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為什麼說「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寓意
現在的青年人大多都去了大城市,選擇了各種各樣的漂,而留在農村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大多都是些年老的和留守兒童,他們渴望著過上團圓幸福的日子,卻因為生計的問題不得不和家人分離,為了表達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之情,農村人創造出了俗語,相信不少人都聽過一句俗語那就是「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這句話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呢?請跟著我的節奏一起來看看吧!
以前的時候科學技術不是很發達,而農村人本就比較迷信,十分的信奉鬼神,特別是一些大日子比如嫁娶、辦喪事和建房子,都會選擇一個好日子,都有很多講究的,現在不提倡封建迷信,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並不是什麼封建迷信,而是農民想通過這個來表達他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寄望之情。
第一句「床不離七」,我們常說「五福臨門」,一般木匠在做門框尺寸時都會選擇數字5,討個好彩頭,這個「七」代表的也是床的尺寸,床的長寬末尾數字都要是「7」,7的諧音是「妻」,對樸素的農民來說,娶妻生子是一件大事,這代表著以後你將不再是一個人,你有了一個家,你就真正的成長了,就算是現在,娶妻也是一件大事,現在中國的男女比例嚴重的不平衡,能娶到妻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床的尺寸諧音是「七」,目地就是希望能夠順利的娶到妻子。
「棺不離八」那也就很好理解了,棺材的高低尺寸也都會選擇數字8,8的諧音是發,就算是現在還是會有很多人希望自己的手機號碼尾號是8888或者車牌號是8的,表達了人們想要發財的美好想法,這裡主要表達的是已故的長輩對下一代的美好祈願。
最後一句「桌不離九」 也就更加好理解了,九的諧音是酒,對於一輩子都在莊稼地裡幹活的農民來說,午飯時間可以喝到酒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再有就是農村人比較的熱情好客,只要一有客人來,便會好酒好菜的招呼著。
這句俗語的前面還有一句是「凳不離三」,這不是因為什麼諧音,而是根據《三國演義》中桃園三結義而創造的,農村一般都是兄弟眾多,都生活在一起,難免會有一點小矛盾什麼的,這個俗語其實想表達的就是希望坐在凳子上面的兄弟們可以在一起互相幫助,相親相愛。
這些俗語雖然讀起來很普通,但是背後的寓意卻都是美好的,這些俗語都是木匠們在工作的過程中約定俗成的,就像各行各業都有外人所不知道的小秘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