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一百多年的王星記手工扇 能夏季送風也能當半把傘
儘管外形各異,但在中國的歷史中,手工摺扇不僅代表過去送風的工具,更成為了一項文人墨客的標配。作為手工制扇手藝的代表,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古街的紹興王星記扇廠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不僅在扇骨、扇面的選材和製作流程上堅持傳統手工,發展至今還派生出多類手工扇類別。
-
「清涼悠悠鳥毛扇」湖州羽毛扇的制扇方法你造嗎?
羽毛扇是中華傳統工藝品,在我國,用羽毛作扇,至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晉崔豹《古今注》中記載:「雉尾扇起於殷世高宗」。「扇」字從中國象形文字的角度理解,就是用禽羽製作而成的,有門戶的人家才有權使用。據前秦王嘉《拾遺記》記載,羽扇始於周昭王時期,有盂夏取鵲翅為扇之說。
-
人民日報點讚榮昌摺扇制扇手藝人李道良:懷袖雅物 清風徐來
人民日報消息,16道工段、145道工序,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摺扇工序繁瑣,尤其考驗刀工,一刀偏差便前功盡棄……「80後」匠人李道良不僅繼承傳統技藝,掌握全套榮昌摺扇手工技藝,更大膽創新,改良工具,打磨出一件件精美的摺扇工藝品
-
手工扇製作心得
機電一體化193秦鵬浩 在這一次的製作手工扇的活動中,老師教我們畫扇子,有畫櫻桃的,有畫梅花的,當然給我映像最深的是那個畫太極的姐,他畫的「太極扇」是真的厲害�,我嚴重懷疑她打算去學太極扇。我要將它掛在我的床頭,每晚讓這迷人的芳香,伴我進入夢鄉…… 計算機應用197 胡中帝 今天下午我榮幸的參加我校九裡書院「信學堂」傳統文化活動之手工製作,活動過程中老師為大家演示了手工扇的製作方法和顏色的調用之法,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一步步親手製作自己心中最漂亮的團扇。在剛開始的時候還不熟練但是慢慢的開始進入狀態,很快便畫出了紅色的花朵,灰色的樹幹,美麗無比。
-
傳承千年的制扇工藝僅存5名傳人 手藝匠把羽毛扇擺上網
導讀:陳師傅說,高淳的羽毛扇花式繁多,約有80多個品種。可以分為小孩子玩的彩小元,小姑娘用的仕女扇,老人使用的掌形扇、石榴扇等,但其中最叫得響的,還當屬四季皆宜的孔明扇。陳師傅說,高淳的羽毛扇花式繁多,約有80多個品種。可以分為小孩子玩的彩小元,小姑娘用的仕女扇,老人使用的掌形扇、石榴扇等,但其中最叫得響的,還當屬四季皆宜的孔明扇。製成一把高檔羽毛扇,要經過質檢、篩選、蒸曬、理毛、穿編、貼花芯、裝託柄、安扇垂等20多道程序。而孔明扇工藝最為複雜,所使用的羽毛和扇工都非常考究,其他羽毛扇每天能扎三四把,而孔明扇一般兩天才能扎一把。
-
檀香扇、美人面——制扇技藝
蘇州的制扇技藝已經達到了一個爐火純青的地步,從扇子的兩個部分——扇面和扇骨來說,蘇州的制扇都是精益求精的一把扇子從製作到完成是需要花費許多時間的,更何況是一把精美的扇子,蘇州的制扇技藝包括造型、裝裱、雕刻、鑲嵌、髹漆等等步驟,任何一個過程都是不能出現問題的。完成的扇子給人一種高雅古樸的感覺,儘管現在人們已經很少用到扇子,可是即使作為一種藝術品,蘇州的制扇技藝也值得我們繼續傳承下去。
-
新蘇州結緣傳統手工扇 每天做出近百把宮扇和圓扇
由於他們製作的蘇式手工扇日臻完美,一把小扇子的價格也由當初的十來元,上升到目前的一百元左右。除去成本,夫妻倆在每把扇子上的贏利不超過十塊錢,但他們樂在其中。逢年過節回河南老家,帶回家的蘇扇也是最受家人歡迎的禮物,這讓張緒強和黃霞很有成就感。
-
蘇州人家的小康生活 | 相城村巷中,有一制扇人
蘇州人家的小康生活 | 相城村巷中,有一制扇人 2020-08-11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紫萱手工紙扇|精美紙扇
紫萱手工紙扇,帶來夏天的一絲清涼。紫萱手工紙扇製作教程摺扇的零部件:風扇布(紙),環扣、扇部支架。準備支架,將支架朝向外側,將中間骨骼夾在它們之間,然後插入環扣緊固件。完成將是這樣的。 4.用繪製的線剪出扇部形狀。我們將以16個相等的部分製作山折線和山谷折線。作 為參考,首先將它折成兩半,一半和一半,摺疊成一個山折,像摺疊山褶一樣摺疊 並形成一個山谷摺疊。5.在背面留下約2毫米的扣環切割多餘部分。6.融化固定環扣緊固件。
-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的絹宮扇制扇工藝你造嗎?
