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條有文化的胡同,俗名名聲遠超大名,高等學府扎堆的國子監街

2020-12-15 山頂的雄鷹

它是條有文化的胡同,俗名名聲遠超大名,高等學府扎堆的國子監街

提到成賢街,估計北京市民沒幾個知道它在哪兒。但是一說起國子監街,地道的北京人恐怕沒有不知道的。沒錯,成賢街就是國子監街,成賢街是它的大名,國子監街不過是它的俗名罷了。這是一條歷史文化名街。比起如今那些神馬美食街、古玩街、步行街來,國子監街有自己厚重的文化底蘊。它至少算是北京胡同的一枚中華文化名片。在北京城的東北角,有一條矗立著4座彩繪牌樓的古老街巷。街口有一塊滄桑的下馬石,為漢白玉砌成,並且上面用6種文字鐫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這八個字。這幾行文字無疑彰顯著,在偉大的文化面前,任何人都需要放低身段,保持謙虛。所有人都僅僅是學生,沒有資格享有特權。這就是國子監街的風度。早在古代,不是流傳這麼一句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是最高貴的事兒,讀書是最有出息的職業,其他三百六十行統統讓路。

這是一條瀰漫著儒雅文化的古老胡同,充滿書香氣息的中華文化街。古典的雅致高貴的氣質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都屬於國子監街。在北京所有的胡同中,這是一條最具學識素養的古街,最值得驕傲的胡同。其他胡同與之相比,幾乎是蒼白的,簡直就跟馬路沒啥差別,因為它們沒有這等儒雅文化的積澱。雖然說,北京也有不少的民俗文化街,不過,如果要仔細嗅辨,大多不是沒有文化味兒,就是商業氣息過濃,怎麼也進不了文化街的大雅之堂。除了國子監街。北京城畢竟是元、明、清三朝的首都,它既擁有一系列「俗」文化,也擁有一大批「雅」文化。而高雅文化街的代表,非國子監街莫屬。據說,在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投票角逐中,大名鼎鼎的王府井大街都不幸落榜,而具有700年歷史的北京國子監街不負眾望,順利入選全國十大文化名街。它有自己獨特的地位,以及不可抵擋的魅力。由此,它也成了北京胡同中的佼佼者。僅僅從外觀看,這條街內與眾不同的就是,那些充滿著古色古香的古建築群。

不僅僅如此,它他最值得驕傲的地方,在於它擁有兩座獨特標誌性的機構,一座是國子監,一座是孔廟。這兩者無疑都跟文化有關。國子監也就是太學,屬於古代官方的最高學府,當年的學子學有所成就可直接做官。可以說,歷代多少國家棟梁都是從這裡出產的。孔廟自然是高等學府都要祭拜的祖師爺。孔子是儒學的祖師,偉大的教育家,後世所有的讀書人自然而然都是他老人家的學生。他們必須集體定時向這位老人家的遺像虔誠祭拜。於是乎,孔廟也就成為國子監旁不可缺少的一道風景。這也完全符合古代的「左廟右學」的官方傳統。國子監街地處東城區,在雍和宮大街與安定門內大街之間,東西走向。這條街的壽命夠老的,跟磚塔胡同差不多,大約在元朝初年就開始形成了。只不過似乎還沒有給取名。元朝政府對讀書人並不怎麼尊重,對漢人的孔子也不咋感冒,估計,這條街裡也許還沒有什麼孔廟。

但是到了明朝就不一樣了,明朝是漢人的天下,明朝政府從南京搬遷到北京後,北京從此就穩穩地成了首都,佔據了京城的地位。於是乎,也是在明朝,這條街才正式有了傳承國學的國子監和孔廟,由此它也就被人們直接呼之為「國子監孔廟」。到了清朝,雖說也是滿人的天下,但滿人注重學習和繼承漢文化,依然把孔子和儒學文化列為官方教育機構的核心。因而,國子監與孔廟依舊巍然矗立,致使這條胡同依舊散發著傳統的文化氣質。不過,清朝給這條胡同另換了個新名兒,叫「成賢街」。這是它的正式名字,聽起來也夠古雅。民國之後,封建政府完全歇菜了。原屬官方的封建教育機構也就廢棄了,但是古建築還都在,在老百姓的口中,它又被俗稱為「國子監胡同」,以至在新中國,1965年,它被官方認證為「國子監街」聽名字,大家也都知道這條胡同有一座國子監。

