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中五次巡遊,秦始皇為什麼如此熱衷外出巡視?不僅為求長生

2020-12-19 小佛說史

中國歷史上喜歡巡遊的君王並不少:秦始皇11年中5次巡遊,並死在第5次巡遊路上;隋煬帝在位14年,幾乎是年年到各地巡幸;清朝康熙與乾隆數次下江南。皇帝的每一次出巡必然是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最明顯的當屬隋煬帝,直接把自己的政權給乾沒了。

最近《大秦賦》熱播,小佛來蹭一蹭熱點,與大家聊一聊秦始皇的巡遊。《史記》中對秦始皇每一次巡遊的時間和地點都有記載,秦始皇去過的地方,放在交通便利的當代,很多人都不能打破秦始皇的記錄。

秦始皇巡遊的地域十分多,曾經有學者專門做過統計:「以秦46郡計,秦始皇五次巡遊所經歷之地共涉及38郡,佔全國總郡數的83%,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除西南邊地和嶺南地區之外所有秦帝國版圖。」用我們現在地理知識來講,秦始皇去過了內蒙、安徽、湖北等15個省區。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大將王賁率軍南下攻打齊國,齊王投降,山東六國真最後一國滅亡,嬴政如願統一六國。同年,嬴政稱始皇帝,次年,他就迫不及待地進行巡遊,而後陸陸續續進行了五次,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熱衷於巡遊呢?

個人愛好

但凡說起一個人熱衷於做某件事,這人一定是喜歡這件事才會去做。嬴政如此熱衷於巡遊,正是因為他喜歡巡遊。

秦國用了十餘年時間統一六國,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秦始皇長期統治的地方不在東部,對東部的景致充滿好奇,自己擁有了他們,自然忍不住要去看一看與老秦國完全不同的山川地貌。《史記》中曾記載,秦始皇特別喜歡琅琊,在那裡足足逗留了長達半個月之久。

南登琅邪(集解:今兗州東沂州、密州,即古琅邪也)大樂之,留三月。

再者,秦始皇渴望長生,在巡遊途中可以不斷尋找神仙與不老藥。在巡遊途中,秦始皇不斷遇到各種坑蒙拐騙的方士與術士,齊人徐巿、燕人盧生紛紛哄騙秦始皇,以各種理由給秦始皇編造長生夢,秦始皇也是深信不疑,「於是數巡狩五嶽,濱海之館,以求神仙蓬萊之屬」。

效仿先秦帝王

秦始皇巡遊、泰山封禪等事件,大家都是知道的,而這些事並不是他首創,從三皇五帝到周天子、各國諸侯王,巡遊或者說巡狩都是很常見的,在《禮記》、《尚書》、《春秋》等記載先秦歷史的書籍中,我們能能夠尋找到帝王諸侯們外出巡遊的記載:

歲二月,(舜帝)東巡守,至於岱宗。帝啟十年,帝巡狩。成王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嶽。

秦始皇號稱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自然會效仿他們在自己控制的區域內進行巡遊,以顯示自己是土地真正的擁有者。

鞏固政權

秦國依靠武力統一六國,六國勢力自然不會放棄復國的念頭,張良當年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不就是存了此念頭?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政權其實根本不穩定,不少六國貴族後裔都隱藏起來了隱藏比較深的有:楚國楚國名將項燕後人(項羽一家)、韓國宰相張平後人(張良)、齊國王族(田橫一家),這些人都為滅亡秦朝出了大力,而那些沒有耐心等待紛紛在秦始皇巡遊過程中冒了出來,紛紛展開刺殺活動,大多數都死於秦軍手中。

