為什麼還要採艾草
    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一定是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沉澱在其中。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的內容,其風俗的形成是南北方融合的產物。
  •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介紹 端午節習俗盤點:賽龍舟吃粽子
    端午節的由來  傳說一:紀念屈原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
  • 有關端午節的「真相」: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到底是不是紀念屈原?網友們或認真或逗趣的「求知慾」,引發記者專門採訪了幾位歷史文化領域的專家,解密有關端午節的那些「真相」。   為什麼不說「端午快樂」?   「現在才弄清楚,祝親朋好友『端午節快樂』是不恰當的,好比清明節,沒誰祝誰快樂的……」網民「陽光youth曉敏」說。   為什麼呢?
  • 端午節別只知道吃粽子,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呢?來看看吧
    端午節別只知道吃粽子,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呢?來看看吧。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叫端陽節。是我們傳統文化習俗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會有很多風俗習慣。但是現在很多人只知道端午節就是吃粽子的節日,對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去,卻知之甚少。下面給大家詳細說一下它的由來和習俗,看看你知道多少呢?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紀念,但是為啥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和屈原又有什麼關係呢?它的由來是這樣的,公元前278年,在農曆的五月初五,秦國大將白起,率兵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郢後(安徽省壽縣)。
  • 端午節一開始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那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
    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又為什麼要賽龍舟?這些真的跟屈原有關係嗎?答案是,NO!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端午節與屈原之間的誤會。想要理清這之間的誤會,我們得先知道,到底是先有的屈原還是先有的端午節。我們都知道,屈原是我國戰國末期偉大的愛國詩人。那麼,端午節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據考證,端午節最早是祭祀的節日。
  • 端午節不僅僅只是為了紀念屈原這麼簡單!
    在咱們的傳統觀念中,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等活動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而流傳下來的習俗。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願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都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
  • 端午吃粽子不是為紀念屈原?這些端午節冷知識你知多少
    端午吃粽子不是為紀念屈原?這些端午節冷知識你知多少時間:2020-06-25 17: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吃粽子不是為紀念屈原?這些端午節冷知識你知多少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 【端午】粽子和屈原到底有多大關係?
    端午節、粽子、屈原,這鐵三角的關係,就像乾隆、紀曉嵐和和珅這三位冤家一樣,是剪不斷、理還亂。端午節吃粽子到底和屈原有什麼關係? 標準答案一般長這樣: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
  • 「端午節」真的是為了紀念屈原嗎?原來我們都錯了
    再將它們全都放進大鐵鍋裡,大火煮,不一會兒你就能聞到陣陣香味兒,糯米和葦葉在一起,真絕配,那味道真讓人流口水。吃著粽子看著賽龍舟,就忍不住想問,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長輩們口耳相傳的是,有一個楚國大夫屈原,他忠君愛國,卻總是遭到奸佞小人的陷害,被趕出都城,被流放,悽慘無比。
  • 過了這麼多年端午節才知道,端午節居然和粽子、屈原都沒關係
    周所周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報國無門而投江自盡的忠烈行為,後來人們怕魚吃了它的遺體,便乘舟將食物投進江中,就有了粽子和划龍舟的習俗。那麼端午節真的只是為了紀念屈原嗎?蘇州人說:「我們過端午可是為了紀念殉國於錢塘江的伍子胥」浙江人又說:「過端午節我們也不能忘了捨生救父的孝女曹娥,和勵精圖治的越王勾踐」儘管說法不一,但無可爭議的是他們都是作為道德典範,而成為人們心中的男神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