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古人還挺講究

2020-10-17 歷史子衿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意思?古人還挺講究

很多人認為我國古代十分信任封建迷信,那時候沒有嚴謹的科學,也沒有高端的技術,人們通常會把無法解釋的事情,歸結在神明上面。所以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特別講究規矩和體統,生怕因為哪件事做錯了,被神明怪罪。

特別對於古代人們的穿著,或者是住宅都有許多的講究,凡事人們都追求個吉利。就拿數字來說,人們自古以來就特別討厭4這個數字,因為它和「死」字的讀音非常像。而且如今的人們也同樣討厭這個數字,比如在買房選樓層或者是選手機號的時候,都要儘量的避免選這個數字。

如今看來,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的人,都十分注重美好寓意,特別是對於以前的人們來說,他們格外注重家具的規格。在以前,人們沒有各種設備,所以對於製作家具,都是由木匠手工完成的。

這也就要求木匠必須要有高端的手藝,同時也要具備一些世俗的常識。人們通常會把家具的尺寸與吉利相聯繫,正如俗語所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首先,床不離七指的是床的長度通常要以七這個數字為結尾,而且這不僅僅局限在床的長度上,就包括床的構造也要體現七這個數字。比如說床的穿樘一般都是七根,而且床頭靠背通常也是七根,這是因為七這個數字與「妻」字是同一個讀音,這也就代表著床上有妻意味著夫妻關係和美,能夠相伴一生。

而棺不離八指的是:不管誰去世,棺材的高度必定要有八尺,這是由於八這個數字與「發」諧音,這也暗示著後代能夠發財。當然啦,這還有另外的一個說法,「棺」與「官」是同音字,這也可以代表著後代能夠做官,所以連起來就是升官發財的意思。

桌不離九指的是:桌子的長度或者是規格,一定不能離開九這個數字,自古以來,人們對於九這個數通常都情有獨鍾。「九」與「酒」同音,古人們看一個家庭是否好客,通常就是看這戶人家有沒有酒。所以桌不離九,也可以理解為桌不離酒,桌子有酒的話,就會代表著這戶人家到親朋好友比較多,而且家人熱情好客。

雖然說這句俗語體現的是,古時候人們在家具設計中圖個吉利,但是依舊很符合如今的實際需求,比如說人們古時候製作床,通常打造成四尺七或者五尺七的規格,換作如今的單位就是1米5多或者1米8多,所以這樣也更好的適應人們身高的不同需求。因此如今的很多木匠,都是按照以前的這句俗語去定製家具的。

