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竹筍也發芽了,你知道農村用來製作筍乾方法是怎樣的?有什麼講究嗎?農村的筍乾製作是有講究的,可能有的朋友碰到這樣的情況,同樣的筍乾,有時候買的做起來容易煮透,有時候怎麼煮也吃不動,這裡面就涉及筍乾製作工藝了,容易煮透的是標準工藝製作的,那種難煮透的是偷工減料做成的,下面談談這方面知識,以及如何鑑別。
農村筍乾的製作方法
農村用來製作筍乾方法是怎樣的?有什麼講究?,一、無論小竹筍還是大竹筍,標準的製作工藝都如下
晾曬+蒸煮+晾曬這是最標準的竹筍製作工藝,將剝好的竹筍先行晾曬,大的毛竹筍可切成片狀晾曬,待竹筍變軟以後,上蒸籠蒸熟,或者直接用大鐵鍋注滿水燒沸騰,將晾曬的竹筍放入沸水再燒開,撈出蒸熟或煮熟的竹筍,手撕或刀切成合適的大小,再進行晾曬,這樣就成為最標準的筍乾了。
其中蒸籠蒸熟製作的竹筍最佳,因為竹筍未過水,有效成分流失少,口感好,味道純正,營養也豐富,但相對麻煩一點。
蒸煮+晾曬這個簡略了首次晾曬程序,影響不大,只要有足夠容量的蒸籠或鐵鍋就行,主要在竹筍數量不多的情況下使用,方法同上。
區別在於如果是鐵鍋燒水過水煮,竹筍的營養流失很嚴重,製作的竹筍也會味道很淡。
二、偷工減料的製作方法:直接晾曬
很多人圖方便,將剝好的竹筍直接晾曬製成筍乾,當然也可以,但食用時就很苦惱了,怎麼煮也難煮透,所以不建議這樣製作,不要暴殄天物。
鑑別方法
了解了竹筍的製作方法,相信大家都想選購最標準的工藝生產的竹筍了,那怎麼鑑別呢?
首先,看顏色。直接晾曬的竹筍由於組織細胞未經過高溫破壞,顏色略淡,非常好看,所以農村有「好看不好吃」之說。蒸煮的竹筍顏色深褐色,甚至是醬色。
其次,掂份量。直接晾曬的竹筍手感輕,蓬鬆,同樣質量的竹筍體積大;而晾曬蒸煮的竹筍密度大,手感重,一斤沒有多大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