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預見生活之美」廣州盛大開幕

2020-12-10 人民藝術

2019年11月21日,廣州市越秀區文立方M藝術空間,由雷克薩斯獨家贊助、現代傳播旗下《周末畫報》主辦、Modern Art策劃的第四屆「天工開物預見生活之美」展覽盛大開幕。在這裡,觀眾可以多角度體會和感受東方匠心美學與當代設計的結合,獲得獨一無二的遊歷和沉浸式體驗。

「天工開物」展覽從海上絲路的起點城市之一——廣州出發,圍繞著「預見生活之美」主題展開。展覽援引了雷克薩斯L-finesse設計美學概念中的三個要素「預」「純」「妙」作為三個展覽篇章的名稱。「預」代表著設計的預見性和前瞻性,「純」代表著設計的精練提純,「妙」代表設計所追求的境界——令人著迷的優雅,三個單元敘述了設計的不同階段。陳旻、樂子硯、林於思、盧志榮、石大宇、楊泳梁、邵帆(昱寒)、張雷、Jovana Zhang、Christoph John等多位當代傑出的設計師、藝術家受邀參與展覽,在一個別具匠心的展陳環境中,呈現出當代設計與藝術多元的面貌和無所畏懼的創造力。

幕式上,現代傳播集團創辦人、董事會主席、CEO兼首席內容官邵忠先生總結了四年來「天工開物」巡展的成就和啟發,他表示:「『天工開物』是現代傳播集團在『東方美學』課題下打造的東方傳統工藝和現代生活方式的時空對話:通過展現東方美學文化中珍貴的瀕危技藝,融入現代的創新,讓傳統手工藝和當代生活方式碰撞,並得以重生。歷經四年,『天工開物』在雷克薩斯的一路陪伴下,通過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匠心造物精神向東方文化致敬,同時構建出一個啟發和交流的平臺,以當代的文化與審美打開行業的視野,引發來自不同領域的社會力量的參與與協作,倡導技藝的繼承和創新,通過設計、藝術與技術的協同,為東方傳統文化注入當代生活美學。」

現代傳播集團文化藝術平臺總裁、策展人曹丹女士從藝術策展角度進一步闡述了本次展覽的立意:「這次展覽,我們將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去詮釋『天工開物』,那就是對於生活中『美』的『預見』與創造。發現美,是人與生俱來的,而預見美和創造美,可能是創造者的特質,藝術家、設計師都是能夠通過創作,把他們對社會未來發展所感知的微弱信號融入到作品中的能力。在當代設計領域,我們發現今天的設計不再局限於概念、技術與功能,而把藝術與詩意,把東方的思想和審美,以及當下社會的思考融入作品中。」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副會長童慧明,粵繡藝術大師、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陸柳卿,知名建築設計師、扉建築、扉美術館創始合伙人葉敏,知名設計師、廣州市公共藝術家協會會長郭承輝等廣州藝術文化界重要人士受邀出席開幕式。雷克薩斯中國副總經理植田浩一先生,雷克薩斯中國市場推广部部長陳忱先生也蒞臨現場。

開幕對談以「設計30載,匠新銳意」為題,以嶺南地區絢麗多姿的傳統手工藝為出發點,在策展人曹丹女士的主持下,參與對談的學者、設計師、建築師和傳統手工藝大師共同探討了30年來設計與匠心的力量,尤其在全球化進程和技術的革新中,如何連結傳統,創造符合東方生活方式與審美的好設計。

展覽還邀請到出演了音樂人文紀錄電影《尺八·一聲一世》的日本著名音樂製作人、尺八演奏家佐藤康夫與日本尺八演奏家佐藤公基同臺表演。這種古老的源自中國的吹管樂器聲音悠遠純淨,而製作尺八則需要匠人超乎常人的專注與耐心,以「匠心」為表演注入觸動心靈的情感體驗。

