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學校要求背三字經遭家長質疑:小學生學國學有用嗎?

2020-12-11 陪寶寶寫日記

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學校要求每天背三字經、千字文一段,每天抽查,抽查不會的,全班停課背,直到背會為止。

學校的這個行為遭到很多家長的反對,大多數家長認為,這類內容已經「過時」了,不適用於現在的小學生,現在的孩子應該更多把精力放在學習現代知識上。

對於孩子該不該學國學這個問題,爭議還是蠻大的,那麼小學背這些內容真的有用嗎?我覺得還是有用的,要看你從哪方面來看。

南懷瑾先生曾經就指出,如果學習國學只是為了提升分數,那麼孩子就不算是真正的學習到了國學。

近代著名的思想家胡適就是一位國學大師。之前在北京大學任教的時候,胡適先生就對學生說:我大概十一歲的時候就能夠讀懂古文了,之後我讀了《史記》,讀了《資治通鑑》,這便為我研究中國歷史打下了基礎。

從胡適的故事中我們發現,學習國學其實不僅僅只有功利的作用,學習國學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會有所助益。胡適也是從小學習國學並對國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最後才成為著名的歷史學家和思想家。

不過,就在我們開始重視國學教育的時候,也出現了很多反對學國學的呼聲。

很多家長認為,學習國學太耽誤時間了,有時間還不如給孩子報個補課班。加上現在的國學班良莠不齊,存在很多打著國學幌子實際上是在教孩子封建迷信內容的國學班,讓大家對國學教育褒貶不一。

那麼,國學到底應不應該學習,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國學呢?

其實,從一本書中我們就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給孩子講點國學精粹》。

《給孩子講點國學精粹》其實是一套書籍,一共六本,分別是給孩子講國學精粹、漢字故事、古典詩詞、歷史典故、人文知識、中華句典。六本書都是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把一些國學經典講清楚、講明白,很適合孩子啟蒙。

除了當做一本啟蒙書籍之外,《給孩子講點國學精粹》中傳達出的國學教育理念才是我們最應該學習和深入思考的。

01 到底什麼才是國學?

傳統思維中我們認為國學是一些古代的詩詞、一些繪畫等等。其實這是狹隘的國學觀。

如今,我們認識到了不應該把國學局限在幾首詩詞、幾篇繪畫作品中。但是我們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把所有的傳統文化都當成了國學。

還記得網友們評論的那句話嗎?國學好像是一個大箱子,什麼東西都可以往裡邊裝。這可能就是如今國學教育現狀的真實寫照了。剛才提到的打著國學幌子傳授封建文化的這些機構本質上是沒有正確認識國學含義的。

《給孩子講點國學精粹》這本書開篇就已經指出了,真正的國學範圍非常廣,一切中華文化流傳下來的,並且和現在社會相適應的傳統文化都是國學。

重點在於與現在的社會相適應。傳統文化並不是全是精華,也有一定的糟粕。就像是古代所提倡的三綱五常、學而優則仕等等。任何文化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我們可以篩選出符合當今文化價值觀的傳統文化教給孩子。這才是真正的國學教育。

《給孩子講點國學精粹》這本書其實就在完成這個任務。作者從《論語》、《易經》等傳統的典籍中選出了很多適合孩子學習的內容,很多爸爸媽媽也都說這本書不僅讓孩子學習了知識,對自己也很有幫助。

國學經典千千萬,《給孩子講點國學精粹》這本書卻能從這些浩如煙海的內容中選擇最精彩的部分,這確實是令人不可思議的一件事。

02 國學學習到底有沒有用?

學習國學到底有沒有用?這個問題其實書中也給出了答案。書中開篇第一章就寫道:國學之美,生生不息。向孩子傳授國學經典,不僅僅是讓孩子提高成績,它的意義早就遠遠超過了教育。

作者指出,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決定著民族的興亡。而讓孩子學習國學,其實就是振興民族的一件事情。

我猜讀到這裡,很多爸爸媽媽就會覺得這都是一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根本不實用。這還是沒有解決學習國學對孩子到底有什麼作用這個問題!

