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第五次巡遊的真實目的

2021-01-17 白衣不歸客

秦始皇當了皇帝的這十幾年中間,她曾經五次外出巡遊。其中第五次大巡遊本身,對於秦始皇來說,是一次挽救生命之旅。因為這次巡遊,是由於三大原因促成的。

熒惑守心

這個熒惑守心,大家聽起來非常陌生啊,等會我會詳細的介紹,因為在中國古代的人。有兩種現象是最受人們關注,一個叫五星聯珠,一個叫熒惑守心。

什麼叫五星連珠呢?就是金木水火土。五個星星,連成一條線,這叫五星連珠,這個五星連珠在古人來說是個非常吉利的一個現象,史書記載,在漢高祖劉邦即位的當年,曾經出現過五星連珠,那就意味著漢高祖的繼位是順應了天命。

他不知道2000年後我們的天文學家很高明,用計算機模擬推演2000年前的是事,發現結果是高祖二年的事兒。而史書非要說在高祖繼位元年,這是劉邦為了證明自己繼位的合法性。

這是一種很吉利的現象,叫五星連珠,這些天文學家的過程中,發現歷史上

還有兩次五星連珠,史書沒有記載。在劉邦之後,呂后稱制的時候,又出現了五星連珠,還有一次是武則天稱帝的時候,這兩次情況歷史中沒有記載,因為哪些記載歷史的人,不願意承人呂后、武則天她們的事情,記載了就表示她們是順應天命的。所以在我們現在看來,流傳下來的歷史文獻當中,也有真偽之分,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

第二種代表兇象的就是熒惑守心,本紀明確記載,秦皇三十六年出現熒惑守心,那麼熒惑守心是什麼意思呢?熒惑是代表的一行星。古人叫熒惑,我們今天叫火星。守心的心是星宿的星,是天上的二十八星宿之一。

二十八星宿中有一個叫心星,這個心星現代天文學家叫他天蠍座,熒惑守心的現象就是,火星在運行的過程中,靠近了天蠍座,然後停留在天蠍座傍邊帶了一段時間。而這個心星是由三個星組成的,按照上中下的排列,最前方叫心前星,中間的叫心大星,下面的叫心後星。

熒惑守心就是火星靠近了心大星,在古人的認知裡面,他們覺得中間的心大星代表的就是帝王,前面的心前星就代表太子。

當這個一現象出現後,秦始皇就認為要麼是自己失位,要麼就是自己死亡,然後太子繼位。這件事不管怎麼樣都對秦始皇影響很大。

隕石事件

隕石事件發生在秦國的東郡,東郡是秦皇年幼期間,在呂不韋執政期間的時候打下來的一個靠近齊國的一個郡。東郡這一年天上掉下來一塊隕石,我們今天看起來屬於正常現象。隕石落下來以後,有人就在這個隕石上,刻了幾個字,叫始皇死而地分這幾個字。

這件事透露了兩個信息,第一,秦始皇將死,第二,秦始皇已死,秦國的土地就要被別人分割佔領了,秦朝滅亡了,所以地方官當然不敢隱瞞的立即上報,秦始皇得到這個報告以後大驚失色,立即派人去查,結果的話,在隕石墜落的地方逐戶去排查,最後是一無所獲,憤怒的秦始皇下令。

第一,把這個隕石周圍的所有的老百姓全部殺光,他認為這中間一定有隱秘的兇手。第二,把這塊石頭給我燒了,最後是,人死了,石頭燒了,但是秦始皇心裡那塊陰影,始終沒有。

沉璧事件

三十六年的秋天又出現一個怪事,秦始皇的一個使者從東邊來,這個使者經過華陰,碰到一個人,這個人的手裡拿了一塊玉璧,攔住了使者。對使者說,你替我把這塊壁送給滈池君,而且告訴他,你替我說一句話,這句話說今年祖龍死,然後就莫名其妙突然之間就消失在夜幕之中。

使者後來後把這個事兒,告訴了秦始皇。那句話今年祖龍死的話,秦始皇聽了以後臉色大變,沉默了很長時間,最後說了一句話,這些人屬於山鬼,只知道一年的事兒,他不會知道更多的事兒,回到宮裡,秦始皇就對他身邊的人解釋,說這個祖龍不是指我,實際上秦始皇知道這個祖龍指的是他自己。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一連串發生的三件事,讓秦皇心裡頭非常鬧火,而後來那個使者送給他的那塊璧。是他經過南巡的時候,為了祭江沉到河裡的一塊壁,

他沒想到十年之後被人送了回來,一年連發三件怪事,所以秦始皇就去佔卜了,佔卜的結果,告訴他,有兩個辦法,可以化解你目前的這種兇相,第一遷徙,你要遷一部分老百姓到一個地方,第二,出遊,你一定要出去大巡遊,用出巡來避難。這也是秦始皇第五次巡遊的目的。