雷克薩斯獨家贊助《周末畫報》主辦的「天工開物」系列展覽已歷時四年。四年來,秉持著「傳播匠人精神,傳承生活之美,成就未來創新」的使命,「天工開物」走訪了北京、上海、成都、深圳、廣州五座城市,邀請了近50多位設計師和藝術家參展。雷克薩斯連續四年作為展覽的獨家贊助商,在傳播匠人精神的同時,亦不斷踐行著品牌不會動搖的信念:用傳統的匠心工藝為充滿科技感的產品賦予哲學思考。

在雷克薩斯的一路陪伴下,「天工開物」通過藝術家和設計師的匠心造物精神向東方文化致敬,同時構建出一個啟發和交流的平臺,以當代的文化與審美打開行業的視野,引發來自不同領域的社會力量的參與和協作,倡導技藝的繼承和創新,通過設計、藝術與技術的協同,為東方傳統文化注入當代生活美學。展覽由現代傳播集團《周末畫報》出品,出品人邵忠先生總策劃人楊曉丹女士,Modern Art負責展覽策劃,總策展人曹丹女士。雷克薩斯珍貴資料和文獻了解雷克薩斯品牌發展的重要裡程碑時刻;穿越回到過去——尋回90年代的回憶,發現移動的生活方式如何影響當代設計;多角度體會——感受東方匠心美學與當代設計,獲得獨一無二的遊歷和沉浸式體驗。

