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中秋之夜,合家圍坐,皓月當空、或對月飲酒,或品茶吃月餅以助談興,亦人生之一樂事。中秋節吃月餅,和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
所謂的傳統月餅就是,中國本土傳統意義下的月餅,按產地、銷量和特色來分主要有四大派別:廣式月餅、京式月餅、蘇式月餅和潮式月餅。
當前月餅忽略核心特點而按產地分的有:京式月餅、廣式月餅、滇式月餅、潮式月餅、蘇式月餅、臺式月餅、港式月餅、徽式月餅、衢式月餅、秦式月餅、晉式月餅、甚至日式等;
就口味而言,有甜味、鹹味、鹹甜味、麻辣味;從餡心講,有桂花月餅、梅幹月餅、五仁、豆沙、玫瑰、蓮蓉、冰糖、白果、肉鬆、黑芝麻、火腿月餅、蛋黃月餅等;
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奶油皮等;從造型上又有光面與花邊之分。
近年新出來的月餅品類,與傳統月餅相區別。較之傳統月餅,非傳統月餅的油脂及糖分較低,注重月餅食材的營養及月餅製作工藝的創新。非傳統月餅的出現,顛覆了人們對於月餅的看法。
非傳統月餅在口感上更加香醇、也更美味,同時也更符合現代人對美食與時俱進的追求。吃膩了傳統口味的月餅,當代人特別是年輕群體對非傳統月餅的口感、工藝等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市場上最常見、最受歡迎的非傳統月餅有味多美法式月餅、哈根達斯冰淇淋月餅等。
月餅含有豐富的油脂和糖分,受熱受潮都極易發黴、變質,所以一定要將月餅存放在低溫、陰涼、通風的地方。不宜與其他食品、雜物放在一起,以免串味,失去應有的口味和特色。
隨著中秋小長假的結束,很多人家裡還有不少剩餘的月餅,扔掉又覺得可惜,這"甜蜜的負擔"到底該如何處理呢?
我們也可以把吃不完的水晶月餅切成小塊,鋪在蛋糕表面上,絕對賞心悅目。還可以將月餅切成細丁,和香菜、蔥花、榨菜絲、味精、香油等拌在一起,爽口不膩。還可將月餅切成小長條,年糕切成片狀,加上蔥花、韭菜花、薑絲、辣椒和味精,在油鍋裡快速翻炒,味道那個香,絕對讓你口水直流。
中秋佳節期間,要飲食搭配得當,不要過多食用月餅,尤其是含糖量高、富能量的月餅,而應該注重多吃蔬菜,堅持每天早晨喝點牛奶,這樣對於促進胃腸消化吸收、保持身體營養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