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嚴於律己 淡薄人生的智慧所在!

2020-12-20 東林侃事兒

暢銷書主編,曾主編時尚類圖書暢銷圖書市場!

摩可文化傳媒創始人之一,堅持原創作者,寫我的故事、分享我的觀點,可以談你的感受!

文章配圖全部來源於百度圖庫,僅作為配文使用,不做任何商業用途!

歷史上但凡成就大事者,一生都修身利己,曾國藩就是這樣一位注重修煉,在功防進退中彰顯了他進德修業的聰明智慧,他出生在農村,從小勞作,從常理上說上對金錢充滿了欲望,但他面對金錢財富卻顯得淡然,一生未用職權為其子孫謀取暴利,在常人眼裡這種獨特的智慧和律己的精神顯得彌足寶貴。

淡泊明志,修身律己,在曾國藩的人生智慧中是及其重要的。他很多年都無法得到內心的清淨,無法超脫自己,因為思緒過多,沒有一天感覺是坦蕩於天地間的。諸葛亮曰:「淡泊以明志,寧靜以修身」。曾國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但自身的幾個毛病卻使他寢食難安,無法安寧。其一就是把名利之心看得很重,其二就是俗見太重。他經常感覺自己無法獲取快樂,每日苦悶之心淤積心中。因此他便想盡辦法尋找快樂的各種方式。在他的總結和思考中人生得到快樂和安靜只有這麼幾種方式:通過辛苦勞作,使身體勞累之後才有安靜的休息;淡然的看待人生,消除對無限欲望的追求、節制內心貪婪的欲望;享受讀書的樂趣,這些都是獲得快樂的最好方式。

在曾國藩的一生中將三種境界充分的運用在自己的人生中,並將其用實際行動體現在自己的人生仕途中,淡薄是一種大的情趣,人生失去了它同樣也會失去很多快樂,它或許沒有理智的作用,就像天生的一種傾向,憑藉人的直覺和對生活的感悟,存在的無言卻有聲,用此處無聲勝有聲來描述最為準確了。

但是一般人在一生中也無法達到這種境界,原因在於把功名利祿看得太重,以至於無法從中自拔,只認識到名利對自己的好處和帶給自己的優越感,卻無法深刻認識到它們對人生的璀璨,說到底人生赤條條的來,又事赤條條的走,所謂的功名利祿在你的人生中沒有絲毫你可以帶走的。

但曾國藩認識到,人的一生中淡泊名利才是得到心靈歡樂和獲得心靈自由的最好方式。他增送給弟弟一枚印章「勞兼君」含義是對處於名利中的人,要像對待農夫那樣費心耕種,像商人那樣努力追求財富,要從辛苦的耕種中把淡泊名利的智慧學會,保留一顆純潔和淡薄的心也就達到了忘我勞動的淡薄之心。

曾國藩中年時候官居高位,但家人並沒有因為他而富足;他為官廉潔,大公無私,從不以權謀私利,他的一生推崇節儉的情操,深知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難的人生真諦,追求名利但知求己不求人。曾國藩作為將相,每日三餐,每一頓飯只有一個蔬菜,節儉飲食,終生樸素。