天工開物·預見生活之美獨家贊助品牌:雷克薩斯 「天工開物預見生活之美」仍將免費為公眾開放,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LEXUS雷克薩斯「天工開物·預見生活之美」 匠心展杭州站開幕
    [2019年12月14日,杭州] LEXUS雷克薩斯「天工開物·預見生活之美」匠心展杭州站於樂堤港單向空間拉開帷幕,作為「天工開物」系列展覽的獨家贊助品牌,LEXUS雷克薩斯在繼廣州站攜手現代傳播集團主辦的基礎上,特別引入單向空間聯合呈現本次展覽,並邀請到許知遠、曹丹、西川、成慶、令狐磊、於默等來自傳媒、學術、文化、藝術等不同領域的意見領袖
  • 預見生活之美,想像非凡之境|2019年「天工開物」匠心展
    11月21日,LEXUS雷克薩斯攜手現代傳播集團,於廣州文立方M³藝空間正式啟動「天工開物·預見生活之美」匠心展。本次展覽圍繞「預見生活之美」主題展開,特別邀請到建築師呂恆中及其團隊擔任空間設計,以LEXUS雷克薩斯設計美學的核心概念L-finesse為靈感,打造「預」、「純」、「妙」三個展覽篇章,突破設計中關於概念、技術與功能的局限,將藝術與詩意,以及對社會和人類發展的思考融入作品,探尋設計美學為日常生活所帶來的非凡意義。
  • 2020 LEXUS雷克薩斯「天工開物·智能何為」匠心展開幕
    日前,2020 LEXUS雷克薩斯攜手現代傳播共同呈現的「天工開物·智能何為」匠心展於北京華熙LIVE·五棵松中心廣場和廣州正佳廣場同日開幕。從過往四年的「東方造物美學」、「新匠精神」、「未來匠藝的奇幻魅力」到「以匠心預見生活之美」,LEXUS雷克薩斯始終關注人與物之間的情感聯結,並探索了匠心在不同領域中的獨特意義。
  • 「天工開物」現身二沙島,傳統工藝煥發當代魅力
    宣紙做成的椅子,城市高樓疊垛而成的「宋代山水畫」,竹編的當代幾何形屏風……走進文立方M³藝術空間第四屆「天工開物∙預見生活之美」的展覽現場,你會分不清傳統與現代,設計與藝術之間的界限,你只會感覺到,一切都是這麼恰如其分地體現匠心和美感。
  • 傳承天工文化 分宜首屆天工開物節盛大開幕
    為傳承天工文化,弘揚天工精神,擦亮我縣天工開物這張文化名片,1月17日,首屆分宜天工開物節開幕式在縣文化中心影劇院舉行。她說,《天工開物》是400年前科學巨匠宋應星在分宜這片沃土上躬身實踐、潛心創作,被譽為「17世紀世界工藝百科全書」,成為反映分宜歷史和科學最引以為榮的文化名片。邁步新時代,分宜縣始終秉承《天工開物》所蘊含的開放包容、精益求精、創新創業的工匠精神,將這種精神貫穿於建設新時代分外宜人地、天工開物城的全過程。
  • 「小人」之心看高端品牌 觀LEXUS「天工開物」匠心展隨想
    11月21日,筆者帶著這種一貫擰巴的「小人之心」參加了雷克薩斯在廣州文立方獨家贊助的「天工開物·預見生活之美」匠心展。說實話,作為媒體人平時跑跑顛顛,出沒各類熱鬧的活動場子,真心是「俗慣了」,很少靜下心來欣賞藝術,大概也甚少能深入的理解藝術。
  • 天工開物匠心獨運
    「天工開物」一詞取自中國明代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工藝文獻《天工開物》,該書是一部綜合性的科技著作,記載了明代中期以前大量的工藝技術,被世人稱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天工開物」一詞是借用《尚書・皋陶謨》中的「天工人其代之」及《易・繫辭》中的「開物成務」聯結而成。「天工」即自然規律,「開物」乃「開道釋物」。
  • 2020雷克薩斯「天工開物·智能何為」匠心展
    10月23日,2020 LEXUS雷克薩斯攜手現代傳播共同呈現的「天工開物·智能何為」匠心展於北京華熙LIVE·五棵松中心廣場和廣州正佳廣場同日開幕。「天工開物·智能何為」匠心展由 「智能夢想」、「創新生活」、「智能24小時」、「賦能未來」以及LEXUS雷克薩斯「未來之境」單元組成,邀請近20位中外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以視頻、攝影、藝術裝置、設計和概念建築項目等作品,敘述智能科技從夢想到現實的多元嘗試,聚焦科技新浪潮下人的情感與智能科技的交集與對話。
  • 中國美院東方版畫展演繹天工開物
    (原標題:中國美院東方版畫展演繹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中國美術學院東方版畫工作展
  • 版畫長捲圖說奇書《天工開物》
    本報訊(記者陳濤)誕生於四百多年前的奇書《天工開物》,如今以版畫長卷的形式由杭州抵京。昨天,「天工開物――中國美術學院東方版畫工作展」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重頭展品版畫《天工開物》以長卷形式,圖說明代百餘手工生產場景,讓京城參觀者得以回望勞作的先民。
  • 以現代版「天工開物」回應時代挑戰
    中國美院東方版畫工作室 天工開物(局部) 長卷   「天工開物——中國美術學院東方版畫工作展」於6月22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學院與北京畫院共同主辦,向公眾展示中國美院東方版畫工作室創作的大型版畫長卷——《天工開物》以及部分版畫系師生的精品力作,意在向觀眾傳達中國美術學院對於中華文明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領悟與發展,及其在版畫教育上所作的探索與貢獻。更值得慶賀的是,版畫長卷《天工開物》因工藝精湛、對於中華傳統技藝的傳承別具意義,北京畫院將對其進行收藏。
  • 《天工開物》是本怎樣的偉大著作?
