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7月25日正午, 酷熱 。
黃海 , 朝鮮豐島海面 。
一艘飄揚著日本海軍旗的軍艦 , 正與一艘飄揚著英國米字旗的商船對峙 , 而英國商船上 , 是1000多名特殊乘客 — — 中國陸軍主力 「 淮軍 」 的精銳 。
對峙已經持續了四個小時 ,日本人 、英國人和中國人都陷入了僵局 。 面對面的溝通進行了兩輪 : 日本人要求俘獲這條船 , 英國人先是表示抗議 , 然後表示服從 , 但被滿船的中國人憤怒地否決了 ; 英國人和中國人隨後要求返回出發的大沽港口 , 理由是出發的時候 , 中日並未宣戰 。
但是,日本人顯然不想放過這個聚殲中國精銳部隊的好機會 。
這是1894 年 。 現場的人們或許都沒有想到, 他們的命運 、 連同東亞的命運 , 都將在此後的數小時內發生劇烈的變化 , 而後世的中國人更是忽略了,一場中日之間的大戰,就此打響 。
自唐朝以來, 日本一直以華為師,與中華同文同種,今日以學生向老師挑戰,更是慎之又慎 。
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據說平時和行軍打仗都帶著《 孫子兵法》 , 在東鄉平八郎的腰帶上 , 總是繫著一枚印章 ,上面寫著七 個字 : 「 一生低首拜陽明 。 」
王守仁 (1472年10月31日 — 1529年1月9日),漢族 ,幼名雲,字伯安 ,別號陽明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 (今屬寧波餘姚)人 , 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 , 亦稱王陽明 。明代著名的思 想家 、文學家 、哲學家和軍事家 , 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 , 精通儒家 、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 、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 、右僉都御史 、南贛巡撫 、兩廣總督等職 ,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 、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亂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 。諡文成 ,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 (儒學集大成者)、朱熹 (理學集大成者 ) 並稱為孔 、孟 、朱 、王 「 儒家四聖 」 。 其學術思想傳
至中國 、日本 、 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 立德 、 立言於一身, 成就冠絕有明 一代 。弟子極眾 ,世稱姚江學派 。其文章博大昌達 ,行墨間有俊爽之氣 。有 《 王文成公全書 》 。
身高僅1.58米的東鄉平八郎,是日軍巡洋艦浪速號的艦 長,他已經下令升起了即將攻擊的紅旗 , 所有的右舷炮和魚雷發射管都對準了不遠處的目標 — — 高升號 。
已經好久了,除了交戰國和冒失的海盜之外,還沒有任何船隻敢於在西太平洋攻擊大英帝國的船隻——即使是像高升號這樣的毫無武裝的商船。任何加諸於英國國旗的炮火,都有可能遭到日不落帝國強大海軍的殘酷報復。
這就是東鄉平八郎猶豫的原因。
高升號上,儘管所有的人都知道用步槍對抗軍艦顯然是徒勞的,但中國最為精銳的陸軍官兵們,拒絕了日本人的投降命令,並將嚇得試圖棄船的英國船員們牢牢地看管了起來。
浪速艦與高升號相持不下,這時,遠處又出現了幾艘軍艦的煙柱,敵友難辨。東鄉下令開火!
浪速艦上早已上膛的魚雷被發射出膛,右舷炮也迅疾開始轟鳴,毫無抵抗能力的高升號立時被籠罩在一片硝煙之中。
一發炮彈命中船中央煤庫上面,煤粒和各種碎片隨著煙霧一起紛飛,四周瀰漫。英國籍的輪機長高登面部中彈當場身亡。幾發炮彈擊中了機艙,導致鍋爐爆炸,艙內不少人被活活燙死。
英國船長高惠悌趕緊跑到機輪間,拿到最後一個救生圈,就由船邊直接跳下,跳下時,聽得「可怕的爆發聲」,當他浮出水面時,天空漆黑一片,全是被炸上天的爐灰煤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