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七大人生智慧

2020-12-20 騰訊網

文 | 寒江雪

曾國藩七大智慧:

和,勤,恆,誠,恕,立志,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讀歷史的時候,總覺得清朝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朝代,尤其是晚清。風雨飄搖的時期,卻湧現出了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這樣的名臣。

而這晚清四大名臣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曾國藩。

很多人欣賞曾國藩,並不是因為他有多麼驚人的才華,立下了多麼彪炳的功勳,而是在他身上,能夠看到許多普通人的影子。

是的,曾國藩並不是一個天才。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曾國藩小時候在家裡背書,小偷在梁上聽。小偷都會背了,曾國藩還沒背下來。

科舉考試時,五次都名落孫山,直到道光十二年,才被以「佾生」(即半個秀才)註冊。好不容易中進士,點翰林,飛黃騰達了,在官場上卻又被同僚譏笑,被皇帝責罵。

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一個不怎麼聰明的人,創造了任誰都無法忽視的功績,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的一生,並不是一部自帶主角光環一路開掛輕輕鬆鬆創立佳績的瑪麗蘇小說。而是一個資質平庸的人,受盡困厄仍咬牙堅持最終登上高峰的血淚奮鬥史。

比起錦上添花如虎添翼,草根逆襲的故事更能獲得人們的尊敬,而曾國藩受人敬佩的原因,也遠不止堅韌不拔這一個特質。

張宏傑所著《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一書當中,用非常詳細的筆墨描寫了曾國藩的生平,尤其著重道出他在做人,治家及領導方面的智慧。

而這些智慧,可以凝結為以下幾點。

作為一個儒者,曾國藩的一生立身行事,是按《大學》的邏輯架構展開的,因此他的一生只做了四件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其中,「齊家」這一項,則佔了曾國藩生活中很大部分的比重。

曾國藩的一生中有兩個核心焦慮:一個是自己能不能成為聖賢,挽救國家,另一個則是曾氏家族能不能光大和永久。

可見,在曾國藩的心中,家族的興衰不亞於朝廷的興亡。

曾國藩一生寫過無數家書,其中內容有分享詩文寫作、理學修煉,也有關於人生的感悟,與上下級相處的心得,以及領兵作戰的方法。

濃縮一下,曾國藩在家書中對兄弟子侄們不厭其煩地反覆教導的內容,主要為以下五點:

第一是和。儒家兄弟倫理中,首重「和」字,最怕的是「不和」。曾國藩曾在家書中說過:「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仕宦家族必敗。」因此,兄弟之間不能有妒忌和心機。

第二是立志。也就是說要確立一個終身奮鬥的目標,有這樣一個目標,對一個人的精神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只有立志,擁有了奮鬥的目標,才能調動人的巨大潛力。

第三是勤。「勤如天地之陽氣,凡立身、居家、為官、治軍,皆賴陽氣動蕩。勤則興旺,惰則衰頹。」勤可以磨鍊精神,也可以補救愚拙,所以要想在世界上站得住,首先要勤勞。

第四是恆。恆,即為堅持,有規律。曾國藩曾說:「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每天只有踏踏實實做幾件事,而不是虛度,才不會有愧於心。

第五是誠。鹹豐八年,曾國藩在給弟弟曾國荃的家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句話「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意思是說,縱使別人都對你使心眼,你也要一直以真誠來回應他、時間長了,他也不好意思跟你耍心眼了。

人民大學歷史系主任,清史研究所所長戴逸先生曾提到,在人大清史所曾經與曾國藩之弟曾國荃的玄孫女曾憲楷共事過。據戴老回憶,曾憲楷的待人接物有一股大家風範,為人修養極好,特別謙和。這其中,也應與曾國藩對家人們的教導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除了嚴明的一家之長外,曾國藩還是一位出色的領導者。一手創立,管理整個湘軍隊伍,讓部署聽從自己的號令,靠的絕不是權勢與武力,而是智慧。

曾國藩對待部下,除了做到了上文中所說的「誠」之外,還做到了「恕」,即用寬廣的胸懷容納他人,這也是曾國藩的第六點智慧。

在人際關係方面,曾國藩也一直主張退讓一步,就像他常說的那樣「富貴功名皆人世浮榮,惟胸次浩大是真正受用。」

在湘軍內部,涉及到處理名與利的問題時,曾國藩非常注意把握平衡。凡涉及到利益,一定會注意與他人共分;凡涉及名聲,一定會注意與人共享。有了功勞,分給別人;有了問題,則自己承擔起來。

第七點智慧來自曾國藩對待部下的第二個特點,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你想要在這個世界上站得住,也要幫助別人站得住;你想有所發展,也要給別人製造發展的良機。

