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這裡的聖人,指的是誰?

2020-12-11 談古論金說歷史

孔子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位儒家聖人,我們早在中學階段,就學習過孔子的《論語》。現如今,孔子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教育家、思想家了,這位春秋時期的大聖人,時至今日,對我們的影響力依然存在。

2000多年過去了,孔子的思想直至今日依然受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家」,比如說常見的儒家、道家、法家等等,列子也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位大學者。

列子是天下十豪之一,他和孔子一樣,都是歷史上很厲害的哲學家、思想家。在列子的著作《列子·仲尼篇》中,提到了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那麼這裡的聖人究竟是指誰呢?

現如今,人們對孔子說得聖人理解不一,佛教學者認為西方聖人指的是釋迦摩尼;基督教的學者認為,這裡的西方聖人是耶穌。要想搞清楚孔子說得西方聖人是誰,有三個問題需要知道。

第一就是西方指的是哪裡,第二是如果聖人指的是釋迦牟尼,列子怎麼會知道釋迦牟尼呢?佛教是漢朝才出現的,第三如果第二個問題被否,那麼列子一書是不是偽造的?

這三個問題其實很好解答。孔子到宋國時,太宰問道孔子,孔丘先生,您是聖人嗎?孔子說道,我豈能是聖人?我可不敢當,不過呢,我還算博學多識吧。這位宋國的太宰說到了三皇五帝等等人物,但是孔子都說他們不是聖人。

那麼太宰就問道,誰是聖人呢?於是孔子給出了答案。「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能夠看懂文言文的話,這句話不難解答。

宋國的西方就是周天子的領地,很多古籍中的西方、西極、西域,都是指周地。這裡的西方有聖人,解釋為釋迦牟尼和耶穌都不對,春秋戰國時期,列子所處的時代,佛教還沒有傳入我國。

