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青海特色月餅。 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攝
中新社西寧9月23日電 題:「餅」承情懷 中國西北鄉村傳承中秋老手藝寄託鄉愁
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妯娌搭手,發麵、揉面、擀麵,撒香料,卷乾果,再雕花飾,蒸個比臉盆還大的月餅,待中秋月圓之夜接月亮(祭祀月神),是地處中國西北的青海鄉間重要習俗。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來臨前,在青海省西寧市北郊的宋家寨村,農婦們在一場以「濃情中秋·『餅』承情懷」為主題的月餅製作大賽上各顯身手,蒸出的月餅還要接受色澤、口感、造型等方面的嚴苛評比。
地處西寧城郊的宋家寨,僅有少量耕地,村裡三百多戶人家多以務工為生。村黨支部書記付召偉說,為繼承農業文化,特別是面點手藝,舉辦的四屆麵食節效果不俗,月餅可以送到城市超市代銷,而過年前的饊子、「花花」等油炸面點,會面臨「像打仗」一樣的搶購潮。
宋家寨的宋生榮已到不惑之年,他的中秋記憶正是小時候,母親和嬸嬸們在大夥房的案板上,一大家子做月餅的場景,「一個兩尺來方的蒸籠,只能蒸一個月餅,一層疊著一層,全家人切著吃。」
青海傳統月餅是將發酵好的麵粉,揉勻擀成一指寬的圓餅,塗上菜籽油,撒上香豆、紅曲、薑黃粉等,卷紅糖及花生仁、核桃仁等乾果,同樣程序,層層疊上七八層,收尾並雕花飾,抬蒸籠上灶臺蒸,便大功告成。
青海這種做法,與近鄰甘肅等西北農村一脈相承。
而不止於宋家寨,臨近中秋,在青海城市社區和農村,各類月餅評比大賽都會如期舉行,微信朋友圈裡,人們也難免會曬這份甜美的「兒時記憶」。
「小時候,生活不寬裕,在月餅裡卷一點紅糖,就感覺特別香。」宋生榮說,但最重要的一刻還是月圓時,在院子裡擺上案桌,端上月餅,獻上水果,焚香,祭祀月神,表達豐收的喜悅。
而與略顯笨重的傳統大月餅不同的是,精美禮盒裝的五仁、水晶、巧克力等月餅仍受追捧。記者在一家網上購物商城搜索關鍵詞「月餅」發現,琳琅滿目的各式月餅,價錢從幾元人民幣到近萬元不等。
但宋生榮獨愛兒時味道。他說,在青海,除了自家人分享月餅外,還要切一部分送給至親,「這門手藝婆婆教給媳婦,一輩輩,是傳統,維繫著家庭關係。」
宋家寨月餅製作大賽主辦方負責人甘富鑫說,除了月餅,還著手復原宋家寨的老油坊、磨坊,「想喚醒人們對家鄉和傳統文化的熱愛,喚起人們的鄉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