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融360原創
我們平常談的工資指的是稅前工資,扣完五險一金和個稅之後,到手的工資會少很多。自2018年10月以來,個稅已經大幅減少,然而五險一金的比重卻依然不變。前兩年有關五險一金負荷太重的話題討論的比較多,後來繳費比例確實降了一些,但降的全部都是單位繳納的部分,個人繳納比例一點都沒變。
不過融360理財分析師想要說的是,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五險一金繳的太多了,而且擔心繳了那麼多年最終連本都回不來。實際上,五險一金是繳的越多越好,如果單位能給你全額繳納五險一金,那麼這家企業真的是非常良心的企業了,遇到這樣的企業就好好幹下去吧。
為什麼說五險一金繳的越多越好?下面融360理財分析師來給大家算一算帳。
每個地區的五險一金繳費比例略有不同,差別不會太大,尤其是五險,不過各個地區公積金的繳費比例差別可能會大一點。下面以北京市為例,來說說五險一金的繳費比例及待遇。
個人繳納的比例一共是22.5%+3元,單位繳納的比例一共是42.9%,單位繳納的比例遠遠高於個人繳納的比例。企業負擔確實很重,1萬元的月薪,企業實際上要支付14290元的人工成本,所以前兩年企業繳納的社保比例稍微下調了一點,比如北京市的養老保險單位繳納比例由20%下調至19%。
下面融360理財分析師逐個說說,五險一金每一項的意義,以及能為職工帶來什麼保障。
1、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是社保中最重要的險種,也是繳費比例最高的險種,個人需要繳納8%,單位要繳納19%。職工繳納養老保險,累計繳納年限滿15年,達到退休年齡之後可以每個月領取固定的養老金。北京市目前的養老金平均水平接近4000元。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他們最想知道的問題是:養老保險繳了這麼多年,老了之後到底能不能回本?我們來看看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養老金=基礎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帳戶養老金=個人帳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全省平均工資、本人工作期間的平均工資、繳費年限都好理解,個人帳戶儲存額指的是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加上利息。
退休年齡越大,計發月數越小,每個月領到的養老金越多。比如同等條件下,60歲退休的人會比55歲退休的人每個月領到的養老金更多。目前5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是195,55歲退休的計發月數是170,60歲退休的計發月數是139,65歲退休的計發月數是101。
養老金個人帳戶裡的錢是計息的,早些年利率很低,只有2%-3%,2016年大幅上調至8.31%,並且以後都要根據當地工資漲幅去計息。如果個人帳戶中的錢沒領完就去世了,可以由繼承人繼承。
養老保險中的錢能不能回本?不確定,這裡面的幹擾因素很多,計算公式也非常複雜。不過可以肯定的有兩點:一是活的越久領的越多就越划算,二是單位繳社保比個人繳社保要划算。
其實個人繳納的比例不是太高,退休後幾年內就可以回本;但是自己繳社保,原本該由單位繳納的部分也有自己承擔,這裡面有60%都要納入統籌帳戶,只有40%納入個人帳戶,還是挺吃虧的。
2、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的重要程度僅次於養老保險,個人繳納比例是2%,單位繳納比例是10%。個人繳納的部分100%納入個人帳戶,單位繳納的部分根據年齡有少部分納入個人帳戶,具體如下:
不滿35周歲0.8%,35周歲以上不滿45周歲1%,45周歲以上2%。此外,不滿70周歲的退休人員按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4.3%劃入個人帳戶,70周歲以上的退休人員按上一年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4.8%劃入個人帳戶。
舉個例子:A今年30歲,稅前工資是1萬元,自己繳納的2%和單位繳納的0.8%要納入個人帳戶,總計2.8%,即280元。
個人帳戶中的錢直接打到個人的醫保帳戶中,看病就醫可以刷卡消費,相當於是個人的儲蓄資金了。北京市的政策更好,錢是直接打到北京市醫保存摺中,可以隨時取現,想花在哪就花在哪。
單純就醫保而言,個人帳戶中的錢是多於自己繳納的錢,所以醫保是繳的越多越好,並且年齡越大個人帳戶中的錢會越多。
醫療保險女性累計繳滿20年,男性累計繳滿25年,可以享受終身醫療待遇,也就是退休了仍然可以報銷。
3、生育保險
生育保險是男女職工都需要繳納,而且女性不管是否已經生育都需要繳納,主要是為了倡導男女公平就業,減輕就業單位對女性的歧視狀況。另外,如果女性沒有工作,產檢及生育費用可以在配偶單位報銷。
繳納生育保險後,生孩子有三大優待:一是可以享受產假,每個地區不一樣,比如北京是128天,山東省是158天;二是產前檢查費用可以報銷,北京是定額保險,最多報銷1400元;三是可以領取生育津貼,也就是你產假期間不工作了還能正常拿工資。
生育津貼個人是不需要繳費的,只有單位繳費,比例是0.8%。
4、失業保險
失業保險有點雞肋,主動辭職不能領取失業金,必須得由單位辭退才行,但是真正由單位辭退的比例極小,單位一般也不會直接開除一個員工,而是通過冷武力解決,讓你自主辭職。
如果你是城鎮戶口,失業保險個人繳費比例是0.2%,如果你是農村戶口,則不需要繳納失業保險,單位繳納比例則都是0.8%。
融360理財分析師認為,失業保險真的沒有繳納的必要,因為絕大部分人都領不到。
5、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個人無需繳費,單位繳費比例是0.3%。只要是在工作期間、上下班途中受傷,而且不管是責任在個人還是企業,員工都能得到社會保險待遇,包括醫療、康復所需費用,也包括保障基本生活的費用。
如果用人單位不給員工繳納工傷保險,員工受傷之後,所有的費用都要由用人單位賠償。如果員工在工作單位因為個人疏忽受傷,也可以得到賠償。
6、住房公積金
員工繳納住房公積金之後,可以申請公積金貸款,利率要遠低於商業銀行貸款。比如現在5年期以上房貸,公積金貸款利率是3.25%,商業貸款基準利率是4.9%,銀行都會在基準利率上有一定程度的上浮。融360數據顯示,2019年1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是5.66%,是公積金貸款的1.74倍。
公積金的含量非常高,個人和單位都繳納12%,而且單位繳納的部分要全部納入個人帳戶。買房、租房、重大裝修等情況下都可以提取。
總結
了解了五險一金的繳費比例以及福利待遇後,我們就可以算一下,繳了那麼多的五險一金到底劃不划算?
假設你的月薪是1萬元,城鎮戶口,五險一金的繳費比例一共是22.2%,其中醫保帳戶中2.8%的錢是當時就能返還到你的個人帳戶的,公積金24%的錢也是打到個人帳戶的,加起來就26.8%。
個人只要繳納22.2%,卻能直接返現26.8%,除此之外,還能享受醫療報銷待遇、生育報銷和津貼待遇,受傷了還能得到醫療和康復補償,你說劃不划算?!
也就是說,即使養老保險我們一毛錢都領不到,對於職工來說,繳納五險一金仍然是划算的,更何況我們退休後還能領到一筆退休金呢。
不過有些地區公積金的繳費比例沒有那麼高,像是上海只有7%,待遇就沒有北京這麼好了。但繳納五險一金仍然是划算的,怎麼著養老金個人帳戶中的錢也都能領出來,而且還可以享受社保和公積金的很多福利待遇。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五險一金的重要性,但是現在能足額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的單位並不多,一般都是國企和大企業,很多小企業或不正規的企業不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或者按照最低標準繳納,實際上損害了員工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