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猜成語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成語故事

2020-11-20 新東方

瘋狂猜成語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成語故事

2013-08-21 17:17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新東方網
  • 高考微信

      瘋狂猜成語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成語故事

北宋時,有個州的太守名叫田登,為人心胸狹隘,專制蠻橫。因為他名「登」,所以,不許州內的百姓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同音的字。說到他這個忌諱,還真有些來歷……

蒲田村,一個依山傍水的村莊,方圓幾千裡,山、塘、田、地……樹木茂盛,水清田肥。這些地方,大多都歸村上的富翁「田百萬」所有。這個老地主——田百萬,雖家中良田萬傾,但身邊卻無一子。於是,他到處花重金請風水,請高人卜卦。到了40歲時,終於得了一個兒子,視他為掌上明珠。算命的說:「晚年得子,必定升官晉爵,金銀財寶滾滾而來。」於是,他為兒子早日登科、做官,一步登天,就取名叫「田登」。

田登,出生的時候早產,大大的腦袋,兩隻極小極小的鼠眼,往上兌,眉不清,目不秀,身材矮胖。從小頑劣,又是出自富豪之家,便總是欺負小朋友,而小朋友們也常常拿「凳子」取笑他。他受不了這個氣,便向他爹田百萬說:「他們都拿『凳子』取笑我,我長大當官以後,一定要讓所有人都不說這個字。」

田登當官後,命州內的百姓不許說與「登」同音的字,要用某字來代替——花園裡的燈心草叫做開心草,燈臺、燈罩、燈籠得叫亮託、遮光、路照,太守出門登車得說駕車,就連吹捧太守「登峰造極」也得說「爬峰造極」……

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便要加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輕則挨板子,重則判刑。

一天,太守田登正在堂中坐著,一個僕人被衙役帶上公堂。僕人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大聲求僥:「冤枉呀!太守大人,今天我也沒幹什麼呀!只是天剛亮,我就去廳前閉燈,不知犯了什麼罪,被衙役蹬了一腳,差點被蹬下凳子。」太守田登一聽,大怒,命人把僕人捆了個五花大綁,吼道:「大膽刁民,竟敢犯了我的忌諱還不知罪,拉下去,賞五十大板」……

從此以後,太守府中上下,人人都不敢直呼他的「名諱」了……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馬上要到來了,按照以前的習慣,州裡要點三天花燈表示慶祝,州府的衙役貼出告示,讓百姓按時來觀燈。

這次可讓出告示的小官感到為難,用「燈」字要觸犯太守的忌諱,不用「燈」字意思又表達不明白。想了好久,寫告示的小官靈機一動,把「燈」字改成了「火」字。這樣,告示上就寫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告示貼出後,百姓們看了都很驚慌,尤其是一些外地來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真以為官府要在城裡放三天大火呢!都紛紛收拾行李,爭著離開這是非之地。當地的百姓,平時就對田登的蠻橫無理已經非常不滿,這次看了官府貼的告示,更是氣憤萬分。

於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個典故就一直流傳到現在……

附原文:州官放火

陸遊

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實習編輯:張健

【山東初高中學生專屬】

山東高考近五年真題,高考複習資料,初中期末試卷,更多資料

掃碼即可獲取

6月13-7月5日

2020中高考主題活動陪伴考生備考、擇校

掃碼或微信打開連結長按關注二維碼

立即獲取


掃碼獲取2020年河南高考志願填報講座入場券

掃碼添加新東方廣州學校老師

發送「2020高考」

獲取更多資訊

成都學校二維碼展示

長沙學校二維碼展示

2020湖北高考解析直播

長按識別掃碼 進入直播群

交流高考心得,獲取更多內容

名稱名稱

300次下載

微信掃碼關注"新東方網"服務號

回復""立刻獲取!

