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佛經中說的九種橫死?了解一下?

2020-12-08 念念隨筆

什麼是佛經中說的九種橫死?了解一下?

皆仁法師

經文中說,阿難尊者問救脫菩薩道:「那請問菩薩,什麼是九種橫死呢?」

救脫菩薩回答說:如果有眾生,雖然一開始得的是小病,但是因為沒有得到醫藥,也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又或者是遇到的醫生,給他拿錯了藥。他本來不會死的,卻因為這樣陰差陽錯而死了。這就是一種橫死。

這說的是身病,還有另一種是因為心病的情況。

又或者有眾生相信那些世間的邪魔外道妖孽之人的說法,那些人妄說禍福之事用來恐嚇他人,這些眾生受到了恐嚇之後,心中驚慌不已,失去了正念和正確的判斷。

於是在錯誤的大道上一路飛奔,先是佔卜詢問禍福之事,然後殺害種種眾生作為祭品,獻祭於所謂的神明,其實是召喚了魑魅魍魎,以這樣的行為來求取鬼神的保佑和賜福,希望以此能夠延年益壽,其實正是南轅北轍,反而離延壽之路越來越遠了。

這些眾生,因為愚昧無知,顛倒邪見,種種折騰,造作了種種惡業,所以遭到了短命夭壽的果報。不但身受橫死,而且死後還會墮入地獄之中,受盡無量苦楚,永遠沒有離開的時候。

這就是救脫菩薩所開示的第一種橫死:非命死。

第二種:身受牢獄之災而死。這也分兩種:一種是自己犯了國法,得了死罪而橫死。另一種是今生安分守己,但因宿世業力的緣故,今生無辜入獄被國法所殺。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出來走,總要還的。造了惡業,就算是隔世,因緣會聚了,還是要還的。

第三種:喜歡打獵殺生,以此為樂,虐殺鳥獸;終日嬉戲,如沉迷於賭博;耽於淫慾、嗜酒如命、終日遊遊蕩蕩、無所事事,這樣的人,常常容易被非人眾生奪取精氣,而導致喪命。

英國有個叫Marc sutton的青年就是如此,他從十一歲開始長期侵犯自己同父同母、小自己兩歲的妹妹,直到妹妹十五歲時,他被繼父帶到別處去,這種悲劇才暫時告終。這還不算,Marc不久之後失去了家人的監管,把目標投向了社會上的女孩,他虐待女友,造成對方嚴重身體傷害,最後被判入獄。出獄之後,他不知悔改,更加變本加厲。2018年10月13日,他在和朋友一起外出時,被獵人的槍彈所誤傷,直接斃命,終年34歲。而那年輕的開槍者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鬼使神差一般開出那一槍。

