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喜歡巡遊的君王並不少:秦始皇11年中5次巡遊,並死在第5次巡遊路上;隋煬帝在位14年,幾乎是年年到各地巡幸;清朝康熙與乾隆數次下江南。皇帝的每一次出巡必然是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最明顯的當屬隋煬帝,直接把自己的政權給乾沒了。
最近《大秦賦》熱播,小佛來蹭一蹭熱點,與大家聊一聊秦始皇的巡遊。《史記》中對秦始皇每一次巡遊的時間和地點都有記載,秦始皇去過的地方,放在交通便利的當代,很多人都不能打破秦始皇的記錄。
秦始皇巡遊的地域十分多,曾經有學者專門做過統計:「以秦46郡計,秦始皇五次巡遊所經歷之地共涉及38郡,佔全國總郡數的83%,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除西南邊地和嶺南地區之外所有秦帝國版圖。」用我們現在地理知識來講,秦始皇去過了內蒙、安徽、湖北等15個省區。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大將王賁率軍南下攻打齊國,齊王投降,山東六國真最後一國滅亡,嬴政如願統一六國。同年,嬴政稱始皇帝,次年,他就迫不及待地進行巡遊,而後陸陸續續進行了五次,是什麼原因讓他如此熱衷於巡遊呢?
個人愛好
但凡說起一個人熱衷於做某件事,這人一定是喜歡這件事才會去做。嬴政如此熱衷於巡遊,正是因為他喜歡巡遊。
秦國用了十餘年時間統一六國,這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秦始皇長期統治的地方不在東部,對東部的景致充滿好奇,自己擁有了他們,自然忍不住要去看一看與老秦國完全不同的山川地貌。《史記》中曾記載,秦始皇特別喜歡琅琊,在那裡足足逗留了長達半個月之久。
南登琅邪(集解:今兗州東沂州、密州,即古琅邪也)大樂之,留三月。
再者,秦始皇渴望長生,在巡遊途中可以不斷尋找神仙與不老藥。在巡遊途中,秦始皇不斷遇到各種坑蒙拐騙的方士與術士,齊人徐巿、燕人盧生紛紛哄騙秦始皇,以各種理由給秦始皇編造長生夢,秦始皇也是深信不疑,「於是數巡狩五嶽,濱海之館,以求神仙蓬萊之屬」。
效仿先秦帝王
秦始皇巡遊、泰山封禪等事件,大家都是知道的,而這些事並不是他首創,從三皇五帝到周天子、各國諸侯王,巡遊或者說巡狩都是很常見的,在《禮記》、《尚書》、《春秋》等記載先秦歷史的書籍中,我們能能夠尋找到帝王諸侯們外出巡遊的記載:
歲二月,(舜帝)東巡守,至於岱宗。帝啟十年,帝巡狩。成王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嶽。
秦始皇號稱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自然會效仿他們在自己控制的區域內進行巡遊,以顯示自己是土地真正的擁有者。
鞏固政權
秦國依靠武力統一六國,六國勢力自然不會放棄復國的念頭,張良當年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不就是存了此念頭?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政權其實根本不穩定,不少六國貴族後裔都隱藏起來了隱藏比較深的有:楚國楚國名將項燕後人(項羽一家)、韓國宰相張平後人(張良)、齊國王族(田橫一家),這些人都為滅亡秦朝出了大力,而那些沒有耐心等待紛紛在秦始皇巡遊過程中冒了出來,紛紛展開刺殺活動,大多數都死於秦軍手中。
秦始皇十分清楚這些人的想法,利用巡遊把他們吸引出來,再幹掉他們,從而達到穩定政權的目的,五次巡遊,基本上都是前往山東六國,很明顯是帶著目的去的。
秦始皇巡遊一方面促進了政權的暫時穩定,可是耗資巨大的出行必然是勞民傷財,為日後政權的不穩定打下了基礎。
參考資料:《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