所以接下來作者又指出,國學的學習可以讓孩子積累知識,增加孩子的文化底蘊。就像是孔子所說的學「詩」的三個層次一樣,除了可以興觀群怨,對待父君,第三就是可以多識鳥獸草木。

所以,國學學習當然是有用的。小到孩子自身的發展,大到民族的興亡延續,國學教育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03 國學應該如何學?

對於國學的學習,作者在書中也指出了一個重要的原則,那就是國學學習貴在精而不在多。

我們發現,《給孩子講點國學精粹》這本書並沒有很厚,加起來也就150頁左右。這相對於其他的書籍來說已經很「迷你」了。

其實,從書的厚度以及書的內容等等,作者都在給我們傳遞一種國學學習貴在精而不在多的理念。

除了這個原則之外,作者還十分強調學習國學應該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我們發現,古代的經典中有很多晦澀難懂的字,也有很多文言文。直接讓孩子讀原文簡直是難於登天。所以作者在每篇文章原文下邊都給出了注釋和翻譯,方便家長和孩子學習。

但是在這本書的結尾,作者指出,這些翻譯只是自己對於古文的理解,並不一定是標準答案。就像是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樣,每個人都會對這些經典有自己的理解。並且作者還鼓勵家長和孩子運用一些工具書自己去翻譯文章,得出自己的思考和見解。

從書中我們除了了解一些重要的國學知識以外,其實還能掌握很多學習國學的技巧和方法。這才是這本書的最重要的價值。因為這些技能和方法對孩子來說終身受益,不僅僅是在學習國學上,在學習其他東西上也是同樣適用。畢竟知識都是相通的。

《給孩子講點國學精粹》這本書不僅可以用作工具書,還可以用作啟蒙讀物或者是睡前讀物。這本書最精華的內容是裡邊傳達出來的關於國學教育的一些理念和方法,這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理解。相信大家讀完這本書之後一定也能對國學教育有新的認識。

