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取新疆稱霸東亞?清朝用70年消滅準噶爾汗國到底有啥歷史意義?

2020-12-19 靜夜史言

作為一度爭霸西域的草原帝國,準噶爾汗國一直以來都是後人爭論不休的存在。

很多人認為,準噶爾汗國的祖先是漠西蒙古四部的一部分,而漠西蒙古在明清交際之前與漠北和漠南蒙古統稱為蒙古。因為在明朝末期皇太極成功降服了漠南蒙古,而漠南蒙古又是黃金家族的後裔,某種程度上就是蒙古的代表,再加上1635年漠南蒙古臣服後金後,漠西和漠北蒙古也對後金進行了九白之貢,後金成為漠西蒙古名義上的宗主。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和準噶爾的戰爭當然是平叛。

但問題是,朝鮮、日本以及安南也曾向中原王朝進貢,再加上今天的蒙古也早已剝離,所以無論用「自古以來」還是「傳統宗藩」關係,都無法將準噶爾汗國作為清朝的「遊子」。

而且從準噶爾汗國本身來講,它不僅實力強大,而且有強大的製造業,與沙俄保持著密切聯繫,某種程度上說已經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遊牧部落,早已是一個有著近代特徵的國家,具備和清朝一樣的中央集權機器。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兩國的戰爭不會因為所謂的戰爭性質而有所不同,從清朝與準噶爾交手的那一刻開始,對於雙方而言戰爭就只剩下一個結果,那就是: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而經過70年的搏殺,清朝成為笑到最後的那一個。1755年,準噶爾因天花而內亂不止,乾隆皇帝趁勢出兵,在1757年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隨後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於1759年徹底平定天山南北。

那麼清朝消滅準噶爾汗國到底有哪些歷史意義呢?在靜夜史看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是底定西域,二是確立東亞霸權。

清朝消滅整個汗國,絕不僅僅消除了西北部的心腹大患,更重新確立了對西域的統治。

雖然從前60年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開始,新疆就開始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這是我們「自古以來」的最初依據。

但問題是從西漢到清朝將近2000年的時間裡,中原王朝對西域的統治時間卻短得可憐,除了兩漢魏晉,就只剩下隋唐;而在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盛極而衰,對西域的統治也越來越力不從心,安西四鎮最終也落入吐蕃之手;元朝統一華夏後,雖然重新將新疆納入版圖,但很快就成為察合臺汗國的領地,直到1759年清朝平定天山南北,這裡才再度納入中原王朝版圖。

而此時已經是18世紀,1649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帶來的近代國家主權意識早已形成,清朝對新疆的統治有了法理依據。隨後經過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壯舉,新疆終於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除了消滅邊患統一西北,消滅準噶爾汗國還有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確立了清朝在東亞乃至中亞的霸權。

眾所周知,沙俄自15世紀崛起後便瘋狂地向外擴張,並在17世紀鯨吞了西伯利亞。而此時的清朝也在猛烈地開疆拓土,所以兩大帝國必然產生劇烈衝突,1685年的雅克薩之戰就是最好的證明。

而從雅克薩之戰開始,雖然清俄兩國於1689年籤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了兩國的東段邊界,但沙俄始終賊心不死,在《尼布楚條約》籤訂後勾結準噶爾汗國瘋狂入侵漠北蒙古,直到1691年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將漠北蒙古納入清朝版圖。

1727年清朝與沙俄籤訂《恰克圖條約》,劃定了兩國的中段邊界,從此清朝與沙俄的博弈點再度西移,準噶爾汗國自然首當其衝。

對於沙俄而言,如果能夠消滅準噶爾汗國,不僅可以佔據整個西域,並嚴重威脅青藏高原,為南下印度洋提供絕佳跳板;更能一路向東蠶食蒙古區域,對清朝形成居高臨下的壓迫態勢,「黃俄羅斯」計劃將提前100多年上演。

