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港青龍鎮遺址見證唐宋時期海上絲路貿易繁榮

2020-12-08 華夏經緯網

  青龍鎮遺址發掘現場航拍照片。 本報記者 蔣迪雯 攝(資料照片)

  昨天,「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入選。

  青龍鎮遺址位於青浦區白鶴鎮,在文獻記載中,青龍鎮是唐宋時期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後因吳淞江變遷,港口功能逐漸喪失,青龍鎮湮沒於地下數百年。從2010年起,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對青龍鎮遺址展開了長期的考古勘探與發掘工作,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上博考古隊對青龍鎮遺址進行了第三次發掘,發現了文獻記載中的青龍鎮隆平寺塔基,解決了青龍鎮遺址北部一個關鍵性的地標。青龍鎮遺址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相吻合,證明了它作為唐宋時期海上貿易港口的重要地位,為海上絲綢之路考古提供了新的材料。

  「千年古港——上海青龍鎮遺址考古展」3月9日在上海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時,正趕上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青龍鎮成功入圍。不過,要從25項成果中殺入前十並不容易。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主任陳杰認為,青龍鎮遺址有自己的獨特性,是其他考古發現所不能比擬的。比如它是上海歷史的重要一環,對於了解上海城鎮發展非常重要,作為上海最早對外貿易港口,它也改變了對海上絲綢之路路線格局的認識。

  中國文物報官方微信平臺「文博中國」發布的專家點評證實了這一猜測。專家認為,近年來,宋元明時期村鎮遺址的考古工作引人注目,但相關考古工作主要是配合基本建設,「主動的、目的明確的、以聚落考古或大遺址的考古思路來組織發掘的工作,以青龍鎮遺址為代表。」並且,青龍鎮發掘最重要的收穫之一是,出土的大量瓷器證明了這是一座重要的海上貿易港口城市,「使我們認識到同時期在揚州、明州兩大港之間的吳淞口還有一個重要的海上貿易港口,為解決長期以來使學界困惑的晚唐到南宋時期某些外銷產品的輸出路線的問題提供了重要資料,相關成果還使我們接近於得出這是一個主要面向朝鮮半島和日本的專門港口的結論,是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的重要成果。」

  據悉,除了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入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還有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貴州貴安新區牛坡洞洞穴遺址、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福建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窯址、陝西鳳翔雍山血池秦漢祭祀遺址、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浙江慈谿上林湖後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窯址、山西河津固鎮宋金瓷窯址和湖南桂陽桐木嶺礦冶遺址。