李鴻章曾經說,曾國藩的幕府像一所大學校。除了帶兵打仗之外,曾國藩還兼當這些幕僚和將領的老師,教他們怎麼做官,怎麼打仗。

寬容,幫持他人,不貪慕名利,這也是曾國藩能夠吸引一大批人為之所用,並最終成就自己事業的根本原因。也是當今社會,我們每個人所應該學習的智慧。

在這個普遍浮躁,焦慮的時代,曾國藩像是一劑良方,值得我們每個人一讀。了解一下「拙誠」之道,學習待人接物的技巧,學習生活和職場中的生存法則,更重要的是,學習他身上堅韌不拔,永不服輸的韌勁。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嚴於律己 淡薄人生的智慧所在!
    歷史上但凡成就大事者,一生都修身利己,曾國藩就是這樣一位注重修煉,在功防進退中彰顯了他進德修業的聰明智慧,他出生在農村,從小勞作,從常理上說上對金錢充滿了欲望,但他面對金錢財富卻顯得淡然,一生未用職權為其子孫謀取暴利,在常人眼裡這種獨特的智慧和律己的精神顯得彌足寶貴。
  • 曾國藩七副對聯,說盡人生大智慧
    關注善智人生,閱讀更多人生感悟、情感、哲理、勵志文章 圖文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對聯是漢語獨有的藝術形式,講究對仗工整,寥寥數字,無論是嬉笑怒罵還是警句勉勵,都凝聚了人生的大智慧,一代文學家曾國藩是對聯大家,他的對聯包含著儒家為人處世的原則,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曾國藩的對聯大智慧吧。
  • 曾國藩三幅經典對聯,說透了人生大智慧
    曾國藩是我們熟悉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樣一位「大人物」,他的一生僅用傳奇來形容不足矣表達,他滿腹經綸的才學、力挽狂瀾的能力,都與他睿智的思想分不開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曾國藩的三幅經典對聯,是怎樣說透了人生大智慧。
  • 曾國藩的人生智慧之八本格言
    曾國藩《挺經》家範篇的智慧之八本格言餘日記冊中又有八本之說,日:「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惱怒為本。——《挺經》曾國藩現代生活的人都喜歡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到生活的真諦,許多人為自己立下了這樣那樣的座右銘,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名言警句也漸漸敷上一層塵土,早已被它們的主人拋在腦後。
  • 《曾國藩家書》六句話,每一句,都是人生智慧
    文/芨芨草對於晚清名臣曾國藩,我們都不陌生。他不單在官場上春風得意,在做人處事上,更為人所津津樂道。一個人的成就,不僅是指事業上的成功,還有其做人的成功。我想,曾國藩正是因為在這兩者上的成功,才讓他成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吧。
  • 曾國藩:人生智慧,藏在一張一弛之中
    要說把人論到極致,「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則是一個典型,中國的「兩個半聖人」中,曾國藩就在其一。曾國藩在論及人生地鬆緩之道時是這樣說的:「事緩乃圓,好從慢的;從緩待變,應對自如。」創辦湘軍之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一個朋友給曾國藩提出建議,讓他多讀一下老莊思想。曾國藩聽信朋友的建議開始研讀,當他細細品味,慢慢咀嚼之後,才發現自己曾經路上栽過的跟頭,都是因為太過於剛直,如果能稍加收斂自己的鋒芒,才是正確的處世之道。
  • 出身農家終成一代聖相,曾國藩的人生智慧到底有哪些?
    清朝嘉慶十六年,曾國藩出生在湖南一個叫白楊坪的小村莊。他的祖父種地養豬餵魚,晚年他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才開始讓他的大兒子去發奮讀書。可是這個兒子儘管用功可是多次到縣城應試都是落第而歸,四十三歲才補錄為秀才。
  • 曾國藩的座右銘給我們的人生智慧
    曾國藩的座右銘:「物來順應,當時不雜,未來不迎,既往不究」是出自他的家書裡,原句是: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即過不戀。 
  • 曾國藩智慧:做人,學會這8個字,你的人生從此不一樣!
    人生就如同是不斷試錯的一個過程,沒有不犯錯的人,也沒有不走歧途的人生,在人生中只要能夠通過自己的錯誤去提煉成人生的經驗,那麼這樣的錯誤就是人生的財富。相反來說,倘若是在人生的道路的一昧的只知道我行我素,一旦錯行他路,就只能是一條路走到黑,自然也就是落於失敗之中了。
  • 曾國藩信仰的七大處世名言,個個都是大道理
    曾國藩信仰的七大處世名言,個個都是大道理曾國藩,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作為晚清最後一個也是封建社會最後一個大儒是如何處世的呢?我們一起去看下。是一部縱橫中外的人才學教科書,一部關於識人、相人的經典文獻,是曾國藩總結自身識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傳世奇書,是曾國藩體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訣,《冰鑑》為讀者打造一條走近曾國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獨到的識人、用人策略。是曾國藩吐盡畢生的心血於臨終前寫成的「壓案之作」。