前面說過,國子監街有四座牌樓。其實,它也是北京所有胡同中,唯一列有古代牌樓的胡同,格外與眾不同。這四座牌樓原本都是木牌樓,兩旁還有4根斜撐的戧柱。可惜的是,清末民初戰亂年代裡,牌樓損壞太厲害了,以防倒塌,民國年間得到過一次大修,因而如今變成了鋼筋水泥結構。這多少有些美中不足。其中,東西兩個街口各有一座牌樓,上額題有「成賢街」三字。另外兩座牌樓則立在國子監附近,左右各一座,上額題有「國子監」三字。在各個朝代,能在國子監上學的讀書人自然非同一般,那是光宗耀祖的事兒。當然,這座機構裡少不了有不少幹部子弟們。古代特權階級嘛,難免。國子監街兩旁多排列著低矮的四合院民居,灰牆灰瓦,卻很整潔。門是個例外,都被改成了清一色的朱紅色,忒亮眼。幾家排場大些的雙扇大宅門,朱紅門扇上往往會油著一副古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外人一看,這家必定曾是書香世家。同時,這無疑更增加了這條胡同的古色古香。

這是那些山寨版的仿古街壓根兒無法相提並論的。令我們今天有點難解的是,國子監的最高長官不叫校長,也不叫監長,而是叫祭酒。不知道這個名字最初是誰的創意,這跟國子監不挨,也跟喝酒沒瓜葛。據說,元代的大學者許衡,就曾在這座國子監裡擔任過祭酒。他當年親手植下的那棵柏樹還活著,算下來已經好幾百年了。至於孔廟,又據說是元大德年間建造的,歷時四年。不過,今天的孔廟並非元朝的作品,不知什麼時候,可能在元朝滅亡時,孔廟也跟著消失了。到了明朝永樂皇帝時,又在原址上重建了一座。到了清朝乾隆朝,孔廟經過一番「整容」,被換成了黃色琉璃瓦。孔廟裡,除了那些國子監的學生們定時祭拜孔夫子之外,各朝的皇帝也都要祭拜。此外,孔廟裡還有進士碑林,上刻有歷屆進士名單。這個原本應該放在國子監裡的,卻被移到了孔廟裡,暗示所有的進士都是孔子的有出息的學生。元、明、清三代下來,孔廟裡總共有198座石碑,刻有5萬多名進士的名字。其中赫赫有名的,如袁崇煥、曾國藩都在其上。

孔廟內還有不少參天古柏,大成殿西側就有一棵特殊的柏樹。傳說,明朝的一代奸相嚴嵩曾膽大包天,替代皇帝來祭拜孔子。當他走到這個柏樹下時,神奇的一幕出現了,突然被樹枝掀掉了官帽,露出了奸相的禿腦袋。於是乎,人們紛紛流傳說,這棵柏樹是棵神樹,能察覺嚴嵩是個奸臣。由此,它被人們稱為「鋤奸柏」。其實,除了孔廟裡有柏樹,整條國子監街兩旁同樣矗立著參天的古柏和槐樹,每到夏季,枝葉繁茂,互相交織,濃濃的綠陰幾乎完全遮蔽了這條胡同,在這裡徜徉漫步,是倍兒涼爽的。這條胡同裡,除了孔廟,還有其他幾座古廟。一座是祭祀唐代大文豪韓愈的韓文公祠,不想竟也被人們當作土地廟供奉,一廟兩用。另一座是西口附近的火神廟,如今已淪為民居,但從臨街山門上那些精美的浮雕可以生出遐想,當年的火神廟香火鼎盛的場面。火神廟的東邊,還有一座則是祭祀灶王的灶君廟。它們同樣都是國子監此外,胡同裡還有一些文物遺蹟。