    他虛心向農民和手工業者學習各種生產技術知識,以驚人的才華和毅力完成了圖文並茂的科技巨著《天工開物》。「天工開物」的命名,體現了作者的科學思想,他強調自然力與人工的配合,自然界的行為與人類活動的協調,人類通過技術從自然資源中開發出產物,作為人類生存和生活之需。全書貫穿了人工和自然界的協調,統一,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和學術性。
  • 《天工開物》在國外的傳播和影響
    《天工開物》第一個外國刊本出現在日本,實學派學者佐藤信淵依據天工開物思想提出富國濟民的「開物之學」  《天工開物》首先在17-18世紀傳到日本和朝鮮這兩個同屬漢字文化圈的東亞鄰國,從1687年起便陸續由中國商船運到日本口岸長崎,其中新穎而先進的科技知識吸引江戶時代日本各界學者注意,紛紛引用。為滿足讀者需要,1771年大阪出版和刻本,這是《天工開物》第一個外國刊本。
  • 從《天工開物》到《工開萬物》
    然而,德國學者薛鳳(Dagmar Schfer)的新作《工開萬物》打破了這一局限性,讓世界重新從文化與科技共襄盛舉的角度來定義古代中國,從文化承載來認識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及其所代表的那個時代。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展示了人們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框架下對科技的認知。
  • 專家學者聚集分宜把脈天工開物文化(圖)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何 琪報導:1月17日至18日,首屆分宜天工開物節重頭戲之一的天工開物高峰論壇舉行。10多位研究《天工開物》的學者及中華傳統文化領域的精英,結合自身的研究,就「大國匠心——天工開物與分宜」主題展開探討,深度解讀天工開物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路徑,助力分宜擦亮天工開物文化名片,做大做響天工文化品牌,打造成「工匠精神」高地獻計獻策。  天工開物研究「北潘南楊」之「南楊」,中山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楊維增作了《天工開物思想永放光芒》的主題演講。
  • 《天工開物》到底講了什麼?讓男女老少都讚不絕口
    一本是歐洲近代哲學奠基人笛卡爾的《方法論》,另一本,正是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但是,這兩本偉大之書的命運卻是不同,《方法論》樹立起理性主義的大旗,藉助科學實踐掀起產業革命,科技文明的曙光照亮西方。而《天工開物》,被稱為「17世紀中國的技術百科全書」,然後開啟了一段過山車般的奇幻傳播旅程《開工開物》出版約300年,地質學家丁文江這樣評價作者宋應星:士大夫之心理,內容乾燥荒蕪,等於不毛之沙漠,宋氏獨自闢門徑,一反明儒陋習,就人民日用飲食器具而究其源,其活力之偉,結構之大,觀察之富,有明一代,一人而已。
  • 從《天工開物》看宋應星的超前思想
    在有數的科技著述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這本書對中國古代的18項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本書以《天工開物》為切入點,並與宋應星同一時間內完成的《論氣》、《談天》放在一起,基於嚴格的「氣」的理性,來探掘這些文本的知識脈絡,揭示文人以書面文字記錄工藝技術的目的所在。宋應星思想意識超前,對封建主義和中世紀學術持批判態度。他以揭示存在於「氣」中的天人互聯性的真相為己任,對「氣」的研究是他鑽研各類知識領域的理由。
  • 《天工開物》:一部造物文化的「大歷史」
    《天工開物》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為何《天工開物》會在海外有著如此深遠的影響?在注釋者、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曹小鷗看來,對於《天工開物》的關注,到目前為止主要集中在農業、工業與科技方面,事實上,貫穿全書的還有另外一條線索,即有關人類造物的記錄和論述。作者認為,在《天工開物》身上,濃縮著中國中古到近代這一階段可靠的物質文化歷史。因此,這是一部真正的「大歷史」。
  • 天工開物——中國美術學院東方版畫工作展在京舉行
    新《天工開物》捲軸(局部)  「天工開物——中國美術學院東方版畫工作展」將於2017年6月22日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系由中國美術學院與北京畫院共同主辦,將向公眾展示中國美院東方版畫工作室創作的大型版畫長卷——《天工開物》以及部分版畫系師生的精品力作。此次展覽意在向觀眾傳達中國美術學院對於中華文明傳統手工技藝的傳承、領悟與發展,及其在版畫教育上所作的探索與貢獻。更值得慶賀的是,版畫長卷《天工開物》因工藝精湛、對於中華傳統技藝的傳承別具意義,北京畫院將對其進行收藏。本次「天工開物」展覽將持續至7月9日。
  • 《天工開物》體現中國古代科技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宋應星在《天工開物·殺青篇》中,不僅記錄了中國當時的造紙技藝,同時還有關於朝鮮白硾紙與日本的造紙技藝的介紹。 關鍵詞:天工;天工開物;中國;科技;手工業 作者簡介:   《天工開物》是我國古代一部介紹農業和手工業技術的科學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