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皇帝不易,為早朝起得比雞早,其實大臣們更辛苦

2020-11-22 騰訊網

古代封建制度塔尖兒上的皇帝,享受著三呼萬歲、唯我獨尊,擁有人人都羨慕的萬丈榮光。

歷史上因為爭奪皇位曾掀起多少腥風血雨。

昏君就另當別論了,如果要當一個勤政的好皇帝,也不是那麼容易。

就比如說,皇帝為了早朝起的比雞還要早!

關於皇帝早朝有哪些故事?早朝的王公大臣們又是怎樣的情形?下面小編就來聊聊皇帝早朝那些事兒。

早朝,指早上臣子到朝廷覲見君王,奏事議政。

從秦始皇時代開始,就已經有早朝了,由於一日之計在於晨 ,人們普遍相信早晨工作效率比較高。

據《梁書·武帝紀下》記載:「﹝ 大同 六年﹞八月戊午,赦天下……所以尚書置令、僕、丞、郎,旦旦上朝,以議時事,前共籌懷,然後奏聞。」

只不過明朝以前,皇帝沒有規定每日必須早朝,有的朝代一個月之中有半個月需要早朝,有的則不定時,看皇帝的心情。

如遇到緊急情況,上朝也不一定是在早上。

都說皇帝早朝時間非常早,到底早到什麼程度呢?

以唐朝為例,早朝一般是早上5-7點。

皇帝約4點起來,而官員們則是住在自己家裡,一般都需要早點出門,正常情況下3點出門,早的可能凌晨一點就出門了。

正如李商隱的詩《為有》中描述:「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意思是,一富家女子抱怨身居高官的丈夫為了赴早朝,而辜負了春宵。

這位「金龜婿」恐怕是凌晨一點就起床出門了吧。

「金龜婿」這個美稱代指有錢、有地位的夫婿,也流傳至今。

到了明朝,朱元璋把早朝變成了一種「禮儀」,並規定日日早朝。

據《大明會典》記載:每天,大臣需午夜起床,然後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

時至凌晨3點,所有人必須到達午門外等候。

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之時,大臣就得馬上排好隊伍。

到凌晨5點左右鐘聲響起之時,宮門開啟。

然後,百官依次進入,穿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齊排成隊列。

整個過程充滿了儀式感,還不許咳嗽、吐痰。

如此,加強了對官員的束縛。

而且每天午夜就要起床也讓大臣們叫苦連天。

經常看古裝劇的讀者應該注意到,在清朝之前的朝代,大臣早朝的時候,手裡都握著一塊瘦長的牌子,這是什麼物品?

此物稱作「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大臣上殿面聖時的工具。

古時候文武大臣早朝時,雙手執笏以記錄皇命或旨意,表示恭敬。

也可以將要對皇帝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防止遺忘。

據考證,笏板在商朝就已經存在了,於清朝廢止,是我國官員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辦公用品。

《禮記》中記載「笏長2尺6寸,中寬3寸」,材質有木、象牙、玉等。

根據官階不同,官員手持的笏板材質也不同,高級官員的笏板可是相當名貴的!

笏板還有個作用:當臣子上奏的時候,用來擋住自己的臉。

這裡面有什麼說法呢?

據古代禮儀記載,向天子奏請請之時,眼睛萬不可望著天子,此為大不敬。

臣子眼睛望著笏板,低著頭,彰顯龍威。

到了清朝,因為滿人習俗不同,於是廢止了笏板。

沒有了笏板,如何彰顯龍威呢?

