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及其《武漢日記》是鬥膽說真話,還是閉眼說瞎話,一目了然

2020-12-14 智叟評說

對於武漢作家方方及其《武漢日記》,我是近期才開始關注的。而之所以如此後知後覺:

首先是因為自1月下旬特別是武漢封城以後,我的甚至可以說是國人的注意力都在防疫抗疫以及個人的防護等方面,無暇顧及方方方方及其《武漢日記》。在特殊時期,我們更加關注的是白巖松的節目、焦雅輝的新聞發布以及鍾南山、張文宏等大家的消息。因為他們的更權威更有深度。

再者,在此之前,我好像不知道有這麼一位作家,不了解她,也不知道她的作品。

第三,現在之所以關注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現在的防疫形勢已經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在這時,她又成為了一個焦點熱點。也就是說,她有意或者是無意的在防疫抗疫過程中知名度擴大了,有了存在感。

而關注方方及其《武漢日記》,一個先入為主的疑問就是,為什麼她的紀實性日記能夠走紅。到底是因為她寫得真實生動,還是因為其他原因?

雖然我沒有通讀或者是更多地了解她的作品,但是還是有以下幾個感覺非常強烈:

方方及其《武漢日記》為什麼能夠在美國大行其道的出版,受到熱捧?很大程度是因為,她寫一些武漢封城期間道聽途說的事件,而且基本都是負面的、陰暗的,有的是誇張的、放大的,有的還是編造的、虛假的。等等。而這迎合了一些人汙名武漢抗疫的需要,成了某些人的槍。

再者,不排除方方有藉此炒作的可能。

第三,作為作家可以有個性化甚至是情緒化的表達,但是這種表達應該有界限和邊界,不能隨意取捨,合則用不合則棄。否則就是偏見偏狹與偏頗。眼睛斜視了,腦袋想歪了,所以寫得也就怪誕不經了。

一句話,「方方日記」從某些方面無異於為我們的防疫形勢撒鹽、使反勁。就像現在的防疫形勢一樣,雖然大勢已去,但是不能小覷,仍然需要實行「四早」,即把她及其《武漢日記》「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一直到徹底消除其危害。

