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內衣店,我們會發現女子的內衣款式多樣,別具一格,恨不得每個款式都買一件,再看看男子的,單調的款式,單調的顏色,一家店裡,女子的內衣佔據大半壁江山,而男子的只有那麼一塊地方。所以談到內衣,就讓人想到女子,今天就來說說中國古代女子的內衣學問。
說起古代女子的內衣,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肚兜,這是影視劇或是小說灌輸給我們的觀念,讓人以為古代的女子穿的就是肚兜。其實不然,肚兜是清朝才有的,那麼,在清朝以前,女子們穿啥呢?
漢朝:抱腹,心衣
這兩個名字取的相當貼切,體現了內衣實際的作用,通過圖片,我們會發現,這兩款內衣都是用布料遮擋住上身的前面,而背部袒露沒有布料,只用細帶子連接,現代很多外穿的禮服也是這樣的設計,看來流行元素古今相通。
魏晉:兩當
不用於抱腹、心衣,兩當的正反面都有布料,樣子和現代的背心相似,比較厚實,有兩層,內層是襯棉,更柔軟。
唐朝:訶子
唐朝的民風相對開放,對女子的束縛大大降低,女子在穿著方面更大膽奔放,鮮豔奪目。訶子不同於其他朝代的內衣,沒有肩帶,這是因為那時的女子喜歡穿「半露胸式裙裝」,使得內衣若隱若現,像極了現今的內衣外穿,這種穿法 解放了胸以上的部位,更性感開放,
宋代:抹胸
抹胸不同於後來的肚兜,有長有短,上可覆乳下可遮肚,用鈕扣或帶子繫結。穿上抹胸後,外罩一件褙子,自然敞開,抹胸若隱若現。
元代:合歡襟
合歡襟肩上無帶,前面有一排扣子或繩帶,依靠扣子或繩帶系和,有點像現今的前扣內衣。
明代:主腰
主腰有些像背心,相比之前的內衣,主腰的兩側也有系帶,能夠收腰,體現女子身材之美。
清代:肚兜
到了清代,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肚兜了,一般為長方形或正方形,上面是布做成的,可套在脖子上,以防脫落,下面左右兩邊各一根帶子,可繫於腰間。
在古代,內衣是女子私密之事,很多都是自己親手縫製,無論是小家碧玉還是大家閨秀,無論是風塵女子還是高門貴婦,都注重內衣的私密性,追求個性化。
內衣自製使得女子們更有自己發揮的空間,她們將自己的小心思、小願望寄托在方寸之間,獲得內心的安慰。想要生孩子的可以繡蓮子、麒麟,新婚夫妻繡鴛鴦戲水希望夫妻恩愛和睦,希望大富大貴就繡上牡丹……由此可見,內衣圖案也能看出女子的精神寄託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不管怎麼說,自古以來,女子的愛美之心都是一樣的,而內衣是女性展現美好不可或缺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