有想給孩子買的家長,可以直接點擊上面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小學一年級有必要背《論語》嗎?
    一些網友同情孩子,說不要背了;一些網友認為,現在吃點苦,背熟了終身受益;還有網友認為國學已經過時,學校純粹形式主義。  在一個一年級家長的QQ群裡,我們做了個小調查:誰家孩子在背國學經典?五位家長回復,只有一位家長說學校沒要求。  喆喆剛上一年級,媽媽常瀏覽學校網站,看見《三字經》是閱讀考級書目,就督促孩子背。看著複雜讀著拗口,喆喆背得磕磕巴巴。
  • 不讀國學經典,不背文言文古詩,小學生在每個階段應該閱讀哪些書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是不提倡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閱讀國學經典,大量背誦文言文古詩詞,雖然閱讀和背誦對小學語文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過早接觸經典文學的誦讀,不利於小學生對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語感的建立。那麼家長常有疑問,不背詩不行呀,老師要求背誦唐詩,同班同學都能背100多首,我們連《三字經》、《弟子規》都背不下來。
  • 廣州天河區要求一年級全本背誦《三字經》等書
    資料圖片  天河區對經典教育的達標要求  幼兒園要誦讀《弟子規》、《三字經》、《唐詩》等,在老師的指引下初步學會感受語言韻律美,初步欣賞經典音樂、美術;  小學一年級要全本背誦《弟子規》、《三字經》;  二年級至六年級則分別要求全文或部分背誦《千家詩》、《大學》、《論語》、《中庸》、
  • 能背唐詩三百首,家長認為:無需拼音和識字學習,入學一樣很優秀
    離開學還有不到一個月,就是有這樣非常自信的家長說:沒去幼小銜接,也沒學拼音和識字,通過背唐詩三百首,我們孩子的古詩詞記憶力非常好。想問問小島老師,這樣的孩子,是有語文學習天賦嗎?家長對孩子學習天賦的非常自信。當然學齡前兒童不提倡過早學習一年級的新課,但是不識字光靠背誦唐詩三百首,是不能體現孩子的語文學習天賦的。
  • 國學經典難搞懂,小學生該怎麼去學?
    文/ 橘子(文章原創,歡迎各位分享轉發)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了解晨讀的重要性:用這幾招,讓孩子不再「假」讀》,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有家長留言,說孩子從很小已經開始背誦國學了,也有些家長也很疑惑,孩子這麼小,懂什麼是國學嗎?有必要背嗎?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這個話題。
  • 《三字經》這種「國學」,還是不學為好!
    《三字經》你能背幾句? 我曾經挺自豪自己能背到「......子不學,斷機杼」。直到有一天發現5歲的外甥女竟然能通篇背誦,才知道《三字經》是很多幼兒園的和培訓機構的必學科目。真不明白,用這種幾百年前所謂的國學經典澆灌祖國的花朵,真的沒問題嗎?《三字經》大概成書於南宋,作者不詳,或者說一直有爭議。
  • 《三字經》《弟子規》是國學嗎?孩子們學了有什麼用?
    儘管反對的聲浪一再高漲,家長們也心懷疑慮,幼兒園,中小學裡學習《弟子規》《三字經》的熱潮卻一直沒有散去。這裡既有國學熱大環境的推波助瀾,也有學校追求紀律性的功利性驅動。對於家長來說,疑慮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三字經》《弟子規》是不是如傳說中那樣可怕呢?它到底有沒有用呢?
  • 山東禁止全文閱讀三字經被質疑為推銷教材
    ,各地中小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時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三字經》等內容,引起熱議,有人質疑,禁「三字經」是為了推銷山東省教育廳審定通過的《傳統文化》教材。學生直呼有些東西看不懂 老師指導先通讀再引導目前正在就讀小學三年級的周小兵告訴記者,自己並不喜歡背三字經。現在課程任務重,學校安排誦讀《三字經》、《弟子規》很多時候都成了自己的負擔,並且有些內容會晦澀,讀起來非常吃力。周小兵:我們現在語文課上讀《三字經》這一類的東西,很累。
  • 小學一年級語文題碾軋家長智商 專家:小學生作業不宜太難
    請問,這段選文一共有幾句話?一道小學一年級的語文作業題,不僅難倒了大學本科畢業的小學生爸媽及眾多家長,還在一個從事文字工作的編輯群裡引發了熱烈討論,說法不一。近來,關於小學生作業頻頻碾軋爸媽智商的案例屢見不鮮,不少父母發帖吐槽,是小學生作業太難了,還是家長們知識落伍了?
  • 廈門小學初中一年級的課本都「變臉」了 小學生要先學識字再學拼音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記者 郭文娟)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課本都要「變臉」啦!新學期起,我市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的語文、道德與法治,以及初一年級的歷史,都將使用新版教材。其中,「道德與法治」就是以前的思想品德課,又稱政治課。  三個科目中,最受關注的是語文。特別是小學一年級語文新教材中的幾大變化,讓人尤為關注。
  • 學者錢文忠:全按三字經等經典行事 90%要吃虧