  • 曾國藩十句勸世良言,蘊含人生大智慧,值得終生收藏
    曾國藩,清朝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湘軍的創始人,諡文正。有人這麼評價他,曾國藩是中國古代史最後一人,中國近代史第一人。由此可見他對中國歷史發展的影響力。曾國藩與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他的為官之道和待人接物充滿大智慧,值得我們終生學習。精選曾國藩最精闢的十句勸世良言,一同瞻仰學習聖人的大智慧,建議收藏,時時自省。
  • 被曾國藩列為子侄必讀智慧書的《了凡四訓》,暗藏人生改命的法寶
    曾國藩在讀了《了凡四訓》後,對袁了凡推崇備至,並將這本書列為子侄必讀的「人生智慧書」。被曾國藩列為子侄必讀智慧書的《了凡四訓》,暗藏人生改命的法寶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 曹德旺:曾國藩這12字,放在我辦公室十多年,內涵人生大智慧
    曾國藩被後人譽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他的成就讓無數人敬仰,著名「中國首善」、「玻璃大王」曹德旺就將曾國藩視為偶像。在曹德旺的辦公室裡,就有一副對聯掛了10多年。「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只有克服自身弱點,改掉懈怠、戒掉貪慾,才能有所成;也只有懂得剛柔並濟,既保守內心正道,又懂得圓滑處事,才能拉攏人心,處好人際關係。
  • 曾國藩的五副對聯,涵蓋人生大智慧,讀懂已不是少年
    古人非常喜歡寫對聯,除了朋友之間通過比試對聯有些樂趣之外,還會有些對聯涵蓋人生大智慧。那麼今天就來說一下曾國藩寫的五副對聯。第一副:世事多因忙裡錯;好人半自苦中來這是一副很經典的勵志對聯,據說曾國藩非常喜歡這副對聯,而且將它裱起來放在書房,每天都要看一下。
  • 曾國藩人生六戒:窮人不屑於學,而富人偷偷學,六戒蘊含六種智慧
    說起曾國藩的名字,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更是被譽為「晚清四大名城之首」,甚至還有人稱他為千古第一萬人。儘管語言上多少有些過於褒獎,但他的智慧真真切切地能夠給我們帶來為人處世的智慧。曾國藩關於識人、用人這方面的智慧也是被世人傳頌。而曾國藩關於個人的自律你知道嗎?
  • 出身寒門成功逆襲,從權勢滔天到全身而退,曾國藩的智慧人生路
    這位出身毫無背景,毫無根基的一介書生,在歷史的宦海沉浮裡一生閃耀光芒的智慧,成為清朝末年顯赫的權臣,為後世所推崇,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繼往聖之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曾國藩的成功,絕非偶然,他的崛起,是一部個人成長史。是他高度的自律、超人的努力以及人格不斷完善的結果。
  • 曾國藩人生智慧,做好這3點,想不成功都難
    曾國藩人生智慧,做好這3點,想不成功都難很多人想把這一生走好,但是在現實中總是摸爬滾打。即使是那些獲得成功的人也是在經歷了各種挑戰後成長起來的。其實成功從來不在一朝一夕,都是經歷時間和實踐的打磨,曾國藩曾把說人生要有志、識、恆三點。
  • 曾國藩人生智慧,自己努力能做好的就這兩件事,功名富貴不能自主
    人生在世千事萬事,不如做好這兩件事,曾國藩一生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經驗,用他那獨到的人生智慧,告訴我們人生自己能把握的,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進德和修業,為什麼這麼說呢?本文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同您一同感受曾國藩過人的處世智慧和人生哲學。
  • 曾國藩是一個善於思考,抽取人生的信條與經驗並吸取智慧的人
    曾國藩是一個善於從古代先哲那裡吸取智慧的人,也是一個善於把所學知識與人生經驗聯繫起來思考的人,從而從中抽取人生的信條與經驗:事赴公,則當強嬌;爭名逐利,則當謙退:開創家業則當強矯,守成安樂則當謙退;出與人物應接,則當強矯;入與妻孥享受,則當謙退。在什麼樣的情勢下該爭,在什麼樣的情勢下該退,要根據客觀情況審時度勢,剛柔並用。
  • 曾國藩怎樣成為半個完人,這四副對聯,飽含人生智慧,可當座右銘
    梁啓超評價曾國藩「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就震古爍今」。縱觀曾國藩的一生,他辦團練,統帥軍隊,辦洋務,聚攏人才,治學修身,終成一代聖哲。曾國藩為何能取得如此成就?他在做人、做事、治學等方面有哪些優點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文中所列舉的曾國藩撰寫的四副對聯,可以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