怎麼樣?看完了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你有沒有覺得古人是十分智慧的呢?同時對於日常生活也是十分講究。小編覺得古人們不但能經常總結實際,而且還可以與吉祥相結合,真的是一舉兩得啊!哈哈,不知道各位家中的家具,是否都是小編今天介紹的這幾個尺寸呢?好奇的朋友可以去量一下哦!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在過去農村的知識水平雖然不高,但是農村的俗語文化一直廣為流傳,農村俗語語言簡樸,卻蘊藏了大智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話糙理不糙,俗語所包括的範圍也是非常的廣泛,天氣,習俗,禁忌,道德倫理等都有涉及,非常的貼近農民日常生活,所以才能夠通過口口相傳直到現在,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就是「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一起看看這裡面到底有什麼講究
  • 老話常說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的「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就是這個意思。比如從事木工的人,都會從師傅那裡繼承許多設計理論,「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就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規矩」。那麼,「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是木工師傅在打床、制棺、做桌時的尺寸講究。據說,這樣的規矩,是傳自木匠的祖師爺魯班。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
    文/落葉城主的歷史課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有什麼講究?以前木匠可是非常吃香的職業,不輸給公務員。然而木匠這個行業也遵循著一些不成文的規定,比如說在打床的時候,尾數要留「七」,棺材尺寸是「八尺」,桌子邊長尾數要有「九」,故而衍生出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有什麼講究呢?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諺語是比較經典的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即使一輩子沒讀過書,不認識字的人,也能說出很多諺語俗語之類的,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今天咱們來說說少有人知的「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這句話只能算是說了後一半,另一半也是取自於農村,全部合起來說的是「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上面的諺語總結了古代木匠們,在工作中根據實際情況,加上人們對生活美好的寄託才得到的。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所以,從古至今,講究吉利的人們用諧音代替了這種吉祥意願,喜歡把一些美好的願望寄托在一些器物之上。▼《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而這句過去老木匠在傳藝時經常說的「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其實就是說的是這些器具的尺寸講究。大多取自諧音,寓意吉祥。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裡面有什麼講究?
    農村人做事喜歡講究吉利,平常說吉祥話,節假日給吉祥物,讓大家生活的有希望是農村文化的精髓。農村在讓木匠製作家裡的家具時就有一番講究。農村人在製作家具時會對木匠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裡面的講究是啥?
  • 「床不離七,棺不離九,桌不離八」什麼意思?和木匠有關
    「床不離七,棺不離九,桌不離八」什麼意思?和木匠有關。在歷史文化的薰陶和流傳下,我們的先輩們也總結出了很多的生活經驗,有的是心中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嚮往,也有的是在失敗中總結的經驗,讓生活更簡單。而農村裡也流傳著很多的俗語,就比如有一句是說,床要不離七,棺也要不離八,桌也不離九,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很常見的封建迷信和婚嫁習俗、風水之類的東西,都是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才發生的,雖然,目前也並沒有完全消失,但絕大多數的人還是相信科技的。但風水這件事至今都被使用,像是買房子這件事,很多人就比較重視風水的問題,不然會影響財運。
  • 民間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道理?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說的是木匠在打造不同類型家具時,必須要嚴格管控的尺寸。 雖然在現代社會中木匠的手藝,早已經被現代化機械所取代。但是純手工打造的家具,卻依然受到老百姓的追捧。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蘊含什麼意思?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蘊含什麼意思?很多人都說俗語是封建迷信,其實這種說法不是全對的,其實俗語也是我們歷史發展了這麼長時間的一種文化,只是相對於其他的文化形式更加接地氣,更加通俗易懂,沒有那麼標準化的表達出來而已。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真正的含義是什麼?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真正的含義是什麼?中國的語言非常的有魅力,在這其中地方俗語就特別的有意思。一般俗語都是通俗易懂的,看到字就可以把這句話的意思猜的八九不離十了,這些俗語都是非常常見的,大家都能懂其中的意思。
  • 為何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七、八、九有何含義?
    關於古代的俗語我們已經介紹了很多了,不過基本都跟一些人生哲理或者吃飯、睡覺等民生問題有關,今天我們來說點不一樣的,那就是關於家具的尺寸問題。我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叫做:「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 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
    俗語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這句話一般是過去的木匠們說的。其原話來源於《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數字,指的是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
  • 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和木匠有什麼關係?
    俗語能夠成為大家嘴裡常說的話,與其對生活經歷以及生活經驗的有利總結有關。如果具體想要了解這些俗語具體表達的含義,那可就有的研究了。不管什麼說,俗語的流行性也與我們在生活中的事件嘗試有關。而有這樣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這句俗語的由來還要從漢字諧音中開始,接下來我們把這句俗語分開來看,一段一段進行研究。首先是第一句「床不離七」。「床」這一物品的使用在我國是有著深遠的歷史的,在1957~1958年發掘的河南信陽長臺關中就出土了中國最早的床。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背後的含義才是精華
    文/北舊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是什麼意思?大家可能覺得一些俗語很簡單,一聽就明白。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小編覺得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小編有過這種想法,然後被打臉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一句俗語。小編最近才聽到這句,感覺很新鮮,而且覺得這一句還是比件簡單、容易理解的一句。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不說你一定猜不到
    近幾年,還流行什麼數字寓意,8代表發,過生日什麼的,好朋友都發88,288,588,等都來祝福,一年都在發財,還有9這個數字,同樣也有好的寓意,例如,朋友圈有個人脫單了,談了戀愛,好友在下面評論99,這個代表長長久久,寓意也很不錯,這些都是些大吉大利的數字。在以前,中國人同樣也很講究大吉大利,「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呢?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看一下。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什麼講究?
    《魯班經》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一般是農村的木匠說的,指木匠在做活時,這些器具的尺寸!床不離七隻要在做床時,尺寸都帶個七,就不怕找不到老婆了,也有夫妻和睦,同床偕老的意思。木匠打床的時候一般都會在尺寸和結構上留七,比如:床板由七塊小的木板做成、床的寬度二尺七等。古代做床的尺寸,也是很講究的。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意思?啥講究?
    導讀:農村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啥意思?啥講究?農村文化的智慧滲透在生活的很多方面,能夠體現農村人智慧的,我們很容易想到的就是俗語。俗語被大家熟悉,也流傳在祖輩之間。那麼工匠在製作家具時很有講究。我們從簡單的家具說起吧,凳子是大家常見的,農村人沒有沙發,就只做不少凳子,凳不離三,是製作凳子的講究。我們見到的凳子大多也都是四條腿的,因為「三」的諧音「散」,大家不希望家散,不希望人散,所以家裡很少有三條腿的凳子。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凳不離三,門不離五,都是啥意思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凳不離三,門不離五,都是啥意思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想必大家都聽過「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句話來源於《魯班經》,聽起來不是很難理解,但是其中的含義可不簡單呢!
  • 農村為什麼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寓意
    農村為什麼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寓意現在的青年人大多都去了大城市,選擇了各種各樣的漂,而留在農村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大多都是些年老的和留守兒童,他們渴望著過上團圓幸福的日子,卻因為生計的問題不得不和家人分離,為了表達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之情,農村人創造出了俗語,相信不少人都聽過一句俗語那就是「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這句話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 生活當中的小細節來源於「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
    要是仔細來看,從古至今諺語的內容也相當豐富,其中包含了生活的各個方面,時至今日,對年輕一代的教育,老年人也會使用一些諺語,這些俗語大多數聽起來很合理,甚至其中一些在我們的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教育意義,能讓年輕人少走很多彎路。除了教育方面的俗語,另一些俗語則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生活的渴望和期望。例如其中有一句話:「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