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2021-01-19 成語細說

釋義

比喻統治者能夠胡作非為,老百姓的正當言行卻受到種種限制。亦泛指自己任意而行,反而嚴格要求別人。也作「州官放火」。

出處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例句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做漢奸賣國原是大人先生們的專利品。」(茅盾《漢奸》)


◎我國古代的避諱

避諱名目

  

  

諱帝王

秦嬴政在位,改正月為端月;劉邦在位,改邦為國;劉秀在位,改秀才為「茂才」。

有時還要諱皇后之名。如呂后,名雉。遂改「雉雞」為「野雞」。

諱聖賢

孔子名丘,為避聖賢,北宋朝廷曾下令凡讀到「丘」字,都應讀成「某」字,清朝尤甚,凡姓「丘」者皆改姓「邱」,還得讀成「七」字。

現今姓氏有姓邱的,也有姓丘的,原因是有的改了,有的又改回「丘」姓了。

諱長輩

唐代詩人李賀之父名晉肅,「晉」與「進」同音,於是李賀一生不能舉進士。

為此韓愈專門寫《諱辨》勸他應考,其中寫道:「父名晉肅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

諱惡人

如南宋奸臣秦檜。

有人道:「人自宋後少名檜,我到墳前恥姓秦。」

其它

避諱

古人諱言錢而曰「孔方兄」;諱言大小便曰「更衣、出恭」;諱言死曰:「駕崩、仙逝、坐化、賓天等。」

如今在說某人去世也說「沒了」;「走了」等委婉的話來表達。


◎ 「長信宮燈」——中華第一燈

漢代青銅器,1968年於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wǎn)墓中出土。2010年曾作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品展出。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燈跽(jì)坐的宮女,神態恬靜優雅。長信宮燈設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汙染,又有審美價值。此宮燈因曾放置於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而得名,現藏河北省博物館。



◎「燈」火輝煌


北宋時,有個州官叫田登,為人專制蠻橫,因為他的名字裡有個「登」字,所以不許州內的百姓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字同音的字。於是,只要是與「登」字同音,都要用其它字來代替。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重則判刑,輕則挨板子。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即將到來。按照以往的慣例,州城裡都要放三天焰火,點三天花燈表示慶祝。州府衙門要提前貼出告示,讓老百姓到時候前來觀燈。

可是這次,卻讓出告示的官員感到左右為難。怎麼寫呢?用上「燈」字,要觸犯太守;不用「燈」字,意思又表達不明白。最後寫告示的小官員只能把「燈」字改成「火」字,這樣,告示上就寫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告示貼出後,老百姓看了都驚吵喧鬧起來。尤其是一些外地來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真的以為官府要在城裡放三天火呢!大家紛紛收拾行李,爭相離開這個是非之地。當地的老百姓,平時對于田登的專制蠻橫無理非常不滿,這次看了官府貼出的這張告示,氣憤地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什麼世道!」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實際表達的就是官與民之間的矛盾。究其原因源自權利的失衡、不平等。自古以來官本位思想在我國根深蒂固,在人們意識裡,當官就有特權;就有隱形福利。一邊是不斷的權利擴張,一邊是「吃瓜群眾」,於是編派這樣的故事,平復一下心理落差也就不足為奇了。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細說成語,成語細說

