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州結緣傳統手工扇 每天做出近百把宮扇和圓扇

2020-12-09 江蘇頻道

導讀:張緒強說,現在他們夫妻製作的扇子,主要是宮扇和圓扇兩種,並分單面、雙面兩種式樣。扇子的圖案也不再只是花鳥魚蟲,而多了虎丘山塘、小橋流水等姑蘇美景圖。由於他們製作的蘇式手工扇日臻完美,一把小扇子的價格也由當初的十來元,上升到目前的一百元左右。除去成本,夫妻倆在每把扇子上的贏利不超過十塊錢,但他們樂在其中。逢年過節回河南老家,帶回家的蘇扇也是最受家人歡迎的禮物,這讓張緒強和黃霞很有成就感。

夫妻倆默契合作,一天下來可製作近百把扇子。徐志強/攝

山塘街455號,簡易、狹小的空間裡,張緒強和黃霞夫妻倆正嫻熟地製作著一把把古色古香的蘇式扇子。虎丘古塔、山塘勝跡,以及花鳥、仕女等圖案,配上詠嘆蘇州的古詩詞……一把小小的扇子成為介紹蘇州美景的旅遊紀念品,受到了遊客和商戶的歡迎。

和蘇式手工扇結緣,這一對新蘇州人「純屬偶然」。2003年,張緒強帶著妻子黃霞從河南老家來到蘇州,在吳中區一家機械廠當模具工。2007年,他們租住到了桃花塢。房東是一位製作蘇州手工扇的老手藝人,當時已年過七旬。工作之餘,張緒強總會幫著老人一起幹活。他的勤快和熱心,讓老人很是讚賞。慢慢的,這個房東老人就有了把製作扇子的技藝傳授給張緒強的想法。能學到蘇式手工扇的製作技藝,那可是「千金難買」的好事,張緒強和妻子商量後,兩個人雙雙辭職,一門心思向老人請教學做蘇式手工扇。由於悟性好加上用心學,三個多月後,張緒強就把製作扇子的工藝較為完整地學會了。

五年前,張緒強和黃霞的家從桃花塢搬到了山塘街,兩個人把製作扇子的手藝也帶到了山塘街。小小一把扇子,看似簡單,但製作過程卻有十多道工序。一個做前面的幾道工序,一個負責後面的環節。在製作過程中,做扇弓是個力氣活,要用雙手將鐵絲彎成圓形,而糊扇面則用的是巧勁,講究用力均勻,使扇面的畫面更加平整。張緒強和黃霞兩個人默契合作,做一把扇子差不多隻要十分鐘。一天下來,工作十來個小時可製作近百把扇子。

張緒強說,現在他們夫妻製作的扇子,主要是宮扇和圓扇兩種,並分單面、雙面兩種式樣。扇子的圖案也不再只是花鳥魚蟲,而多了虎丘山塘、小橋流水等姑蘇美景圖。由於他們製作的蘇式手工扇日臻完美,一把小扇子的價格也由當初的十來元,上升到目前的一百元左右。除去成本,夫妻倆在每把扇子上的贏利不超過十塊錢,但他們樂在其中。逢年過節回河南老家,帶回家的蘇扇也是最受家人歡迎的禮物,這讓張緒強和黃霞很有成就感。

張緒強說,在山塘老街上做蘇式手工扇讓他很滿足。「街坊鄰裡對我們都很照顧,有遊客路過要買扇子,鄰居們也會幫著介紹。」張緒強說,蘇式手工扇體現著蘇州傳統文化,自己和愛人一定要把這門技藝傳承好。對於未來,張緒強說,希望能夠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開出自己的網店,通過網絡,讓更多的人看到並喜歡蘇式手工扇。 