如國子監對面就有磚砌的街的傳統文化標牌。說到國子監街,不得不提另一條胡同—貢院胡同。可以說,國子監跟貢院都跟古代讀書相關,而這兩條胡同都瀰漫著國學書香。在古代,國子監是太學的地方,相當於官方大學;而貢院則是科舉考試的地方,相當於官方考場。當然,這兩個地方沒在一塊。貢院胡同位於通州區西北部,舊城東北部,北大街中段東側。東自天后宮胡同,西到北大街,與貢院前街組成「丁」字形。由於從前的貢院在此設立,胡同因此得名。不過,這個地方最初並不是貢院,而是監察院的衙署。在明朝嘉靖七年(1528年),巡按御史吳仲來到通州區,主持重修通惠河及大運河北端碼頭石壩、土壩等大型水利工程時,在這裡設立了衙署,大致位置就在舊城北大街之東側,從而歷為巡漕御史在通州的辦公所。到了清朝初年,這裡被改成了鄉試場所,二十二州、縣生員(秀才)每三年都會在這裡參加鄉試。

考中者稱為舉人,然後就可以進入京城參加會試,考取貢士。正因為由此,這裡便被稱為「試院」。如果來自各州縣的生員在這個試院考試而升入北京國子監讀書那麼就身價倍增,成為貢生。貢生的意思就是將人才貢獻給皇帝,故而試院又稱為「貢院」。久而久之,就在貢院的兩側以及正前形成了兩條書生密集的熱鬧街巷,橫向的叫「貢院胡同」,縱向的叫「貢院前街」。胡同的偏東部北側的地方,就是當年貢院的舊址。不幸的是,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年),通州發生了一次強烈地震,整個貢院的還好在三年後,大約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當地的知州於成廳堂號舍全部倒塌,毀於一旦。而今,在那條胡同裡,曾經的清代貢院只有北圍牆僅僅留下了殘骸。俗稱「貢院小學」。除了貢院胡同外,北京還有一個胡同,叫按院胡同。按院跟貢院都屬於古代政府機構,貢院是考試的地方,而按院則是監察院的公署。還有一個傳說:北京有一種稀有的棗樹,只有兩三棵,而其中一棵就曾生長在按院胡同。可惜的是,自從按院胡同被拆除後,那棵棗樹也就消失了。今天的故事就到這裡了,感謝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探訪北京最有文化的胡同之國子監成賢街
    這裡是北京成賢街國子監胡同現存最古最有文化最書香胡同整潔平坦的老街、古樸的四合院、堆金描紅的牌樓、綠樹掩映下的紅牆。就是那麼有味道。坐標: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國子監胡同槐樹,牌樓,胡同,三樣兒老北京街道的標誌物齊聚一堂,在京城也僅此一處了。
  • 最任性的胡同,來此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京城獨一份
    但唯獨有這麼一條胡同,胡同口就矗立著四座彩繪牌樓,還有一塊漢白玉做的下馬石,並且上面用六種文字鐫刻著:「官員等人,至此下馬」!這條街就是北京胡同兒裡面的文化名片——國子監街。國子監街大名兒,成賢街,比起如今那些神馬被改造成美食街,古玩街,步行街的胡同來說,它有著全北京胡同兒都沒有的及其厚重綿延700年的文化底蘊。
  • 胡同文化方興未艾 北京五道營打造民俗文化街(組圖)
    東臨雍和宮,北向護城河,南臨國子監,人們驚詫於在這北京傳統的文化聚集區有一條中西結合、民俗文化特點明顯的特色街道--五道營。2月28日,農曆正月十五,五道營胡同借正月十五鬧元宵之際正式亮相。京城十大鬧元宵的熱點中好似忽視了胡同民俗文化的亮點,恰恰是北京西城的後海酒吧街、東城的南北鑼鼓巷,加上突然冒出的五道營創意文化民俗風情胡同,吸引著人們追夙著歷史的元宵佳節,享受著現代的元宵佳節。
  • 北京:國子監街,你知道最美的國子監街,是在什麼時候嗎
    國子監街,在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內,是一條東西向的胡同。清代名「成賢街」,因孔廟和國子監在此而得名,又稱國子監胡同。很多人都知道的是,北京的國子監街有一個非常響亮的名號「中華十大歷史名街」,它與平遙南大街、哈爾濱中央大街、蘇州平江路、黃山市屯溪老街、福州三坊七巷、青島八大關、青州昭德古寺、海口騎樓老街、拉薩八廓街並稱為中華十大歷史名街》(怎麼樣,有沒有長知識啦!)
  • 北京最特別的一條街,老北京的精髓都在這兒!
    5月,雍和宮大街北段,北新胡同、國子監街以北地區的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全面開啟,率先對大街兩側影響城市風貌的建築景觀、建築色彩、天際線、店招廣告等進行專項整治。「據悉,東城區將對雍和宮片區進行三期整治,整條雍和宮大街最終將成為一條南北貫通的文化景觀線。