來源: 解放日報  轉自:新華網

相關焦點

  • 青浦青龍鎮最新考古發現:上海曾是"海上絲路"重要節點
    然而就在近日,上海博物館在考古挖掘中有重大發現,不僅展示了唐宋時期上海的繁榮,更揭示了上海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重要地位。這一考古發掘成果即將正式公布。  揭開神秘面紗  四層套函「中藏舍利」  今天的上海是聞名中外的貿易、航運、經濟和金融中心,洋山港更是世界級貿易碼頭。
  • 上海攜手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 青龍鎮遺址文物來穗展出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劉丹穎 攝影/劉力勤)上海青龍鎮遺址考古成果首度來穗展出。5日上午,一場名為《千年古港——上海青龍鎮遺址考古成果展》在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開幕。該展覽由上海博物館、南越王宮博物館聯合主辦,這是青龍鎮考古遺址自2010年發掘以來,首次將其重要考古成果在上海以外地區展出,讓廣州市民有機會了解這座湮沒地下千年的港口重鎮。青龍鎮是唐宋時期的外貿港口,今位於上海市青浦區。
  • 上海青龍鎮遺址有重大發現:唐宋時滬就是大港口
    上海青浦青龍鎮遺址考古確證了青龍鎮是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上重要的貿易港口,新發現的隆平寺塔為研究青龍鎮的市鎮布局提供了重要的線索,隆平寺塔基及其地宮的發現,為研究北宋時期南方軟土地基下塔基的建造工藝與地宮舍利瘞埋制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在中國古建史、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 「黑石號」遺珍與長沙窯:跨越千年萬裡見證海上絲路繁榮
    中新網長沙5月16日電 題:「黑石號」遺珍與長沙窯:跨越千年萬裡見證海上絲路繁榮  作者 付敬懿  裝載5.6萬餘件長沙窯瓷器的「黑石號」阿拉伯沉船,時隔千年後在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海域被發現,詮釋出一條神秘的海上絲綢之路。
  • 「新十大考古」青龍鎮APP上線,《古劍奇譚》玩家會很親切
    想必古劍迷們都熟悉它的名字——青龍鎮。單機遊戲《古劍奇譚:琴心劍魄今何在》遊戲界面等等,這不是前天新鮮出爐的「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上海青浦青龍鎮麼?位於今上海西部青浦區白鶴鎮的青龍鎮遺址,是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港口。
  • 重訪黃埔古港 拾遺海絲路昔日繁榮
    人民網廣州8月27日電(老盈盈 實習生李小丹)200多年前,廣州黃埔古港,珠江上船舶運行穿梭,各國商人云集,十三行商貿盛極一時,那些商船上的財富往事,那些中國富豪創造的商業神話……往昔海上絲綢之路的多少榮耀埋在歷史的塵煙中。
  • 廣州黃埔古港遺址
    黃埔古港見證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自宋代以後,黃埔村長期在海外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時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 ▲古港小船
  • 市舶司見證「東方第一大港」 起錨古港「發現之旅」
    市舶司見證「東方第一大港」 起錨古港「發現之旅」 qz.fjsen.com 2013-10-23 07:58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發現之旅 利用遺址開發文化旅遊,助力對外交流——市舶司起錨古港「發現之旅」
  • 海上那麼兇險,為何陸上絲路卻被海上絲路所取代?
    文/寂寞的紅酒絲綢之路,是我國古代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條貿易通道。絲綢之路有海上絲路和陸上絲路兩條,最初開通的是陸上絲路。公元2世紀,漢武帝派遣張騫打通了通往西域和歐洲的西北絲路,後來又開闢了西南的西南絲路以及草原上的草原絲路,這些絲路構成了亞歐大陸文明世界的貿易網,是古代東西方最重要的貿易通道,來自東方的絲綢、瓷器等商品以及來自歐洲和西亞的玻璃、珠寶等商品通過絲路往來不斷,無數商旅活躍在絲路上。但陸上絲路繁榮了千年之後卻逐漸荒廢,逐漸被海上絲路取代。那麼陸上絲綢之路為何會被海上絲綢之路取代?
  • 上海青龍鎮遺址、陝西雍山血池等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歷經千年的路縣故城城址將會成為未來千年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金名片!今北京市通州區在明清時期是京杭大運河北端繁榮而喧鬧的京師門戶,而早在西漢初年,這片坐落於鮑丘水、沽水(今潮河、白河)畔的咽喉之地便已修築了城池,時稱路縣。2016年,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開展的考古工作使路縣故城重見天日,描繪出了它的基本樣貌。
  •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廣州,世上唯一長盛不衰的千年古港!