相關焦點

  • 北宋軒轅宮與「扇」結緣,千年祥符寺巷用一場雅集答謝新年!
    北宋軒轅宮與「扇」結緣,千年祥符寺巷用一場雅集答謝新年!   昨天,軒轅宮用一場蘇扇雅集來答謝新的一年,現場蘇州吳門扇藝的負責人高筠與軒轅宮工作人員劉敏一起為軒轅宮成為吳門扇藝文化傳承基地揭牌,今天,高筠接受看蘇州記者採訪時說
  • 扇裡芳華—記宜興市手工制扇藝人湯忠財
    原標題:扇裡芳華   8月27日下午,走進宜興市太華鎮太華村襄陽自然村的一間民房,他眼神專注,手握刻刀,指尖翻飛;雖然額間汗水如珠落下,但絲毫沒有影響制扇進度……他,就是今年56歲的湯忠財,一位堅守手工制扇技藝近41年的老藝人。
  • 蘇州人家的小康生活 | 相城村巷中,有一制扇人
    蘇州人家的小康生活 | 相城村巷中,有一制扇人 2020-08-11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手工扇製作心得
    機電一體化193秦鵬浩  在這一次的製作手工扇的活動中,老師教我們畫扇子,有畫櫻桃的,有畫梅花的,當然給我映像最深的是那個畫太極的姐,他畫的「太極扇」是真的厲害�,我嚴重懷疑她打算去學太極扇。本次活動的開展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豐富了我的文化生活,讓我度過一個愉快的氛圍。  機電一體化193王碩  這是我第一次做團扇,雖然畫畫的不是很好看,樣子不是特別美觀,但這是我親手做的,在我心中是最美的。它凝結了我的心血,寄託了我的美好願望。
  • 十二星座專屬古風圓扇,雙子座詩情畫意,摩羯座蝴蝶紛飛!
    唐代圓扇扇面多以山水,花草為主,需要慢慢品味才能咀嚼出其中的韻味,仕女持扇,更添大家閨秀的氣質。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一快來看看十二星座專屬古風圓扇,雙子座詩情畫意,摩羯座蝴蝶紛飛!金牛座:金牛座的專屬古風圓扇造型簡約,顏色淡雅,扇面上繡的花朵豔麗而不俗氣。金牛座的人們不會覺得哪裡不好意思,會根據自己的心去做事,自己認為的事情不會輕易的改變。
  • 安吉:上「扇」若水 溫潤如玉?
    六年以上的毛竹,十年存放,時間,是竹扇的基調;制扇數十載,遍訪名師,時間,也是制扇人張北興的基調。  張北興是土生土長的鄣吳人,喜歡竹扇,更喜歡傳統制扇工藝。1981年,張北興進入工廠學習制扇,從此與扇結緣,一晃已近40載。工廠的學習,讓他熟練掌握了制扇技藝,也讓他發現了自己對手工制扇的熱愛。
  • 華源江督府 「扇舞端午 彩繪圓扇」活動溫情來襲
    核心提示:值此端午佳節之際,華源江督府,「扇舞多彩 彩繪圓扇」活動溫情來襲,陪您開心過端午!
  • 蘇州工匠園聯手吳門扇藝舉辦至「扇」至美特展
    2020年6月5日下午,蘇州工匠園舉辦了吳門扇藝至「扇」至美特展的啟動儀式,20多位重量級嘉賓濟濟一堂,儀式包含多位領導致辭,並舉辦了主題沙龍,共同探討蘇扇藝術。吳門扇藝在啟動儀式上還將水磨骨玉竹白玉梅花湖藍灑金扇(法國總統夫人收藏同款)扇贈予蘇州工匠園永久收藏展出。啟動儀式結束後,現場嘉賓有的體驗畫扇技藝,有的品賞洞簫藝術,沉浸在藝術中,久久沉醉。扇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側影,扇子是一種日常文化器物。2006年5月20日,制扇技藝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感受蘇扇文化《古運今風 匠心獨韻——蘇扇藝術珍品展》南通開展
    掌上南通客戶端記者 潘冬冬 施碧薇絹宮扇、摺疊扇、檀香扇……今天,近百把造型各異、製作精巧的扇子在南通博物苑舉行的《古運今風 匠心獨韻——蘇扇藝術珍品展》上亮相,讓南通市民近距離感受蘇扇文化。扇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側影,作為一種日常文化器物,被人們廣為接受和喜愛。白居易曾經作詩詠扇:「素是自然色,圓因裁製功……」而蘇扇這一藝術載體又蘊含了極其豐富且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意蘊,或柔美婉約或圓滿生動,成為中國吳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它以歷史悠久、製作精巧著稱。蘇扇包括絹宮扇、摺疊扇、檀香扇等,製作風雅娟秀,稱為「雅扇」。
  • 卻扇、沃盥解纓結髮 蘇州昨上演傳統婚俗
    資料圖彩船之上,才子佳人相依而立,綠柳紅衣、霓裳輕舞、羅扇遮面,在蘇州著名的平江路上看到這樣的景象,很多人一定以為這是在拍電視劇或者是在表演,其實這是蘇州的一對新人舉行的唐風婚禮。昨天,揚子晚報記者聯繫到了參與這場婚禮的有關人員,進行了獨家採訪。
  • 紫萱手工紙扇|精美紙扇
