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張緒強說,現在他們夫妻製作的扇子,主要是宮扇和圓扇兩種,並分單面、雙面兩種式樣。扇子的圖案也不再只是花鳥魚蟲,而多了虎丘山塘、小橋流水等姑蘇美景圖。由於他們製作的蘇式手工扇日臻完美,一把小扇子的價格也由當初的十來元,上升到目前的一百元左右。除去成本,夫妻倆在每把扇子上的贏利不超過十塊錢,但他們樂在其中。逢年過節回河南老家,帶回家的蘇扇也是最受家人歡迎的禮物,這讓張緒強和黃霞很有成就感。
夫妻倆默契合作,一天下來可製作近百把扇子。徐志強/攝
山塘街455號,簡易、狹小的空間裡,張緒強和黃霞夫妻倆正嫻熟地製作著一把把古色古香的蘇式扇子。虎丘古塔、山塘勝跡,以及花鳥、仕女等圖案,配上詠嘆蘇州的古詩詞……一把小小的扇子成為介紹蘇州美景的旅遊紀念品,受到了遊客和商戶的歡迎。
和蘇式手工扇結緣,這一對新蘇州人「純屬偶然」。2003年,張緒強帶著妻子黃霞從河南老家來到蘇州,在吳中區一家機械廠當模具工。2007年,他們租住到了桃花塢。房東是一位製作蘇州手工扇的老手藝人,當時已年過七旬。工作之餘,張緒強總會幫著老人一起幹活。他的勤快和熱心,讓老人很是讚賞。慢慢的,這個房東老人就有了把製作扇子的技藝傳授給張緒強的想法。能學到蘇式手工扇的製作技藝,那可是「千金難買」的好事,張緒強和妻子商量後,兩個人雙雙辭職,一門心思向老人請教學做蘇式手工扇。由於悟性好加上用心學,三個多月後,張緒強就把製作扇子的工藝較為完整地學會了。
五年前,張緒強和黃霞的家從桃花塢搬到了山塘街,兩個人把製作扇子的手藝也帶到了山塘街。小小一把扇子,看似簡單,但製作過程卻有十多道工序。一個做前面的幾道工序,一個負責後面的環節。在製作過程中,做扇弓是個力氣活,要用雙手將鐵絲彎成圓形,而糊扇面則用的是巧勁,講究用力均勻,使扇面的畫面更加平整。張緒強和黃霞兩個人默契合作,做一把扇子差不多隻要十分鐘。一天下來,工作十來個小時可製作近百把扇子。
張緒強說,現在他們夫妻製作的扇子,主要是宮扇和圓扇兩種,並分單面、雙面兩種式樣。扇子的圖案也不再只是花鳥魚蟲,而多了虎丘山塘、小橋流水等姑蘇美景圖。由於他們製作的蘇式手工扇日臻完美,一把小扇子的價格也由當初的十來元,上升到目前的一百元左右。除去成本,夫妻倆在每把扇子上的贏利不超過十塊錢,但他們樂在其中。逢年過節回河南老家,帶回家的蘇扇也是最受家人歡迎的禮物,這讓張緒強和黃霞很有成就感。
張緒強說,在山塘老街上做蘇式手工扇讓他很滿足。「街坊鄰裡對我們都很照顧,有遊客路過要買扇子,鄰居們也會幫著介紹。」張緒強說,蘇式手工扇體現著蘇州傳統文化,自己和愛人一定要把這門技藝傳承好。對於未來,張緒強說,希望能夠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開出自己的網店,通過網絡,讓更多的人看到並喜歡蘇式手工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