它出現在羽扇之後、摺扇之前,於兩漢時期興起,於兩晉隋唐逐步演變。從歷代的詠扇詩賦散文就可以看出,團扇盛行於西漢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間,宋代以後又與摺扇並駕齊驅,深受妃嬪仕女及文人雅士的喜愛。「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
-
安吉:上「扇」若水 溫潤如玉?
六年以上的毛竹,十年存放,時間,是竹扇的基調;制扇數十載,遍訪名師,時間,也是制扇人張北興的基調。 張北興是土生土長的鄣吳人,喜歡竹扇,更喜歡傳統制扇工藝。1981年,張北興進入工廠學習制扇,從此與扇結緣,一晃已近40載。工廠的學習,讓他熟練掌握了制扇技藝,也讓他發現了自己對手工制扇的熱愛。
-
兒童彩色手工摺紙扇
普通的摺扇讓小孩拿著太重了,利用一些普通的彩色紙,自己動手做一把更適宜小朋友使用的DIY摺扇,輕便又漂亮,還能邀請寶寶一起加入到共同做手工的過程,享受親子天倫之樂。學一招怎麼做紙扇,通過今天分享給大家的辦法讓你掌握DIY摺扇的方法。
-
懷袖雅物文人扇,如是清涼
手執一扇舒捲談笑它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懷袖雅物傳承古技創新新法他是當代制扇藝人看清雅、朗潤的蘇州文人扇蘇扇又被稱作「文人扇」,幾百年來,做扇子的主要還是藝人、匠人,文人不過是提筆蘸墨,在扇面上題題詩、作作畫罷了。到了王健這,「文人扇」的名頭也算圓滿了。四十年來,他打破了傳統制扇行各自為政的藩籬,貫通百餘道制扇工序而「獨立成章」,復活了明式烏木泥金扇、明式水磨玉竹扇等失傳已久的制扇工藝,重建了蘇州文人扇清雅、朗潤的美學規範。
-
蒲扇與芭蕉扇有什麼不同?
漂白編織葵扇是將玻璃白葵葉剖成2~4mm細條,然後手工編織成杏仁形的葵扇,並在扇面上以金銀線、彩色絲線繡成各種圖案。烙畫葵扇是在扇面上烙畫人物、山水等,風格古雅。其中雙面烙畫葵扇是將兩把形狀、規格完全相同的玻璃白葵扇縫合為一把,然後在正反兩面各烙畫相同的畫面,可以兩面觀賞。葵扇的扇面除了裝飾以刺繡、烙畫外,還有漆畫,或用細針刺成各種圖案。扇面的規格不一,大者長90多釐米,可以遮陽。
-
山東泰安:非遺麥稈扇搖出「致富風」 麥稈扇遠銷全國
2019年8月6日,山東泰安新泰市羊流鎮的三窪村,麥稈扇製作工藝第四代傳人張蓉蓉就利用手中的麥稈,既傳承了老一輩的傳統手工制扇技藝,又讓小小的麥稈扇搖出了致富風。
-
扇子起源於中國,我國被譽為「制扇王國」,「人文新刊」推出扇文化...
其實,扇子起源於中國,我國還被譽為「制扇王國」。今天,「人文新刊」推出扇文化專題——《清風徐來》。 周瑜的絕世風度,被蘇東坡形容為「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杜牧的詩句「輕羅小扇撲流螢」,把女子們的俏皮和歡愉描寫得出神入化;桃葉的《團扇歌》中,「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與郎卻耽暑,相憶莫相忘」是對王獻之的一片深情……到了現代,郭沫若也曾賦詩一首,「清涼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奪天工。飛遍寰宇,壓倒西風。」
-
我的扇子不是用來扇風的】
你養你的貓貓狗狗,我養我的扇子一柄文人扇,經過40多道制扇工藝,從兩段竹子變成一把精美的摺扇,再經過文人墨客的潤色,最終來到玩家的掌中。從主人第一次握緊扇子開始,扇子裡的火氣日漸褪去,主人的氣質開始從指尖注入這扇子中,那是股動人的溫潤!
-
故宮文創|「凉友」送風結「扇」緣
原文來源:故宮文化微故宮,編輯:張林 ,原文發布於2019年5月24日原文標題:故宮文創|「凉友」送風結「扇」緣文人墨客摺扇輕搖,自有一派墨彩風流;豆蔻佳人以團扇障面,盡顯嬌羞小女兒情態;相聲、評書藝人一扇在握,就能演繹一段才子佳人、金戈鐵馬的故事……
-
芭蕉扇裡的夏天
天完全暗下來,甚至看不清腳下的路,田地裡勞碌的大人終於拖著疲憊的身軀歸家了,小孩子連忙端出已不是太熱的晚飯,一家人圍坐在門前的空地上,在星星的微光下開始了一天的最後一餐。晚飯後,夜空墨染過似的黑,草叢裡蟲兒低低淺淺地唱起小夜曲,晚風來襲,準備休息了。屋子裡又悶又熱,蒸籠一樣,古人「仲夏夜苦短,開軒納微涼」,我們則幕天席地。
-
給傳統手藝打開另一扇看世界的窗子
給傳統手藝打開另一扇看世界的窗子 2019-10-17 09:54:00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