考試重點:喜歡的反手來個關注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第五次巡遊,為何要坐船出海,還射殺了一條大海魚?
    秦始皇一共有五次巡遊,與前四次巡遊不同,第五次巡遊發生於公元前210年,先後到達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山東、河北,最後死於河北邢臺沙丘平臺。在這一次巡遊中,秦始皇為何要坐船出海,還特意射殺了一條大魚?
  • 祖龍之死:秦始皇為什麼會第五次巡遊?原來是發生了這三件怪事
    為了躲避災禍,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又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巡遊,這次巡遊,秦始皇原本是想躲避讖言,追求長生不老,沒成想卻是走上了不歸路。那麼秦始皇的這次巡遊究竟有怎樣的背景呢?天下初定,各地反秦勢力蠢蠢欲動,始皇帝為了鞏固政權,制伏反抗勢力,從統一的次年便開始巡遊天下,一共五次。
  • 祖龍之死:秦始皇為什麼會進行第五次巡遊?原來是發生了這三件怪事
    為了躲避災禍,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又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巡遊,這次巡遊,秦始皇原本是想躲避讖言,追求長生不老,沒成想卻是走上了不歸路。那麼秦始皇的這次巡遊究竟有怎樣的背景呢?
  • 秦始皇的最後歲月,十年五次巡遊,稱得上「勤勉」
    《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最後的十年裡,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達海濱。 第一次,始皇二十七年。 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 秦始皇巡視隴西郡、北地郡,穿過雞頭山,路經回中。
  • 秦始皇不停的巡遊天下,背後的真實原因,只有此人知道
    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位的十二年當中,總共有六次浩浩蕩蕩的巡遊天下。在最後一次巡遊天下的途中死於沙丘平臺,被趙高秘不發喪,把死魚臭魚放在靈車上,來瞞天過海秘不發喪。篡改遺照讓自己的學生胡亥做了秦二世。
  • 多次巡遊並且死在路上,秦始皇究竟有何目的?
    提起中國歷史,必然會想到秦朝,在我的印象裡,秦朝儘管滅了六國,但相比較其他的朝代,真的很難,各國的貴族氏族都有自己的根本利益,想要跨過他們的利益完成大一統,不得不說秦始皇的魄力的真的無人能及。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記載,秦始皇帝位期間共有五次出巡,歷時時間長,巡遊範圍之廣,不宜餘力的宣揚皇威浩蕩,震懾四方,其中也包括了那些暗中想出頭的舊貴族,使六國舊民從精神上對其臣服
  • 秦始皇中的最後11年,出巡5次:頻繁出行有何目的?
    就當時目的來講,應是為了方便以後出行,但是對其後世影響巨大,是中國古代交通史的一個重要工程。,秦始皇於碣石刻石,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碣石曾經作過山名、地名還有石名,而各個時期所謂的碣石到底在哪裡,目前說法不一,依舊是個問題。第五次巡遊:始皇三十七年關於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也是最後一次出巡的記載比較詳細。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秦始皇出遊,李斯、胡亥跟從。
  • 秦始皇嬴政統一江山之後,為什麼執意要巡遊?
    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之後,得到了很多人的讚揚,但是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責罵。因為他在得到天下之後,他決定了巡遊整個天下,並且他還在巡遊的過程中去世了。很多人覺得秦始皇太過封建了,而且經常會做一些極端的行為。
  • 十一年中五次巡遊,秦始皇為什麼如此熱衷外出巡視?不僅為求長生
    中國歷史上喜歡巡遊的君王並不少:秦始皇11年中5次巡遊,並死在第5次巡遊路上;隋煬帝在位14年,幾乎是年年到各地巡幸;清朝康熙與乾隆數次下江南。皇帝的每一次出巡必然是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最明顯的當屬隋煬帝,直接把自己的政權給乾沒了。
  • 秦始皇最後一次巡遊,見到一位故人後,為何就出海射殺一條大魚?
    ,與前四次巡遊不同,第五次巡遊發生於公元前210年,先後到達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山東、河北,最後死於河北邢臺沙丘平臺。在這一次巡遊中,秦始皇為何要坐船出海,還特意射殺了一條大魚?  關於秦始皇巡遊次數,有說五次,有說六次,莫衷一是,主要分歧在於公元前214年的這一次秦始皇到底有沒有巡遊。以秦始皇五次巡遊而論,其中1次為西巡,4次為東巡。