筆者對曾國藩的歷史知之甚少,但筆者是一位肯學習和補習的人,通過閱讀曾國藩相關傳記,從中深切感悟到他一生追求其淡泊明志的人生裡程,這種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人生智慧在當今社會和為官之道中也未嘗不是一種讓我們敬佩和學習的楷模,湖湘名將的做人智慧和嚴於律己的風尚難道不足以讓我們學習和膜拜嗎,筆者此時想到嶽麓書院大門上的兩塊扁「惟楚有才,於斯為盛」這也不正是湖湘文化的精髓所在嗎?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的七大人生智慧
    比起錦上添花如虎添翼,草根逆襲的故事更能獲得人們的尊敬,而曾國藩受人敬佩的原因,也遠不止堅韌不拔這一個特質。 張宏傑所著《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一書當中,用非常詳細的筆墨描寫了曾國藩的生平,尤其著重道出他在做人,治家及領導方面的智慧。 而這些智慧,可以凝結為以下幾點。
  • 曾國藩:人生中疲憊不堪時,不妨多讀讀這5字,教你處世大智慧
    曾國藩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和千古第一完人,一直都被許許多多的後世人尊為偶像,雖然曾國藩在歷史上的風評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一生就是一個傳奇。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卻十年七遷,連升十級,成為了大清朝廷的頂梁柱,他之所以有如此的成就,離不開平日裡的嚴於律己,就比如他用來警醒磨礪自己的五字箴言。曾國藩五字箴言:誠、敬、靜、謹、恆。
  • 曾國藩慎獨自處的格局智慧,21世紀年輕人值得細細思考
    回望中國晚清歷史,人稱「晚清中興第一名士」的曾國藩,可謂是晚清政府的CPU。「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深受儒家傳統道德文化知識浸染,形成了獨特的修身處世智慧。面對內憂外患,以其獨特的人格和卓越的才能,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 曾國藩七副對聯,說盡人生大智慧
    關注善智人生,閱讀更多人生感悟、情感、哲理、勵志文章 圖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對聯是漢語獨有的藝術形式,講究對仗工整,寥寥數字,無論是嬉笑怒罵還是警句勉勵,都凝聚了人生的大智慧,一代文學家曾國藩是對聯大家,他的對聯包含著儒家為人處世的原則,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曾國藩的對聯大智慧吧。
  • 《大學》:格物致知,明德至善,嚴於律己,行為師範
    《大學》:格物致知,明德至善,嚴於律己,行為師範大學之道,在明德至善。大家都在苦苦求索著、學習著人生成功的各種觀念、理論和方法,這都是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做法,這是好事,也都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明師(明師不一定是名師)指點,會少走很多彎路,這也是有智慧的。
  • 曾國藩的特殊處世之道,有事沒事找人借點錢,借還之間有大智慧
    雖然說借錢這種事不大,但是於細微處可以見精神,曾國藩對待金錢與人情的態度充滿智慧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應該有利益糾紛?曾國潘的借錢悟性,也是從他開口跟別人借錢得到的。最開始的時候他自己很是拮据,經常跟別人開口借錢,這借來借去的,他自己倒是有一套他自己的看法。古語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可是曾國潘呢卻說:「真君子一定是談錢的,錢是衡量一個人內心的標尺」。
  • 曾國藩三幅經典對聯,說透了人生大智慧
    曾國藩是我們熟悉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樣一位「大人物」,他的一生僅用傳奇來形容不足矣表達,他滿腹經綸的才學、力挽狂瀾的能力,都與他睿智的思想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曾國藩的三幅經典對聯,是怎樣說透了人生大智慧。
  • 曾國藩:人生如何做到心如古井、不為所動?關鍵在這四個字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可見,靜是一種修為,充滿著智慧,蘊涵著無窮的力量。現實中,因為思慮過重,欲望太多,精力分散,神志紛披,遇事意衝動,這就需要靜以心,以「靜」是去「躁」,讓內心自信豐盈,以一種優雅的姿態沉穩處世,不再有所畏懼、不被萬難所攻。
  • 曾國藩的人生智慧之八本格言
    曾國藩《挺經》家範篇的智慧之八本格言餘日記冊中又有八本之說,日:「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惱怒為本。——《挺經》曾國藩現代生活的人都喜歡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到生活的真諦,許多人為自己立下了這樣那樣的座右銘,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名言警句也漸漸敷上一層塵土,早已被它們的主人拋在腦後。