孔子曾經從魯國路過,到周地去老子的住所,就這樣歷史上兩位聖人第一次會面。這次會面讓孔子對老子非常敬佩,所有」媳西方有聖人「中的聖人指的是老子。

相關焦點

  • 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這裡的聖人是誰?
    孔子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儒家聖人,早在中學階段,我們就學習過孔子的《論語》。如今,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春秋時期的偉大聖人,直到今天,我們的影響依然存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孔子的思想依然有用。列子是十世之一,他和孔子一樣,都是歷史上非常厲害的哲學家、思想家。在《列子·列子仲尼》一書中,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那麼這裡的聖人是誰呢?現在人們對孔子的聖人有不同的理解,佛教學者認為西方的聖人是指釋迦牟尼;基督教學者認為這裡的西方聖徒是耶穌。如果你想知道孔子所說的西方聖人是誰,有三個問題你需要知道。
  • 《列子·仲尼篇》裡,孔子說「西方有聖人」,聖人,指的是誰?
    《列子·仲尼篇》裡,孔子說「西方有聖人」,聖人,指的是誰?佛教學者認為:此處的西方,指的是印度、尼泊爾,西方聖人指的是釋迦摩尼。那麼《列子》一書,就應該是佛教傳人中國之後的作品。而基督教的學者認為,這裡的西方聖人是耶穌。所以,也有很多人據此推斷,列子是偽造的那麼,孔子說:西方有聖人,這個聖人,到底指的是誰呢?孔子的這句話,涉及三個問題:①西方指的是哪裡。
  • 聖人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孔子所說的西方聖人是誰?
    在《列子》中,記敘了一篇關於誰是聖人的故事。話說,宋國的太宰見到孔子後,開口問道:「孔子你是聖人嗎?」孔子回答:「我哪敢當聖人,我不過是博學多識的人罷了。」於是太宰又問:「那三王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三王是善於使用智力和勇力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太宰又問:「五帝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五帝是善於推行仁義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太宰繼續問道:「三皇是聖人嗎?」孔子回答:「三皇是順應時勢的人,至於是不是聖人,我不知道。」宋國太宰驚駭萬分,說道:「那麼誰是聖人呢?」
  • 中國的「聖人」和西方的「聖人」有何差別?看中西評判標準的差異
    但在之前它並不是這樣的,起初的聖人是指品德和智慧達到一種至善和圓滿的人,《資治通鑑》中司馬光在論述智伯瑤的滅亡時就有論述說: 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 中國古代第一個聖人,竟然不是孔子
    《周易》本經作於西周時期,但沒有關於「聖」或「聖人」的記述。《尚書》中有22個「聖」字,卻無「聖人」,且所記之「聖」並未明確指向某一個人。作於西周至春秋中期之間的《詩經》裡有9個「聖」字,其中有2個「聖人」,這是古籍中首現的「聖人」。正是這首現的2處關於「聖人」的記述,讓我們基本明確了古代的第一位聖人究竟是誰。
  • 孟子只是亞聖,孔子才是聖人,但有五位君主也被稱為「聖人」
    古代對人的尊稱中,恐怕沒人能超過孔子,他是中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由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得孔子的地位在後世讀書人心中更高,後來孔子被稱作"聖人",而儒家學說的繼承和發展者是孟子,孟子只是被稱為"亞聖"。
  • 為何說西方人才完成了孔子的構想?原來你是這樣的聖人
    這一年恰恰是孔子在官場上走到最高峰的時候。大部分人的固有印象中,道家是出世的,儒家是入世的。其實是對它們的誤解,它們是一脈相承的思維體系,這是為何孔子要向老子求教的原因?道家是指要想維持宗法制,統治者就不能過多幹預宗族事務。這有點像現在的美國,聯邦政府不能過多 幹預州事務。儒家是指要想維持宗法制,必須維繫周禮。
  • 有人問孔子你是聖人嗎,孔子這樣回答
    宋國的太宰去見孔子,問:「你是聖人嗎?」,孔子說:「我哪敢當聖人,我不過是學問廣博知識豐富的人。」。宋國太宰問:「三王是聖人嗎?」,孔子說:「三王是善於使用智力和勇力的人,是不是聖人,那我不知道。」。又問:「五帝是聖人嗎?」
  • 天壤之別,孔子之前的「聖」與「聖人」是什麼樣?
    文/劉康聲孔子生活於春秋晚期。孔子在世時已經被人稱為聖人,而在孔子之前也有「聖」或「聖人」,這些「聖」或「聖人」與孔子的「聖人」稱謂指的是一回事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這裡討論的時間問題是指先秦典籍成書的時間,「孔子之前的『聖』與『聖人』」是指孔子生前已經出現的歷史文獻中的對象。
  • 傅說,先於孔子800年而成聖的聖人,他是誰?
    上一篇說到,商朝中興居然是靠一個奴隸傅說(yue)就是這個奴隸,傅說是誰,為什麼說他是先於孔子而成聖的聖人?傅說傳說傅說天資聰穎,但父母早亡,勤奮好學的傅說早諳世事,但他不願意和欺壓百姓的奴隸主相處,就躲到一個山洞裡。
  • 我們為何尊孔子為聖人?誰又是連聖人孔子都搞不定的熊學生?
    所以說,孔子的弟子們都有一手演奏的絕活。所以說,我們不能從普通人的角度去理解聖人的言行。不要以為,孔子罵過宰予就以為是討厭他。聖人還諷刺過子貢是胡璉之器呢,然後又說君子不器。難道他認為子貢是小人嗎?當然不是。
  • 為什麼說中國歷史上,只出過三個半聖人?這「半個聖人」是誰?
    導語:為什麼說中國歷史上,只出過三個半聖人?這「半個聖人」是誰? 說到聖人,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聖人就是指被大眾認為具有特別美德和神聖的人,而且聖人的介定經常出現在諸子百家之書籍。
  • 孔子是當之無愧的聖人
    孔子童年喪父,少年喪母。由於文化大革命時對孔子的醜化,在大家的印象中孔子身材矮小,其實他身材高大。在司馬遷的《孔子世家》裡,稱「孔子長九尺有六寸。」學者李零據此說:「'九尺六寸』有多高?按西漢尺23.1釐米計算,是221.76釐米,和穆鐵柱、姚明的個子差不多,或有誇大。」雖然拖了「或有誇大」一語,但李教授大致上還是認同這個說法的。
  • 東西方三大聖人虛心求教偶得真知終成聖人
    下面講一下東西方三大聖人求教的小故事。學界有"東方三聖","西方三聖"的說法。"東方三聖"指的是老子,孔子和六祖慧能大師。這三大聖人剛好對應道家、儒家和佛家。"西方三聖"指的是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這三人前後依次為師生關係。"
  • 孔子是不是聖人,賢能政治更適合中國?
    文章究竟說了些什麼,能觸發今日讀者的興奮點?內容已經過時需要修正,還是歷久彌新仍具價值?事 實上,李零一文原表題為《有話好好說,別一提孔子就急——跟立華談心》,2007年6月14日發表於《南方周末》。該文是為了回應楊立華於同年5月18日 在個人微博發表的博文,《李零與「譁眾取辱」》。
  • 何為聖人?如何才能成為聖人?看孔子和孟子怎麼說!
    以《論語》為例,孔子共計稱讚六人為聖人,分別是堯、舜、禹、湯、文、武六人。這六人都是王者、地位超然,並且具備非凡的文治武功。孔子稱讚他們說: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 聖人的標準
    商的宰相到魯國,見到孔子說,「大家都說你是聖人啊。」孔子說:聖人不敢當,只不過知道的多一點罷了。(關於名的討論)宰:公平。商太宰曰:「三王聖者歟?」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聖則丘不知。」五帝是少昊,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元朝的曾先之寫的《十八史略》說得很清楚。歷史久遠了,很多人五帝都不知道,他們也是歷史上公認的上古聖人。孔子說,五帝善任仁義者,聖則丘弗知。西方文化和東方文化,特別是中國道家的認知有一個區別。西方的歷史認為文化是不斷進步。歷史是螺旋式上升,東方文化認為歷史是退步的,因為道德走向衰落。
  • 王陽明為何有資格與孔子並稱為聖人?曾國藩夠資格稱半個聖人嗎?
    【孔子之後的兩千多年後,聖人隊伍為何又王陽明和曾國藩?】阿拉伯世界稱默罕默德為先知,漢文化圈稱孔子為聖人,聖人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一個專有名詞。在漢文化圈,孔子是公認的第一位聖人,近年來,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說法,擴編了聖人的隊伍,人們為孔子又找了兩個伴兒:一個是王陽明,一個是曾國藩。
  • 老子嘴裡說的聖人到底是誰呢?
    讓人費解的是,本來褒義的白富美、高富帥暗含了譏諷,而原本貶義的屌絲卻有了中性意味。記得小時候年青人如果不做正經事,會被長輩痛罵成屌二啷噹。而同輩人誰要說對方屌,肯定得打起來,因為這是人格侮辱。由此看出,時代的變遷會引發詞義改變。
  • 老子說自己是聖人;孔子說他是神人;莊子說是真人
    大家都知道,先秦儒家的創始人創始人孔子被人們稱為聖人。古代被稱為聖人的人有很多,比如堯、舜、禹、湯、文王、周公等,但是在很多場合下,人們提到聖人,總是專指孔子。《孟子·萬章下》中列舉、分析了古代四位聖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和孔子,他認為伯夷是聖人中最清高的,伊尹是聖人中最有擔當的,柳下惠是聖人中最隨和的,而孔子是聖人中最能順應時勢的,是聖人的集大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