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貼之下的社區團購 不會完全替代傳統生鮮零售

2021-01-18 金融界

來源:證券時報網

證券時報記者 曹晨

伴隨著阿里、美團、滴滴以及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們的紛紛入局,與公眾福祉高度相關的社區團購無疑成為當下最熱的話題之一。

從概念上講,社區團購是真實居住社區內居民團體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是依託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簡而言之,它是依託社區和團長社交關係實現生鮮商品流通的新零售模式。

實際上,社區團購的這種模式並不是今年的新鮮事物。該模式始於2016年的微信小程序推出的「B2B2C」(電商-團長-消費者)社群分銷模式。2018年,社區團購的模式逐漸走紅,並吸引不少創投資本的入局。尤其是在今年疫情過後,線上買菜頻次的大幅增加讓社區團購模式再次迎來春天。

今年以來,在網際網路巨頭們傾巢進軍下,社區團購「戰場」也掀起新一輪的補貼大戰。目前,社會上廣泛討論的是,隨著線上巨頭和資本的不斷湧入,線下社區生鮮店鋪和商超會不會消失?店鋪商戶們的生計會不會被奪走?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具體來看,零售業主要賺取流通中的差價,而生鮮是毛利率極低的品類,巨頭們的補貼也終將回歸理性。從成本端而言,生鮮商品從挑揀到配送必須依賴大量的人工實現。隨著國內人工成本的不斷提升,社區團購成本端優勢將不復存在。從消費體驗看,社區團購的無門店低成本是以犧牲體驗為代價,為了增加消費場景,業內普遍認為線上平臺們未來將不斷與線下生鮮店鋪加強合作,形成共贏。

不可避免,平臺巨頭大量補貼下的社區團購將對傳統生鮮店鋪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兩者並非方枘圓鑿。較早進入社區團購領域的網際網路企業滴滴橙心優選相關負責人曾告訴記者,團長是社區團購鏈條中的核心之一,其大部分是以店鋪為基礎的小店店主、便利店老闆,而網際網路新興業態對線下店鋪的衝擊較大,很多店主有藉助網際網路平臺的流量和資源,以及提升店鋪經營效率的意識。

事實上,在網際網路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社區生鮮店鋪和線下商超也在積極擁抱數位化變革。比如,近幾年不少社區生鮮店鋪紛紛加入了各大電商平臺的線上業態,而像物美、家樂福等這樣的大型商超均在積極布局數位化的線上購物場景。

與此同時,社區團購消費業態的快速發展,也將促進生鮮供應鏈體系的完善,同時將增加大量的就業崗位和機會。綜上所述,未來,網際網路巨頭們跑馬圈地的社區團購,不會成為傳統生鮮零售業態的替代。

對於在社區團購領域頻頻「出擊」的網際網路企業而言,有兩大問題值得思考。一方面、不缺資本的網際網路巨頭擁有大量的資源優勢,有能力也有使命去挑戰更多的創新模式,大量扎堆於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創新並非不可行,但這種創新是否一定要巨頭們傾巢而出,值得商榷。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巨頭們進軍下的社區團購,就像共享單車、網際網路打車等商業模式的翻版,常常輔之以巨量補貼,通過補貼吸引用戶,而補貼過後,與公眾福祉高度相關的社區團購是否會步其後塵,值得觀察。

