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看看娘的腳後跟,知道閨女三四分,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13 農觀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和諺語被農民交口相傳,每一句不僅押韻,而且都表達了一個道理,說明了一種人性。有的可能是農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被農民家庭奉為家庭教育的格言,即使放在現在依然還在散發著智慧的光芒。可能我們每個人都能脫口而出幾個這樣的俗語,大部分都是從小聽著家裡人說,然後印在了自己的腦海裡。比如下面這幾個農村的俗語,應該不少人聽說過,大夥看看有道理嗎?

1、人對眼不說醜俊,瓜好吃不說老嫩

這句農村俗語說的是年輕人搞對象的情境。很多農村青年在適婚的年齡都會選擇相親,尤其是到了過年的時候,很多的青年男女回到家,不管是自願的還是被逼的,總會在這個時間段相幾個對象。這個相親不同於自由戀愛,往往第一眼很重要,如果第一次見面,大家都有好感,那麼才會發生後面的故事。女生希望自己找到帥哥,女生希望自己找到美女,但是真實情況往往不是這樣,很多的農村青年,當遇到自己能聊的來的人,也就是對眼的人,就無限的把自己的條件和預期放低。所以我們常常會發現,有很多條件不錯的青年男女,最後找到的對象,在外人看來似乎並不理想,可是誰又能知道,人家雙方都覺得很不錯呢?因此這句俗語說的很有道理,人對眼就不說醜俊了。

2、看看娘的腳後跟,知道閨女三四分

在農村,男女之間找對象,也不單單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融合。所以在男女交往的時候,大家都會看看這家的家大人是什麼樣子。大家普遍認為,好一點的家庭,教育出的子女,差也差不到哪裡去。這裡所說的好一點的家庭,並不是說這家人有錢有勢,而是說,這家人是不是講道理的,家大人是不是實在人、勤快人。尤其是母親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很重要,因為母親的教育往往對子女的影響更大,不有那麼一句俗語說:好妻旺三代,壞妻毀三代嗎?所以農民就總結了這句俗語「看看娘的腳後跟,知道閨女三四分」。

3、會當媳婦兩邊瞞,不會當媳婦兩邊傳

這句農村俗語有兩種解答,有的人說這兩邊指的是婆家和娘家,有的人認為這兩邊說的是婆婆和丈夫。說婆家和娘家的覺得,媳婦不管在婆家或者娘家,聽來的各種抱怨、不滿甚至是壞話,不要在兩邊傳,畢竟你在兩邊都屬於家裡人,而婆家和娘家雖然因為婚姻產生了聯繫,但是這種關係很微妙,有時候爆發了矛盾的話,要比外人還要更糟糕。說婆婆和丈夫的也一樣,只不過人家娘倆畢竟有割不斷的血緣關係,不管你怎麼傳,人家都是親的,有時候反而會把你自己放在了一個尷尬的位置,被人家背後說你多嘴、不會辦事。所以老一輩就總結了這麼一句「會當媳婦兩邊瞞,不會當媳婦兩邊傳」的大白話俗語。

