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貼身內衣:個性浪漫而富有智慧

2020-08-23 漆水蘆葦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以其「近身衣」的浪漫情懷在服飾藝術中獨樹一幟。它是女性私密空間中的悄悄話,含羞而內斂、充當著美和情的抒發載體,一經揭開它神秘的面紗,那塑身修形的造型理念、大俗大雅的配色處理、無限寄寓的圖騰紋飾、獨具創造性的技藝手段,無一不吐露出女性對生活價值理念、審美情趣、情感寄託、情愛傳感等訴求的心聲。

抹胸:一抹微雲


清代的肚兜


  女子內衣是在特定時間與空間中的私密性服飾。它比其他受禮法制度制約的外現服飾更自由、更浪漫而富有智慧,無論是驚豔式的風花女子,閨中式小家碧玉的少女、還是雍容華貴的命婦少奶,都特別注重在內衣的私密平臺上追求個性化的藝術異彩。 


  


  奇巧方寸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在造型理念上,強調在內衣的方寸之間通過巧妙分割來塑形修身。在款式結構的經營中注重平面形態的不同分割與布局,在奇巧的方寸分割中體現獨到的創意理念,達到平中出奇、平中出神、平中生韻。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制式既具有合乎人體裝束的自然屬性又與習俗禮儀的社會屬性相對應。它所包含的「因人定製」、「因題定性」、「因俗定款」等一系列制式特徵中,充分體現著中國古代女子內衣文化的深邃廣奧。它從外形設計到具體的某一細節,均明晰地折射著當時的社會文化與表現。它在款式藝術的創造法則中既有長短寬窄的穿插,又有厚薄動靜的變化。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款式結構有「前後覆繞式」與「前胸單片式」兩種,分別來「覆蓋胸背」和「覆蓋胸乳」。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款式有長方形、正方形、菱形、如意形、扇形、三角形、仿動植物形態等數大類。
  色彩奇想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藝術在色彩的創造方面有著極其豐富的想像力,體現在色彩的多樣性,地域的鮮明性,金銀的巧用化等方面。明代大詩人李漁在《閒情偶寄》中便形象地道出了人、色彩、內在服飾的異面關係。「富貴之家,凡有錦衣繡裳,皆可服之與內,五色粲然,使一衣勝似一衣……」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色彩經營上以「濃烈煽情的對比法」和「溫情含蓄的調和法」最具特色,濃烈煽情的對比法中如紅與綠,藍與黃的強烈反差來營造一種對比力度,再用黑白,金銀的間隔安插起到豐富的效果。在色彩安排的位置上也各不相同,有居中式、角隅式、散點式、滿地式等;溫情含蓄的調和法以相似,近似,同一的色彩配置經過不同的色彩面積和方位的安排,產生溫情而含蓄,雅致而恬美的裝飾效果,例如:用一種色彩不同深淺的層次漸變來形成暈染的溫情效應。
  


  


