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的俗語「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有何寓意
小時候,二舅就常常給我們念叨「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這些名句子,我們聽得耳朵都快起繭子了。
二舅是個木匠,在八九十年代的農村非常地受歡迎,他走街串巷給人做家具,割門窗。在有點兒閒的時候,還會雕刻一些生活工藝品,比如月餅模,犀牛望月等等。
二舅說,「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這是一種木匠文化,是從他們的老祖魯班爺那裡傳承下來的,說的都是各種木工活的尺寸講究。
為什麼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桌不離九呢?這些講究都不是空穴來風,都是有源緣的。
凳不離三
是說木工給人家做凳子的時候,一般都是長方形的,上面要做兩三個人,都可以坐四五個人。長度都會以三結尾,比如一尺三寸,二尺三寸,三尺三寸。這個「三」來源於著名的劉關張三結義,人們把這個「三」當作友好和團結的象徵,人們能像劉關張三人坐在同一條板凳上,那一個家庭的力量就會凝固成一股繩,十分地和諧而幸福,寓意一家人和睦相處。
門不離五
是說各種門的尺寸。「五」取意老百姓心目中的「五福臨門」,即「壽比南山,恭喜發財,健康安寧,品德高尚,善始善終」,這五福合起來才是圓滿幸福的人生。門是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入口,所以門不離五就是福氣多多。剛剛量了一下門高,正好五尺五寸。
床不離七
是因為七的諧音是「妻」,沒有老婆作伴那就是光棍一條,所以人們讓木工做床的時候,就把這個娶妻的願望反映出來,一般做床的尺寸為二尺七寸,或者四尺五寸七。寓意日後能夠娶到老婆,而不會打光棍兒!
桌不離九
也是因為九的諧音「酒」和「久」,桌子的尺寸帶九,表明主人熱情好客,願意與你喝酒盡興,願意與你長長久久。
此外還有棺不離八,這個就更好理解了!中國人講究見棺發財。而人們在數字上講究發財就是「八」,所以棺材都打八尺也就好理解了。
那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上面說的這些就是這句話的道理!實際上就是人們的一種美好祝願而已!
如今社會,木匠師傅越來越少了,改由機械化生產的多了,但凡事總得有個規矩,有些既定的木工活的尺寸卻難以改變,因為人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尺寸,你如果改一改就四不像了!與周圍的環境會格格不入,你想買到合適的家居裝飾比如床單被罩也就困難了。
小編認為,老祖宗流傳下來的這些老話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是有著具體的實踐意義的。那就是按規矩辦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在創新中繼承,要在繼承中發展,這才是應有的人生態度。
(作者:遊龍公子,本文由「觀看天下趣事」創作)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點讚和評論,謝謝!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