第四種:突遇大火焚燒而死。

第五種:掉入水中溺水而死。

第六種:被豺狼虎豹等而受啃齧而死。

第七種:爬山時,不小心掉下山崖而死。

第八種:被人投毒、或者被人用咒魘勝之法傷害、被人詛咒、被起屍鬼等惡法傷害。

關於魘勝之法,我們前面曾經說的很詳細,這裡就不再細說了。

第九種:被饑渴所困,無法得到飲食,因此而死。

這就是藥師經中所說的九種橫死。

救脫菩薩在最後還說道:「如來大略地說起橫死,就是這九種。還有各種橫死的方法,是言語所不能詳細說盡的。」

相關焦點

  • 佛教中所說的「橫死」是什麼意思?
    從佛經對橫死的界定和描述看,佛教所說的橫死和一般世俗意義上的橫死有所不同。一般世俗認為的死亡是意外死亡,而且通常是非常悲慘的。但佛經的語境下,橫死是因業報壽限未到而夭折的,因緣在現世,主因在己,而且跟慘不慘沒關係。
  • 從佛經中看九種導致橫死的原因
    《佛說九橫經》: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應飯為飯。二者為不量飯。三者為不習飯飯。四者為不出生。五者為止熟。六者為不持戒。七者為近惡知識。八者為入裡不時不如法行。九者為可避不避。如是為九因緣。人命為橫盡。(佛在舍衛國孤獨園說法。說有九種因緣,讓人們本來生命沒有到盡頭,就橫死。
  • 《金剛經》中說的三輪體空到底是什麼意思,了解一下?
    皆仁法師有人問起什麼是《金剛經》中所說的「三輪體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想要了解什麼是三輪體空,先要了解什麼是佛經中說的三輪相。什麼是三輪相呢?就布施而言,布施者、受施者和所施之物稱為三輪。那什麼叫做三輪體空呢?首先我們要明確的一點是,三輪體空是出世間的布施波羅蜜,是菩薩們的行持,在世間法中是很難做到的,但是我們學佛修行菩薩行,就需要去學習它。雖然以我們的能力不能完全做到,但是我們可以多了解多學習,讓自己的修行更加精進。
  • 南懷瑾老師:一般人都是橫死,正命死很難!
    人道中有許多是不正常的死亡,那就屬於橫死。人的橫死按照佛學的道理,是他的因果報應;正常死的,也是個人的因果報應。《藥師經》上講人有九種橫死,有些人生了病沒有錢醫治的,或者醫生醫錯了的,都叫橫死。求神問卜,不好好醫病,靠畫符念咒,或者殺生拜神,算命看相啦!這些都不是正信,因此把病拖死了,也叫橫死。迷信死的,求神拜拜啦!殺豬宰羊或畫符念咒,吃香灰等等,這些都是橫死。迷信邪見、倒見把病人拖死了。
  • 佛經中說有十八件事是人間最難的,感受一下?
    皆仁提要:佛經中說,人生於世間,有十八件極難之事,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在《三慧經》中,佛曾經說道:「人生在世,有十八件事情是極難的。」是哪十八件呢?佛經中譬喻:遇到佛陀出世,就像見到優曇缽羅花開放一樣難得。如《大般涅槃經》中說:「佛出世極為難遇,如優曇缽花時一現耳。」第二是在佛陀示現在世間的時代,正好轉生為人,也是極難的。想要得到人身有多難呢?
  • 佛教中的佛經,是佛說的嗎?
    我們今天對佛教的了解都是通過佛經的記載,不過據佛經記載,佛陀當年說法時並沒有直接記錄成經,而是通過口口相傳,最後再到經典的集結,這段過程也是非常漫長的。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佛經內容,與佛陀的言行是否一致,這是每個學佛人都必須要了解的,不然就容易誤入歧途,把每一本佛經都當成了是佛陀說的話,其實我們今天看到的佛經,並非全部都是佛說的,也並非與佛陀當年講法時說的話完全一致。
  • 「龍生九種,九種各別」是什麼意思?
    龍生九種,九種各別 龍生九種,九種各別是在《西遊記》的第四十三回。 說的是孫悟空等師徒四人途經黑水河,不幸唐僧、八戒和沙僧都被河中的孽龍擄去,悟空怒氣衝衝闖進西海龍宮,向龍王敖順問罪。原來那孽龍系西海龍王敖順的外甥,乃其妹與妹夫涇河龍王(即第十回被魏徵夢斬之龍)所生。書中寫道: 行者道:「你令妹共有幾個賢郎?都在那裡作怪?」
  • 冷知識:佛經中說的處眾無畏是什麼意思呢?
    三、孝敬父母玄奘大師所譯《本事經》中說:「若諸有情於其父母,深心尊重、禮拜、供養,以敬愛心親近而住,生無量福。諸有智人鹹共稱嘆,聲譽普聞,處眾無畏,後不焦惱,無悔命終,身壞死後升諸善趣,生於天中。」經中說:如果眾生孝敬父母,可以生無量福德,其中之一就是處眾無畏。
  • 佛經中常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這裡「善」的標準是什麼,要懂得
    佛經中常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這裡「善」的標準是什麼,要懂得。很多佛經都提到,「善男子善女人」。那「善」的標準是什麼,首先最低的層次,就是嚴持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也是做人的基本。
  • 為什麼佛經中把我們現在所處的劫稱為賢劫呢?了解一下?
    皆仁法師對於佛經有所涉獵的大家會知道,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劫,在佛經中叫做賢劫。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叫做賢劫呢?今天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關於賢劫的事情。一、劫的概念首先我們大致說一下關於劫的概念。劫,是古代印度的一種時間單位。通常泛指極為漫長的時間。音譯為劫波、劫跛、劫簸、羯臘波。意譯為分別時分、分別時節、長時、大時、時等。在古代的印度,通常把劫視為梵天的一日,換算成人間的時間就是四億三千二百萬年。