    但當今社會讓小學生原汁原味啃讀「甲骨文」,這有必要嗎?現代社會的公民,要的是適應當代的規則,會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挑戰權威,學會利用規則進行利益博弈,這些,《三字經》《弟子規》中有嗎?  網友愛。雪飛洋表示,作為一名70後,他上小學時沒聽過《弟子規》《三字經》,學校裡也是一代而過,老師讀了遍連意思都沒有講解。還是問爸爸媽媽才知道一點大意。
  • 為什麼我非要讓娃學國學?家長不妨看看古代孩子有多厲害
    也有不少家長持反對意見,認為孩子不懂,死記硬背,對孩子來說有害無益。古代孩子有多厲害我今天想說說我為什麼非要給娃學國學,而且我是通過古代孩子的厲害之處,去分析學習國學的好處。其中有三點,我認為對於孩子成長來說,有益無害。
  • 復旦教授稱按三字經標準培養孩子90%要吃虧
    但當今社會讓小學生原汁原味啃讀「甲骨文」,這有必要嗎?現代社會的公民,要的是適應當代的規則,會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挑戰權威,學會利用規則進行利益博弈,這些,《三字經》《弟子規》中有嗎?  騰訊網友愛.雪飛洋表示,作為一名70後,他上小學時沒聽過《弟子規》《三字經》,學校裡也是一代而過,老師讀了遍連意思都沒有講解。還是問爸爸媽媽才知道一點大意。
  • 小學一年級,半個月教完拼音,不到一個月寫作文?!家長:有多少學校零...
    大部分有,就把課程進度速度提得很快,沒上的就跟不上!有這樣教育孩子的嗎?半個月內把拼音教完,生字教了大部分。課外一堆作業,家長還要錄其他作業視頻。一年級上還不到一個月讓寫作文?字都沒認識幾個寫作文? 家長吐槽: 字母還沒學,就要求用拼音代替漢字 「一年級開學第二天,老師布置作業,手抄報和讀後感,畫畫我可以理解,但是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aoe還沒開始學呢。」該班一家長在公共社交平臺上如此吐槽道。
  • 一年級背古詩文,背還是不背?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孩子才上小學一年級,學校每天早讀課都是讓小孩讀《弟子規》《三字經》這些,聽說到了高年級,要背誦的古文內容會更多。」1月12日,家住秦淮區大光路的馮琳(化名)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她翻過女兒的那本古文書,薄薄的一本小冊子,正在背誦的《弟子規》全文1000多個字,女兒能語速奇快地全文流利背誦。
  • 復旦教授:按國學經典標準培養孩子90%要吃虧
    但當今社會讓小學生原汁原味啃讀「甲骨文」,這有必要嗎?現代社會的公民,要的是適應當代的規則,會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挑戰權威,學會利用規則進行利益博弈,這些,《三字經》《弟子規》中有嗎?騰訊網友愛.雪飛洋表示,作為一名70後,他上小學時沒聽過《弟子規》《三字經》,學校裡也是一代而過,老師讀了遍連意思都沒有講解。還是問爸爸媽媽才知道一點大意。
  • 山東禁止全文推薦《三字經》 學校不知如何取捨
    濟南市育賢小學張立校長告訴記者,考慮到小學階段孩子時間比較多,就從傳統文化角度,根據孩子們的年齡段特點逐漸接觸文言文,比如低年級從識字角度學習《三字經》、《弟子規》這種朗朗上口、內容淺顯的古文,到了高年級逐步添加小古文、詩詞,初高中階段的經典文言文等,從目前來看效果不錯。記者了解到,幾乎所有學校都像育賢小學一樣在摸索著前行。
  • 山東禁全文推薦三字經續:學校不知如何取捨
    濟南市育賢小學張立校長告訴記者,考慮到小學階段孩子時間比較多,就從傳統文化角度,根據孩子們的年齡段特點逐漸接觸文言文,比如低年級從識字角度學習《三字經》、《弟子規》這種朗朗上口、內容淺顯的古文,到了高年級逐步添加小古文、詩詞,初高中階段的經典文言文等,從目前來看效果不錯。記者了解到,幾乎所有學校都像育賢小學一樣在摸索著前行。
  • 大誦《三字經》不是真學國學
    國家提倡國學,要求在校的學生們也注重國學的學習。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家全是這樣,對於本民族的經典應該傳承及發揚麼。而,目前我們是如何學習國學呢?國學也得從娃娃抓起,小學生們一般是大肆大規模的背誦《三字經》《千字文》等這些順口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國學嗎?我是說不清。根據中國基礎教育質量檢測協同創新中心的教育質量體檢報告所列出的數據顯示出,我們學生對於文言文的掌握指數卻很低。另外,上課的時候,我隨便提問學生們《史記》裡的經典名句,沒有一個人能知道是什麼意思的。
  • 一年級家長質疑:語文學習,應該先學拼音,還是先學漢字?
    從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內容來說,語文學科的學習任務特別重;所以,語文學科的學習,往往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開學一個月了,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如何呢?但家長可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老師的教學方法有問題;質疑的焦點是:應該先學習漢字,還是應該先學習拼音?家長對於先學習拼音,還是先學習漢字的意見還是比較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