    紫萱手工紙扇,帶來夏天的一絲清涼。紫萱手工紙扇製作教程摺扇的零部件:風扇布(紙),環扣、扇部支架。準備支架,將支架朝向外側,將中間骨骼夾在它們之間,然後插入環扣緊固件。完成將是這樣的。從骨孔的中心,寫一個與骨尖長度相同的圓和一個圓大約一半。 4.用繪製的線剪出扇部形狀。我們將以16個相等的部分製作山折線和山谷折線。作 為參考,首先將它折成兩半,一半和一半,摺疊成一個山折,像摺疊山褶一樣摺疊 並形成一個山谷摺疊。5.在背面留下約2毫米的扣環切割多餘部分。
  • 給傳統手藝打開另一扇看世界的窗子
    然而有些手藝人排斥一切現代機械,甚至認為所有機器代替手工的勞動都是盲目的生產力擴張,這就過於偏激了。  其實,合理使用新技術可以為傳統手工藝帶來諸多便利。比如,近年來現代科技給陶瓷工藝領域帶來顯著變化。
  • 蘇州阿婆為編麥稈扇四處找麥秸 手藝幾近失傳(圖)
    蘇州阿婆為編麥稈扇四處找麥秸 手藝幾近失傳(圖) 2014-06-10 10:54:43  製作一把麥稈扇的步驟比較繁雜。首先,要到田裡撿收割過的麥穗杆,選擇麥稈中最細長的一節,同時剝去外「衣」,然後把這些麥稈用硫磺燻制,讓麥稈變白,接著利用一根細藤條,把近百根麥稈一頭沾水後纏繞編織,再分前後左右4股交叉固定成圓形扇面,最後要在扇面隔層貼上吉祥圖案的彩色剪紙,再用針線縫合固定扇面和剪紙,同時用棉線捆綁麥稈加固扇柄,再經過一番修剪,一把漂亮的麥杆扇基本做成。
  • 天壇家具:喚起傳統手工家具新記憶
    天壇家具作為北京最具優良手工傳統的家具廠商,這些年來一直在不斷地對抗外來品牌的壓力,堅持自我,絕不模仿,堅定的把中國傳統手工業發揚光大,為弘揚民族傳統、保護文化遺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6月8日,第二屆北京市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在北京天壇家具廠拉開帷幕。
  • 蘇州「水磨玉竹扇」亮相世博 - 現代快報
    昨天,一把以「太湖石」為扇面、上好玉竹為扇骨、由蘇州制扇大師王健製成的蘇扇力作——「水磨玉竹扇」完成了最後的裝糊,送往上海。據悉,此扇將陳列在世博園「畝中山水園」的貴賓接待室,迎接來園中參觀的各國首腦和貴賓。  記者看到,這把「水磨玉竹扇」非常小巧,簡單的線條配上扇面上單色水墨畫,一切看起來都很樸素。
  • 傳承一百多年的王星記手工扇 能夏季送風也能當半把傘
    儘管外形各異,但在中國的歷史中,手工摺扇不僅代表過去送風的工具,更成為了一項文人墨客的標配。作為手工制扇手藝的代表,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古街的紹興王星記扇廠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不僅在扇骨、扇面的選材和製作流程上堅持傳統手工,發展至今還派生出多類手工扇類別。
  • 江蘇蘇州:校園感受傳統文化
    10月9日,民間藝人在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小學向孩子們講解棕編技藝。 2020年10月9日,江蘇蘇州工業園區星海小學開展「傳統文化手工製作體驗「活動,孩子們在當地手工藝人的指導下,學習剪紙、棕編等手工技藝,感受傳統文化。 新華社發(杭興微 攝)
  • 劉馨蓬:從走進宋人生活的日本蝙蝠扇說起
    東夷小扇來東溟 粉箋摺疊類鳳翎——宋人與紙摺扇的結緣圖/文 劉馨蓬走進宋人生活的日本蝙蝠扇、鐵扇、投扇興扇、泥繪扇、桐油扇、道中扇、名古屋扇、夏扇、南京扇、縫扇、布目扇、貓間扇、能扇、張扇、バサラの扇、柏扇、花田扇、日丸扇、平骨扇、冬扇、蒔繪扇、鞠扇、萬歲扇、舞扇、三重扇、三ツ扇、ミタノ扇、武者扇、目近扇、友禪扇、橫目扇、利久扇等。
  • 傳統手工紙的困境與新生
    在藝術與生活中尋找新生  2016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原博開始承擔的由文化部、教育部共同實施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習計劃之「傳統手工造紙的現代轉化—紙產品研發」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她接觸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各種各樣的手工造紙技藝。
  • 重構傳統與現代 看蘇州國際設計周的生活美學大戲
    當姑蘇古城接收全球目光,當傳統手藝碰撞鮮活設計,2018蘇州國際設計周金秋經貿招商系列活動,自源遠歷史而來,向生活美學而去。在蘇作的流傳與發展中,設計創新的新鮮血液不斷為傳統手工藝輸出新的可能。五百年前文徵明參與拙政園的設計,留下一段佳話和彌足珍貴的《拙政園三十一景圖》;五百年後貝聿銘操刀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成為「中而新,蘇而新」的經典建築。古往今來,「設計蘇州」有自己獨特的存在,是明朝的《長物志》,也是名揚天下的蘇工蘇作,是今天用設計聯通傳統工藝與當代美學生活的設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