  • 秦始皇遺物證實,多次攜子巡遊天下並非只為長生,其實是另有目的
    漢朝時期,《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對秦始皇暴虐的指責多達六十七處。《漢書》裡面談到到秦始皇時,也用了「民力罷盡,賦斂不節,法令煩慘,刑罰暴酷」等一些詞彙。西漢著名的一位思想家賈誼對秦始皇評價為「懷貪鄙之心,不信功臣、不親士民,以暴虐為天下始」。總之在後來漢朝對始皇帝秦始皇的評價都是趨於負面的,這也許是為了讓其推翻秦朝建立漢朝更具有合法性吧。
  • 秦始皇五次巡遊天下路線圖
    第一次巡遊:(公元前216年)視察西北地區鹹陽出 隴西 北地 鹹陽第二次巡遊:(公元前219年)登泰山立石碑進行封禪大典鹹陽 嶧山>泰山 芝罘山 成山 琅琊臺 彭城 衡山 洞庭湖 南郡 鹹陽 (立碑文) (楚國都城) 第三次巡遊
  • 老話題新疑點,秦始皇巡遊另有目的,病死或被謀殺時年齡究竟多大
    再加上當時人們對中暑的症狀和救護常識及方法掌握的並不全面,而且當時秦始皇是巡遊在外,即使有宮中御醫跟隨,但受到條件的限制,在醫藥和救治方面不可能完備和及時,最終導致了秦始皇的死亡。即使在今天,重度中暑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救護,其死亡率也是很高的。
  • 千古一帝秦始皇,50歲便病死巡遊途中,究竟是病死還是謀殺?
    但是秦始皇卻在年僅50歲時暴斃身亡,並且是死在自己所安排的巡遊路上,這不禁引起很多人的猜測,作為千古一帝,他到底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謀害而死。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歷史上秦始皇是怎麼死的,在史記中是這樣進行描述的,公元前210年10月,年近50的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路上突然生病,當時雖然身體已有不適,但是大腦還是非常清醒的,心中回憶起自己當初將扶蘇、蒙恬疏遠覺得有所愧疚。
  • 10年內5次巡遊,停不下來的秦始皇究竟為了什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從第二年開始,他就馬不停蹄地開始巡遊地方。從公元前220年開始,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先後5次巡幸地方。他這麼做究竟是為了什麼?秦始皇5次巡遊地方都去了哪裡?秦始皇在位期間,一共有5次巡遊。
  • 暴君秦始皇的另一面,審批奏章到深夜,五次巡遊或是公關考察之旅
    史書記載,「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意思是,秦始皇每天一定要看奏章(竹簡)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是個典型的工作狂。他的多次巡遊,幾乎踏遍了統一後秦朝的每寸國土,就是所後人評價為的窮奢遊玩之旅。他在統一戰爭期間,就有三次巡遊,剪滅六國,平定天下後,更是五次巡行天下,他人生的最後時光也是在旅途上結束的。
  • 天子五載一巡守:秦始皇十一年出巡五次,淺談其目的及出巡制度
    《尚書》曾記載,天子「五載一巡守」,可秦始皇卻在十一年裡出巡五次,而且五次出巡路線並不相同,最後更死在了出巡途中。秦始皇如此頻繁出巡,究竟有何目的?出巡制度發展至秦朝又有何特點,對於後世又留下了哪些影響呢?
  • 秦始皇最後10年巡遊5次,他都做了什麼?專家:路線不簡單
    在人生的最後10仍舊不惜勞民傷財,連續五次巡遊天下,在交通不便道路崎嶇的當時,他如此勞師動眾究竟都做了些什麼?而專家在整理秦始皇巡遊線路的時候赫然發現他每次巡遊路線都是精心計劃,其目的也並不簡單。關於其出行路線最為權威的記載莫過於《史記》,兩朝相隔不遠,歷史材料及考證也較為容易。
  • 秦始皇最後10年巡遊5次,他都做了什麼?專家:路線不簡單
    在人生的最後10仍舊不惜勞民傷財,連續五次巡遊天下,在交通不便道路崎嶇的當時,他如此勞師動眾究竟都做了些什麼?而專家在整理秦始皇巡遊線路的時候赫然發現他每次巡遊路線都是精心計劃,其目的也並不簡單。而書中記載的第一次出巡是在其稱帝後的第二年,此次巡遊的線路圍繞秦國歷來的活動範圍,大抵在甘肅、寧夏、陝西一帶。先行探望天水這一秦人發源故地,隨後沿寶雞、岐山、鳳翔而回輦鹹陽,這條線路看似追隨緬懷祖先東進之艱辛,實際上是在考察後方憂患並藉此鞏固。
  • 秦始皇一生五次出巡,真是為了旅遊嗎?真實目的讓人動容
    公元前220年,嬴政開始他的第一次出巡,這一次,他的目的地是北地郡和秦朝最西邊的隴西郡,此次出行,他有一個目的,便是平定西北遊牧民族,以秦國的威嚴震懾他們,求得邊境的安寧。第二次出巡,秦始皇按照中國帝王的傳統,來到山東泰山,進行了浩浩蕩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