  圖騰紋飾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圖騰紋飾於題材更為豐富多彩,縱情地將山水、花鳥、雲氣、吉祥物、神仙、神話故事、戲曲人物、生活人物等各類素材與元素展示在小小的方寸之間,主張著天、地、人同源同根,平等和諧的文化觀念,在身體上展露以形寫神,達道暢神來訴說寄寓傳情的美學思想。在紋飾的形神表現上,既注重對自然景態外在美的描摹,如牡丹、雲紋;又強調物象寓意寄託及蘊意表述,如「喜上眉梢」以喜鵲和梅花的圖案來通諧;動植物圖案的組合,如「連(蓮)年有餘(魚)」、「三多之相(多子,多壽,多福)」等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吉祥紋樣在內衣平臺上的傳神再現。中國古代內衣藝術中的圖騰魅力不僅單純地表現在每個獨立紋樣的構成上,還體現在紋樣的經營位置和布局安排上有著獨到的創意,充滿無窮的浪漫。
  裝飾手法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在成衣創造上同樣極富藝術創造力,它的裝飾手法分別有繡、鑲、貼、補、嵌等多種技法。單在手工針法上就講究不皺、不松、不緊、不裂。追求外觀的平服、順直、薄松、輕軟。在內衣製作上強調局部綴飾的魅力,例如:乳房部位的吊帶與衣片的連接部位,用不同的盤花圖案扣來裝飾,使之奇巧動人,有的盤扣還鑲有金銀絲線,顯得精美絕倫。在內衣的刺繡方面,強調能、巧、妙、神的藝術原則。針法上有平針繡、繞針繡,編針繡等,尤其是定針繡大膽地在紋樣上用釘針、盤針、連物、堆綾、緝珠、貼布等方法在內衣上作二度裝飾,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女子內衣的裝飾語彙。僅貼布種類又有貼羽、貼絨、貼毛髮等不同的處理。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是一部寄情的文化史,它在「僅覆胸乳」的不同幾何形態分割中達到身體與社會表情、身體與人生價值的交相輝映,並通過這個表現的平臺來傳遞女子不同時代與文化的價值理念,吐露內在情愫。
  

  