所以清朝審時度勢迅速出擊,在清俄爭奪中奪得了先手,最終成為新疆的控制者,粉碎了沙俄的狼子野心,為保護蒙古和青藏高原前出中亞都提供了可能。

而失去機遇的沙俄只能等100多年後捲土重來。

所以,清朝消滅準噶爾汗國意義重大。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有什麼歷史影響和意義?
    這場戰爭從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式打響,一直到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宣告結束,持續時間長達70年。如果算上準噶爾首領噶爾丹自1679年繼位後就開始的不斷擴張和準噶爾汗國被平定後引發的大小和卓之亂,整個過程長達八十餘年,產生的深遠影響更是遠超百年,堪稱中國版的百年戰爭。
  • 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有什麼歷史意義?
    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絕對是意義非凡。 準噶爾汗國是有野心的,幾度平而復叛。而且它地處內陸邊疆腹地,南邊是西藏,北邊是沙俄。準噶爾汗國多次幹預西藏事務,又接收了沙俄不少武器裝備,甚至打算勾結沙俄,引狼入室。
  • 準噶爾和清朝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消滅準噶爾汗國?
    在清朝入關徵討南明的同時,遠在西北的準噶爾部相繼徵服了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輝特部,建立了一個強盛的準噶爾汗國。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清朝與準噶爾汗國屬於並立狀態。1689年,準噶爾汗國的君主噶爾丹(蒙古「博碩克圖汗」)率領2萬精騎深入內蒙地區,在烏爾會河之戰中殲滅清軍萬餘人。清廷朝野為之震動,被迫全力迎戰。
  • 說說準噶爾汗國與清朝的恩怨 清朝為什麼一定要消滅準噶爾
    歷史上的噶爾丹以及他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可以說是康熙皇帝以及當時的大清王朝最為危險的敵人,以至於康熙要連續三次御駕親徵直至噶爾丹敗亡。  康熙十五年(1676年),噶爾丹在西藏達賴喇嘛的支持下,打敗了漠西蒙古諸部名義上的「共主」、和碩特部首領鄂齊爾圖汗,就此確立了準噶爾在漠西蒙古的領導地位,進而建立準噶爾汗國。並且從這個時候開始,噶爾丹停止了向清朝進行朝拜和進貢,與清朝的關係也由此變得緊張起來。
  • 清朝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平定準噶爾汗國,究竟有什麼歷史意義?
    看過《康熙王朝》的朋友們一定還記得,康熙皇帝與準噶爾汗葛爾丹那場驚心動魄的殊死較量。但是,或許大家並不知道,清朝與準噶爾汗國的戰爭遠遠不止在康熙年間的那一系列較量,兩國之間的爭鬥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前後耗時70餘年,直到準噶爾汗國徹底覆滅為止。
  • 讓清朝三代皇帝用100年也要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
    1757年,清軍終於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平定天山南北。時隔1000多年,西域終於再次回到了中原帝國的懷抱!從康熙時代與準噶爾汗國交手開始,到乾隆時期清朝徹底消滅準噶爾,三代清朝皇帝前後用了100多年的時間,終於徹底消滅了威脅清朝西部安危的巨大威脅,也昭示著清朝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帝國生存發展的遊牧民族問題(蒙古問題)。(圖)清朝全盛時期疆域那麼,為什麼清朝執意要消滅準噶爾汗國?
