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們貼身私密產品的內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內衣面料「以人為本」的發展史,演示著這個行業的消費趨勢。
隨著環保性、功能性、健康性等高層次消費觀念的加強,是消費者對內衣的要求提升的重要趨勢。
內衣面料直接接觸皮膚,其質感和舒適度消費者很容易就能感知,如何提升內衣面料成為內衣行業最重要的課題。
內衣面料佔了其生產成本60%左右,主導地位不容小視;一款新型面料的創新應用,能夠為產品提升10%-20%的附加值。大品牌內衣企業都將重點放在了內衣面料的創新上,因為研發新型的面料在短時間內難以模仿。
從古羅馬的鐵、木頭製成的內衣,到後來的蕾絲、絲綢、薄紗在內衣上的運用;人們清楚地知道了內衣不僅是為了遮體保暖,更重要是塑形、保護身體。
萊卡彈性織物的出現,讓內衣更加舒適、易穿,它能與任何其他的天然纖維紡織,製成不易走樣、變形且富有彈性的文胸、內褲、泳衣乃至襪子等等,其貼身的體感甚是搶眼。
現在用得最多的是棉、化纖、或棉化纖混紡的面料製成的內衣,其舒適度又更加提升了一個臺階,因棉具備良好的支撐效果,內衣成品不太會悶熱,受到了消費者的普遍喜愛。
隨著內衣面料的不斷演變更新,棉製品已不能再滿足人們的需求,消費者開始追求功能性內衣產品,這便出現了一些天然的功能性面料:竹纖維、桑蠶絲等等。
功能性混紡面料的出現,讓消費者追求內衣的「健康」功能得到了滿足。
除了天然功能性混紡面料出現,現在市面上出現了許多功能性化纖產品面料,有銀離子抗菌面料、遠紅外抗菌面料、石墨烯面料等等。
其中以銀離子抗菌面料使用較為廣泛,因其功能性較為穩定、應用方便,可使用到絕大部分的面料當中,簡單實用。
銀離子抗菌面料主打抗菌除臭、吸溼排汗功能。通過使用銀離子的抗菌技術,讓普通的棉質面料或化纖面料的內衣具有抗菌功能;讓消費者不用擔心因為大量的汗液的浸泡,而出現內衣發黴、發臭,皮膚過敏紅腫的現象;增加了內衣的功能、健康性,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
實現銀離子抗菌面料的技術有2種:
★ 後整理浸漬/噴塗法
1、將成品織布浸入/噴塗耐洗滌紡織品抗菌整理劑;
2、浸漬後的織布進行軋輥,然後烘烤,即可獲得銀離子抗菌面料;
3、製成抗菌內衣。
★ 前紡改性技術
用銀系抗菌防臭纖維與其他纖維進行混紡,獲得銀離子抗菌面料,製成抗菌內衣。
後整理技術獲得的銀離子抗菌面料,具備AAA級抗菌效果,耐洗滌50次以上;用前紡改性技術獲得抗菌面料,具備長久的抗菌功能,長效抗菌、安全無毒,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有抑制效果,廣譜抗菌。
兩種方式獲得的抗菌面料製成抗菌內衣,產品耐熱、耐日照,抗菌不會分解失效,不易被微生物汙染,增強內衣的健康性。
一塊布也可以做得不簡單,它可以讓人穿的健康、穿得舒適。
一項最新調查顯示,據微生物學者研究發現,一條髒的內褲上帶有0.1克糞便,而1克糞便中含有1000萬個病毒、100萬個細菌、1000個寄生蟲包囊和100個蟲卵,髒內褲儼然變成了「毒內褲」。
抗菌內衣的出現,就是為了防止致病菌對人體私處的侵擾,預防內衣成為「隱形殺手」。
從最初的遮體到現在的舒適、抗菌功能,內衣面料逐漸發展到今天這樣,是人們對於貼身穿著服飾的「不將就」的高要求。現在各企業為了搶佔市場份額,樹立品牌形象,都在努力開發全新面料,適應消費者高需求的新產品。
銀離子抗菌功能面料終將成為未來內衣消費發展的趨勢,運用哪種方式獲得抗菌面料,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和精準的解決方案,期待未來創造出更具科技性、實用性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