    海上絲路萌芽於商周,發展於春秋戰國,形成於秦漢,興於唐宋,轉變於明清,是目前已知的全球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其中主要以南海航線為中心,其起點主要便是今天仍然是我國重要港口之一的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主要起點港口的廣州,曾在很長一段時期裡是中國第一大港、全國外貿中心 、世界著名的東方古港,乃至世界第一大港。先秦時期,嶺南先民已經開始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島嶼開闢國際貿易圈。而從最早的史載《漢書·地理志》可知,秦漢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雛形便已成型。
  • 海洋文化和絲路古港
    媽祖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媽祖文化在長期海洋實踐中與海上絲綢之路,這條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之間形成了千絲萬縷的聯繫。談海上絲路及其文化,必談媽祖。而探究媽祖文化的傳承發展,也同樣不能不談及海上絲路。海絲文化與媽祖文化已經成為彼此交融、難以分割的一體文化。追溯海上絲路,形成於秦漢,發展於魏晉南北朝,繁榮於隋唐,鼎盛於宋元,轉折於明清。
  • 3000西沙水下文物:見證海上絲路艱險和繁華
    3000文物見證絲路艱險和繁華  2010年4月至5月,中國水下考古隊再次遠航西沙,用採集到的3000件文物標本,向眾人講述「千裡長沙,萬裏海塘」的千年跨越……  3000年西沙水下文物,流落在海上絲綢之路,上至北宋,下至晚清,不僅有久負盛名的中國外銷瓷,更有多個類型的神秘船貨……
  • 海上絲路 |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江浙滬地區
    唐朝時期,從寧波登陸進行朝貢和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除日本、高麗外,還有東南亞的國家。宋朝,寧波港成為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明清之際,寧波港逐漸衰弱,後於1842年,寧波港被闢為通商口岸之一。上海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地區之一。唐天寶年間,設華亭縣,為今上海地區的第一個獨立縣級行政建置。華亭縣青龍鎮和日本列島、朝鮮半島、東南亞等地已有貿易往來。南宋景定年間,「上海鎮」一名始見於文獻,時政府在上海浦設置市舶分司。元朝時期,設上海縣,此時進出上海的海商船隊已漸龐大。
  • 成都漆器與良渚玉琮 見證成都與海上絲路不解之緣
    (原標題:成都漆器與良渚玉琮 見證成都與海上絲路不解之緣) 成都平原從新石器晚期開始即與長江中下遊地區有著廣泛的文化聯繫
  • 衝繩島:海上絲路古東海航線中轉站
    衝繩島:海上絲路古東海航線中轉站 2019年10月17日 08:3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世華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黃埔軍校不在黃埔村,但是這座古村有千年歷史,還是海上絲路起點
    而且廣州有黃埔區, 說到這三者的聯繫,其實名字相似,但黃埔古村古港不位於黃埔區,同樣的黃埔軍校不位於黃埔村, 但是整個村落古港是舊時海上絲路的起點,在我國也一直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廣州最繁華的十三行位於黃埔村,這次我帶你去了解黃埔村。
  • 尋找流沙下的絲路要津:中沙聯合發掘神秘消失的紅海古港
    新華社利雅得5月10日電 特稿:尋找流沙下的絲路要津——中沙聯合發掘神秘消失的紅海古港新華社記者塗一帆水底下,曾經是港灣與航道;流沙下,曾經是古代季節性河流;荒漠中,分布著大片建築遺址和大型墓地。紅海邊的一片沙漠裡,有一處港口遺址——沙烏地阿拉伯的塞林港。歷史上,它曾是海上絲綢之路經行的繁華貿易港,後因故廢棄,終被厚厚流沙覆蓋。2018年起,中國和沙特考古人員共同努力,田野考古、水下考古、遙感考古多管齊下,逐漸揭開了塞林港的歷史面紗,喚醒了一段湮沒的絲路記憶與歷史佳話,也為中沙、中阿文明交流續寫亮麗篇章。
  • 海南:明清時期海上貿易最繁華 清代開闢到東南亞航線
    原標題:海南:明清時期海上貿易最繁華 清代開闢到東南亞航線   海上絲路的南海驛站西沙北礁出水明代青花菊花紋八稜小罐。  唐朝及以前:  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站  從漢代開始的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唐宋時期,往來於南海海域的中外貿易商船更加頻繁,儘管其航線屢有變化,但海南島已成為波斯和阿拉伯商船來往於廣州、泉州、揚州等通商口岸的避風港和中轉站。
  • 一張手繪地圖 帶你探訪海上絲綢之路千年遺址
    在那些年代,以寧波為樞紐的海上航線,輻射至整個東亞海域。國外貨船進入明州港後,需要去哪些地方辦手續?昨天,寧波首份「海絲」遺址手繪地圖在海曙出爐,圖上繪出了20多個相關的「海絲」遺址。  這些遺址,也反映了當時外國人在寧波的生活。  明州慶元港海運碼頭舊址(位於三江口)  位於今寧波市區三江口,唐宋元時期寧波溝通亞非的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