相關焦點

  • 補貼之下的社區團購不會完全替代傳統生鮮零售
    伴隨著阿里、美團、滴滴以及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們的紛紛入局,與公眾福祉高度相關的社區團購無疑成為當下最熱的話題之一。  從概念上講,社區團購是真實居住社區內居民團體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是依託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簡而言之,它是依託社區和團長社交關係實現生鮮商品流通的新零售模式。
  • 與此同時,社區團購消費業態的快速發展,也...
    【證券時報評論:補貼之下的社區團購不會完全替代傳統生鮮零售】零售業主要賺取流通中的差價,而生鮮是毛利率極低的品類,巨頭們的補貼也終將回歸理性。從成本端而言,生鮮商品從挑揀到配送必須依賴大量的人工實現。隨著國內人工成本的不斷提升,社區團購成本端優勢將不復存在。不可避免,平臺巨頭大量補貼下的社區團購將對傳統生鮮店鋪造成一定的影響,但兩者並非方枘圓鑿。
  • 社區團購:下沉市場的零售效率革命
    長期看,社區團購模式有望發展成為下沉市場的零售基礎設施,重構傳統商品經銷鏈路。社區團購以生鮮品類切入市場,採用預售方式實現最大化以銷定採,降低了生鮮庫存損耗;通過次日達+自提的方式,在犧牲一定配送時效性前提下,有效壓縮了履約成本,結合平臺補貼,提供了更高性價比的商品。橫向對比看,生鮮品類在社區團購平臺的價格要明顯低於淘寶等傳統電商平臺,因此較好滿足了下沉市場特徵人群(閒暇時間多、價格敏感)的消費需求。
  • 社區團購=私域+下沉+生鮮 +C2B+社區電商
    增長是零售業永恆的話題,電商平臺這些年做全球市場、做下沉市場、做線下零售
  • 生鮮,便超,物業等入局社區團購,是打劫還是救贖?
    作者:陳海超 何年在社區團購賽道的目光被新老巨頭以及各種勢力碰撞所聚焦時,基於同城零售的社區團購電商這潭水已被越攪越渾。基於此,生鮮連鎖、便超連鎖與社區物業的入局,究竟是擁抱進化跨界打劫,還是邯鄲學步自我救贖?
  • 用來買菜的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或許並不一樣
    由此,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在生鮮電商領域,頻繁出現例如美菜網、易果生鮮,以及上蔬永輝等黯然離場的案例;但另一方面當前各路包攬居民買菜重任的社區團購,又開始大量蜂擁入場。那麼究竟現在爆紅的社區團購與昔日先驅生鮮電商之間有著怎樣的區別,才造就了如此不同的結果呢?
  • ...社區生鮮相關業務的企業。不完全統計,今年中國社區團購和生鮮...
    【中國今年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領域融資金額達百億元】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後,線上買菜的頻次急速上升,整個社區團購行業迎來春天。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大陸地區有近200家涉及社區團購、社區生鮮相關業務的企業。不完全統計,今年中國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領域已累計發生十餘次融資,金額達百億元。
  • 社區團購百補貼大戰 賣菜商戶轉身升級「團長」
    原標題:社區團購百補貼大戰,賣菜商戶轉身升級「團長」   從「30分鐘新鮮到家」到「當日下單,次日自提」,生鮮O2O模式有了「社區團購」新玩法。
  • 社區團購不是洪水猛獸,而是細水長流
    綜上,我們不難得出,社區團購其實是一個具備中國特色的電商形態,是社會土壤、技術工具以及模式創新等因素疊加之下的產物。02 菜市場不會消失除了質疑模式的創新性以外,還有人認為社區團購模式疊加平臺補貼,讓菜市場的生意沒法做了。我們來釐清這個問題。事實上,社區團購之於菜市場,就如電商之於線下門店一樣。
  • 社區團購:萬億賽道風雲起,敢擲千金闢天地