小成語,大國學



相關焦點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典故由來
    其中,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是成語典故「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據記載,宋代有個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由於他名字的「登」與「燈」諧音。為避其名諱,他不許身邊的人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同音的字。全州的老百姓也只好稱「燈」為「火」,「點燈」也只能叫「點火」。  這一年,元宵節即將來臨。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成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拼音】:zhǐ xǔ zhōu guān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由來
    【每日一悟】秋實/336「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是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北宋時,常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一貫橫行霸道、飛揚跋扈,因為他的名字裡有個「登」字,竟不許州內的百姓說出與「登」字同音的字。於是,只要是與「登」字同音,都要其它字來代替。
  • 每日詞摘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成語故事叫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的活動也要受到限制。在北宋的時候,有一個州的太守名叫田登,這個人專制蠻橫,因為名字叫登,所以他不許百姓在談話的時候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同音的字,只要是與登同音的,都要用其他字來代替。
  • 成語故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成語】: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拼音】: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解釋】: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
  • 典故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背後的故事
    這句話叫「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典故出處:出自南宋陸遊的《老學庵筆記》,原文:「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譯成白話文就是:田登在做郡守時,自己規定要避諱他的名字,誰要是觸犯了他的名字就很生氣,郡守裡的吏卒大多因此挨了板子。
  • 華春瑩丨「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如何翻譯?
    12月3日,華春瑩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提到「美方對中方的無理指責純屬『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另外,華春瑩還提到了「挑撥離間」「典型的損人不利己行為」。(圖片來源: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公眾號)那麼,「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雙重標準」「挑撥離間」「損人不利己」等說法用英語該怎麼表達?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超過一半的人不知道出自哪裡
    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句話,是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那麼你知道這句話出自哪裡,最初的意思是什麼嗎?只許州官放火據北宋陸遊詩人、文學家的《老學庵筆記》記載,北宋年間有個州的太守叫做田登。這個人蠻橫霸道,欺男霸女,為惡一州之地。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出處,原來這麼有意思!
    本期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另一個非常出名的歇後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話到底講了什麼?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句歇後語的出處,它出自大詩人陸遊的筆下,《老學庵筆記》卷五中出現了這句歇後語,書中寫: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原來真正的由來是這樣的啊!
    我們經常聽到人們在抱怨「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而這句話出現的場合一般是,弱勢群體對抗強勢群體時,同時也諷刺那些有權派,或者霸道的強勢個人胡作非為,卻不能讓其他人有正當權益。那麼我們這句話原來的本意是什麼呢?有什麼典故呢?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
  • 一起學成語丨《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拼音】zhōu guān fàng huǒ【解釋】允許當官的放火胡作非為,不允許老百姓點燈照明。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譯文:田登做了州官,他忌諱別人直呼他的名字(由於他名字的「登」,與「燈」諧音。他不許身邊的人,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同音的字。)觸犯了他這規矩的人,必定(讓他)大怒。官吏、兵卒大多(因此)遭受鞭打。在這種情況下全州的老百姓,只好稱「燈」為「火」。
  • 主播說成語|力銘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字面意思為允許當官的放火胡作非為,不允許老百姓點燈照明,指有權有勢的人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出自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
  • 每天學點文化常識:何謂「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在很多文學作品裡,多用「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話來比哈自己可以胡作非為,卻蠻橫無理地禁止別人的正當行為。這句話最早是由於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他們的權威和尊嚴而發明的古代的皇帝都有一些所謂「避諱」。
  • 田登:元宵節裡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人
    大家都知道「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話吧,可大家知道這句話背後的故事嗎?北宋時期,某個州有位太守名叫田登。他就是「州官放火」這一典故的主人公。田登這個人非常專制蠻橫,自他上任以後,他所在的那個州的百姓吃了很多苦頭。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都是避諱惹的禍!
    從句式角度來說「州官放火」與「百姓點燈」應該是同一個意思,但為啥「放火」和「點燈」是同一個意思呢?今天咱就來說說。 在古代有一個習慣叫:「避諱」。比如,在提到皇帝的時候,不能直呼其名。要避諱。要改成別的字。推而廣之,當官的有「官諱」,長者也有避諱。說到避諱,古人各類「避諱」都有。
  • 【中國傳統故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相處應是一種和諧的...
    常州的百姓都很怕他,因為他為人專橫跋扈,頗為囂張。只因自己叫田登,便讓衙役張貼告示,所有百姓皆不可用與登同音之字,違者必有重罰。於是,常州百姓說話變得謹慎起來,可是還是有人因為無意間說出而受到懲罰。一時人心惶惶,直到元宵節,按照慣例,常州城裡要點燈三天,表示慶祝。
  • 中國成語故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田登當了太守,自己忌諱別人說或者寫他的名字,因此整個州的老百姓只好把「燈」字讀成或者寫成「火」字。到了元宵節,州裡要放燈三天,讓老百姓觀賞。官吏們因為害怕讀寫「燈」字犯了田登太守的忌諱,因此寫布告張貼在集市上說:「本州依照慣例放火三天。」
  • 【中國傳統故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相處應是一種和諧的平等
    常州的百姓都很怕他,因為他為人專橫跋扈,頗為囂張。只因自己叫田登,便讓衙役張貼告示,所有百姓皆不可用與登同音之字,違者必有重罰。於是,常州百姓說話變得謹慎起來,可是還是有人因為無意間說出而受到懲罰。一時人心惶惶,直到元宵節,按照慣例,常州城裡要點燈三天,表示慶祝。
  • 瘋狂猜成語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成語故事
    瘋狂猜成語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成語故事 2013-08-21 17:17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這4大星座在愛情中「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雙標技術最強
    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那些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讓百姓點燈的商標人,本來以為這種行為只存在於網絡噴子或者是鍵盤手身上,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特別是一些情侶之間,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而且有的時候有些人還會覺得這樣做是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