秦始皇十分清楚這些人的想法,利用巡遊把他們吸引出來,再幹掉他們,從而達到穩定政權的目的,五次巡遊,基本上都是前往山東六國,很明顯是帶著目的去的。

秦始皇巡遊一方面促進了政權的暫時穩定,可是耗資巨大的出行必然是勞民傷財,為日後政權的不穩定打下了基礎。

參考資料:《史記》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的最後歲月,十年五次巡遊,稱得上「勤勉」
    《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最後的十年裡,五次出巡,其中四次到達海濱。 第一次,始皇二十七年。 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 秦始皇巡視隴西郡、北地郡,穿過雞頭山,路經回中。
  • 為什麼秦始皇在位時沒人敢造反,看看五次巡視都幹了什麼你就懂了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了第五次出巡的路上——沙丘,對於秦始皇的出巡很多人認為是鎮壓六國叛亂;也有人認為是去東方求取仙藥;更有人說秦始皇這樣做是想要宣傳自己的功績。雖然很多人對於秦始皇出巡評論的頭頭是道,但是對於這五次出巡做了什麼卻不甚了解,下面咱麼就來詳細的了解一下。
  • 暴君秦始皇的另一面,審批奏章到深夜,五次巡遊或是公關考察之旅
    史書記載,「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意思是,秦始皇每天一定要看奏章(竹簡)一百二十斤,不看完不休息,是個典型的工作狂。他的多次巡遊,幾乎踏遍了統一後秦朝的每寸國土,就是所後人評價為的窮奢遊玩之旅。他在統一戰爭期間,就有三次巡遊,剪滅六國,平定天下後,更是五次巡行天下,他人生的最後時光也是在旅途上結束的。
  • 天子五載一巡守:秦始皇十一年出巡五次,淺談其目的及出巡制度
    《尚書》曾記載,天子「五載一巡守」,可秦始皇卻在十一年裡出巡五次,而且五次出巡路線並不相同,最後更死在了出巡途中。秦始皇如此頻繁出巡,究竟有何目的?出巡制度發展至秦朝又有何特點,對於後世又留下了哪些影響呢?
  • 秦始皇在位11年出巡五次,究竟是為了體察民情,還是遊山玩水?
    事實上,出巡並不是清朝皇帝的專利,秦始皇當年也曾多次出巡,根據史書記載,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第二年就開始準備出巡,他在位11年,先後出巡五次,究竟是為了體察民情,還是遊山玩水? 先說一下齊地,這個地方曾經是齊國的地盤,該地依山傍海非常富饒,擁有極強的物質基礎,若是齊地的人聯合起來,掀起一場反抗秦朝的暴亂,很有可能會給秦始皇造成很大麻煩。因此,秦始皇巡遊時多次前往齊地查看情況。
  • 秦始皇第五次巡遊的真實目的
    秦始皇當了皇帝的這十幾年中間,她曾經五次外出巡遊。其中第五次大巡遊本身,對於秦始皇來說,是一次挽救生命之旅。因為這次巡遊,是由於三大原因促成的。熒惑守心這個熒惑守心,大家聽起來非常陌生啊,等會我會詳細的介紹,因為在中國古代的人。有兩種現象是最受人們關注,一個叫五星聯珠,一個叫熒惑守心。什麼叫五星連珠呢?就是金木水火土。
  • 秦始皇最後10年巡遊5次,他都做了什麼?專家:路線不簡單
    在人生的最後10仍舊不惜勞民傷財,連續五次巡遊天下,在交通不便道路崎嶇的當時,他如此勞師動眾究竟都做了些什麼?而專家在整理秦始皇巡遊線路的時候赫然發現他每次巡遊路線都是精心計劃,其目的也並不簡單。關於其出行路線最為權威的記載莫過於《史記》,兩朝相隔不遠,歷史材料及考證也較為容易。
  • 秦始皇最後10年巡遊5次,他都做了什麼?專家:路線不簡單
    在人生的最後10仍舊不惜勞民傷財,連續五次巡遊天下,在交通不便道路崎嶇的當時,他如此勞師動眾究竟都做了些什麼?而專家在整理秦始皇巡遊線路的時候赫然發現他每次巡遊路線都是精心計劃,其目的也並不簡單。而書中記載的第一次出巡是在其稱帝後的第二年,此次巡遊的線路圍繞秦國歷來的活動範圍,大抵在甘肅、寧夏、陝西一帶。先行探望天水這一秦人發源故地,隨後沿寶雞、岐山、鳳翔而回輦鹹陽,這條線路看似追隨緬懷祖先東進之艱辛,實際上是在考察後方憂患並藉此鞏固。
  • 秦始皇5次巡遊天下,除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以外,對後世有何影響?
    那麼除了後世儒家君子們所宣揚的,秦始皇五次出巡都是為了求仙問道,空耗國力之外,難道就沒有任何積極意義嗎?對後世有產生了怎麼樣的影響呢?一、 秦始皇巡遊天下,是在統一六國後,對於其殘餘勢力的一次次清繳所以五次巡視天下,秦始皇選擇的都是不同的方向,為的就是利用巡視的機會,帶著軍隊像是梳子一樣,把天下作亂的勢力梳理一遍,徹底清除掉諸侯國的殘餘勢力。事實上,從後世的歷史上記載來看,他這五次出巡梳理天下的目標,實際上是實現了的。
  • 秦始皇嬴政統一江山之後,為什麼執意要巡遊?
    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之後,得到了很多人的讚揚,但是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責罵。因為他在得到天下之後,他決定了巡遊整個天下,並且他還在巡遊的過程中去世了。很多人覺得秦始皇太過封建了,而且經常會做一些極端的行為。
  • 秦始皇為什麼要巡遊天下,不是你想的那樣簡單