  • 《曾國藩家書》六句話,每一句,都是人生智慧
    文/芨芨草對於晚清名臣曾國藩,我們都不陌生。他不單在官場上春風得意,在做人處事上,更為人所津津樂道。一個人的成就,不僅是指事業上的成功,還有其做人的成功。我想,曾國藩正是因為在這兩者上的成功,才讓他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吧。
  • 曾國藩:人生智慧,藏在一張一弛之中
    要說把人論到極致,「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則是一個典型,中國的「兩個半聖人」中,曾國藩就在其一。曾國藩在論及人生地鬆緩之道時是這樣說的:「事緩乃圓,好從慢的;從緩待變,應對自如。」創辦湘軍之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一個朋友給曾國藩提出建議,讓他多讀一下老莊思想。曾國藩聽信朋友的建議開始研讀,當他細細品味,慢慢咀嚼之後,才發現自己曾經路上栽過的跟頭,都是因為太過於剛直,如果能稍加收斂自己的鋒芒,才是正確的處世之道。
  • 「千古完人」曾國藩: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
    晚清重臣曾國藩曾在給家書中寫道: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人生只有提高自己道德修養,擴大自己的功業建樹才可以靠得住。人生在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最有價值的就是一個人的品性和修養,因為身價會跌,財富會散。一個好的人品,是可以給自己帶來巨大的財富。
  • 曾國藩為了「戒色」,想出2個「笨辦法」,簡單,很多人卻做不到
    後來為了戒色,曾國藩想出了兩個笨辦法:一、寫日記提醒自己曾國藩一有「色心」湧上心頭的時候,便把這些想法記錄下來,並在日記裡痛批自己:「真乃禽獸也!」曾國藩沒事的時候,會常常翻看這些日記,一方面提醒自己,一方面修心養性。果然時間久了,心中的色慾也慢慢變淡了。
  • 曾國藩做人智慧:挺立特立,做第一等人物!
    曾國藩做人智慧:挺立特立,做第一等人物!曾國藩是中國晚清最具影響力的風雲人物,被稱為「中興第一名臣」、「中華千古第一完人」。他是儒家學者的標杆,一生逐步地實現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在為官方面,他升遷最快、做官有道、保官最穩,最後還順利功成身退,所以也算得上「官場的楷模」,他在宦海浮沉中,善於識人用人,同時他治家也有一套,家族一百多年沒有紈絝子弟,代代有人才。他的為人處世之道被奉為智慧,為後世所敬仰。
  • 這套匯集天下智慧的千古奇書,曾國藩每天背誦,有著怎麼樣的魅力
    《智囊全集》是明代著名思想家馮夢龍的作品,書裡收錄了從先秦到明朝的1200多個智慧故事,從陽謀到陰謀,從市井的小聰明到狠毒的計謀全都有涉獵。作者馮夢龍豪不謙虛地說,「天下無餘智」,意思是,「看了這套智囊全集,天底下就沒有其他的智慧了」。
  • 出身農家終成一代聖相,曾國藩的人生智慧到底有哪些?
    清朝嘉慶十六年,曾國藩出生在湖南一個叫白楊坪的小村莊。他的祖父種地養豬餵魚,晚年他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才開始讓他的大兒子去發奮讀書。可是這個兒子儘管用功可是多次到縣城應試都是落第而歸,四十三歲才補錄為秀才。
  • 曾國藩的座右銘給我們的人生智慧
    曾國藩的座右銘:「物來順應,當時不雜,未來不迎,既往不究」是出自他的家書裡,原句是: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即過不戀。 
  • 曾國藩的10幅對聯,道出人生智慧……
    組練三千朝蹋浪;貔貅十萬夜觀書 【注】此聯為曾國藩贈劉養素觀察。貔貅:比喻勇猛之士。 萬卷藏書宜子弟 十年種木長風煙 【注】讀書可以學到知識,豐富人生,種樹可以保護環境,造福人民。
  • 向曾國藩學習借錢的智慧,熟記借錢的這四個積極作用!
    大家好,我是「琢磨君」,歡迎大家一起來學習更多國學智慧和歷史知識。如果您想持續收看本欄目,請點擊上方藍色字「關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曾國藩:向他人借錢並不羞恥,反而還有這四個正面意義!曾國藩,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他一生非常清廉、勤勞節儉,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所以後世之人總結說「當官需學曾國藩,經商當看胡雪巖」!
  • 曾國藩治家:清茶淡飯粗布衣,齊家治國平天下
    曾國藩治家:清茶淡飯粗布衣,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公元1811-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孔子親傳弟子宗聖曾子的七十世孫,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