  • 綿延三代人的統一之戰:清朝與準噶爾汗國戰鬥史
    準噶爾汗國統一了天山南北,向西擊潰了哈薩克,向北一直擴展到伏爾加河流域,向東南進入青海地區,又從青海地區進入西藏,成為橫亙歐亞之間、稱霸中亞地區的一個強大政權。隨著勢力壯大,準噶爾汗國也向東發展,與清朝爆發了非常激烈的戰爭,此戰爭從康熙時期開始,以烏蘭布通戰役(康熙二十九年,即1690 年) 為開始的標誌,延續到雍正時期、乾隆時期,前後延續了70 年左右。
  • 蒙古汗國最後的驕傲—準噶爾汗國
    建立準噶爾汗國的準噶爾部落是屬於蒙古的一支--衛拉特蒙古,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部族,在各個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稱謂,元朝稱翰亦剌惕、明朝稱瓦剌、清朝稱衛拉特,亦稱厄魯特、額魯特或西蒙古、漠西蒙古。國外則稱之為卡爾梅克。明末清初之際,衛拉特蒙古分為和碩特、準噶爾、杜爾博特、土爾扈特四大部落。
  • 準噶爾汗國與清朝之間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將其徹底消滅?
    歷史上的噶爾丹以及他所建立的準噶爾汗國,可以說是康熙皇帝以及當時的大清王朝最為危險的敵人,以至於康熙要連續三次御駕親徵直至噶爾丹敗亡。在這之後,噶爾丹的繼任者們依然給清朝製造了大量的麻煩,最終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帝王,才最終將準噶爾問題徹底解決。而伴隨著準噶爾汗國的覆亡,大清王朝也來到了其疆域最為鼎盛的時期,達到了1300多萬平方公裡。
  • 最後的草原帝國準噶爾汗國是如何被清帝國消滅的?
    在噶爾丹父親死後,準噶爾部首領原本是由巴圖爾琿的第五子(噶爾丹的哥哥)僧格繼承,但是1670年僧格在內亂中被殺,噶爾丹於是返回準噶爾奪取了臺吉的寶座。1676年噶爾丹擊敗和碩特部首領鄂齊爾圖汗,成為漠西蒙古的新盟主,此後噶爾丹自命為準噶爾大汗,開始在沙俄的支持下向東入侵漠北喀爾喀蒙古。
  • 清朝滅亡準噶爾汗國之後,為什麼沒能進一步向西擴張?
    清朝康雍乾三世歷經70餘年消滅準噶爾汗國,自此西域重歸中華版圖,然而奇怪的是朝廷為何不能更進一步,把邊界再次向西推移呢?事實上有這樣的疑問很正常,因為憑準噶爾汗國的實力,向東能夠與大清帝國抗衡半個多世紀,向北能夠抵禦沙俄持續不斷的侵略蠶食,向西能夠壓制哈薩克、烏茲別克等一眾中亞小國。那麼將其最終擊潰的清朝必然實力更勝一籌,因此大清取代準噶爾汗國的地位,繼而進軍中亞也就在情理之中。
  • 清朝平定準噶爾後,大小和卓誤判形勢,崛起的軍隊被清朝消滅
    阿穆爾薩納是投降清朝的輝特族酋長,他想成為衛拉特蒙古四個部落(準噶爾、輝特、土爾扈特和杜爾伯特)的首席可汗,覬覦已經滅亡的準噶爾汗國的王位。乾隆皇帝自然不會再恢復準噶爾汗國,這相當於培養自己的對手。乾隆二十年(1755年),阿木爾薩那藉故前往熱河途中返回新疆塔城,隨後發動叛亂,佔領伊犁,剛剛平息的新疆動亂再次重演。
  • 歷史的悲:準噶爾盆地還在,準噶爾汗國卻已經消失
    準噶爾的悲劇是從明朝開始折騰,折騰到乾隆年間,最後發現準噶爾盆地還在,但是準噶爾汗國已經消失。如果準噶爾部族還有後裔肯定對這個結果高興不起來,但是對於今天的人來說,你看看清朝時期準噶爾部族控制的地域,就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了。