    秦始皇統一後的第二年(公元前220年)開始修築&34;,以供巡狩之用。為了&34;,秦始皇先後五次巡視全國,足跡所至,北到今天的秦皇島,南到江浙、湖北、湖南地區,東到山東沿海,並在鄒嶧山、泰山、芝罘山、琅邪、會稽、碣石等地留下刻石,以表彰自己的功德。此外又依古代帝王慣例,於泰山祭告天地,以表示受命於天,謂之&34;。
  • 康熙帝五次巡遊五臺山真正意圖是什麼?意在調適滿蒙藏漢關係?
    康熙帝總計五次巡遊五臺山。第一次為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1683年二月十二日至三月初六日,計25天。拜佛進香,為秋季太皇太后巡視五臺山做準備。本次出巡命皇太子胤礽隨駕啟行。第二次是1683年九月十一日至十月初九日,計28天。奉太皇太后進香,拜佛還願。
  • 祖龍之死:秦始皇為什麼會第五次巡遊?原來是發生了這三件怪事
    為了躲避災禍,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又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巡遊,這次巡遊,秦始皇原本是想躲避讖言,追求長生不老,沒成想卻是走上了不歸路。那麼秦始皇的這次巡遊究竟有怎樣的背景呢?天下初定,各地反秦勢力蠢蠢欲動,始皇帝為了鞏固政權,制伏反抗勢力,從統一的次年便開始巡遊天下,一共五次。
  • 秦始皇第五次巡遊,為何要坐船出海,還射殺了一條大海魚?
    秦始皇一共有五次巡遊,與前四次巡遊不同,第五次巡遊發生於公元前210年,先後到達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山東、河北,最後死於河北邢臺沙丘平臺。在這一次巡遊中,秦始皇為何要坐船出海,還特意射殺了一條大魚?
  • 秦皇島與秦始皇有什麼關係,為何他們的名字如此相似?
    秦皇島與秦始皇有什麼關係,為何他們的名字如此相似?說到秦始皇,大家除了會想到兵馬俑,萬裡長城,長生不老藥,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秦皇島。秦皇島與秦始皇只有一字之差,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聯繫呢?這就要從秦皇島的名稱的有來說起,秦皇島,南臨渤海,秦皇島因秦始皇東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是中國唯一一個因皇帝帝號而得名的城市。
  • 秦始皇中的最後11年,出巡5次:頻繁出行有何目的?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先後在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二十八年(前219年)、二十九年(前218年)、三十二年(前215年)、三十七年(前210年)五次出巡,而且出行路線不一,最後死在了巡遊的路上。秦始皇出巡如此頻繁,遠超《尚書》中天子「五載一巡守」的觀念,真的是因為喜歡遊山玩水嗎?
  • 祖龍之死:秦始皇為什麼會進行第五次巡遊?原來是發生了這三件怪事
    為了躲避災禍,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又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巡遊,這次巡遊,秦始皇原本是想躲避讖言,追求長生不老,沒成想卻是走上了不歸路。那麼秦始皇的這次巡遊究竟有怎樣的背景呢?
  •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秦始皇為何熱衷於巡遊天下?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他的一個愛好——巡遊,據記載,隋煬帝在位的十二年裡,有十一年都在巡遊,而勞民傷財修建大運河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為了方便自己巡遊,可以說隋朝的滅亡有一部分原因在於巡遊。不過從上古時期社會的發展水平來看,不可能支撐得起如此頻繁且規模宏大的出巡活動,所有這種巡遊只在少數特定的時期才會出現。戰國到秦漢人們對天下的認識是一個逐漸深入的過程。戰國時代人們的觀念中天下的領域是戰國時代群雄割據的國家領土的總和。
  • 「千古一帝」秦始皇也是「基建狂人」,大修馳道,巡遊天下
    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直通之。」《史記·蒙恬列傳》又載:「秦始皇欲遊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斬山堙谷,千八百裡」,這條道路應該是秦始皇為了北伐匈奴鞏固國防開闢的交通要道。其他的馳道則付之闕如。
  • 秦始皇11年出巡5次,真是遊山玩水嗎?專家:看路線,就明白了
    11年出巡5次,那麼秦始皇週遊的目的是為什麼呢?不少皇帝都有著出巡的習慣,難道秦始皇也僅僅是為了遊山玩水嗎?第一次,秦始皇「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也就是從寧夏。到甘肅,以及天水和禮縣,實際上,這裡正是秦國徵討六國之前的大本營,秦始皇此舉的意義,目的也在於鞏固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