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這裡的聖人是誰?

2020-12-11 武空空的小基地

孔子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儒家聖人,早在中學階段,我們就學習過孔子的《論語》。如今,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春秋時期的偉大聖人,直到今天,我們的影響依然存在。

2000多年後的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有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其間出現了許多"學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列子也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位大學者。

列子是十世之一,他和孔子一樣,都是歷史上非常厲害的哲學家、思想家。在《列子·列子仲尼》一書中,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那麼這裡的聖人是誰呢?

現在人們對孔子的聖人有不同的理解,佛教學者認為西方的聖人是指釋迦牟尼;基督教學者認為這裡的西方聖徒是耶穌。如果你想知道孔子所說的西方聖人是誰,有三個問題你需要知道。

第一個是西方指的是哪裡,第二個是如果聖人指的是釋迦牟尼,列子怎麼會知道釋迦牟尼呢?第三,如果否定第二個問題,《列子》是偽作嗎?

這三個問題其實很容易回答。孔子到了宋國,太宰問孔子:孔丘先生,你是聖人嗎?孔子說,我怎麼可能是聖人呢?我不這麼認為,但我讀得很好。宋太宰講到三皇五帝等等,孔子說他們不是聖人。

於是太宰問:聖人是誰?於是孔子給出了答案。"西有聖人之人,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化,蕩從人而不能名焉",能讀懂文言文,這句話並不難回答。

宋朝的西部是周天子的疆域,很多古籍中的西部、西極、西域指的就是周朝。西方有聖人在這裡,解釋為釋迦牟尼和耶穌都不對,春秋時期,列子的時代,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