  附錄:中國古代女子內衣小知識
  1、抹胸
  是一種「胸間小衣」是「肚兜」的前身,始於南北朝,是唐宋時期內衣的稱謂,結構上以緊束前胸為特徵,以防風寒,用於約束和固定乳部。
  2、主腰
  是明清時期婦女的貼身之衣,「主」是指系扣的意思,通常為宮女所穿的款式,強調刺繡裝飾。
  3、褻衣
  女子貼身穿的上衣,也就是肚兜中的上兜,它以不能輕易示人的服用性質而得名,造型如同今日的汗衫。
  4、肚兜
  也稱「兜肚」以正方或菱形的衣片,有素色和刺繡紋樣之分,貼身護在胸乳腹部位,有束帶套於後頸,左右兩角裝有繩帶,繫於後背,還有有袋無袋之分,袋中通常裝有薑桂及麝香等藥物,用作治腹部冷痛虛寒。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女性內衣演變史
    從這段記載可看出,婦女在去世之後,要備褻衣入殮,不過這種女人的內衣通常是不能見人的,所以不能在大庭廣眾面前顯露。內衣是穿戴在裡面的貼身、閨房之物,古時又叫褻衣。「褻」的本義,就是「貼身的內衣」,裡面含有不裝重的成份。引申而來的猥褻(意指淫亂,下流),是如今形容流氓行為時的常用詞。
  • 古人穿內衣嗎?宋代女性的內衣有好多種類
    在服裝起源的初期,蔽膝就屬於服裝中的內衣。最初的蔽膝就是系在腰間,懸垂於兩股之間,用於遮擋保護生殖器。蔽膝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內衣的發端,為後來內衣形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古代內衣文化的歷史發展不像歷朝歷代外衣服制那樣富有章程制度,而是以一種含蓄朦朧,若隱若現來抒發對美好、情感及身體表現的願望。
  • 古代的女士內衣這麼講究,完全不輸維多利亞的秘密!
    「衷」的本義就是「貼身的內衣」, 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裡解釋:「衷,裡褻衣」。所謂「裡褻衣」,就是穿在裡面的貼身內衣(這裡強調的是「貼身」)。 中國內衣,歷史演變源遠流長,是漢服體系中非常有意境的一個品類;我們可以以女子內衣為例來觀察。
  • 古代女子沒有胸罩穿什麼內衣?
    相較於現代的開放,古代保守中透露的羞澀卻別有一番滋味。古代內衣,較早的稱謂是「褻衣」。「褻」意為「輕簿、不莊重」, 可見古人對內衣的心態是迴避和隱諱的。古代女子內衣款式相對於現代來說較少,佔據比例最高的則是我們都知道的肚兜,有的人會誤認為古代內衣只有肚兜,其實並非如此,也有其他種類的內衣。中國內衣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的史料見於漢朝。
  • 從古到今,每個朝代的「貼身衣物」長什麼樣?看完漲知識了
    從古到今,每個朝代的「貼身衣物」長什麼樣?看完漲知識了中國古代女性內衣是以一種含羞內斂來抒發對美企望。尤其在民間,女性內衣表現著更多的優雅與浪漫,通過內衣來傳頌身體語言更具想像力與創造力,給中華服飾文化增添了不少的生動和魅力。 中國古代女子,從漢代就開始穿內衣了,只不過當時的叫法和現在不一樣。每個朝代的叫法也不相同。1.
  • 古代「維密」圈,那一抹風情——古代女子穿什麼內衣,不只是肚兜
    很顯然,我們在我們茹毛飲血的時代,剛剛進化出智慧的人類肯定是不存在內衣這種東西的,那麼什麼時候內衣開始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線範圍呢,成為一種必需品呢?內衣在先秦時期的發展不說大家都是茹毛飲血的上古時期,就說是已經發明了布匹的時代,內衣的概念也是不存在的。
  • 古代女子的內衣除了「肚兜」,你還知道其它的嗎
    內衣,是女子用來遮擋胸部的服飾,那麼古代的人們是內衣是什麼樣子的,第一件內衣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呢?我們都知道,女媧,是我們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創造出我們人類。第一件內衣是產生在原始社會的,根據考古學家的論證,內衣其實是人類最早誕生的服裝,內衣的發明是當時生存實踐的需要,原始人類用樹枝樹葉或者獸皮放在自己裸露的身體上作為遮擋,保護性器官、維護著尊嚴,而女性掛著的花環,大概就是第一件內衣。
  • 古代女子「內衣」上的小心思,別具一格
    走進內衣店,我們會發現女子的內衣款式多樣,別具一格,恨不得每個款式都買一件,再看看男子的,單調的款式,單調的顏色,一家店裡,女子的內衣佔據大半壁江山,而男子的只有那麼一塊地方。所以談到內衣,就讓人想到女子,今天就來說說中國古代女子的內衣學問。
  • 古代女子的內衣經歷了怎樣的演變?
    古代女子的內衣演變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我們熟知的現代女子服飾從出現到盛行不超過200年。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有兩個重要的標誌:火的應用和羞恥感的出現。從遠古時期的人類社會中,人類就有意識地對男女有別的身體特徵進行了遮擋,這是人類服飾發源的起點。
  • 貼身私密的內衣為什麼要抗菌?內衣發展史告訴你答案