相關焦點

  • 方方被稱之為「當代魯迅」?《武漢日記》給西方是怎樣的投名狀?
    方方《武漢日記》的出版,就是給西方的投名狀,初衷是詆毀抺黑誣衊中國。《武漢日記》一書的副標題是"來自源頭震中的報導″;《武漢日記》一書的介紹說:「社會不公、腐敗、濫用職權、系統性政治問題阻礙了對傳染病的反應";亞馬遜網站介紹《武漢日記》說:"《武漢日記》融合了怪誕與反烏託邦,深刻與平凡,是對我們這個時代的非凡記錄,是對一個威權國家監禁生活的獨特審視"。
  • 一個普通武漢人眼中的「方方日記」
    一個普通武漢人眼中的「方方日記」 文/張滿華 libera 昨天有外地朋友問我,現在關於作家方方的武漢日記,網上沸沸揚揚的,作為地道的武漢人,又在疫情中心生活著,讓我談一下看法,我是這樣回復的: 方方作為本地作家,對我來說屬於熟悉的陌生人
  • 方方《武漢日記》英文版要出版了,真是一件大好事!
    以下為正文:方方的英文版本的武漢日記要出版了,已經在亞馬遜預售了,這真是一件大好事呀。1、方方日記英文版的出版讓我們看到了美國出版商的效率。最後一篇方方日記是什麼時候寫的?3月25日吧。60篇日記,如果3000多字一篇,也有20多萬字吧。今天是4月8日,不到半個月時間,就已經預售要出版了。
  • 喪心病狂:作家方方及其同夥繼續在海外攻擊中國
    法國廣播電臺報導此事說:中國作家方方在武漢封城期間寫下的《日記》由Stock出版社出版。法文版的「方方日記」介紹中說:「在一個被恐懼蒙住了眼睛的時代,在日記經常被刪,在極左派猛烈攻擊下,方方的聲音仍然震耳欲聾。她的熱情和誠摯喚醒我們在面對災難和政治緘默時的首要義務:精神自由和人道主義」。
  • 方方回應《武漢日記》在美國出版:是我授的權!稿費會全捐!
    近日,《方方日記》被傳出由美國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出版發行後,引起軒然大波。方方本人也為此捲入輿論的風口浪尖中。沉寂了幾天之後,4月11日,方方在某公眾號接受專訪,首次回應就日記在海外出版等相關細節問題。
  • 作家方方「日記」的英文版,封面已經改了,但是……
    第二是這本日記能叫「WUHAN DIARY」麼?修改的封面上,正中間還是大大的「WUHAN DIARY」幾個字,也就是《武漢日記》。方方作家確實是在武漢,「據說」也記錄的是武漢這座城市的事情。但是這日記能不能以「武漢」為名?
  • 作家方方:沒想到這麼多人讀我的「武漢日記」 現在仍不習慣
    其出處,來自65歲的武漢女作家方方的一系列「日記」。  因著有多篇以湖北武漢為背景的小說《水在時間之下》《武昌城》《塗自強的個人悲傷》,以及被改編成影視劇的《桃花燦爛》《萬箭穿心》等,此次她以本土作家身份連續在網絡發聲而形成的「日記」被更多人關注和傳播。
  • 夜讀《方方日記》有感
    方方一本《方方日記》(在國外叫《武漢日記》,副標題是來之中國武漢新冠病毒源頭的紀實)使在國外的愛國同胞的玻璃心掉了一地,心中對祖國的燈塔開始搖晃!那些在國尋找抗疫物資發回武漢的僑胞,那些在外國疫情肆虐時不知如何是好的同胞,徹底被方方日記給打了臉,心中祖國高大的形象被玷汙,在拿著方方日記的外國人面前,他們真真地感受到了一次被罵:「中國病夫」的恥辱,他們無言以對,忍氣吞聲,欲哭無淚。他們還面臨的是產業被砸、工作被丟,受人歧視。有個同胞說:時代廣場的一粒塵埃掉在我的頭上都是一座大山。
  • 方方武漢日記 新「傷痕文學」記錄疫情下的「傷痕」
    原標題:武漢日記,方方的新「傷痕文學」【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李婷】傷痕文學是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文壇佔據主導地位的一種文學現象。傷痕文學流行了很久,而且對中國文學與藝術界影響深遠,現在文學界和影視界依然有人在不斷地炒「傷痕文學」這碗冷飯。
  • 方方:我的「日記」,都是被「左派人士」給逼的
    「著名作家」方方的日記,「光速地」在國外以英文和德文出版,引起了網上的熱議。特別是書的封面以及簡介,讓很多中國人看了極為不舒服。面對網上的一片批評聲,方方終於是發聲了。原本沒有打算天天記的方方,竟然硬生生地給「逼得」寫成了日記了。
  • 把方方日記埋在春天裡
    【文/ 餘亮】滿城風雨的方方日記終於在第60篇完結。無論支持者還是反對者,我猜懂事的人都會暗地裡鬆一口氣:再寫下去,恐怕就要給初中生回信了。這不,美國洛杉磯時報在頭版讚美了方方。我大致讀了一下,寫的就像你們想的那樣。作者是個華裔,看專欄照片,就像個學生。