  • 佛經中的「一時」是什麼意思?
    經常讀佛經的朋友都知道,佛經中從來不寫具體日期,而只是用「一時」,比如「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那為什麼不寫日期,而用「一時」呢?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時間只是一種感覺。
  • 佛經的由來及佛經開頭中的「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呢?
    你知道佛經的由來起源嗎?你知道佛經開頭中的「如是我聞」是什麼意思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佛經的由來佛教經典:統稱;藏經,俗稱;佛經,也叫《大藏經》,一般由經、律、論三部分組成。「 經」是指釋迦牟尼佛親口所說,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條。「論」是佛陀的弟子們在學習佛經後所得的心得。
  • 用九種比喻來說明什麼是如來藏
    堪布:我依據《如來藏經》、《寶性論》,以及前輩上師們的竅訣,簡單講一下人生具足如來藏的九種比喻。這九種比喻,你信或者不信都沒關係,但你要思考,佛陀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具如來藏德相,並且用淺顯易懂的比喻宣說了,這對你有何啟發?比喻要說明的意思,你能信服嗎?不信的話,你有什麼理由,信的話,那這個如來藏,這個光明的心性,從現在直到成佛之間都是存在的,這一點你又如何受持?
  • 佛經中說:怎樣的人才會不了解佛法呢?
    佛經中說:怎樣的人才會不了解佛法呢?皆仁法師有人和我吐槽說,和別人提及佛法時,總有人不能理解,而橫加污衊,讓他很是難過。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們,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善根可以接觸佛法,並且生起清淨信心的。在大藏經第九冊的《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中,佛陀曾經這樣對文殊菩薩說過:「如來、應供、正遍知所說難解,當何緣說?何緣進入?」。經中,佛陀就很直接地說了,佛陀所說之法難解,也就是說,佛法是凡夫之人所難以理解的。而且還連續用「難知、難覺、難可測量、難教、難度」的五難來說明。
  • 佛經中說的授記到底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完全知道
    聲聞、闢支佛、菩薩和佛的十地分別是什麼?了解一下?一文中也曾提及會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說明一下關於授記的含義。所以,大家別著急,下面我們一一分別來了解一下。一、授記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授記最初的意思是佛說法的一種形式。它被列為九部經之一,十二部經之一。它音譯為和伽羅那、毗耶佉梨那、弊迦蘭陀、和羅那。又義譯為授決、受決、受記、記別、記說、記。
  • 清涼國師所說的法師十德是什麼?了解一下?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在清涼國師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大藏經第35冊No. 1735)中說:在《華嚴經》的<十地品>中曾經提及,第九善慧地的菩薩修行一切的功德行願,作大法師,不僅善於守護如來法藏,而且以無量善巧智慧辯才,為大眾演說佛法要義,讓眾生都能得到利益安樂。
  • 在《孫子兵法》中,把用兵之地分為九種,這九種地方有什麼不同?
    這是孫子兵法中最有名的一句話。但是孫子兵法中並不僅僅講了這一個道理。行軍打仗,地形十分的重要,作為偉大軍事家的孔子,他把地形分為九種,並給九種地形作了一番的戰術謀劃。第一種地形,「散」地,何為散?有人說散地指的是在本土作戰,也有人說這個散地指的是無險可守之地。
  • 佛經中講的「五濁」是什麼意思?
    在佛經中,佛陀經常提到「五濁」,說我們處於五濁世間,那什麼是「五濁」呢?我們簡單學習一下。「濁」就是汙染,「五濁」,就是五種汙染。下面我們具體了解一下「五濁」:一,眾生濁。我們現在的眾生,這裡指的是我們世間的人,身心汙染到極處,我們不相信倫理道德,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對父母不孝,對師長不敬。二,見濁。沒有正確的知見,迷惑顛倒,認假為真,沒有智慧。
  • 佛經中「如是我聞」,到底是聽誰說的?
    阿若憍陳如尊者說要擔任佛的侍者,佛連忙拒絕,對他說:「你年老體弱,自己都需別人服侍,如何來侍奉我呢?」憍陳如尊者只好默然而退。之後,大迦葉、舍利弗、目犍連,乃至五百阿羅漢都來請命,佛皆不許。這時,阿那律尊者觀察佛的目光處,知道他想讓阿難做他的侍者,各大弟子也都觀察到了。
  • 《觀無量壽佛經》中所說的落日觀,應該如何修?
    圖文/皆仁法師有人問起《觀無量壽佛經》中所說的落日觀的修法,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我們先來看看經中的原文,《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說:「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諦觀於日,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