    作為人們貼身私密產品的內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內衣面料「以人為本」的發展史,演示著這個行業的消費趨勢。隨著環保性、功能性、健康性等高層次消費觀念的加強,是消費者對內衣的要求提升的重要趨勢。內衣面料直接接觸皮膚,其質感和舒適度消費者很容易就能感知,如何提升內衣面料成為內衣行業最重要的課題。內衣面料佔了其生產成本60%左右,主導地位不容小視;一款新型面料的創新應用,能夠為產品提升10%-20%的附加值。大品牌內衣企業都將重點放在了內衣面料的創新上,因為研發新型的面料在短時間內難以模仿。
  • 從古至今,女子內衣演變史:原來女子內衣經歷了這麼多次改變
    在古代,女子內衣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但是留下歷史線索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漢朝把內衣稱作「抱腹」、「心衣」,這兩種內衣的相同點是:兩種內衣背部都是沒有後片的。在穿的舒適性上,「心衣」要優於「抱腹」,心衣的鉤肩比較勒肩膀。
  • 古代女人也穿內衣?唐朝女子內衣最開放,看完都不好意思了
    在中華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女子的內衣也是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它不僅為女性遮體保暖,更起到了凸顯身材的作用。古代對女子內衣羞而不提,因此我們只有在大量古代詩賦中,才可以了解到古代內衣的發展史。讓我們來了解下古代內衣的發展吧。
  • 內衣如何選?先來看看古代女子都是穿的什麼吧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以其「私密性」為主要特徵,在中國傳統服飾藝術中獨樹一幟。它是女性抒發美和情的載體,比其它受禮法制度制約的外在服飾顯得更自由,充滿了女性個性化的藝術追求。古代內衣,較早的稱謂是「褻衣」。魏晉:兩當三國兩晉南北時朝北方遊牧民族的女性內衣 「裲襠」傳入中原,後被漢族女性接受。「裲襠」也就是「兩當」,顧名思義,有前後兩片,既可當胸又可當背」。通常為兩層,夾層可襯棉,貼身保暖。
  • 中國古代,女性的內衣是這樣演變的!
    內衣是女性的標配,內衣的香豔令人窒息、內衣展示女性的性感,令人眩目。探求古代女子的內衣演變,品味內衣的歷史,就是品味女性骨子裡流淌出來的美麗,但絕不豔俗。對於現在女性來說,挑選內衣是自己生活的一個重頭戲,各式各類的內衣能夠,滿足不同人的需求。而內衣,早在遠古社會時期就有了。
  • 天吶,古代女性內衣最初並非為胸部「謀解放」,了解後有點小羞澀
    活在現代,人們對身體的保護意識也漸趨加強,尤其是女性,身上有著獨具魅力的「第二性徵」——美麗的胸部,更是對其呵護有加,而現在的內衣似乎就等同於給女人身體來一次「大解放」,但走進中國古代史後,驀然有此番感悟:天吶,古代女性內衣最初並非為胸部「謀解放」,有圖有真相,了解後有點小羞澀。
  • 中國古代女子內衣,驚豔了時光!
    和其他服飾相比,中國古代典籍對內衣的記述不多,這使得人們往往難以將視線穿透重重厚服,直達那薄薄的遮蔽之物,今人唯有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爬羅剔抉,才能略微領略古代內衣的風情:凸顯身材的訶子,欲掩還展的抹胸,還有那
  • 中國古代女子人內衣長什麼樣?
    在幽長的歷史歲月中內衣不僅發揮著蔽體保暖的服飾作用還承載了綿長的華夏文明記錄了古老而又神秘的東方文化 和其他服飾相比中國古代典籍對內衣的記述不多這使得人們往往難以將視線穿透重重厚服今人唯有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爬羅剔抉才能略微領略古代內衣的風情   漢代的內衣叫「抱腹」或「心衣」 「心衣」的基礎是「袍腹」「抱腹」上端不用細帶子而用「鉤肩」及「襠」就成為「心衣」兩者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無後片
  • 明代的內衣是怎樣設計的?很多在今天看來依舊很性感,很有意思
    失去寵愛後,不得不用盡心血縫製繡花內褲,期望能給自己的男人留下最浪漫的回憶,繼續挽留並延續對男人的愛情。在這一點上,傳統的一夫多妻制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有一個好處:刺激了女性內衣的多樣化和藝術成就。就連傳統女性內衣的造型理念,也充滿了愛意與期待,通過內衣中乳汁的巧妙匠心,來塑造最完美的藝術。
  • 眾所周知,文胸是舶來品,難道中國古代女性不穿內衣嗎?
    魏晉:裲(liǎng)襠(dāng)這種內衣叫做裲(liǎng)襠(dāng),被大膽的姑娘們,穿在了貼身的白衣外面唐代:無帶內衣唐代受胡風影響,女子的穿著更為大膽,兩肩、上胸和後背袒露,胸下再束以錦帶,輕鬆秀出身材,放在今天也是一個潮流girl。
  • 奇聞你知道古代女性的肚兜是怎麼回事嗎
    喜歡看古裝片的朋友應該會注意到在電視上看到古代女子的內衣只有一塊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肚兜,那麼古代女子的內衣真的就知道那麼簡單嗎?下面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內衣是女人最親近的「伴侶」。它能起到支持和付託乳房作用,避免下垂、減輕乳房咋運動和奔跑時的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