據史料記載,清朝的官員在整個早朝的過程中都必須跪著!低著頭向皇上請奏。

皇帝就高高在上,任何人都看不見龍顏。

這一跪就是好幾個小時,對年紀大的老臣實在是一種煎熬。

下跪的禮節實質上是中央權力集中於帝王的體現。

而且,所有人還要自稱「奴才」。

在清朝,君主與大臣之間,已完全轉變為「主」與「奴隸」的關係。

這麼說來,歷朝歷代的早朝,最辛苦的不是皇帝,而且陪著皇帝早朝的王公大臣們。

能上早朝、面稟君王的大臣官階都不低。

退朝之後還要去各自的衙門、機構辦差,著實辛苦。

看來,皇帝賜予的高官厚祿也不是那麼好拿的。

【參考資料:《禮記》《為有》《梁書·武帝紀下》】

相關焦點

  • 早朝這麼早,皇帝和大臣是怎麼解決早餐問題的
    古代社會,作為大臣每天天不亮都要起來上班,比起現在的人來說,也是只早不晚。一般情況下都是五點到七點多起來上班,而且他們上班和我們上班還不一樣,我們上班的話如果有急事什麼的遲到一會也沒什麼大事,最多是扣點工資再批評教育一番。可是古代大臣們上班面對的是皇帝,那可是萬萬不能出現遲到情況的,所以大臣們一般都是儘量更早點起來。
  • 古代皇帝早朝前吃的早飯豐盛,而大臣吃的早飯,也讓人望塵莫及
    古代皇帝早朝前吃的早飯豐盛,而大臣吃的早飯,也讓人望塵莫及古代時候的早朝時間和現在公務員朝九晚五的作息時間差不多,雖然說是差不多,但多多少少還是有一些差別的,古代上班的時間要比現在早一點點,一般在現在所說的五到七點的時間上班
  • 古代官員上早朝,萬一遲到會怎麼處置,說出來你別不信
    凌晨3點,大臣到達午門外等候。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到凌晨5點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現代社會,擁堵得上班人山人海在公交車、地鐵口,咬著雞蛋灌餅、荷包蛋,害怕遲到扣工資,影響到發展前途。你以為這上班打卡制度是今日才有的,也別覺得大家有多艱辛,看一下古代官員們是怎麼每日籤到的吧。
  • 大臣凌晨時要去上早朝,下人還在睡覺,那早飯如何解決?
    在古代皇帝是要上早朝的,上早朝也是皇帝重要的政事之一。記得在《康熙王朝》中,康熙繼位初期,他的老師張廷玉就要求皇上和陪讀的魏東亭,無論嚴寒酷暑,都要早起讀書學習。所以民間有種說法,只要皇帝能夠按時每天上早朝,那這就是位勤政的皇帝。下邊來說下每天來皇宮上朝的文武百官們了。
  • 大臣半夜早朝吃什麼?其實,紫禁城裡別有洞天,也是有飯店的
    「朝臣代漏五更寒」,早朝制度對於官員們來說,的確是一件大大的苦差事。詩人高啟在《早至闕下候朝》中就寫過「月明立傍御溝橋,半啟拱門未放朝」。明朝的宮廷還好一點,起碼有宮燈照明。到了清朝更不得了,燈都沒了。整個皇宮烏漆嘛黑,什麼也看不見,甚至還有大臣因此落入金水河淹死了的。
  • 古代皇帝為什麼要求大臣上早朝?沒有中朝晚朝嗎
    了解過歷史,或者看過一點古裝劇的人都知道,古時候的皇帝有著上早朝的習慣。有些早朝是從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開始,而有的早朝則是天還沒亮,大臣們就早早地到達皇宮,經過一系列禮儀流程,最終在早朝時分,見到皇帝, 開始議事。
  •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大臣們不再行跪拜禮,皇帝和太后大哭
    在這一天清朝進行了最後一次早朝,這一次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次早朝。在這次早朝上出現了很多特殊的狀況。這一天文武百官和之前一樣正常上朝,不過他們行的禮節和之前完全不同。之前文武百官上朝的時候都要行三跪九叩大禮,這是規定。在朝堂上不行這個禮的話是要被處死的,因為這是對皇帝的藐視。最早來清朝的洋人就因為這個禮節問題出現了很多矛盾。
  • 清朝大臣上早朝是種怎樣的體驗?
    通常凌晨三四點,皇帝就要起床辦公。當然他們通常睡得也早,一般八九點就睡了,雍正那種工作狂例外。皇帝起的早,大臣也不能睡懶覺。清朝時北京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只許住滿人。一般漢族大臣基本住在宣武門外,從住處到紫禁城距離很遠,所以他們通常兩三點就要起床出發。現在北漂們四點左右就起床上班感到很苦。你想像一下當時的大臣。尤其是冬天。他們冒著嚴寒,坐著轎子顫顫巍巍的走上兩三個小時去上朝。
  • 萬曆皇帝:「從此君王不早朝」只是片面描寫,實際上政績卓越
    提起明朝的萬曆皇帝你會想到什麼?「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的昏庸無道,還是即使二十八年不上早朝,但國家依然繁榮昌盛的智慧皇帝? 實際上這一句白居易為唐玄宗寫的詩,更多的時候卻被後人用來形容萬曆皇帝。萬曆皇帝就莫名其妙背上了一個「穿越」而來的黑鍋。
  • 在古代上早朝,如果大臣想要去上廁所,皇帝能批假麼
    在電視劇中,大家都能看到皇帝每天都是要上早朝的,而且作為臣子的,必須在皇帝來之前早先來到朝堂,等候皇帝的上朝,這早朝可以說是非常嚴肅的地方,因為國度大事都是大臣們在朝堂上向皇帝啟奏,與皇帝商榷後做出決議,所以早朝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時候,而大便這種事在古代又是一種十分汙穢的事情,所以如果在上朝的時候
