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方方的日記,「光速地」在國外以英文和德文出版,引起了網上的熱議。特別是書的封面以及簡介,讓很多中國人看了極為不舒服。面對網上的一片批評聲,方方終於是發聲了。

有「學人」採訪了方方作家,就最近網絡上的熱議,發表一下她自己的回應。從整個採訪來看,方方作家覺得自己一直是「受害者」一方,還在埋怨網管為什麼沒有管管這些「極左人士」。
在作家方方看來,她的「日記」之所以能寫到60篇,完全是「極左人士」給逼的。因為種種原因,「比方封微博,又比方極左攻擊」,便讓方方「產生一種我偏要記的想法」。原本沒有打算天天記的方方,竟然硬生生地給「逼得」寫成了日記了。

方方口中的「極左人士」,不知是如何判斷出來的。想來她是以自己為參照物,以自己為標準,凡是批評她的人就是「極左人士」。這確實有點意思,以自己為標準,來衡量別人是「左」還是「右」,這顯然是集運動員和裁判於一身了。
自己是個運動員,在和別人比賽,但自己卻又把自己當成了裁判。凡是對自己不利的,一概判為「犯規」,乾脆直接將對方「罰下去」。只有對自己有利,站在自己這一方的,才讓他們呆在賽場上,那她這不是穩贏了麼?

因此,方方口中的「極左」,判斷的前提是,首先她自己是不左不右的。但真是這樣的麼?萬一她自己「太右」了呢,會不會把很正常的人就誤判為「極左人士」了?我覺得有這種可能,但方方覺得完全沒有。
從方方作家的採訪口氣來看,她是為這個國家,為這個國家的人民「操碎了心的」。她的「日記」是被逼得,她日記中所有的人和事都是真實的。她還希望自己的日記能在國內出版,但因為「極左人士」這麼一鬧,沒有一家出版社願意出版了,連「約稿」的那家出版社也跑了。

所以,方方作家實在是「走投無路」了,才讓「日記」在國外出版。而且她「又不懂外文」,再加上翻譯又「不小心」,便出現了一些「細節性的錯誤」。比如封面上的小字,她和翻譯壓根就沒有注意到。
作家方方還非常大度的要求,出版社要增加稿費,好讓她可以有更多的稿費能捐給所需要的人。方方還在埋怨,為什麼網管就不能管管這些「極左人士」?她自己完全就是個無辜的受害者。

所以,方方作家的姿態是很高的。她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讓著的,這忍讓的結果是,她只能將「日記」在國外出版了。人家作家方方被逼成什麼樣了?一讓再讓,這些「極左人士」怎麼就不放過她呢?
也許是作家方方「太著名了」,「人怕出名豬怕壯」,便成了眾矢之的。不是有人說,她就是「當代的魯迅」麼?還有人說,既然魯迅先生都能寫《狂人日記》,為什麼「當代魯迅」方方就不能寫《武漢日記》了?

在作家方方看來,這些「極左人士」其實都是在眼紅她,在嫉妒她,眼紅她的才華,嫉妒她的名聲。而她自己呢,則是高高在上的,甚至要把他們「釘在恥辱柱」上。
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僅僅就寫了幾篇日記,便招來這麼多的非議。從大概率來看,從「尊老愛幼」的美德上來看,這些「極左人士」確實不應該,連一點愛心都沒有。但也有一句俗話,叫「為老不尊」,不知是不是也有點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