    導讀生鮮是零售業態中最後一塊未現王者的必爭之地,各大巨頭眈視已久。2020年下半年,大半網際網路巨頭紛紛進軍社區團購,阿里/騰訊/美團/拼多多/滴滴紛紛入局,創業碩果興盛優選快馬加鞭,仍有更多轉型業態正在奔赴戰場,這一併非創新的生鮮模式火速向全國擴張。
  • 社區團購的較量,是大零售攻防戰的一段序曲
    美團要表現的,當然不會只是他的運力,因為美團不是物流平臺,他更接近電商,另外,他的運力有已經有了基礎,他需要的是品類拓展被外界認知。美團已經有「無所不賣」的勢頭,正如那句今年在網絡上流傳的「萬物皆可美團」。美團的真正目標,或可以從「老對手」滴滴身上得到驗證。滴滴表示過,要做的不是社區團購,而是社區零售。
  • 風口浪尖上的「社區團購」將去向何方?
    價格吸引下沉市場消費者,因而也是目前生鮮零售中最可能盈利的商業模式。   1問會取代傳統菜市場嗎?   新用戶可以用1分錢買到白蘿蔔、青菜等時令蔬菜水果;每天都會上架「秒殺」產品不到1元的、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的各類特價產品引發一波爭搶。低價、補貼成為各社區團購平臺吸引新用戶、保持復購率的不二法則。但同時,社區團購的這些做法也在近來引來聲討。
  • 社區團購大亂鬥
    經過年初一場疫情的催熱,社區團購迅速成為全民熟知的新型消費渠道。一季度,興盛優選、食享會、十薈團等頭部平臺紛紛實現武漢單城月銷售額破億。隨後,多家網際網路企業、實體零售商、零售品牌商、連鎖餐飲企業甚至房地產物業都加入了社區團購的行列。
  • 社區團購翻不起大浪
    社區團購的商業邏輯是成立的,「翻不起大浪」有三點意思:第一,平臺規模不會很大,缺乏「想像空間」,未來大概率是巨頭大平臺的一個頻道;第二,團長模式是過渡模式,未來是去團長化的。去團長化的團購,不就是另一個拼多多嗎?第三,社區團購的用戶是電商平臺的最後一批城市用戶,也是低淨值用戶。
  • 開源證券--商業貿易行業深度報告:社區團購:下沉市場的零售效率革命
    【研究報告內容摘要】  社區團購賽道火爆,「預售+次日達+自提」模式創新實現更省、更便捷社區團購是依託社區和團長社交關係實現商品流通的新零售模式。2016年至今,行業歷經興起、泡沫和洗牌,2020年在疫情催化下浴火重生。
  • 社區生鮮,地產商的「黃粱一夢」?
    再看社區團購業務,與傳統的社區團購路線「農村包圍城市」不同,地產商的社區團購目標不在於農村,而是鎖定在一二線城市,碧桂園的碧優選社區團購選址在廣州,保得利精選在重慶。而反觀單純社區團購的玩家現狀是,根本無法打通一線城市,更別說高端、封閉型社區,社區團購的瓶頸就是很難往高端走,如果地產商做團購,雖然敲開了高端客戶的門,但高端客戶對社區團購的需求究竟有多大?恐怕還是一個不容樂觀的未知數。
  • 京東進軍社區團購:2億美元求購生鮮電商平臺美家買菜
    然而隨著每日優鮮、盒馬鮮生等面向C端的生鮮新零售品牌的走紅,B2C生鮮電商開始出現可能性。2019年4月13日,美家買菜商城在美家優享小程序開業,線下業務買菜頻道的購買方式由拼團改為預售,主要採用前置倉模式,北京為其開城「第一城」,社區團購模式雛形初現。
  • 社區團購「大躍進」
    見微評論原創幾乎是同一時間段,做傳統電商的、社交電商的、本地生活服務的、網約車的甚至於搞科技的,都集體扎入社區團購這個賽道。然而似乎也讓人見怪不怪了,共享單車、打車、新零售……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們在一個又一個新賽道廝殺,或壟斷或暗淡離場。
  • 網際網路混戰社區團購
    11月30日,社區零售品牌「十薈團」宣布完成阿里巴巴聯合領投的1.96億美元C3輪融資,這是十薈團今年獲得的第四輪融資。此後一天就有消息稱,社區團購創業公司「興盛優選」即將開啟新一輪融資,融資額初步定在2億-5億美元,估值達50億美元左右。
  • 社區生鮮團購的故事,巨頭都在搶著講,但為啥越聽越耳熟?
    文丨BT財經社區、生鮮、團購,拆開看是老套路,拼一起就成了新風口。社區生鮮團購在2020年歲末,突然成了網際網路行業最炙手可熱的投資焦點。但問題是,社區生鮮團購會不會在泡沫消褪後,只留下一片廢墟殘骸呢?本文旨在用不一樣的角度,幫助投資者看清戰勢、冷靜決策。二三線城市的故事社區生鮮團購有多火?產品真的便宜嗎?收貨方便嗎?質量過硬嗎?