孔子有一次從魯國路過,到了周朝老子的府邸,於是兩位聖人在歷史上第一次見面。這次見面讓孔子非常佩服老子,西方的"媳婦"都有聖人。"聖人"是指老子。

相關焦點

  • 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這裡的聖人,指的是誰?
    孔子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位儒家聖人,我們早在中學階段,就學習過孔子的《論語》。現如今,孔子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教育家、思想家了,這位春秋時期的大聖人,時至今日,對我們的影響力依然存在。在列子的著作《列子·仲尼篇》中,提到了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那麼這裡的聖人究竟是指誰呢?現如今,人們對孔子說得聖人理解不一,佛教學者認為西方聖人指的是釋迦摩尼;基督教的學者認為,這裡的西方聖人是耶穌。要想搞清楚孔子說得西方聖人是誰,有三個問題需要知道。
  • 《列子·仲尼篇》裡,孔子說「西方有聖人」,聖人,指的是誰?
    《列子·仲尼篇》裡,孔子說「西方有聖人」,聖人,指的是誰?佛教學者認為:此處的西方,指的是印度、尼泊爾,西方聖人指的是釋迦摩尼。那麼《列子》一書,就應該是佛教傳人中國之後的作品。而基督教的學者認為,這裡的西方聖人是耶穌。所以,也有很多人據此推斷,列子是偽造的那麼,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這個聖人,到底指的是誰呢?孔子的這句話,涉及三個問題:①西方指的是哪裡。
  • 聖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孔子所說的西方聖人是誰?
    在《列子》中,記敘了一篇關於誰是聖人的故事。話說,宋國的太宰見到孔子後,開口問道:「孔子你是聖人嗎?」孔子回答:「我哪敢當聖人,我不過是博學多識的人罷了。」於是太宰又問:「那三王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三王是善於使用智力和勇力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太宰又問:「五帝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五帝是善於推行仁義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太宰繼續問道:「三皇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三皇是順應時勢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宋國太宰驚駭萬分,說道:「那麼誰是聖人呢?」
  • 中國的「聖人」和西方的「聖人」有何差別?看中西評判標準的差異
    但提到西方有什麼聖人,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但實際上是很多的,但都是宗教聖人),你可能會說亞里斯多德、柏拉圖或者蘇格拉底,如果以中國文化的評判標準他們確實可以封聖,但是注意了他們實際上被稱為「希臘三賢」。 而賢與聖是有差異的,具體表現在宗教意義上。
  • 有人問孔子你是聖人嗎,孔子這樣回答
    宋國的太宰去見孔子,問:「你是聖人嗎?」,孔子說:「我哪敢當聖人,我不過是學問廣博知識豐富的人。」。宋國太宰問:「三王是聖人嗎?」,孔子說:「三王是善於使用智力和勇力的人,是不是聖人,那我不知道。」。又問:「五帝是聖人嗎?」
  • 孟子只是亞聖,孔子才是聖人,但有五位君主也被稱為「聖人」
    古代對人的尊稱中,恐怕沒人能超過孔子,他是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由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孔子的地位在後世讀書人心中更高,後來孔子被稱作"聖人",而儒家學說的繼承和發展者是孟子,孟子只是被稱為"亞聖"。
  • 傅說,先於孔子800年而成聖的聖人,他是誰?
    上一篇說到,商朝中興居然是靠一個奴隸傅說(yue)就是這個奴隸,傅說是誰,為什麼說他是先於孔子而成聖的聖人?傅說傳說傅說天資聰穎,但父母早亡,勤奮好學的傅說早諳世事,但他不願意和欺壓百姓的奴隸主相處,就躲到一個山洞裡。
  • 中國古代第一個聖人,竟然不是孔子
    漢平帝下詔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諡孔子為「文聖尼父」;宋真宗加諡孔子為「玄聖文宣王」,後改諡「至聖文宣王」……儘管聖人稱號名揚古今,但孔子卻不是我國第一個「聖人」。那麼誰是第一個被稱為「聖人」的人呢?這要從我國古代最早的文獻《周易》、《尚書》和《詩經》中去尋找答案。
  •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所以說,孔子的弟子們都有一手演奏的絕活。所以說,我們不能從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聖人的言行。不要以為,孔子罵過宰予就以為是討厭他。聖人還諷刺過子貢是胡璉之器呢,然後又說君子不器。難道他認為子貢是小人嗎?當然不是。
  • 為何說西方人才完成了孔子的構想?原來你是這樣的聖人
    孔子的態度比老子要積極得多,他有一個非常好的優勢,就是文武雙全,武力值也很高。更重要的是,孔子出身沒落貴族,父親是非常出名的勇士,只是因為生他時候年歲過大而在他三歲的時候就過世了。這是說各個諸侯國要遵守禮樂,不能隨意攻伐。同樣是在政治體制上不希望有大的變動。
  • 孔子是當之無愧的聖人
    孔子童年喪父,少年喪母。由於文化大革命時對孔子的醜化,在大家的印象中孔子身材矮小,其實他身材高大。在司馬遷的《孔子世家》裡,稱「孔子長九尺有六寸。」學者李零據此說:「'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漢尺23.1釐米計算,是221.76釐米,和穆鐵柱、姚明的個子差不多,或有誇大。」雖然拖了「或有誇大」一語,但李教授大致上還是認同這個說法的。
  • 孔子是不是聖人,賢能政治更適合中國?
    文章究竟說了些什麼,能觸發今日讀者的興奮點?內容已經過時需要修正,還是歷久彌新仍具價值?事 實上,李零一文原表題為《有話好好說,別一提孔子就急——跟立華談心》,2007年6月14日發表於《南方周末》。該文是為了回應楊立華於同年5月18日 在個人微博發表的博文,《李零與「譁眾取辱」》。
  • 聖人的標準
    商的宰相到魯國,見到孔子說,「大家都說你是聖人啊。」孔子說:聖人不敢當,只不過知道的多一點罷了。(關於名的討論)宰:公平。商太宰曰:「三王聖者歟?」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聖則丘不知。」五帝是少昊,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元朝的曾先之寫的《十八史略》說得很清楚。歷史久遠了,很多人五帝都不知道,他們也是歷史上公認的上古聖人。孔子說,五帝善任仁義者,聖則丘弗知。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特別是中國道家的認知有一個區別。西方的歷史認為文化是不斷進步。歷史是螺旋式上升,東方文化認為歷史是退步的,因為道德走向衰落。
  • 天壤之別,孔子之前的「聖」與「聖人」是什麼樣?
    文/劉康聲孔子生活於春秋晚期。孔子在世時已經被人稱為聖人,而在孔子之前也有「聖」或「聖人」,這些「聖」或「聖人」與孔子的「聖人」稱謂指的是一回事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這裡討論的時間問題是指先秦典籍成書的時間,「孔子之前的『聖』與『聖人』」是指孔子生前已經出現的歷史文獻中的對象。
  • 孔子以前都幹了些什麼?聖人不愧是「聖人」
    孔子是我國的一位聖人,他的很多的思想被應用於古代封建社會,其中孔子的教育也一直是我們津津樂道的對象,他開創了「因材施教」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教學方法,隨著孔子留下的思想的影響,孔子也慢慢的成為了聖人,現如今「世界十大文化名人」裡面的首席就是孔子。
  • 聖人的集大成者——孔子!孟子說,孔子就是一生的偶像!
    伯夷、伊尹、柳下惠代表了三種類型的聖人,那麼,在孟子的眼中,孔子是什麼樣的人呢?在孟子看來,孔子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因時而變,是個與時俱進的聖人。「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也。」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 為什麼說中國歷史上,只出過三個半聖人?這「半個聖人」是誰?
    導語:為什麼說中國歷史上,只出過三個半聖人?這「半個聖人」是誰? 說到聖人,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聖人就是指被大眾認為具有特別美德和神聖的人,而且聖人的介定經常出現在諸子百家之書籍。
  • 孔子的理想主義:「聖人之治」何其難也
    孔子說:上者好禮,則民易使也。他還說,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的意思是說,首先統治者要率先垂範,潔身自好,底下的老百姓才會跟從,聽從指示。他還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之於風,必偃。
  • 中國東方四大聖人,第一名在西方很有名,中國人卻不是很熟悉
    但是沒想到這些文化之星的一些思想竟然流傳到了歐洲等地,並受到西方學者的一致認同。 並且在西方哲學家評定世界十大傑出思想家時,來自東方的三名聖人赫然上榜,清一色的都是中國人。 只是第一名並不是我們都熟知的孔子,那這「東方三大聖人」又都是誰呢?
  • 何為聖人?如何才能成為聖人?看孔子和孟子怎麼說!
    也就是說,在孔子看來,人才應該分為五個等級,分別是庸人、士人、君子、賢人、聖人,聖人顯然是最高層級的存在,那麼孔子認為的聖人應該具有哪些素養呢?孔子言:"所謂聖者,德合於天地,變通無方,窮萬事之終始,協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遂成情性。明並日月,化行若神。"在孔子的眼中,聖人在道德上能夠合配天地,在明斷是非上能夠比肩日月,在行為準則上能夠有若神明,這樣的標準下,普通人是難忘聖人之項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