  • 走進北京國子監街:花半天遊覽這處小眾景點,感受古代文人的生活
    文/看點旅遊走進北京國子監街:花半天遊覽這處小眾景點,感受古代文人的生活北京老城區裡的如今保存了不少老有資歷的胡同,在雍和宮一帶、國子監周邊就保存有不少有趣的地兒。國子監街,如今被視為一條極具歷史氣息的街道,當年這裡是文化人聚集的地點,現在,這條胡同仍然散發著歷史的風情,古老的建築、分散在各處的小店、安靜的咖啡館和書店,不過因為享有盛名的雍和宮就在這條老街的對面,大部分遊客和香客都慕名而去,附近的五道營胡同也是出了名的老胡同,和雍和宮一樣吸引了不少遊人,相比之下,國子監街就顯得清靜得多。
  • 北京國子監街歷史文化名街怎麼快成了風水街
    4月12日,一名「大師」在北京國子監街一家經營工藝品的店鋪內一角給一名遊客批「八字」。  北京國子監街是位於安定門內大街東側的古老街區,已有700年的悠久歷史,孔廟和國子監就坐落於此。乾隆皇帝曾稱讚,「京師為首善之區,而國子監為首善之地」。2009年6月10日,國子監街入選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但近年來,國子監街相當一部分店鋪都打起起名、看相、看風水、預測命運的招牌,歷史文化名街儼然成了「風水一條街」。  北京市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王崗表示,看相、看風水作為一種歷史遺留產物,很多說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 在700多年歷史的北京國子監街,品味舊京街巷!
    作者:文化名街來源:京城北京 ID:jcbjtt國子監街是京城現存不多的古老街道之一,夾道的古槐、威立的牌樓,和兩旁已然稀有的大小宅院、廟宇、胡同和紅牆,靜寧安逸、古風古色,最有京城韻味兒。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國子監街15號時間: 08:30-17:00電話: 010-84027224北京市東城區,距離雍和宮、孔廟和國子監不遠,沿國子監街由東向西,晃晃悠悠你就可以看到國子監街57號了。
  • 國子監街丨左廟右學 習禮成賢
    雍和宮大街西側,有一條掩映在綠茵中的胡同,因其獨特的文化意義和歷史地位,被以「街」相稱,這裡就是大名鼎鼎的國子監街。這條街道全長只有680米,卻胸藏錦繡,腹有乾坤。到了清代,從康熙年間開始,琉球、朝鮮、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的留學生陸陸續續來到北京國子監,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也彰顯了當時中國文化的絕對號召力。清代乾隆皇帝曾讚美道,「京師為首善之區,國子監為首善之地」。
  • 這15條胡同才是北京的魂兒!
    站在天安門中軸線,旅遊的人會先向北去南鑼、去菸袋斜街,不可否認那裡有的是名氣和熱鬧的氣氛。在城市規劃的角度來看,它是城市的脈絡,但它更是咱北京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地界兒,每條胡同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只有耐心細細品味過後,才能體會它的魅力!像家一樣的胡同,如朋友一樣就在身邊。
  • 走遍國子監街,品讀華夏五千年歷史!
    也擋不住老北京紅牆白瓦胡同四合院的魅力。今天,小編就想和你一起。去雍和宮旁邊的國子監街逛逛,去看看老宮殿和舊圍牆,走走蜿蜒的胡同和窄窄的街道。街邊那些文藝的小店裡,更有一些溫馨的冬日小時光。中國有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國子監街與平遙南大街、哈爾濱中央大街、蘇州平江路、黃山市屯溪老街、福州三坊七巷、青島八大關、青州昭德古街、海口騎樓老街、拉薩八廓街並稱。
  • 本地人都不一定知道,北京好玩的胡同盤點
    北京吸引你的除了歷史,還有他的特色京味文化。這些文化都深深地藏進了北京曲折的胡同裡……北京的胡同是北京歷史最好的見證者。北京前門胡同以南北為中軸線,東西兩側延伸很多小巷,有名的大柵欄胡同就在這裡,北京爆肚,滷煮,烤鴨,吃上一天都吃不完。說到北京烤鴨,就要多說兩句,大多數人都認為,北京只有全聚德才有烤鴨,其實還有深藏在胡同裡的利群烤鴨,名氣完全不輸全聚德,特別有回味,吸引好多明星來品嘗。北京的胡同美食,還得配上北京的京味特色語言,「來了您內,裡邊請!」要的就是這股子京味兒。