  • 郭亞軍:作家方方和她的《武漢日記》是家醜外揚?不,是反思
    因為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家庭,更沒有十全十美的國家,誰不是背負著黑暗在走向光明,我們有家醜,難道他們就沒有家醜,大家都有,所以也不存在誰笑誰還是不笑的問題。家醜之所以不可以外揚,是因為這個家醜與別人沒有關係,也影響不到別人,說給別人聽沒有什麼意思,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就好了。
  • 方方日記已成了砸中國的石頭
    可能大部分中國人都沒想到,方方的武漢封城日記,已成了西方政客為轉移國內矛盾,抓起方方的日記當作砸中國的石頭,以美國為首的英、意、奧、印等國,要搞什麼提案,向我國索賠損失,當然它這是痴心妄想,沒有搞清楚天地白日,還認為是8國聯軍打進北京的時代。但方方的日記,在外交層面上,給國家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啊!所以有關方面,必須要對其清查嚴懲。
  • 《方方日記》讀後感第四篇:魯迅先生說,有缺點的戰士、也是戰士
    胡椒之前寫過三篇方方女士《武漢日記》的評論,由此招來不少差評,當然支持的人更多。從來沒有一件事情能照顧到100%人的利益,便從來不會有一種意見能讓100%的人同意,由此、也從來不會有任何一個人能做到讓100%的人滿意。胡椒認為這都是正常的。但胡椒也認為,這不是一個人我行我素的理由。
  • 經濟學家信口開河還是在說真話?
    最近鍾偉就說了這麼兩句話:一句是「經濟學者沒有義務為老百姓說話」;一句是「我不知道老百姓是誰」。人們深感詫異,自然也議論紛紛。可一段時間來,卻總是聽到有些人在為他們辯解:「多大的事啊,經濟學家們不過是說了幾句真話」。     可是,什麼是真話呢?
  • 《方方日記》對於西方也不過是一劑毒藥
    原本以為方方日記會自行告一段落,沒想到有好事的外媒別有用心地改名為《武漢日記》予以正式出版發行。於是,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擔心這部日記會成為西方媒體利用來攻擊中國的利器。我個人覺得這種擔心卻是完全沒必要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本《武漢日記》在西方傳播得越廣,相反真正受到傷害的倒是西方。
  • 方方《武漢日記》英文譯者回應網絡攻擊:讓書本說話
    負責翻譯作家方方《武漢日記》英文版的白睿文(Michael Berry)日前在推特轉發網友支持博文,表示自己的微博帳號遭到了許多攻擊,其中不乏激烈言辭。
  • 方方的武漢日記
    官場逆淘汰的惡果、空講政治正確而不實事求是的惡果、不讓人講真話不準媒體報導真相的惡果,我們都會一一品嘗到。武漢搶前爭先,只不過先吃了一個大的而已。這是武漢冬天裡最舒服的那種陽光。溫暖而柔和。如果沒有疫情,我家周邊,一定堵車滿滿。因為東湖綠道就在附近,這是武漢人最喜歡去的地方。但是,現在的東湖綠道,空空蕩蕩。前兩天我同學老道跑去轉了一圈。說整個綠道,只他一個人。要說哪裡最安全,恐怕東湖綠道算是一處了。 關在家裡的武漢人,只要沒被感染,大家的心裡基本都還踏實。最可憐的還是那些病人以及他們的家屬。
  • 如何理性對待「方方日記」,網絡暴力何時休?
    疫情期間,因為記錄武漢日記的女作家方方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自從3月25日方方宣布最後一篇日記封筆,網絡上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聲音是支持和力挺方方的「挺方派」,另一種是強烈討伐方方的「討伐派」。我們該如何看待這兩種聲音呢?
  • 時代的幾篇日記,落在反華勢力手裡,方方就成了錢伯均
    而且國內網友與方方之間的口水戰也讓外國人看到利用方方日記幹擾輿論的契機。於是我寫下了昨天的文章。寫完我就在等,等方方解釋這個事。結果我慘遭打臉。原來方方早就和老外串通好了,寫日記乃是有意而為之。在疫情之前,我不認識方方,也沒讀過她的任何一部作品。對她的了解僅限於她寫的日記。而且在之前她寫的日記迅速在網絡上引發熱潮,於是我也跟風去看。我先說之前我支持她的理由1、由於國內的新聞審查制度,所以不可能所有消息都從公開媒體發表。自媒體是一個良好的補充。對方正處於風暴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