版權及免責聲明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

相關焦點

  • 成語故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成語】: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拼音】: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解釋】: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
  • 中國成語故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田登當了太守,自己忌諱別人說或者寫他的名字,因此整個州的老百姓只好把「燈」字讀成或者寫成「火」字。到了元宵節,州裡要放燈三天,讓老百姓觀賞。官吏們因為害怕讀寫「燈」字犯了田登太守的忌諱,因此寫布告張貼在集市上說:「本州依照慣例放火三天。」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也作「州官放火」。出處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例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做漢奸賣國原是大人先生們的專利品。」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典故由來
    其中,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是成語典故「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據記載,宋代有個叫田登的人做了州官,由於他名字的「登」與「燈」諧音。為避其名諱,他不許身邊的人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同音的字。全州的老百姓也只好稱「燈」為「火」,「點燈」也只能叫「點火」。  這一年,元宵節即將來臨。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成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拼音】:zhǐ xǔ zhōu guān
  • 每日詞摘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成語故事叫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的活動也要受到限制。在北宋的時候,有一個州的太守名叫田登,這個人專制蠻橫,因為名字叫登,所以他不許百姓在談話的時候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同音的字,只要是與登同音的,都要用其他字來代替。
  • 一起學成語丨《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不許百姓點燈》【拼音】zhōu guān fàng huǒ【解釋】允許當官的放火胡作非為,不允許老百姓點燈照明。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譯文:田登做了州官,他忌諱別人直呼他的名字(由於他名字的「登」,與「燈」諧音。他不許身邊的人,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同音的字。)觸犯了他這規矩的人,必定(讓他)大怒。官吏、兵卒大多(因此)遭受鞭打。在這種情況下全州的老百姓,只好稱「燈」為「火」。
  • 主播說成語|力銘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字面意思為允許當官的放火胡作非為,不允許老百姓點燈照明,指有權有勢的人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出自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由來
    【每日一悟】秋實/336「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是指反動統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北宋時,常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一貫橫行霸道、飛揚跋扈,因為他的名字裡有個「登」字,竟不許州內的百姓說出與「登」字同音的字。於是,只要是與「登」字同音,都要其它字來代替。
  • 典故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背後的故事
    這句話叫「只許州官放火,不準百姓點燈」。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典故出處:出自南宋陸遊的《老學庵筆記》,原文:「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譯成白話文就是:田登在做郡守時,自己規定要避諱他的名字,誰要是觸犯了他的名字就很生氣,郡守裡的吏卒大多因此挨了板子。
  • 【中國傳統故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相處應是一種和諧的...
    故事簡介歷史上有個叫田登的人,是常州的刺史。常州的百姓都很怕他,因為他為人專橫跋扈,頗為囂張。只因自己叫田登,便讓衙役張貼告示,所有百姓皆不可用與登同音之字,違者必有重罰。於是,常州百姓說話變得謹慎起來,可是還是有人因為無意間說出而受到懲罰。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出處,原來這麼有意思!
    本期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另一個非常出名的歇後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話到底講了什麼?首先我們要了解這句歇後語的出處,它出自大詩人陸遊的筆下,《老學庵筆記》卷五中出現了這句歇後語,書中寫: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 【中國傳統故事】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相處應是一種和諧的平等
    作者:寶寶知道 凱叔講故事V故事簡介歷史上有個叫田登的人,是常州的刺史。常州的百姓都很怕他,因為他為人專橫跋扈,頗為囂張。只因自己叫田登,便讓衙役張貼告示,所有百姓皆不可用與登同音之字,違者必有重罰。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原來真正的由來是這樣的啊!
    我們經常聽到人們在抱怨「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而這句話出現的場合一般是,弱勢群體對抗強勢群體時,同時也諷刺那些有權派,或者霸道的強勢個人胡作非為,卻不能讓其他人有正當權益。那麼我們這句話原來的本意是什麼呢?有什麼典故呢?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
  • 華春瑩丨「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如何翻譯?
    12月3日,華春瑩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提到「美方對中方的無理指責純屬『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是典型的雙重標準。」另外,華春瑩還提到了「挑撥離間」「典型的損人不利己行為」。(圖片來源: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公眾號)那麼,「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雙重標準」「挑撥離間」「損人不利己」等說法用英語該怎麼表達?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超過一半的人不知道出自哪裡
    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句話,是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那麼你知道這句話出自哪裡,最初的意思是什麼嗎?只許州官放火據北宋陸遊詩人、文學家的《老學庵筆記》記載,北宋年間有個州的太守叫做田登。這個人蠻橫霸道,欺男霸女,為惡一州之地。
  • 田登:元宵節裡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人
    大家都知道「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話吧,可大家知道這句話背後的故事嗎?北宋時期,某個州有位太守名叫田登。他就是「州官放火」這一典故的主人公。田登這個人非常專制蠻橫,自他上任以後,他所在的那個州的百姓吃了很多苦頭。
  • 每天學點文化常識:何謂「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在很多文學作品裡,多用「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句話來比哈自己可以胡作非為,卻蠻橫無理地禁止別人的正當行為。這句話最早是由於封建統治者為了維護他們的權威和尊嚴而發明的古代的皇帝都有一些所謂「避諱」。
  • 【讀繪本 聽故事】 州官放火 丨成語故事
    宋朝有一個思想頑固腐化,為所欲為的州官,名叫田登。田登平時目空一切,為人十分自大,經常隨意搜刮百姓的財物,甚至作奸犯科。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都是避諱惹的禍!
    從句式角度來說「州官放火」與「百姓點燈」應該是同一個意思,但為啥「放火」和「點燈」是同一個意思呢?今天咱就來說說。 在古代有一個習慣叫:「避諱」。比如,在提到皇帝的時候,不能直呼其名。要避諱。要改成別的字。推而廣之,當官的有「官諱」,長者也有避諱。說到避諱,古人各類「避諱」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