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在電視劇中看到這樣一句話,根據孫子兵法中的36計記載,這句話其實是錯誤的,孫子兵法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由吳國的名將孫武撰寫,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書之一,而36計成書於明末清初,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具體第一個是誰總結的已經無從考究了,所以36計並不屬於孫子兵法
36計分為6套計策,可根據敵我雙方不同的情況針對性的使用,前三套分別是戰勝計,敵戰計、攻戰計,是我軍戰局處於優勢的時候使用,後三套分別為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一般為我軍劣勢時使用,無論古代還是近代,我國的軍事家們都把36計奉為第一研究的戰書,玩不轉36計,就別說自己是個優秀的軍事指揮家
當然電視劇給我們的誤導不是這一個,還有就是36中計策,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個計策就是離間計,他的威力很大,一般都是使將帥不和,然後再趁機偷襲,這一計策運用最早的是漢高祖劉邦,當時項羽大軍圍困滎陽,劉邦眼看要被團滅,此時派人去找項羽談判,言明要議和,久攻不下的項羽也有些急躁了,尋思著休息幾個月再戰,但是謀士範增卻看出,劉邦這只是再拖延時間,城裡的糧草肯定已經要斷了,於是建議項羽果斷拒絕議和,並且還要讓自己的使臣去親自告訴劉邦,其實就是看看城裡的具體情況,這一去使臣上當了,劉邦見到使者就大肆的歡迎,大魚大肉親自招待,還親自敬酒,然後偷偷的問使者:亞父讓你帶給我的書信呢?當時使者就傻了,怎麼範大人是叛變了嗎?於是使者就編造謊言說亞父偷偷讓我告訴你怎麼怎麼樣,回到楚軍將經過告訴了項羽,這西楚霸王也是生性多疑的人,怪不得不讓我休養生息呢,還說城裡糧草不足了,於是就漸漸孤立了範增,和劉邦籤訂了和平條約,範增心灰意冷,離開項羽後死在了回老家的路上
離間計效果如此顯著,為何就不在36計之中呢?原因是36計收錄了一個更為厲害的計謀,反間計,這可以說是離間計的升級版,三國時期貂蟬先是成功離間了董卓和呂布,隨後又誘導呂布殺死了董卓,同樣是三國演義中,周瑜也是利用反間計,讓曹操殺死了蔡瑁和張允,最後贏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從本質上講兩個計策都差不多,但是的效果明顯會更好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將具體講解36計以及對應的著名戰役和人物,有興趣的小夥伴們可以來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