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女子內衣在我國很早就出現了,但是留下歷史線索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漢朝把內衣稱作「抱腹」、「心衣」,這兩種內衣的相同點是:兩種內衣背部都是沒有後片的。在穿的舒適性上,「心衣」要優於「抱腹」,心衣的鉤肩比較勒肩膀。
到了晉朝,女子內衣被叫做「兩襠」,這種內衣與「抱腹」和「心衣」相比就是它多了一個後片,而且它是雙層的,內層是襯棉的,看起來比較厚實,很適合在北方穿,而這種內衣也正是由北方遊牧民族傳入中原的一種內衣。
到了唐朝,因為國家經濟繁榮富強,文化也逐漸走向開放、包容,內衣的風格也發生了質的變化,這個時候的內衣被叫做「訶子」,這種內衣是無帶的,相比於前幾種內衣是穿的時候將胸下的兩個帶子扎束即可。
到了宋朝,內衣被叫做「抹肚」,這個時候內衣的外形就開始顯現出現代女性內衣的雛形了,這種內衣穿起來麻煩,脖子上要系個扣子,然後腰上還要系個扣子。相比前幾種要涼快、舒適一些。
來到元朝,內衣被叫做「抹胸」,這種內衣穿起來很方便,外觀也很柔美,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穿的時候是由後向前。
到了明代,內衣時候的外形酷似今天女性的睡衣,屬於是吊帶式的內衣,穿起來也很方便。
古代最有名的女性內衣就是清朝的肚兜了,一般情況下被做成菱形,上面用布帶系在脖子上,下面兩根帶字系在腰上,這種內衣穿起來非常能凸顯女性的柔美身材。
從1890年到2010年,女性內衣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樣子,每一款內衣都是那個時代對美的一種追求,一種理解,現在的女性內衣五花八門,有驚豔式的、小家碧玉式的、雍容華貴式的等等。現代內衣自從擺脫了封建觀念的束縛,內衣這種服飾變得更加浪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