像這樣的農村俗語有很多,幾乎涵蓋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農民都是用最簡單直白的語言總結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各位朋友還知道哪些聽起來朗朗上口的俗語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是什麼意思?
    今天的老俗語就能告訴你答案,這句俗語是古人世世代代的經驗總結。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這裡的「腳後跟」是指一個母親說話、做事的方式,母親對於子女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此母親是什麼樣的人就可以推測出她的子女是什麼樣的人。
  • 俗語:「看看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啥意思?當媽的要看看
    俗語:「看看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啥意思?當媽的要看看本文由【亮哥說史】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古代,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上學。有些人能在學校學四本書、五本經典,但很多農村人根本不能上學,然而他們卻有著自己的學習方式,那就是俗語。俗語在農村地區很流行,都是通過祖先的經驗總結出來的,說起來不像詩歌那般華麗,都是很簡單的語言。
  •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農村俗語中關於性格遺傳的俗語很多,比如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說的都是父母性格對孩子的影響。那麼這句俗語「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女兒三四分」是什麼意思呢?從字面意思來說就是從背後看看當媽的是什麼樣,就對她的女兒什麼性格知道的八九不離十了,俗語說的有些武斷,但是大體意思是對的。
  • 俗語:看看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有多大
    俗語:看看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有多大前段時間聽了一個名師講座,那位老師聲稱現在課堂都講究課上課下聯動,老師家長聯動。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個導師,言傳身教並非泛泛而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品行。
  • 「看著娘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這話該如何理解?
    農村的生活中總有很多深刻意義的俗語,這些話語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們從小就會在嘴裡不停的念叨,但卻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比如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從字面上理解並不是很難,它表明了一件事情總會發生的,只是時間上的早晚,任何人都不能改變最終的結果,我們要做的就是面對。
  • 農村俗語老話:「看看他娘腳腳跟,斷他閨女七八分」是啥意思?
    農村的俗語老話,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這些俗語廣泛流傳於民間,它們通俗易懂,言簡意賅,是勞動人們從生活實踐中得來的經驗,經過一代代口頭相傳流傳至今。下面我們來了解幾句俗語老話,看看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在其中。
  • 民間俗語:「看看她娘腳後跟,斷她姑娘七八分」,究竟啥意思?
    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都知道,以前收割完莊稼,人們會放火燒掉秸稈,一方面比較省事,方便接下來的耕種;另一方面,燃燒後的秸稈對於土地來說,可以當成肥料。近年來,為了更好地保護環境,秸稈不再直接焚燒。其實,「火不燒山地不肥」的道理,跟多年前的焚燒秸稈的道理相同,使得山地更肥沃,來年的草木更加旺盛。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有時候能代表各地的風俗,由於方言的不同,生活習慣的不同,相同意思的俗話在各地用詞用字也有差別,要不怎麼有人會說,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先了解一個地方的方言呢?這也算是我國民俗文化的一種魅力了。對於長期生活在農村的黑嫂來說,這樣的問題總是能引起興趣。所以在這裡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這句話啥意思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這裡說的可不是活到六十六歲時,要吃閨女的肉,而是閨女買的肉,一刀肉是民間的一種說法,是賣肉的切上一刀,有多少就算多少。
  • 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俗語:「茶七飯八酒十分」,知道啥意思嗎?覺得有道理嗎?不知道你回家的時候有沒有聽清老人說起這樣的話,這是關於農村的俗語,是老一輩總結下來的經驗,剛聽的時候肯定會不懂意思,可是一旦你向老人了解之後,是不是感覺還有一點意思呢?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敗人亡」,啥意思,閨女回門也有忌諱?
    文/豬友巴巴在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敗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近年,農村生活越發的富足了,可是,也越發的感覺朋友以及鄰裡之間的冷漠,如今的人們,下班回家鮮有串門的,吃過飯,沙發一躺,拿起手機,就開始不斷地翻看,前不久,在網絡中,看到這麼一句俗語「野花進房,家敗人亡」,有人將其聯想到,農村有閨女回娘家不能與丈夫同住的習俗,對於這種說法,在理嗎?說出來,你別不相信,或許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句俗語!
  • 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頭伏餃子,二伏面」,啥意思?你覺得有道理嗎?在農村至今仍舊存在著很多俗語,作為農村的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俗語總是和農民朋友的日常息息相關的,因為農耕對於農民朋友們來說是一種日常勞動的方式,因此在俗語中也有著很多相關的描述,有的是為了提升後人的效率,有的則是對於一些行為習慣的總結。
  •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啥意思?女兒們不妨看看
    農村俗語「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啥意思?女兒們不妨看看!文/農夫也瘋狂近段時間最火的電視劇估計就是姚晨、倪大紅主演的《都挺好》了,劇中蘇明玉和父親蘇大強之間的父女情,牽動了無數觀眾的心。其實對於父女來說,無論在年少時有多麼大的誤解,但是等到子女長大了,父母老了,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子女永遠是父母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在農村的老輩人,也常說起過去子女孝順父母的方式,比如在民間就流傳著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分別是老人的三道坎,其中在六十六就有著「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的說法,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有何講究?女兒們不妨看看!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好多朋友注意到在農村從待人接物、穿著打扮、從日出日落好像都有一些不同的講究。常住農村的人會知道,這些講究其實就是農村遵循傳統的一部分,有些歲時光流逝漸漸淡了,有些則一直存在,這些講究一直對農村的結構運轉起到促進作用。在各種講究的催化下,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俗語,這些俗語有時候稱之為俚語,說白了就是鄉下話。
  •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啥意思?有道理嗎?說到這個俗語,我就想起了鄧麗君的歌,唱的是:「雖然已經是百花開,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因此來說,這句農村俗語「野花進房,家破人亡」中的野花,就是外面的女人。
  • 農村俗語「五虛令人貧,五實人富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俗語很多,但多數都跟勞作和宅子有關係,因為在農民眼裡,衣食住行吃和住還是佔很大的比重,所以很多一俗語都跟這兩樣有關係,特別是農村建宅子的時候都有特別的講究,相關的俗語也特別多,下面筆者給大家分享3句俗語,來看看它們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 農村俗語「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前」,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農村俗語「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前」,你知道是啥意思嗎?原來農村有一句俗語是「十羊九不全,一全坐殿前」,這句話的意思是是個屬羊的人就有九個命不好的,只有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好,成為大家羨慕的對象,所以大家結婚的時候都不願意找個屬羊的,因為這樣以後的日子就會過的非常辛苦,還有人說屬羊的人會剋死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因為這個說法,農民就不願意自己的孩子找的另一半是個屬羊的。
  • 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該看看
    導讀:農村俗語「燕知寒門,狗知新婿」,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該看看生活在農村,很多年輕人走進了城市,在他鄉打工謀生,而落寞的農村,幾聲狗吠傳來,那是有生人進門了,而我們也都知道在農村小時候見到過最常見的應該就是天上飛的各種的小鳥了,而其中燕子被很多人視為「吉祥鳥」,畢竟有那麼一句俗語叫做「燕雀不入苦寒門」,而我們今天所要了解的是另一句俗語,那就是「燕知寒門,狗知新婿」,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可能會有很多人感到費解這是什麼原因。其實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在農村民間一直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農村俗語。而這些俗語通常也就是簡單的幾個句,可是就是這簡單的幾個字,卻包含了很多的人生大道理和人生哲理。
  • 農村俗語「娘送女,窮到底,姐送妹,窮三輩」啥意思,怎麼理解?
    對於農村人來說,一提到農村俗語,大家應該都是很熟悉了,每個人腦海中也許馬上能想起那麼幾句來。不得不說,農村俗語在農村還是傳播很廣的,這些俗語雖然看起來很簡單,通俗,但是其實都是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裡面包含了很多大道理,細細的品味,能幫助我們成長。
  • 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霜降打了霜,明年穀滿倉」到底是啥意思?又有啥道理!現在的季節也是是農村農閒的季節,村裡的左鄰右裡的沒事在家裡聚在一起打牌下棋娛樂,聊家常的人也多了。可是農村的一些老人們在陽光的照耀下,卻眉頭緊鎖著,看起來憂心忡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