  • 在明朝的時候,因為這些原因,皇帝們不太願意上早朝
    因為在古時候,皇帝上朝乃是自古以來的規矩,而大臣們也都習慣了這個規矩;在朝堂之上,皇帝可以與大臣們討論諸多事務,而大臣們也可以根據事情的不同來向皇帝提出建議。可以這樣說,上朝制度是很有好處的,其可以促進皇帝與大臣們的溝通。所以自古以來,各個王朝的皇帝們都重視上朝這件事。然而當到了萬曆皇帝時期,由於萬曆皇帝本人的諸多原因,他並不願上朝。
  • 古代官員上早朝要起多早?不僅早起,還不敢吃東西,原因很尷尬
    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大家都可以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皇帝每天都要上早朝,並且基本上是五六點鐘的樣子就要起床了,可是皇帝離皇宮都很近,那麼朝廷官員離皇宮住的那麼遠,豈不是要起的更早?朝廷官員上班真的是很早,根據史書記載,古代的上班時間要比我們早很多,因為皇帝非常勤勞,大臣們也要非常勤勞,因為上朝不能遲到,遲到就要受罰,所以大臣們要在凌晨三點多鐘的時候就要起床了,如果離得更遠的,甚至起的還要早,如果去皇宮的時候,遇到了颳風下雨等,簡直就是一種摧殘。
  • 古代皇帝每天早上幾點上班?大臣們幾點下班?歷史早有記載
    古代皇帝每天早上幾點上班?大臣們幾點下班?歷史早有記載。   天天早朝最早是由「明朝朱元璋」制定的,但是到了明朝後期就慢慢減少了,到了後來就形同虛設,到了清朝取代明朝後,這個制度就慢慢取消了,只有發生重大事故,大家都聚到一起,而且這些皇帝的辦公地點也不盡相同
  • 別被影視劇騙了,古代皇帝天天要睡眼惺忪上早朝?人家都是自然醒
    對於「皇帝天天上早朝」這件事情,我們一直深信不疑。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既然重要的事情都在早朝上處理了,那麼還要奏摺幹什麼?皇帝為什麼還要花大量時間批閱奏摺?其實,大家都被影視劇騙了,皇帝根本就不是天天上早朝。
  • 古代皇帝5點上早朝 大臣更是半夜12點就起床 比現代人還忙碌
    並且,他還把丞相這個職位給撤離,那麼就更沒有誰能夠幫助他處理政事,同時也害怕別人會幹涉他處理政務,這樣一來,他事必躬親,設立了這樣的制度,為的就是能夠更好地了解天下發生了什麼事。因為我們都知道皇帝身居深宮之中,對於外界的事情不能悉知,凡事都要通過大臣們稟報才能得知,所以害怕會有小人從中作梗,蒙蔽了皇帝的雙眼,只報喜不報憂。
  • 古代官員上早朝有多不容易?經常半夜就起床,遲到還會被打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我們在看一些影視作品的時候,常看到那些官員們上朝的時候起很早,然後穿著整齊,井然有序地在朝堂等待和皇帝進行朝政上的商議。我們看到這些大臣的時候,他們穿戴整齊,拿著一些奏摺等等,看起來非常的威風凜凜。
  • 古代皇帝每天都要早朝嗎?真實數據告訴你,那樣會累死皇帝和大臣
    文/一個人物一段歷史古裝宮廷劇裡,皇帝每天早上按時早朝,和大臣們一起噓寒問暖,互訴心腸,評論國家大點,決策國家政策。殿內那是站無虛席,左邊,右邊全排滿,外面還有聽的,幾十號人,場面很是壯觀。而且還不如哪天缺了,缺了的話大臣們就一直在殿外等候皇帝,有時候直接等到午更時候。那麼這是真實的嗎?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一般來說皇帝也是很累的,他們批的摺子應該也要批到下午四五點吧,天黑了沒電燈,起碼得有燭光,那燭光晚餐一下還是需要的。還有夜生活,還得給皇太后請安,還得去逛逛園子吧。
  • 古代皇帝天天上早起上早朝嗎?除了這幾個皇帝,基本沒人上早朝
    古代皇帝天天上早起上早朝嗎?除了這幾個皇帝,基本沒人上早朝努力工作、比較開明的古代帝王形象深深印在每個人的腦海中。他們的日常工作是除了看奏摺之外,還要和大臣們開會。熬到很晚還不睡在那裡批奏摺。那麼他們在早朝的表現如何?他們堅持每天早起嗎?
  • 朱元璋早朝聽到雞叫賦詩一首,前兩句哄堂大笑,後兩句都嘖嘖稱讚
    朱元璋當皇帝其實就是一朵奇葩。他小時候都餓的昏了眼,一跺腳當了和尚,一碗發餿的泔水湯子都讓他念念不忘。這樣的人看到墨水也得當做米粥喝了,文化肯定是高不了啊。但是人家畢竟是當了皇帝了,面對經綸滿腹的百官,有的時候也得充充文化人。但是他的詩是不敢恭維的,但是都是很好理解,貼近生活霯地氣。
  • 一皇帝早朝問大臣吃了什麼?大臣:兩碗粥兩個雞蛋 皇帝:斬了
    皇帝這次是認真的。自從頒布詔書之日起,道光帝和嬪妃晚餐只吃燒餅,還是太監從宮外買來的。同時為了節省夜間照明用的燈油,道光帝要求後宮所有人天黑就熄燈,不許隨意點燈,避免不必要的浪費。有一次皇后過生日,道光請大臣們吃飯,竟然,讓御膳房做打滷面招待大夥,十分寒酸。後來,可能是道光覺得自己這麼摳門實在有些過分,特批御膳房殺了兩口肥豬,為宴席添上一道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