  • 被遺忘的帝國:和大清交戰70年的準噶爾汗國有多強?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康熙更被後世稱為康熙大帝。他不但文治武功,平定三藩內亂,還三次御駕親徵,將準噶爾汗國打殘打垮。當時的準噶爾汗國非常的強大,曾打敗俄羅斯,嚴重威脅到了清帝國的統治,從康熙到乾隆,三代皇帝用了70年才將它打敗。
  • 乾隆消滅了準噶爾汗國,為什麼還有大小和卓叛亂?
    明清交替之際,在中國西北誕生了一個準噶爾汗國。準噶爾部就是明朝時期的瓦剌,瓦剌強盛時期曾吊打大明,還俘虜過大明皇帝。不過瓦剌衰落後,在向西遷移的過程中分裂了,準噶爾部就是其中之一。清朝忙著入主中原,穩定全國統治。
  • 為何清朝一定要消滅噶爾丹和準噶爾汗國?
    1,清朝取得對蒙古的宗主權尚在入關之前公元1635年,當清朝還是後金的時候,皇太極便擊敗了漠南蒙古的林丹汗,這是大蒙古國的最後一任大汗,雖然事實上只能統領漠南蒙古,但名義上仍是整個蒙古的大汗。清朝皇帝成為蒙古人大汗之後,漠北蒙古後來承認了這一事實,以1691年的多倫會盟為標誌,康熙帝將漠北蒙古納入了帝國版圖。可是,漠西蒙古,尤其是其中的準噶爾部不承認清朝的宗主國地位,準噶爾部的噶爾丹甚至有一統蒙古、重現成吉思汗輝煌的志向,這與清朝便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 清朝與準噶爾汗國的戰爭,屬於國戰還是內戰?打擊分裂,絕不含糊
    清朝與準噶爾汗國的戰爭,屬於國戰還是內戰?打擊分裂,絕不含糊乾隆皇帝曾自我總結一生有&34;,自詡為&34;,並作《御製十全記》,令寫滿、漢、蒙、藏四種文體,建碑勒文。十全武功指兩次平定準噶爾之役,平定大小和卓之亂,兩次金川之役(見大小金川之役),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緬甸之役,安南之役及兩次抗擊廓爾喀之役。那麼平定準格爾之役為何會被乾隆帝推為&34;之首呢?大清朝與其對手準噶爾汗國的交戰到底是算內戰還是國戰?
  • 60萬人硬抗數億人70年?清朝和準噶爾的戰爭為何持續了70年時間?
    1755年,準噶爾汗國內亂,又遭遇罕見的天災,乾隆皇帝果斷出兵,消滅準噶爾汗國。隨後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於1759年徹底平定天山南北,至此準噶爾汗國被徹底埋入歷史的塵埃。從1690年康熙親徵噶爾丹的烏蘭布通之戰開始,清朝和準噶爾汗國前後進行了70年的拉鋸戰,清朝三代帝王終於徹底消滅準噶爾汗國。彼時的清朝,人口數億,疆域數百萬平方公裡。準噶爾汗國雖然疆域也十分廣大,但基本都是地廣人稀的不毛之地,總人口不過60多萬。
  • 準噶爾部到底有多少實力,兵強馬壯,為何與清朝對抗了70多年?
    準噶爾汗國自康熙十八年(1679)建立至乾隆二十年(1755)滅亡,與清朝並存的時間跨度確實長達70餘年。從嚴格意義上講,這70年時間清朝與準噶爾汗國本部並不是一直處於對抗狀態,其中也是有「蜜月期」的,就比如說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侄子)和康熙皇帝結成聯合戰線聯合整死噶爾丹,這一時間段準噶爾的領袖與清朝皇帝就合作的非常愉快。
  • 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有什麼歷史影響?看完振奮人心
    但是葛爾丹統一漠西蒙古衛拉特諸部之後,逐漸野心膨脹,希望重現其祖先成吉思汗的榮光,如果準噶爾一統蒙古,這就嚴重損害了大清的利益,所以清朝才會用三代人的時間去滅了準噶爾。》,劃定了兩國的東段邊界,但沙俄始終賊心不死,在《尼布楚條約》籤訂後勾結準噶爾汗國瘋狂入侵漠北蒙古,直到1691年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將漠北蒙古納入清朝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