  • 胡同篇——北京三大有格調的胡同遊玩攻略
    逛胡同|北京三大有格調的胡同遊玩攻略來北京,熱鬧的菸袋斜街,人潮擁擠的南鑼鼓巷您一定都沒少去吧,今天帶您去逛逛北京人少景美但名氣卻不小的胡同。胡同裡不乏很多有意思的小店和有情調的餐廳,店兒的身後就是大雜院和居民房,一切都是不急不緩的樣子,您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北京人骨子裡的那份慵懶閒適安逸的生活狀態。
  • 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國子監街勝南鑼鼓巷(圖)
    據介紹,國子監街是北京唯一一條牌樓街,除了完整保留了東西兩側成賢街牌樓,這條街道最有名的標誌性建築是孔廟和國子監,乾隆皇帝曾稱讚「京師為首善之區,而國子監為首善之地」,街道以其古樸、低調氣質,「大隱於市」。記者了解到,今起國子監街將舉辦為期三天的首屆國子監文化節。
  • 別去南鑼了,北京這條寶藏胡同京味與現代並存,逛吃一整天!
    團長在二環裡轉了一天還真發現了這樣一條胡同高雅與復古並存,人還少這條胡同就是國子監街國子監街東起雍和宮大街,西至安定門內大街也有遠道而來的外國友人與繁華的雍和宮一街之隔這裡卻如此安靜舒適接下來就跟著團長一起來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國子監街,清代名「成賢街」
  • 北京胡同哪家強?這些曾經達官貴人的深宅大院,您了解過多少?
    這裡的每一條胡同都有豐厚的文化沉澱,每一個宅院裡都訴說著老故事。帽兒胡同在南鑼鼓巷中穿行一小段,便立刻遠離主路轉入滿是故事的帽兒胡同。作為京城十大胡同之一,帽兒胡同每一扇紅門之後都暗藏乾坤。胡同的9號和1號是可園,京城最富代表性的私家園林之一。35號和37號是末代皇后婉容故居。除婉容之外,這條胡同還住過很多名人,比如明代將領洪承疇、北洋軍閥馮國璋。菸袋斜街走出帽兒胡同不遠,就到了後海邊,隨後經過銀澱橋進入菸袋斜巷。
  • 胡同深處的北京:鑼鼓巷裡無鑼鼓 護國寺吃貨扎堆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6日電(記者 上官雲)「一條胡同,居然會有如此漂亮的標誌性建築,這在北京也是屈指可數的。為什麼呢?因為它的古老,更因為它的年輕。」這是紀錄片《北京的胡同》中,對南鑼鼓巷的一段描述。  胡同,是北京的特色之一。曾有人統計,認為元朝大概有413條,明朝大約有1170條,清朝大約有2077條。
  • 北京的胡同文化
    城裡有大街,有胡同。大街、 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過去拉洋車的,逢轉彎處都高叫一聲「東去!」「西去!」以防碰著行人。老兩口睡覺,老太太嫌老頭子擠著她了,說「你往南邊去一點。」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別標明是斜街,如菸袋斜街、楊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 孔廟國子監,跨越元明清
    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其實說句實話,成賢街(也就是國子監街)作為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蘇州平江路、黃山屯溪老街、青島八大關、拉薩八廓街等齊名,實在是有些名不副實的感覺。如果不算街裡的幾個著名景點——北京孔廟、國子監和松齋堂,那還真沒啥可看的。
  • 北京有哪些必逛的胡同,看看這篇就夠了
    從南至北,這條胡同的兩邊整齊地排列著八條胡同,曾經眾多文臣武將、文人墨客都在此居住,這裡的每處住宅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很有歷史韻味。南鑼鼓巷晚上非常熱鬧,各種小吃、工藝品的精品小店分布在巷子兩側。行走在街巷,不經意間,許多酒吧在這條古老的小巷上出現。現在這裡已經成為繼三裡屯、什剎海之後北京又一條酒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