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主編,曾主編時尚類圖書暢銷圖書市場!
摩可文化傳媒創始人之一,堅持原創作者,寫我的故事、分享我的觀點,可以談你的感受!
文章配圖全部來源於百度圖庫,僅作為配文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
歷史上但凡成就大事者,一生都修身利己,曾國藩就是這樣一位注重修煉,在功防進退中彰顯了他進德修業的聰明智慧,他出生在農村,從小勞作,從常理上說上對金錢充滿了欲望,但他面對金錢財富卻顯得淡然,一生未用職權為其子孫謀取暴利,在常人眼裡這種獨特的智慧和律己的精神顯得彌足寶貴。
淡泊明志,修身律己,在曾國藩的人生智慧中是及其重要的。他很多年都無法得到內心的清淨,無法超脫自己,因為思緒過多,沒有一天感覺是坦蕩於天地間的。諸葛亮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修身」。曾國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但自身的幾個毛病卻使他寢食難安,無法安寧。其一就是把名利之心看得很重,其二就是俗見太重。他經常感覺自己無法獲取快樂,每日苦悶之心淤積心中。因此他便想盡辦法尋找快樂的各種方式。在他的總結和思考中人生得到快樂和安靜只有這麼幾種方式:通過辛苦勞作,使身體勞累之後才有安靜的休息;淡然的看待人生,消除對無限欲望的追求、節制內心貪婪的欲望;享受讀書的樂趣,這些都是獲得快樂的最好方式。
在曾國藩的一生中將三種境界充分的運用在自己的人生中,並將其用實際行動體現在自己的人生仕途中,淡薄是一種大的情趣,人生失去了它同樣也會失去很多快樂,它或許沒有理智的作用,就像天生的一種傾向,憑藉人的直覺和對生活的感悟,存在的無言卻有聲,用此處無聲勝有聲來描述最為準確了。
但是一般人在一生中也無法達到這種境界,原因在於把功名利祿看得太重,以至於無法從中自拔,只認識到名利對自己的好處和帶給自己的優越感,卻無法深刻認識到它們對人生的璀璨,說到底人生赤條條的來,又事赤條條的走,所謂的功名利祿在你的人生中沒有絲毫你可以帶走的。
但曾國藩認識到,人的一生中淡泊名利才是得到心靈歡樂和獲得心靈自由的最好方式。他增送給弟弟一枚印章「勞兼君」含義是對處於名利中的人,要像對待農夫那樣費心耕種,像商人那樣努力追求財富,要從辛苦的耕種中把淡泊名利的智慧學會,保留一顆純潔和淡薄的心也就達到了忘我勞動的淡薄之心。
曾國藩中年時候官居高位,但家人並沒有因為他而富足;他為官廉潔,大公無私,從不以權謀私利,他的一生推崇節儉的情操,深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難的人生真諦,追求名利但知求己不求人。曾國藩作為將相,每日三餐,每一頓飯只有一個蔬菜,節儉飲食,終生樸素。
筆者對曾國藩的歷史知之甚少,但筆者是一位肯學習和補習的人,通過閱讀曾國藩相關傳記,從中深切感悟到他一生追求其淡泊明志的人生裡程,這種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人生智慧在當今社會和為官之道中也未嘗不是一種讓我們敬佩和學習的楷模,湖湘名將的做人智慧和嚴於律己的風尚難道不足以讓我們學習和膜拜嗎,筆者此時想到嶽麓書院大門上的兩塊扁「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這也不正是湖湘文化的精髓所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